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專訪】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林勝強:聚焦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編者按:邏輯學研究和邏輯教育教學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中國社會科學網近日圍繞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等相關問題採訪了四川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邏輯學會邏輯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林勝強。適逢教育部網站11月25日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825號建議的答覆》,公布教育部經商中國科協答覆「關於在我國全民普及邏輯知識的建議」的具體內容,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和討論。據悉,教育部、中國科協將繼續加強邏輯知識教育和普及工作,加強邏輯學相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更好地加強邏輯學知識普及,提升全民邏輯素養。

 

  嘉賓簡介:林勝強,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師範大學邏輯與信息研究所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邏輯學研究,關注基礎教育的邏輯教育教學和研究,現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分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邏輯學會邏輯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邏輯學會副會長,出版專著(教材)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系列叢書、《邏輯的鏡子》系列叢書。

 

  邏輯學是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邏輯教育教學研究近年來日益引起學界和相關部門重視。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近日走進四川師範大學,圍繞相關問題採訪林勝強教授。在他看來,如果把整個邏輯學事業比喻為一座金字塔,那麼,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就是這座金字塔最堅實的基礎。邏輯教育工作者要與相關各界攜手努力,凝聚力量,推進工作,讓全社會形成重邏輯、重理性、講邏輯、講道理的社會風尚。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長期在高等師範院校從事邏輯學教育教學研究,可否從基礎教育視角談談推進邏輯學研究,特別是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林勝強:從宏觀上說,邏輯學研究包括純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在邏輯應用研究領域,邏輯教育教學研究,特別是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應該說還明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作為一門基礎科學,邏輯學在高度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的今天的作用,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相比,都顯得更加突出,因而,邏輯學的研究也愈加顯示其重要地位。作為邏輯應用或應用邏輯研究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也理應受到學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於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於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養成了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所以,加強以培養和提高中小學生邏輯與科學思維能力、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邏輯思維工具為宗旨的邏輯教育教學及研究,是值得邏輯工作者,尤其是邏輯教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談談您對如何推進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的研究和思考?

  林勝強:我認為,要攻克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這道關,首要的問題是要解決好中小學邏輯學課程的設置以及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問題。現在,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和新課程標準中,除了高中階段開設《邏輯與思維》這門選擇性必修課,通過專門的邏輯與科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掌握邏輯與科學思維的基本要求,把握邏輯思維方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並能運用邏輯思維探索世界和認識世界之外,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都將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希望通過各學科的學習,不同程度地掌握邏輯推理的形式和規則,學會有邏輯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把握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繫和事物發展的基本脈絡,形成有條理、重論據、重邏輯的思維品質和理性精神。《邏輯與思維》課程設置的推進以及其他各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無疑會給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打開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石。

  但是,當前情況和面臨的問題是:開設邏輯學課程的老師從何而來?各學科教師的邏輯專業知識和邏輯素養的培育如何進行?由於擔負著廣大中小學教師培養任務的師範院校邏輯學師資嚴重短缺,不少師範專業的學生沒有條件接受專業的邏輯知識的學習和邏輯思維的訓練。據我所知,有些師範院校的相關專業,本應開設邏輯學課程,向未來的中小學教師傳授必要的邏輯學知識,進行專門的邏輯思維技能訓練。但由於缺乏師資或其他不重視的理由,不按規定開設邏輯課程,或者勉強開設,繼而停掉。這就勢必導致未來大量中小學教師邏輯知識和技能以及邏輯素養的缺失。在這種背景下,連比較專業的任課教師都成了問題,邏輯學課程又如何開設?中小學教師邏輯知識和技能以及邏輯素養的缺失,各學科新課程標準關於邏輯核心素養培育又怎麼能落地?所以,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改變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的這種現狀,中小學邏輯學課程的設置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落實問題,恐怕很難得到解決,即使勉強堅持,恐怕也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試想,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的這種現狀,又怎麼能促進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的開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進一步促進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及研究,可以從哪些方面推向深入?

