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作為中國教育改革試驗田的南方科技大學,首次以「631」全新模式在福建等多個省份招生,福建有20位考生首吃螃蟹被錄取。轉眼4年就要過去了,或畢業或繼續深造,這些備受關注的南科大學子們將去向何方?他們經歷了怎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四年?
連日來,東南快報記者對這些學子們進行了追訪,一起來看看,當年的「小白鼠」,被稱為白紙的他們,如今都變成啥模樣了?
▲南科大學(圖片來自網絡)
廣東的粵菜、北京的冰糖葫蘆、福建的老鼠幹、河南的豆腐腦……2016年3月27日,南科大書院長廊人聲鼎沸,有如集市,這是南科大書院舉行的「我為『醉美家鄉』代言」活動。
「沒有荒廢!」萬弋用幾個字總結在南科大度過的這4年。
在萬弋眼中,南科大的這4年過得很精彩。大一大二不分專業,通識教育。最初,萬弋對於生物、人工智慧方向感興趣,但後來發現自己對材料相關課程有更大興致,所以在大二下學期決定選擇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並直接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學習。
這正是南科大教學風格的縮影。
▲南科大學(圖片來自網絡)
只要你需要
上課時可隨時打斷老師
炎熱的夏日,南科大課堂上,有些學生的眼皮粘在一起。物理教授竟變魔術似的掏出糖果給每人分了一塊,大家和孩子一樣分著吃了,精神抖擻地繼續上課……回憶起南科大的一堂課,福建籍學生陳銘至今還覺得有趣。
陳銘認為這裡的老師很特別,「教授們常約跑,晨跑夜跑都有,大家邊跑邊聊,親密度非常好」。陳銘說,南科大的學生可以在上課時隨時打斷老師,而且老師們也很樂意被你打斷。英語考試也很有意思,題目完全是開放式題,口語交流特別多,考試時按學號到老師面前談。有時候老師會讓寫一個話題,讓同學們在座位上講。計算機課考題就是讓你直接去編一個程序提交。他們沒有大學語文,取而代之的是由國學名師魏承思主講《論語》《戰國策》等經典國學。
東南快報記者進入一個正在上高數課的教室,看到第一排位置全滿了,只在後排剩下幾個位置。
「教材其實就是參考書,教授講的和教材完全不一樣,課件都是教授寫出來的,學生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找資料學習。」夏方青說,「教授們常會給你『突然襲擊』,通知下節課帶電腦,上課上到一半停下來布置題目,然後給出15分鐘完成題目,再一個個現場開講。這4年就是度過了一個個磨難,簡直是個『坑』,不過度過了你就會覺得非常有收穫。」
「班上人特別少,我上過最少人的課是5個人上一節課,教授和你可以非常好地互動。」王克勤說。
▲學生在和外教討論
只要你願意
任何老師都可成為你的導師
南科大實行「導師制」,並保持著「精品課程」和「小班教學」。75%的老師來自世界前200名的大學,不論是出國深造還是及時就業,老師們都能為學生提前做好規劃。
王克勤用「無可比擬的親密」來形容南科大師生關係。「比如我不是許老師的學生,他只要一叫,我就過來了。因為沒有距離感。」王克勤指著身邊福建招生組的許宗祥老師說。事實上,南科大的福建人很喜歡把這位教授級的人物稱為「很帥的許大大」。
師生比非常小,在1:10以內。這是南科大天然的優勢,教師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非常多,除了專業導師,還有生活導師。在南科大,只要你願意,任何一個老師都可能成為你的導師。「和教授什麼都能聊,什麼都能問,有個創業的idea,發個e-mail過去,很快就能得到回覆。什麼話題都有人能和你很聊得開。」王克勤說,他在這裡弄明白了想要什麼,要成為一個學術派還是應用派。
大學期間,萬弋得到「深圳大運留學基金」的資助,去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參加為期半個學期的交流。機會來自於她大二時的導師陳意釩教授。「當時我只是告訴他我很希望能爭取這個機會,他就幫助我聯繫老師,拿到邀請函。在南科大,教授們不僅僅是課堂上為你授課的老師,他們也是你生活上、學習上和情感上的導師。還記得當時我到了新加坡,我的生活導師盧周廣教授介紹他師兄弟給我認識,要他們照顧一下我,還說我是他值得驕傲的學生。在南科大,老師們不再是影子,而是你最堅實的依靠,是你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萬弋說。
▲夏方青(右)在深夜在實驗室
只要你申請
可以隨時進入教授的實驗室
3月26日凌晨兩點,南科大第二科研樓實驗室中,夏方青還在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做實驗。
「在這裡你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學校學習和科研氛圍很濃,大部分的課都是全英文授課。你只要有興趣,隨時都能申請進入實驗室。實驗室裡是兩三個人一臺機器,而不像在一些大學裡,教授操作機器學生們圍成一堆看。教授們講課的方式也很特別,有教授為了讓大家弄懂什麼是扭矩,直接搬了個自行車輪子到課堂上,通過實物讓大家更快理解。」夏方青說。
「萬弋是一個很上進的學生,大一就申請到實驗室去了,她還作為第二作者在頂尖的jcr期刊上發表過論文。這個成績對於碩士生和博士生而言都很難得。在我眼裡,南科大很多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強過了一般的博士生。」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盧周廣老師說。
▲南科大學生黃揚順
只要你有勇氣
就可以進行無限的嘗試
臺下是國際大牛和一群研究生、博士生,臺上本科生萬弋用英文講述著自己的海報。這是萬弋大學期間參加在復旦大學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能源化學與材料研討會」上的情形。「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當時許多人驚訝,本科生就有機會參加這種大會議。」萬弋說。
