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歲開始學,學了兩年換了一個老師,練專業指法,一首哈農彈了一個月,音都會就是指法不行,現在練琴如練獄,好想放棄,但是又不甘心,好煩啊!
01
散養生涯
九一年的我,從小學一年級學鋼琴,一直到初一放棄,說實話,當父母把琴買來時才七歲的我感到無比的新奇與激動,第一眼覺得那是個高級玩具,卻不知那是我今後幾年的痛,因所處學校是師範性學校,家長們像「灌鉛」一樣的給孩子們報各種興趣愛好班,雖然絕大多數孩子並沒有興趣,慢慢的這種氣氛颳起了攀比風。有實力沒實力的家庭或多或少的給自己的孩子培養。花錢買設備,請家教,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落後,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力不從心無法在學習和「興趣愛好」裡權衡。樂器湊的飛起,學習一落千丈是那時候小學生們的常態。至於我放棄的原因也是如此,鋼琴學的非常好,可是學習成績卻令家長頭疼,又是報各種補習班,又要上鋼琴課。在時間和能力都沒法滿足的情況下就放棄了彈了多年琴。上了初一因為底子不紮實又到了叛逆期,就覺得學習更沒意思了,反正也比不過同班同學。家長們也再不攀比興趣愛好了,那陣風颳完就悽涼的結束了。時至如今,已經是兩歲孩子父親的我,在學習裡程上毫無精彩可言,事業裡也無力綻放什麼。每當看見琴行或商場裡漂亮高雅的鋼琴,感覺熟悉又陌生。有一次坐在鋼琴面前,手指放在琴鍵上撫摸了一番,卻彈不出一首完整的樂曲。同行的人問我你還會彈鋼琴啊,我只能苦澀的搖搖頭…
也不知道等我們孩子大了以後,我們會不會也像曾經的家長一樣有那種攀比心理,我們的孩子是否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今日的話到了明日也許又有變化,現在的孩子都喜歡手機,以後的孩子不知道又有什麼新的東西來吸引他們…
02
龍媽媽
我家孩子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去琴行,他就坐在鋼琴邊,一直彈一直彈,其實他根本不會彈,只是瞎彈,但是當天就是不走,即使回家之後還是一再的懇求我讓他去學鋼琴。
後來我和孩子爸爸商量,既然他這麼想學,那就讓他先試一段時間。當時孩子也保證一定能夠堅持下去。
一周學習一節課,每天練習兩小時。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發現他的數學成績不是太好,給他報了一個數學班,這樣學鋼琴和學數學在時間上就有了一定的衝突。
鋼琴練習的時間就由原來的每天兩小時到一小時,後來兩天練一次,慢慢的在減少。
六年級小升初的時候,孩子自己放棄了學習鋼琴,他當時有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他想報考我們當地比較好的一個重點初中的重點班。
六年級下學期沒有再去上一次鋼琴學習課,可偶爾會練一下鋼琴,用孩子的話說就是放鬆一下。
後來孩子達成所願,實現了他自己的學習目標。
現在孩子是初三,學習相對小升初的時候更為緊張,而且他又有了更好,而且更高的目標,偶爾彈鋼琴也成了他放鬆的一個小方法。
他前幾天還跟我說他想報考寄宿制高中,唯一捨不得的就是不能經常彈鋼琴了。
我覺得學了多長時間,或者為什麼去放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鋼琴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03
85後媽媽
我是位85後媽媽,小時七八歲時學過電子琴,上高中後開始學習鋼琴。因為年齡十幾歲有基礎,所以學起來很快,學到快三級的時候,學業很緊張也不是想走專業路線,放棄後現在還是這個水平。
現在我自己孩子上小學了,也讓他學習了鋼琴,不是讓他走專業路線,只是想讓他鍛鍊大腦和明白堅持的重要性。我自己個人從小體會是,學琴雙手並用,對學習其他知識接受能力會比其他人快,反應也快。自己當時學習的時候,遇到練琴痛苦的時就放棄了,現在很後悔。跟兒子一起練琴的時候,剛開始兩個月會有點吃力,重新彈起來學習有挫敗感,但是過了一個時期,我發現又可以找到以前練琴的狀態,而且人反應也快。
