「師者,人之模範也。」在學生眼裡,老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的影響。優秀的教師不僅傳播知識、思想、真理,還為學生塑造靈魂,是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進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傾聽七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講述他們熱愛並堅守崗位的故事。
賴冠穎高二、高三生物老師
關鍵詞:幽默
老師金句:「先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戴著眼鏡,說話風趣是賴冠穎給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他「幽默」的教學風格下,學生們特別喜歡生物這門學科。
近日,賴冠穎在一堂課上糾正學生「答題規範」時,引用了當下最火的網絡語言:「我不要你們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把所有的學生都逗笑了,大家在「哈哈」大笑之餘,也懂得「答題規範」只能有一條標準。
「晚上休息之前,我會在網上看看新聞,了解目前最熱門的明星、網絡語等等。」賴冠穎說,只有老師跟上學生的思維,了解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才更願意與老師交流,「先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在學生眼中,賴冠穎的標籤是:幽默、風趣、沒有架子。在他的課堂上,「爭吵」幾乎是每一節課都有的事。賴冠穎說,在他的課堂上,只要有任何疑問,不用舉手,不用起立,就可以平等地與老師爭論。他不但不會生氣,還非常鼓勵學生這樣的發散思維。在面對學生各種各樣腦洞問題時,有時一句幽默的回應會讓課堂氣氛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賴冠穎還擔任生物奧賽的主教練,在他與教練組的努力下,生物奧賽獲獎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省級獲獎率居合川區第一。「上課十分鐘,備課兩小時。」競賽的備課難度大,花費的時間長。因平時需要日常教學,競賽課只能在晚自習、周末和寒暑假開設,「寒暑假和雙休對我來說都是浮雲」。賴冠穎笑著說道。
蘇晟潔 高二語文老師
關鍵詞:細緻
老師金句:「我願意聽他們的傾訴,願意與他們交朋友。」
笑起來甜美、說話很溫柔的蘇晟潔當教師已有15年了,她的語文課特別喜歡「講故事」,她認為這樣可以激發同學們對語文的興趣。
近日,她講到《紅樓夢》,講到作者曹雪芹時,她便提到了曹雪芹家境情況,並講述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故事。「豐富有趣的歷史故事,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孩子們通過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豐富視野,增長見識,鞏固知識點。」蘇晟潔說道。
蘇晟潔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學生眼中,她博學多識、和藹可親。她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當一名班主任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蘇晟潔說,班主任就像「偵探」,對待學生問題時,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剝開,只有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打開心結。
蘇晟潔曾經的一名學生,成績優異,卻在寢室私藏手機。「我在生氣的同時也在提醒自己,一定要知道背後的原因。」通過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蘇晟潔得知這名學生因從區縣到主城來讀書,性格上比較自卑,無法融入新的集體,偷偷與曾經的同學聯繫緩解壓力。她便與學生多次交流談心,最終打開了對方的心結。
「原則上的問題不讓步,但我願意傾聽學生的傾訴,願意與學生交朋友。」蘇晟潔表示,這也是她一直堅守的信念。除此之外,她善於發現學生細節處的優點,將其放大,讓一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發現老師非常重視自己,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
劉勇 初一語文老師
關鍵詞:優雅
老師金句:「教他三年,他卻記住了你一輩子。」
劉勇是一位性格非常開朗的老師,用他的原話說,「教育是很辛苦的,但也是快樂的。」當然,這樣樂觀開朗的性格也感染著他班上的每一位同學。
說起自己的教育特點,劉勇自豪地給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介紹起了他心愛的「幽竹」16班的「班級文化」。在劉勇的手機裡,記者看到了他與學生一起設計的班徽:近處是竹子,遠處有山水,一旁還寫著「幽」字的小篆,「幽」字中間設計成為兩個「8」,兩個「8」剛好是「16(班)」。之所以叫「幽竹」,劉勇說,是希望孩子們能像竹子一樣韌性、頑強、腳踏實地、直指雲霄。
未來,劉勇還計劃用水墨畫、書法作品等在教室裡進行裝飾,讓學生們對班名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希望三年後,「教室溫文爾雅透書香之氣,操場叱吒風雲彰勇士風範。」
在「班級文化」裡,劉勇設計了「榮譽勳章卡」,只要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色或者有進步的同學都可以拿到這張卡。每一位科任老師,甚至班長都有權利配發這張卡。「其實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進步,無論是第一名還是倒數第一名,只要在進步,我都是欣喜的。」劉勇說。
除此之外,在劉勇心中,學生的行為規範很重要。按照他的原話,希望孩子們「遇見更好的自己,讓別人因為你的存在而幸福。」
劉勇說,當老師最自豪的就是,你教他三年,他卻記住了你一輩子。
李維維 初一語文老師
關鍵詞:習慣
老師金句:「一言一行,無意都透露著一個人的修養。」
李維維當了14年老師,她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她最大的特點是善於觀察學生。「下課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呆在教室裡,同學們都習慣了,不會怕我。」李維維笑著說,在教室裡,她會仔細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行為習慣,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
說起與其他老師的不同,李維維表示,他對學生的行為規範要求比較高,對環境衛生特別重視。
「教室是大家共同的環境,需要我們去愛護,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效率也會提高。」李維維說道,在教室裡,誰身邊的垃圾誰負責,桌子要對整齊,講臺要收拾乾淨。
李維維提出,其實這樣嚴格地要求學生,是期望他們在今後生活中對細節更加重視,因為一言一行無意中都透露著一個人的修養。她表示,她的學生都有非常良好的習慣,比如去一些地方玩耍,都會隨手拾起垃圾扔進垃圾桶,並且儘量保持環境衛生。
王瑤 初二英語老師
關鍵詞:融合
老師金句:「愛讓我無所不能」
王瑤戴著眼鏡,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一位語氣非常溫柔的老師。她笑著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她經常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將『簡筆畫』融入英語板書中。」王瑤介紹,因從小就非常熱愛畫畫,她在備課時就想到,為何不將自己的愛好與英語結合起來,讓同學們看圖學英語,這樣不是更有趣嗎?