  林勝強:要改變目前基礎教育邏輯教育及研究現狀,真正把這一工作推向深入,雖然相關各界已做了一些工作,但還很不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從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師資問題入手,在中小學邏輯專業教師的邏輯知識的把握及邏輯素養的提升方面下功夫。

  相關主管部門可根據情況硬性規定高等師範院校至少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必須開設不少於48個學時的邏輯學必修課程,為中小學邏輯專業教師的培養創造條件。我們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幾十年來一直就是這樣堅持著的。

  另一方面,由於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並不只是邏輯課程的任務,中小學的每一門課程(特別是語文、數學)都有責任和義務擔負起學生邏輯知識的傳授和邏輯素養的培育及提升的重任。因此,師範院校的中文(或漢語言文學)、數學專業,必須開設不少於36個學時的邏輯學專業課程,物理、化學、生物、外語、歷史、地理等各專業應根據條件,儘可能開設不少於32個課時的邏輯學選修課程,為中小學所有其他課程教師邏輯知識的儲備及邏輯素養的習得,為在各門學科中做到邏輯學的「學科融合、隨課滲透」奠定紮實基礎。

  高等師範院校、中小學校需要大量的邏輯學教師,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具有邏輯學專業博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到師範院校擔任邏輯學專業教師,從事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如有必要,還可以專門招收邏輯教育博士、碩士研究生,有針對性地為師範院校培養邏輯學專業教師。要鼓勵邏輯學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到中小學擔任一線邏輯學教學及研究工作,努力加大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師資及研究人員的培養力度。

  有關部門可以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別是師範院校邏輯專業教師,對現有的中小學邏輯專業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採取分類(邏輯類、語文和數學類以及其他學科類)、分期分批培訓的方式,對中小學教師普遍進行一次邏輯知識和技能培訓,並利用工作室研討、教研活動、專題討論、集體備課等活動,把教師的目光來一次邏輯的聚焦,進而長期地推廣下去。

  其次,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以及小學畢業考試等各級各類考試中,加大邏輯學知識和邏輯綜合運用的題目內容的分量,讓全社會形成重邏輯、重理性、講邏輯、講道理的社會風尚。

  最後,要發揮集體力量,組織積極性高、經驗豐富、致力於基礎教育邏輯教育教學的專家學者,包括中小學一線教師,把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等教學研究成果,按照學科的不同在期刊、出版社刊登、出版,讓廣大中小學教師有機會學習、消化,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把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把邏輯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化形成常態。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非常重要,請您談談我國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工作進展情況,介紹下中國邏輯學會等組織在這方面開展的工作。

  林勝強:當前,我國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工作已經開始受到各級教育部門、科研院所特別是高等師範院校和一些中小學校的重視,教育行政部門也組織了一批由科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小學一線教學專家組成的團隊,對邏輯學專業課程的開設、各具體學科新課程標準相關內容的制定、實施等一系列的工作,舉步維艱地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第一,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和新課程成標準中,高中階段開設《邏輯與思維》選擇性必修課正在試點,並逐漸向全國推廣。為了開設好這門課程,有關方面將組織政治課教研員或教師的培訓工作(遼寧、海南等地已經進行政治課教研員培訓)。不少學科將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並逐漸得到認同和落實。

  第二,近年來,一批國內自己培養的邏輯學專業博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不斷充實到大專院校,特別是師範院校中,使師範院校的邏輯學教師隊伍逐年壯大。這就使得師範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及其他各專業更有條件開設邏輯學專業課程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選修課程。與此同時,每一屆畢業的具有一定邏輯專業知識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本科生(也包括部分碩士研究生乃至少數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各學科專業的本科生(包括部分碩士研究生乃至少數博士研究生)不斷充實到中小學校,為邏輯學教育教學及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方面,2017年,中國邏輯學會本著團結全國邏輯教育學者,為邏輯教育學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努力發展和繁榮邏輯教育事業,為提高全民族邏輯思維素養貢獻力量的宗旨,以面向基礎教育,研究和推進中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為主要學術方向,組織和推動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多次在北京、江蘇、山東、河北、四川、廣東等省市的中小學校開展全國基礎教育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學術研討,對部分中小學教師進行邏輯教育教學培訓。近年來,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設立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分指導委員會(籌),結合中小學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教育教學實踐也開展了一些研究和指導工作,在中小學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