所以看你讓孩子學鋼琴到底想要什麼,最終的目標是什麼。
04
芝麻辰小七
我家娃是六歲學的鋼琴,一直學到小學畢業,初中後沒有再學,平時有空就自己練練。
當初學樂器是想讓孩子有個興趣愛好,問了孩子想學什麼,孩子自己選了鋼琴。當初枯燥的指法確實讓孩子有一段時間不想練習,於是告訴她,這是她自己選擇的,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後來慢慢的可以彈出優美的旋律,再後來老師教了她即興伴奏,不僅是古典樂曲,她喜歡的流行歌曲也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和弦彈出來。初一進了合唱團,除了唱,鋼伴不在時老師讓她替補。
學琴7年,過了九級。初中因為學習緊張就不繼續跟著老師學了,但學琴的初衷達到了。
每次她學累了或者不開心或者開心,她都會彈彈琴。彈琴成了她的休閒活動,我總覺得比拿起手機聊天玩遊戲好。
因為學琴,我們也總帶著她去看音樂會,對於曲子的旋律和理解,我覺得她比我們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可以用音樂來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這就是當初選擇學琴的目的。
孩子有個同學,相當優秀的小男生。也是自小學琴,小學畢業是鋼琴十級。進了中學也一直都學,學習也好。家長沒打算走專業,只是作為興趣愛好。
總之身邊學琴的孩子,如果不是為了走專業,一般都是小學階段考級,中學就放棄繼續學習了。
05
超能力媽媽
我是一個從7歲學了五年鋼琴卻五線譜都不會、一級都沒考、從未學會雙手聯彈的渣渣,唯一會的一首歌,是大學後閨蜜偶然教過我一次我就永遠都會了《童年的回憶》。現在我30歲,仍然對鋼琴有執著,也有懊悔,沒事幹會想去彈一彈,看見鋼琴還是想摸一摸。
不是自嘲也不是吹牛。而是想告訴大家為什麼我走了如此的彎路,請關注的朋友一定不要自己或帶自家娃娃走上我這條彎路。
先說一下為什麼我學了五年卻啥也不會:
原因之一,也是我剖析多年得出的結果——沒有找到正經的鋼琴老師!我父母有願望讓我學好,並且願意投資,但他們倆對音樂教育一丁點都不懂,別說五線譜,簡譜都看不懂。所以當家屬院小孩都在學樂器,也就給我找這個老師報了。這個老師,他是我們縣城文化館的一個小主任,當時看似高大上,鋼琴、電子琴、小提琴、架子鼓、手風琴,他都會!但是一樣也不精通。這就是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在學鋼琴時,用的是一本這個老師推薦的什麼很不常見的教材,那個教材全簡譜,沒有任何五線譜知識。我學了五年,這一本書的內容都沒有學完。他也從未跟我或父母提過任何關於考級的知識科普,我父母當然是完全不知道還有考級這回事。我也是到初中才知道考級這個概念。
原因之二,就是童年時期自驅力不夠和家長的放縱。雖然我父母很想讓我學好,但是在我枯燥練琴時,他們從未陪同,並且也不能指出我的問題。而我父親總是說「閨女給我彈個生日快樂,給我彈個喀秋莎。」然後我用一隻手蒙對的調調,我父親會說「喲,我閨女厲害呀,學得不錯,已經能彈出調兒了。」而這種錯誤的鼓勵,讓當時的我沾沾自喜,我以為,我真的已經學的很好了,對比而來,就是會更加懈怠練琴。而我的母親聽到我練琴經常會說「彈了這么半天我也沒聽出個完整的來。」這樣對我來說,又變成了沒有鼓勵的打擊,因為母親在的時候我練琴認真一些,但是我得不到母親的鼓勵,反而是嘲諷和不屑。這樣我認真努力之後的成果也沒有得到認可,原本枯燥的練琴讓我更加牴觸。但我仍然每周都會有三四天練琴,每次一兩個小時。加之,鋼琴老師每次來教一個小時,也是糊弄了事。久而久之,時間真是一年一年過去了。
所以,總結原因之後。我想告訴現在「雞娃練琴」的父母,想要孩子學好鋼琴,或是任何一門樂器,大概率上,要遵循以下這三點:
第一,找到專業的鋼琴老師
老師的專業性是學琴的重要基礎,選擇鋼琴老師時,要選你喜歡或是孩子喜歡的老師彈奏風格。一定要看到老師在彈奏時的感覺,學琴人的風格大概率會和老師一致,有些老師偏風格活潑,有些老師偏風格沉穩,有些老師指法是圓手型,有些老師是扁的伸展式手型,沒有對錯好壞,主要是看你或孩子喜歡哪種。