萬弋認為,在南科大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你有勇氣去做,你周圍的每個人都會變成支持你的人。在南科大裡,萬弋建立了學校第一支以公益性質為主的社團「南科公益」,專門幫助周邊的農民工孩子進行課業輔導,帶著周邊的孩子到學校實驗室裡做科普小實驗。學校還專門給他們提供了辦公場所和專項經費。除了組建社團,萬弋還組建了一支名叫「歐拉」的搖滾樂隊。
大二那年聖誕節,黃揚順想裝飾一輛巡邏車。他聯繫了學校保安隊長說了他的想法,保安隊長很爽快地答應了。「當時這事在學校裡引起了很大轟動,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蠻酷的。」黃揚順說。這也讓他認為,在大學裡,可以有無限的嘗試,可能這些嘗試大多意義不大,但是往往會決定你究竟是怎樣的人。
▲南科大學生萬弋參加國際研討會
他們為什麼選擇成為「小白鼠」?
南科大是一張白紙
可以在上面自由作畫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投資有風險也有收益,我的投資收益還是值得的!」林晟說,他認識南科大是從新聞開始的。後來,他通過朋友找到南科大教改實驗班的學生打聽,問如何上課,如何分專業等。」
林晟認為,南科大最吸引自己的是全英文教學和大一大二不分專業。「這讓我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讓自己思考得更加成熟一些。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我們在創造,南科大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在上面自由作畫。」林晟說。
「他們說,『在985學校看到的是中國,在南科大看到的是世界』,這是當時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陳銘說。
如果不是半路殺出的南科大,萬弋也許會選擇師範類學校過上世人們眼中安穩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萬弋看到了朱清時的一句話——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別人不會在意你的學歷而是在意你的能力。那時,萬弋骨子裡那點萌動被激發起來,她認為自己要過的是不一樣的大學生活。「我要的不是一張紙,一本學歷,而是一段不荒廢的經歷。」她說。
「可能我骨子裡就是個愛嘗試的人,機會總是在風險中找到的,當時我作了最壞的打算,想著未來有一天有可能要帶著一個誰都不認可的文憑到處和別人解釋南科大是什麼樣的一所學校。不過現在看來,我做的風險投資還是值得的,結果還算滿意。」萬弋說。
3月26日,恰逢周末,南科大在圖書館側面廣場舉辦了2016年春季校園招聘會,200多名學生參加,為他們提供的崗位有188個。深圳市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場不時可以看到知名企業面試官的身影。南科大掌門人校長陳十一也參加了此次招聘會,並逐一和各企業面試官交流。
▲南科大學生陳銘
南科大社交達人黃揚順
PK掉多個研究生入職華為
2015年4月的一天,華為公司會議室裡正在進行群體面試,現場氣氛緊張。南科大2012級學生黃揚順是本組面試唯一一個本科生。相對於其他面試者的唇槍舌劍,黃揚順沒有和研究生們一樣討論話題本身,而是直接從制度上總體評判了大家的想法,邏輯緊密,條理清晰。他的發言得到了面試官的認可。
這次經歷讓他獲得了暑期在華為公司實習兩個月的機會。實習後,他收穫了這家全球500強企業正式提供的營銷工程師崗位。黃揚順在南科大念的是生物專業,這可是跨專業就業。
王克勤,南科大數學系學生,畢業於福清一中。與黃揚順一樣是為數不多的選擇直接就業的畢業生之一。目前他已獲得深圳一家量化交易平臺公司的職位。「王克勤很厲害,他從開始就很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是創業,而不是繼續升學。學校也有創業的土壤,支持我們創業。他在學校裡已有創業項目了,很厲害。」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12級學生萬弋這樣評價校友。
1個小時英文面試
萬弋拿下「土豪大學」博士全獎
記者發現,南科大2012級學生包括福建籍學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今年畢業後直接就業。更多學生被世界名校如德州農工大學、印第安納大學伯民頓分校、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等錄取,今年3月,不少學生已拿到這些名校的of-fer。
「我聽說過中國的南科大,也了解過南科大,很喜歡南科大的學生。能說說你為什麼選擇南科大嗎?」今年2月,福州二中畢業的南科大學生萬弋接到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視頻面試邀請。萬弋說,當時雙方用英文聊了一個小時左右。一個月後,萬弋便接到了這所大學的offer,還獲得了5年博士全額獎學金。
除了接到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offer外,萬弋還接到香港科技大學的offer。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在學術界異軍突起,又被稱為「HouseofWisdom」(智慧聖地)和「ArabMIT」(阿拉伯的MIT)。該校在「全球最富有TOP50大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在網友們口中,這所學校因其高額的獎學金以及學校豪華的硬體設施被稱為世界最土豪大學,過往錄取率和哈佛耶魯大致相當。
少數畢業生選擇就業
大多數選擇出國留學
