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萍
《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初三畢業的暑假,當時剛剛考完高中,成績不太理想,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的挫敗感,苦悶無聊時刻在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當時人生閱歷尚淺,只記得讀完之後,苦悶的心情暫且得到疏解,不能說《平凡的世界》對我有多麼深刻的人生影響,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讓無法安放的青春找到了歸宿。青春期的女孩子內心總是充滿著各種幻想,我也難逃例外,只記得那段時間我逐漸變得多愁善感了,我開始試著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發現身邊的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都說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看完這本書,我學會了平靜,我開始用心去感悟世界萬物的變化之美。每天走在上學的路上,我貪婪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極目眺望著遠方的天空,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充滿活力。再看看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的飛鳥似乎在對我歌唱,夕陽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也愈發紅火。世界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靈動起來。我也逐漸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幸福的真諦。細細數來,這應該是我迄今為止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願意反覆翻看的一本小說。「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還會改變現在的很多想法。
《平凡的世界》書中內容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書中幾十年的時光的跨越,在路遙筆下鋪展開來,展示了一副真實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喜怒哀樂。《平凡的世界》完整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生活細節以及矛盾糾葛,刻畫了中國西北農村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展現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的品質,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無奈、痛苦與歡樂,愛恨情愁各種情感的交織,讀起來感人肺腑,同時也令人盪氣迴腸。
今年有機會重新回到校園再次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重新閱讀,直到看完,都沒有平靜下來。不同的時期閱讀同樣一本書,心中的震撼和感觸卻越發強烈,也許是生活閱歷和人生的體驗更加豐富的緣故,對書中描寫的平凡的生活,愛情,家庭,社會,也不覺得平庸,書中給我留下的不僅僅是故事,而是對自己人生體驗的思考。許是今年恰逢在西北師大讀書的緣故,讀到關於西北題材的小說和著作就格外親切和熟悉,書中的方言,西北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都讓我對西北這片土地有了重新的理解和感受。小說取材於中國西北部一個普通的農村,在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中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用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小世界折射出整個西北地區,整個中國,以及整個人類的平凡的世界。生活本身就是無數庸常瑣事堆砌而成,所以,世界本身也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雖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通篇講述的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成長曆程。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同樣沒有傳奇性的故事,全部都是按照生活的常理發展的,但卻讓人絲毫感覺不到瑣碎,相反故事讓人感受到真實可信,同時,也給人以激勵,震撼到人的靈魂深處去。《平凡的世界》從影視創作的角度來說它更像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它忠實的記錄了一個平凡人,一個平凡家庭幾十年的成長軌跡,作為一個平凡人他的一生也許都是由瑣碎的生活片段組合而成,或許沒有驚心動魄的偉大事跡,或許沒有那麼多的戲劇性和故事,但是記錄下幾十年的變遷與過往的時候,即是平凡也能彰顯生命的偉大和生活的真諦。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孫家的兩個人兒子能有力把握生活馬車成為生活的強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個偉大的父親:孫玉厚年輕就時有一股不屈服命運的倔強,他看中親情,因為手足情深不惜借下外債給弟弟打算未來:找工作、娶媳婦,不惜傾家蕩產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擔讓弟弟孫玉亭過上好日子,只可惜孫玉亭不懂感恩,也辜負了哥哥的培養。文化大革命讓孫玉厚生活極度窘迫,這讓他不得不在命運面前低頭,但他年輕時個性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得到了傳承。當讀到小說中的孫少安,為了給生產隊的社員們多分一點自留地,卻遭到了無情的批鬥,父親怕他想不開就悄悄的跟在後面。父親在高粱地裡見兒子一個人哭泣,想到了自己是多麼的無能,讓兒子受到了委屈,自己也哭了起來。