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魏錦霞肩負著「治病救人 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醫療工作中。從事醫療工作十多年來,她始終銘記「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鑽研,得到了患者的讚譽、同事的好評、領導的信任。
作為榆林高新醫院的一名醫生,她認為責任為大,醫德韻馨,這是首要,其次,就是要精通醫術,不斷學習進步,改革創新,再者就是要懂得醫患溝通。在平時的工作中,她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堅持「醫者父母心」的本心。病區曾有一位患兒,在住院期間突然發燒了,體溫高達40度,她的母親不會看體溫計,著急得直跺腳,並用無助慌亂的眼神看著魏大夫和值班護士,魏大夫立刻接過體溫計,上面顯示體溫40度,她分析情況後,果斷吩咐護士配藥給予保留灌腸治療,囑咐家屬給予物理降溫。通過治療,孩子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孩子母親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魏大夫也為自己的果斷準確的治療感到欣慰,同時為這個職業感到驕傲和自豪。還記得有一次因為一位患兒漏針,孩子母親大發雷霆,魏大夫趕到後先是迅速處理漏針問題,讓孩子恢復正常輸液,隨後安撫家屬情緒,耐心聽她把話講完,幫她分析了漏針的原因,並告知孩子母親讓孩子手臂儘量不要頻繁運動,因為這是引起漏針的主要原因。她聽完後情緒有所緩減,也答應和孩子一起配合,那天順利輸完了剩餘液體。魏大夫常說:「作為一名醫生,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關心則亂』,很多家長都容易這樣,所以我們醫生更要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並提出合理的方案。」這樣,醫患關係也就變得和諧起來。兒童康復醫學一科面對的是特殊兒童,更需要耐心、細心的為他們服務,讓他們在康復的路上堅持下去。在平時,當他們遇到困難,科主任及護士長,以及每位醫護人員,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幫助他們。曾有一位患兒家屬說,是榆林高新醫院給了他們希望,讓這些特殊的孩子有了康復的機會,感謝政府提供好的政策,給予項目資助,感謝各種愛心人士贊助的米、面、油,還有康復訓練的輪椅及矯正鞋。感謝高新醫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是這些人的幫助,他們才能安心的進行康復治療。
優秀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堅持。在工作中,她從不敢馬虎,對自己要求也非常嚴格。所謂「業精於勤」,學習理論方面遇到問題,她會及時翻閱書籍,弄懂問題,反覆舉例驗證,思考總結,以求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她會及時請教主任及同事,與他們討論研究,並做記錄。在工作中,她也熱心助人,能與同事打成一片。當同事遇到困難,她會積極主動地提供幫助,讓同事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後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她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的工作,她說:「加班使我進步,也帶給我快樂,所以只要科室需要我,我隨叫隨到。」
在榆林高新醫院工作的五年來,魏大夫早已把醫院當成了家,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態度嚴謹,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為患者解除罹患,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成為常態,一種習慣。她在平凡的崗位上,雖然沒有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在從醫的道路上,每當看到患者健康地走出醫院,就會有一股神聖的成就感直抵心頭,在醫院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激情、感恩、成就和幸福。
古人云「醫者父母心」,患者痛苦而來,微笑而歸,一直是她服務和工作的宗旨,做一個患者滿意的好醫生,是她一直以來的追求。作為一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未來的路任重道遠,魏錦霞知道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只有繼續努力,立足本職工作,弘揚老一輩的醫德醫風,愛崗敬業,取信於民,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來源:榆林高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