  圖書出版和期刊雜誌方面,各有關基礎教育的刊物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發表了不少研究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近年來編輯出版或即將出版的一系列中外相關著作(包括《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課程教學叢書》),在中小學教師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創辦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分指導委員會電子會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教育通訊》已開辦近60期,刊發中小學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教育教學的研究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分享,受到部分中小學教師的喜愛。

  2020年9月,中國邏輯學會和四川師範大學共同舉辦了以「中小學邏輯教育勢在必行,專家學者共商大計」為主題的全國中小學邏輯教育小型高階研討會,對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進行了專題研討。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分別就中小學邏輯教育在學生心智發展階段和基礎教育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學邏輯教學的挑戰和機遇、從大學生深度學習談基礎教育邏輯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的實踐和反思以及《邏輯與思維》課程開設等課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有專家認為,這次會議在中小學邏輯教育及研究的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如果把整個邏輯學事業比喻為一座金字塔,那麼,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就是這座金字塔最堅實的基礎。邏輯教育工作者應該共同攜手、克服困難、凝聚共識,把中小學邏輯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匯聚起來,形成系統理論,為推進整個邏輯學研究工作,為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貢獻力量。

  本網記者曾江、趙徐州 採訪並整理

相關焦點

  • 「全國中小學邏輯教育小型高階研討會」在四川師範大學舉行
    (記者 趙徐州 曾江 通訊員 林勝強 劉霞)9月19日,中國邏輯學會和四川師範大學共同舉辦的「全國中小學邏輯教育小型高階研討會」召開。會議以四川師範大學為中心,線上線下結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燕山大學、江南大學、南京中華中學、四川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安徽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以及香港耀中/耀華國際教育機構部分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各抒己見,展開研討。
  • 新華網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打造全國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教學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處處長張慶國,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發展研究院(籌)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宗愛東,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周增為,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新華網總裁助理姚予疆等參加籤約揭牌儀式,儀式由華東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孟鍾捷主持。
  • 為基礎教育躬耕的大學教授——記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高夯
    ——題記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成員、《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和《高中教師資格考試標準》主要研製專家、享譽全國的UGS(高等學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教師教育模式的開創者、推動者、實踐者……他,就是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夯。
  •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雲講座:英語世界的《孟子》研究
    2020年12月19日19點30分,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主題為「英語世界的《孟子》研究」的雲講座如期在線上舉行。
  • 「聯校教育社科醫學研究論文獎計劃」走過25周年
    本報訊(記者 張東 實習生 王雨欣)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和「聯校教育社科醫學研究論文獎計劃」秘書處聯合主辦的學術研究創新與社會發展——「聯校教育社科醫學研究論文獎計劃」25周年學術論壇近日舉辦。
  • 河北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最新排名,誰更勝一籌
    河北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最新排名出爐,三所師範類高校實力如何呢?誰更厲害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11人為江蘇特聘教授,15人為省「雙創計劃」人才,4人入選「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14人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61人入選省「青藍工程」等。
  • 四川師範大學:紮根巴蜀大地繪就教育扶貧美好願景
    作為四川師範大學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閆從華教授如今已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他說:「那段支教的時光讓我深刻體會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堅定了我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心和決心。」磅礴之師讓教育扶貧之火燎原。四川師範大學頂崗支教活動的開展支持了當地基礎教育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師資緊張的現狀,助力優化教師結構、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提升農村教育質量,有力支持了當地基礎教育的發展,肩負起了四川師範大學人應有的使命擔當。
  • 上海師範大學與上海市嘉定區籤約共建緊密型基礎教育集團
    上海師範大學與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共同籤署《合作共建上海師範大學嘉定基礎教育集團協議》,區校聯手共建「上海師範大學嘉定基礎教育集團」。  區校共同探索基礎教育的系統改革  會上,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與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共同為「上海師範大學嘉定基礎教育集團」揭牌。
  • 走進「語數外」教學觀摩研討會:顧明遠等名師聚焦教育創新
    著名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右)在會上提出六條建議。  在走進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著名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提出六條建議:一是堅持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二是樹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念;三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四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五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六是辦好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  顧明遠指出,現在已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它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改變著教育生態、教育方式。