孫少安看見一向堅強的父親,竟毫不掩飾的在自己面前哭了,又覺得對不起父親,便反過來安慰父親……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不由自主了流了出來,都說父愛如山,父親的愛總是那麼深沉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角色也是一直在發生著變換,在我年幼時,我覺得父親是超人,他什麼都會,無所不能,是我最崇拜的偶像,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又像是一個友人,當我做決定時他從不以父親的權威去幹預我的任何選擇,而是選擇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可當我受到生活的打擊而陷入絕望的時候,他又會以父親的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和撫慰受傷的我,讓我重新振作起來,每一個父親都是這麼用愛陪伴子女成長,不計任何回報,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孫少安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出生於農民家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便深知家裡的窘困與艱難,所以在他12歲的時候他就善解人意開始主動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生活的中的艱難困苦並沒有壓垮他稚嫩的肩膀,而是激發了他更加熱愛生活,也讓他迅速的成長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在孫少安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對人生的思考。孫少安倔強有魄力,同時他又很精明幹練,這樣的人在任何時代都必將成就一番大事業:他先是白手起家積攢創業資本,工作大膽潑辣,借貸萬元開辦磚廠為鄉親們謀取利益,生活的磨礪,讓他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最終也成為遠近馳名的農民企業家。在孫少安身上我讀出了年輕人的擔當和責任。都說現如今80後90後是承擔社會壓力最重的一代人,我們面臨著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社會責任,很多年輕人因為不堪重負,有很多抱怨的聲音,甚至有些人選擇逃避,然而從孫少安身上我覺得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秉承父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輕易的向困難低頭,學會承擔,學會感恩,熱愛生活,積極面對生活的人在任何時代都將成就大業,小說戲劇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現實生活。
孫少安是人生的強者,然而面對愛情他卻表現出膽小和懦弱的一面,當青梅竹馬的潤葉向他表達愛意,只因倆人家庭門第的懸殊,他一直唯唯諾諾,不敢大膽的去愛,他無法超越現實的枷鎖,更害怕他人的非議,說他高攀想成為村書記的女婿,倆人情深意切,卻最終沒有緣分成為一段佳話,這是一幕悲劇,可這幕悲劇在現實中卻天天都在上演,自古門當戶對在中國人對婚姻中都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孫少安也不能免俗。但命運還是眷顧孫少安的,他的妻子秀蓮溫柔賢惠,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也成為少安事業的輔佐者,相夫教子,可謂也是中國傳統女性的典型標誌。然而後面的劇情急轉而下面對秀蓮癌症晚期,我們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孫少平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他沒有過人的武藝或超群的智慧,他也有世俗的攀比心和青年人的迷茫:但正是他對真正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在愛情上複雜的心靈歷程,讓人感受到深沉的感動和人生的啟迪。
孫少平讀過高中,他一生熱愛閱讀,在書中看盡世間百態:通過讀書獲得快樂,也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貼近大地而超越農村。也許是讀書賦予他的勇氣和在那個年代不同於他人追求,他願意放棄溫暖的家而獨自跑到外地去闖蕩,我想就是一顆年輕而沸騰的心渴望去接受生活中大風大浪的洗禮,讓自己在風浪中蛻變涅槃,煥然一新,過著無愧於心的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孫少平的人生是飽滿充實的,他的愛情經歷也是隨著小說在不斷成長和豐滿:他在高中時與郝紅梅的那一段懵懂的感情應該稱不上是愛情,那只是懵懂的好感而已:郝紅梅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與條件優越的鄭養民結合也無可厚非,少平一生最義氣的哥們金波還組織 「復仇行動」,仔細想想也不過是少年時所做的一件誰都能理解的荒唐事而已,我想也會勾起很多人對於學生時代的荒唐事兒。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故事是超越門第,超越貧富,甚至超越生死的浪漫愛情童話。雖不是門當戶對,條件懸殊極大,但在思想上卻達到完美的融合和碰撞。他們的愛情穩固而堅貞,能夠經受歲月的磨礪,經歷了相識相知和相愛的歷程,先是被彼此的氣質所吸引,思想交流和碰撞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後彼此都墜入愛河,不能自拔。然而現實卻是如此無情,田曉霞卻在採訪黃原發洪水時因救人而溺水犧牲了……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孫少平對於愛情的選擇比哥哥孫少安更大膽,他敢於大膽突破傳統思想,勇敢的追求自己嚮往的愛情,雖然最後以悲劇結束,但是這種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讓人羨慕和欽佩。現代年輕人雖戀愛自由,面對婚姻的選擇,許多年輕人卻出現了更多的煩惱:結婚要買房,要豪華婚禮,度蜜月……甚至很多年輕人把愛情與物質本末倒置,婚姻自由的時代愛情反而成為了時代的奢侈品,很多年輕人無奈的感嘆,婚姻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兩個人合適,平平淡淡就是最好的婚姻,或許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孫少安與秀蓮的結合應該是美滿的婚姻。
偉大的作品並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堆砌,用平實的語言去描寫亙古不變的人情人性,這種白描的手法往往更真實,更能打動人,路遙的身軀早已回歸到西北的大地中去,而他卻從未遠離我們,他把靈魂注入到書中字裡行間,他是高佳林,是馬建強,是孫少平,是小說中的每一處花開花落,草長鶯飛,更是人物內心微妙地悸動和湧起地波瀾。而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華的著作也必將留芳於世,感動著現在以及以後的人們。
作者簡介
李婉萍 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