於是,她每次上課前都會在本子上預先畫好自己要講內容的簡筆畫:有運動、天氣、食物、動物、人物、建築、風景……
除了板書優秀,王瑤還非常擅長學科「融合」。近期,她在講黃果樹瀑布時,她會用英語講解黃果樹瀑布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等。不僅如此,她的英語課還會涉及歷史故事、文學詩歌、風土人情、社會常識等等,「因為知識是融會貫通的。這樣教學,可以拓寬學生們的視野。」
她表示,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事可以用「事無巨細」來形容。學生午睡時,她在寢室外陪著;做作業時,她拿著直尺糾正其坐姿;晚自習前,要求學生準備好資料,中途不允許再去拿資料,這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時間要有規劃……
在王瑤看來,她愛著每一位學生,愛讓她無所不能。
蔣中海 初二數學老師
關鍵詞:用心
老師金句:「面對每一個孩子,都應當懷揣著2元中一千萬的期待。」
蔣中海除了是一名數學老師、班主任之外,還擔任了初二年級主任職務,因此他需要做的學生工作比其他老師更多。
如何做好學生工作,蔣中海用了一句話來表達,「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用心用情,關心關愛學生。」
學生玩手機已成為許多老師和家長最頭疼的事。如何讓孩子在假期不沉迷手機完成好作業呢?蔣中海對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提到,他認為「手機的事,好好商量」,家長如果粗暴幹預、暴力解決,只能將孩子越推越遠。
蔣中海會先讓學生選擇玩手機的時間,學生選擇完之後。他會幽默地說,「那手機玩累了,就做作業或者鍛鍊鍛鍊身體吧。」這樣的溝通方式,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欣然接受。也慢慢地糾正了學生沉迷手機的習慣。
他也提醒家長,在面對叛逆期的學生,千萬不可以用負面情緒去碰撞負面情緒,而是應該去發現這個學生的閃光點,將其靈魂深處的優點逐步放大。
在開學時,蔣中海給自己所在年級所有的老師都買了一張彩票,並詢問,「誰願意在開獎前將彩票扔掉?」答案是一致否定的,明知道中獎的機率極低,但誰也不願意將未開獎的彩票丟棄。
蔣中海表示,面對每一個孩子,都應當懷揣著2元中一千萬的期待。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但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工人,對於社會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作為老師,都不對自己的學生充滿期待,那麼他們的學生真的可能會放棄自己。
曹雄 高一數學老師
關鍵詞:靈活
老師金句:「教學不能太死板,只有活躍的思維下才能激發學生的能力。」
曹雄是一名酷酷的數學老師,而他的教學風格也獨樹一幟。他直率地說道,在他的數學課堂上不需要筆記本和改錯本,他也「不喜歡」學生來問問題……
正當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覺得很驚訝的時候,他解釋了原因,大多數學生做筆記時,會耽誤聽課上的內容,並且下課後很少再去翻閱。他的數學課上,要求同學們拿著筆在草稿上跟著老師一起演算。
而改錯本則是學生將自己做錯的題抄一遍,其實並達不到「改錯」的效果。他說,「看題」永遠學不會數學,數學必須「過手」,如果這道題錯了,那麼就跟著老師講題的節奏,再做一遍、算一遍。
「不喜歡」學生來問問題,曹雄解釋道,學生一遇到做不來的題就馬上來問老師,就沒有了一個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不會』不要來問,『不懂』才來問。」曹雄說,他要求學生,當遇到有題不會做時先要進行獨立思考,如果仍然沒做出來,第二天仔細聽老師講題,如果聽完老師講題後仍然對其中某一步驟不懂,再來問老師。
「在我這些要求下,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提高了不少。」曹雄表示,他一般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學生為什麼「學」不走了,他會分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有一位男生,高一時數學成績一直不好,高二發憤圖強,可熬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後成績上卻沒有任何變化。這時該男生非常的沮喪,覺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於是他找到曹雄,想一問究竟。
「學習知識需要持之以恆地努力,而不是一朝一日、短短一個月就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但只要有一次考分突破了,那麼分數就不會再下來了。」男生聽了曹雄的鼓勵,沉下心來,努力了大半學期後,期末考試考到了117分的高分。直到高三,他的數學成績都非常地穩定。
「教學不能太死板,特別是數學,只有活躍的思維才能激發學生的能力。」曹雄笑著說道。
【記者手記】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相蕩相擊之中就誕生了教育的智慧。
在西大銀翔實驗中學,賴冠穎、蘇晟潔、劉勇、李維維、王瑤、蔣中海、曹雄……這些在堅守在平凡崗位的人民教師,他們對教育有著專業而深刻的認識,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用真摯的教育初心和坦蕩的教育情懷,為成就每一位「素質與應試雙優」的學子,提供了一份最適合成長的「銀翔藍本」。
觀天下每位師者,我們似乎都可以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德才兼備」等詞大加讚美。而這些讚美之詞,在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的每一位老師身上似乎得到了 「新的詮釋」,毋庸置疑,這就是新時代、新教育下的新智慧、新理想!
我們堅信,若干年後回望,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智慧仍在延續,情懷永不散場。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付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