楊森,畢業於福州八中,南科大生物系學生,目前已選擇赴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攻讀博士,獲5年全額獎學金。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為美國30所「公立常春藤」(PublicIvy)之一學校,在2013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位列全球85位。
夏方青,畢業於福鼎一中,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生,目前已選擇赴德州A&M大學攻讀博士,獲5年全額獎學金。德州A&M大學是美國首屈一指的世界頂尖級公立大學,與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並稱為德克薩斯州的兩大旗艦學府。
林晟,畢業於福州三中,南科大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系學生,目前已選擇赴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求學,他的目標是先完成2年的碩士學業。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是不少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青睞的學校,錄取率很低,就業率很高,很多畢業生都進入了美國頂尖的投資銀行、金融公司工作。
除了他們,其他10位同學也選擇了繼續深造,因為國外高校放榜時間不一,他們還在等of-fer。數據顯示,今年南科大的福建籍畢業生中,有7成打算出國留學,選擇就業的人數極少僅為4人。
▲校長陳十一
沒有高樓大廈,建築小巧玲瓏,一條水系蜿蜒於山體與建築之間,形成自然山水格局。在記者眼裡,和國內一般大學大軸線、大尺度、大廣場風格不同,南科大更像一個寧靜的學術小鎮。
在這所「小鎮」裡有致仁、樹仁、致誠、樹德四個書院。在致誠書院,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接受了東南快報記者的專訪。
4年間,採訪過前後兩任南科大校長,記者發現,無論是前任校長朱清時還是現任校長陳十一,言語中總不離改革和創新二字。
對於改革,陳十一和朱清時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北大期間,陳十一曾和另外10名北大老師一起,就本科招生向時任校長周其鳳寫聯名信,建議學校打破「唯高考分數論」的羈絆與束縛,嘗試採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
「作為創校校長,朱清時院士為南科大的成長付出了巨大心血,帶領全校師生為學校今後的深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探索了新路。」陳十一說,「現在,南科大的改革仍會繼續而且永不停止。南科大是伴隨著改革使命誕生的,今天改革依然是南科大的使命與追求。我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紮根中國教育,同時吸收新的做法,再突破傳統教育制度的藩籬,有所建樹。」
「其他方向還應再多一點,希望學生們能多元化發展,除了『出國留學』,還有『在中國深造』、『創新創業』。深圳就業市場巨大,創業環境非常好,畢業生不用擔心。」對於南科大畢業生的去向,陳十一表示基本滿意。
對於南科大目前的「631」招生模式。陳十一表示,這代表了一個先進的理念,這個理念在於綜合地評價一個學生:「6」是高考成績,是公平和質量的保證;「3」是南科大組織的筆試和面試的成績;「1」是指平時的成績。南科大這個模式是全國首創,現在國內很多學校都在探討甚至使用「631」模式自主招生。南科大的錄取成績不以一考定終身,希望找到最適合南科大理念的學生。南科大會考慮學生掌握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會考慮學生是不是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是不是有批判性的思維,是不是有韌勁,是不是有創新的精神等。
「我希望南科大的學生不全是書蟲,我們希望有多方位各式各樣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上而言,南科大錄取學生的分數線稍微寬廣,這應該是一個綜合評估的過程。」陳十一說,「南科大應該敢於嘗試,採用最合適的辦法把最適合南科大的學生錄取進來。」
他認為,深圳是中國最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地方,根植中國,根植深圳,南科大作為改革的特區,呼應了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時代的到來。中國需要北大、清華,也需要南科大。南科大應該是一所特色大學,特就特在她為中國高等教育提供新的可能和嘗試,特在於她根植於創新型、多元化、國際化的深圳。
改革發展必定是南科大的核心理念,陳十一表示,南科大在建章立制方面已經邁開了第一步,但改革還在繼續,發展也才剛剛開始。南科大會不斷推陳出新,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不斷推出新的做法。
在採訪中,陳十一說,如果把深圳比作中國的矽谷,南科大就是中國的斯坦福。「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希望南科大能創新培養出馬化騰、馬雲這樣的學生,創造出華為、騰訊等等優質的產業。
「南方科技大學的改革發展,是想國家之所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引領也好,示範也好,我們還會繼續走下去。」陳十一說。
風間浪頭的南科大↓↓↓
南科大和福建↓↓↓
東南快報記者 齊榕
東快新媒體編輯 孔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