選好老師後,如果條件允許,學琴過程儘量不要換老師,老師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聰慧程度、學琴速度、興趣偏好等,能夠讓孩子學琴更有樂趣更有針對性。一個老師帶著完成到你想要的考級級別,一般來講,考到5-8級就OK了,專業領域就繼續再考,否則課業繁重後也或多或少影響學習。但是更重要的,如果,在學琴過程中發現這個老師不靠譜,孩子產生抗拒性惰性,那就立刻、及時、馬上換掉。
第二,父母的正向引導很重要
前面講了我自己的例子,同時,可能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情況,父母心有餘但力不足,無法正確引導孩子積極學琴對抗惰性,所以,現在也有很好的方式,就是:你與孩子一起學琴。老師講課,你不要在旁邊玩手機,而是和孩子一起認真聽,回來之後,你們可以一起練琴,這時你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的練琴夥伴,與孩子一同吐槽枯燥,一同激勵進取,互相鼓勵,這時最好的狀態。
當然有很多人會說:「我對這個真的一竅不通。」如果這樣,就盡力做到積極地、微笑地、熱情地陪伴孩子練琴,什麼都不會,跟著節拍器給孩子打節奏總會吧!!要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孤獨地、枯燥地一個人在苦哈哈的練琴,練琴是一件快樂的事。當孩子總彈錯時或者產生惰性時,要正向地引導,這裡不再贅述。
第三,多帶孩子欣賞優秀的作品
多聽音樂會肯定是好的,但這裡不單純指的是音樂會,音樂會門票很貴,我們普通人家也不能經常出入這種場所(有錢人除外)。可以與身邊會鋼琴的朋友交流,讓他們專門演奏一些樂曲,讓孩子看到,學成之後就可以如此瀟灑流暢。
現在網絡視頻如此發達,名師大家的演奏視頻到處都有,要學會與孩子一同欣賞,並以此激勵孩子枯燥的學琴路上不斷有新的激情。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學成之後的榮耀和光芒,對學琴練琴,會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輔助。
最後,想說一個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孩子說「我不要學了!」該如何對待?
這種情況,無非兩個原因,第一,學不會;第二,枯燥難耐。
如果學不會,那是興趣問題和老師的問題。
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興趣,那就不要學,沒有興趣的情況下逼他學鋼琴,是不是一種殘忍的綁架?所以不要強迫孩子去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心願,也不用隨大流去逼迫孩子。
但是能夠堅持學下來一段時間,那就不是沒有興趣,而是轉移到第二種情況:枯燥難耐。這種情況,那就回到我們上述的三種辦法裡,去尋找解決方案。而不要太過於順從孩子「不學就算了吧」「看著孩子真累」「不想學就拉倒吧」,太少有主動願意學的孩子了,父母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任何一個學成的孩子,將來,都會感謝自己的父母。
總之,生而為人,惰性是人類的本性,那麼如何通過一些積極正向的辦法,去克服惰性,這是在任何場景下都必須要做到的,尤其是學習一門特長的時候。學鋼琴或是任何的樂器或其他,都是培養孩子耐力、毅力的好辦法,三分靠學,七分靠練,練的過程,非常艱辛。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或視頻,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視頻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