  • 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渝舉行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2月4日電(李海嵐)12月4日,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重慶)學校召開。來自全國的教育專家、學者、名校長齊聚重慶,聚焦五育融合、教育評價改革等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楊海波:牢記教育初心 踐行育人使命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表彰獎勵我校在全員育人、師德師風建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黨委教師工作部公眾號推出「立德鑄魂•奮進擔當」系列宣傳學習欄目,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20年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心理學部楊海波教授。
  •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舉行開題...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陳雨桐)9月19日,由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馬自力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制度、文體與中國古代文章學研究」(19ZDA246)開題論證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順利召開。
  •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渝舉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顧振彪,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曹明海,語文報社副總編輯、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任彥鈞,揚州大學文學院講師、博士後鄭昀等叢書作者進行了新書發布會專題發言,並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衛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鵬偉、重慶市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王方鳴、海南省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吳益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布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2020年10月20日附件: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姓名責任單位課題名稱全家悅西北工業大學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愛國主義教育重要論述研究安巧珍河北師範大學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重要論述研究趙義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王婷哈爾濱師範大學十八大以來黨培養時代新人創新理論及實踐路徑研究陶立業深圳大學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動員優勢研究王廷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抗擊疫情背景下中國制度優勢及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張小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彰顯的中國制度優勢研究龔超廣州醫科大學抗疫鬥爭展現的新時代中國精神研究洪巖大連海事大學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萬力勇中南民族大學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線教學行為模式研究趙宗更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線精準教學研究沈震北京工業大學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線教學經驗與質量保障研究蘇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在線教學實效性問題與對策研究麥均洪華南理工大學新時代高校黨政領導幹部講思政課常態化機制研究張振芝東北大學黨政領導幹部講高校思政課常態化機制研究蔡曉良福州大學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周中之上海師範大學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研究劉佳山東大學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創新研究付洪南開大學新時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研究曹威偉湖南農業大學
  • ETNews | 《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發布:從」走向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到」大數據助力教育治理現代化「
    京時間2018年5月30日,《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發布會暨第四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閉幕式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此次發布會上,《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正式對外發布。此份藍皮書由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編制。
  • 大學教授進小學 五大領域開展「新基礎教育研究」
    博才鹹嘉小學、師大濱江小學與湖南師範大學「新基礎」教育團隊籤約儀式現場。紅網長沙6月29日訊(實習生 孫潔 時刻新聞記者 胡曉春)6月29日上午,長沙市博才鹹嘉小學、師大濱江小學與湖南師範大學「新基礎」教育團隊籤約儀式在博才鹹嘉小學舉行。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盤點,華東師大再創佳績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邏輯詞彙的歷史演進與 哲學問題研究」 首席專家張留華教授,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邏輯哲學和現代邏輯史。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東亞詞學文獻整理與研究」 首席專家彭國忠教授,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詞學、唐宋文學、文學批評、文獻學。
  • 學者專訪推薦:專訪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教授
    適應產業轉型升級 建設高水平專業群 ——專訪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教授
  • 首都師大教育學院石鷗教授研究團隊的教科書研究成果走出國門!
    近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石鷗教授研究團隊的多項教科書研究成果,包括《新中國中小學教科書圖文史》《百年中國教科書論》《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百年中國教科書憶》等。,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四川師範大學將與綿竹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
    綿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堅持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千方百計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當前,綿竹正在加快建設「工業強市、文旅名城、美麗家園」,四川師範大學站在70多年厚重積澱上穩步向前,校地雙方都面臨著巨大的歷史機遇。這次四川師範大學和綿竹籤訂合作辦學協議,是綿竹教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