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中國的斯坦福 南科大:大三前不分專業,還要教《孫子兵法》

2020-12-15 紅星深度

8月末,深圳,2018級新生剛剛結束軍訓,回到南方科技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英語培訓,為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全英文式學習預熱。這天晚上,「致仁書院」的學生在活動室和不同院系導師見面。學生們圍著不同的導師一撮撮坐著,聽導師聊大學生活的學習和專業選擇,這在普通大學是十分少見的場景。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學成立,第二年,開始在全國統一招生。7年過去,招生上,南方科技大學除了要看高考成績,還需要考生通過學校的自我檢測和面試。教學上,逐漸形成「書院制」、「導師制」「2+2」等獨特的教學模式。對於優秀導師,南方科技大學不遺餘力給科研經費,實行「獨立PI」制度。

南方科技大學依託深圳這個年輕又活力的城市快速發展,也在一步步反哺這座急需人才的城市。僅用7年,南方科技大學就入選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校長陳十一說:「如果你非要我說出一所南科大目標型的大學,那就是斯坦福。在美國先有斯坦福,後有矽谷。而在這裡,我們先有矽谷深圳(在深圳有騰訊和華為),這就需要南科大充分集合中國矽谷的氣質,建設學科。」

▲書院舉辦的新生和導師座談會

「2+2」制度

入學後,前兩年不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第三年開始分專業。

「我們選擇南科大本來就是一種冒險。」——南科大學生張悅

2012年,山東省的張悅高考估分並不理想,知道自己不能上復旦這種級別的大學。他想到父親提及的南方科技大學正在濟南招生,決定前往一試。「我父親是一個對教育創新十分感興趣的人,這在一個縣城十分大膽難得。」張悅說。當時南方科技大學需要學生平時成績證明,張悅的老師得知此事,很不情願:「你的成績走山東大學肯定沒問題的。」

2012年南科大招了188人。南科大實行通識教育,剛入學前兩年一直在學習基礎課程,不用選專業,比如高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等理工科學科實行全英文教學。由於學生少,小班授課,「當時每節課也就十幾個人。」張悅說。

「但兩年的通識教育其實不是讓你混日子。大二的選課已經有了專業傾向,其實我是在大二上了不同的專業課才確定了自己最後的研究方向。每年這個時候新生和導師的座談其實是一個預熱。」

全英文教學對張悅而言有些吃力,他手邊總是放著一個電子詞典隨時查閱單詞。這種鍛鍊讓張悅養成只翻閱和引用國外文獻的習慣,本科時在國外期刊也發表了論文。

南科大學生趙言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報南科大不要盲目,而是要想好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南科大的學生都有冒險和挑戰精神,這是學校固有的基因決定的,它需要合適的學生。我們雖然是2+2的學習制度,前兩年不用選專業,但不代表你就可以在這兩年無所事事,什麼都沒有想好地過下去。包括高強度的英語學習,這些都是以後報考南科大的學弟學妹需要考慮的。」

書院制+導師制

宿舍以書院為單位,學生選擇不同書院住宿,進行課外活動。分專業後不同專業學生在同一宿舍,方便交叉學習。

學生入學後可以選擇一名書院的教授作為自己的生活導師,隨時向他詢問各種問題。

「在南科大,如果你勤奮,那麼機會在你面前都是均等的。」——多名南科大學生和書院老師都說了類似的話

讓張悅新奇的是,新生被安排到書院裡生活。「書院制」是南科大向香港中文大學借鑑的一種制度。學生被分配到不同的書院住宿,每個書院有不同的教授管理,每個學生可以選擇書院裡的教授作為自己的生活導師,可以隨時向生活導師發郵件預約時間,將自己面臨的各種困惑拋給導師,獲得解答。

▲南科大書院

「書院制度」另一個好處是在大三分專業之後,不同專業的學生會分在同一宿舍,旨在不同學科可以交叉學習。

今年大三的趙言楚十分感謝導師制度。南科大的強項在化學系,但她的興趣在金融,對專業的選擇她有些搖擺不定。在大二的後半程,她分別向化學系和金融系導師尋求建議,最後確定了金融系方向。

大二結束的暑假,趙言楚前往牛津大學交流兩個月,學校還補助交流的學生每人一萬五千元。期間校長陳十一在牛津時去看望,用英文詢問其在牛津和南科大的讀書體驗。現在,她決定讀完本科繼續出國深造。

「獨立PI」制度

教授不分頭銜大小,只要在教學科研序列,都可以擁有獨立的實驗室和科研啟動經費,組建獨立課題組,獨立申請項目。

「學校給老師在校內分配了住房,科研經費是我之前的兩倍。」——南科大化學系教授李闖創

▲南科大教授指導學生做實驗(南科大供圖)

僅用7年,南科大吸引了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學校剛成立時,在全球範圍內物色教師人選,在國內外各大網站投放招聘廣告。

李闖創是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針對癌細胞的治療做藥物合成和藥物修飾研究。2013年之前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擔任化學系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3年,南方科技大學已被多方報導,李闖創被南方科技大學宣揚的「學術自由」吸引,向南科大遞交申請。

「南科大招聘老師,是先往系裡遞交申請、試講,系裡通過了再由學校教授組成的全校學術委員會討論最終是否錄用。」李闖創告訴紅星新聞。

初期,南科大在學校內部蓋了一座教師公寓,在南科大謀得職位的教授可以分到校內的一套房,李闖創就是其中之一,「吃完飯就可以往實驗室跑,十分方便加班。」他打趣道。

「南科大給教授的科研啟動資金也是十分誘人的。」李闖創說,「僅我的科研項目,2013年我剛來時,啟動經費是600萬元,相當於我原來經費的兩倍。」當時南科大沒有研究生和博士,只能從外面僱傭博士後進入實驗室工作,每人年薪20~30萬。李闖創就用這筆經費開始研究。

陳十一表示,為了鼓勵科研,南科大實行「獨立PI」制度:教授不分頭銜大小,只要在教學科研序列,都可以擁有獨立的實驗室和科研啟動經費,組建獨立課題組,獨立申請項目。

本科生同樣可以像研究生一樣自由出入實驗室,跟著導師科研。南科大多名學生告訴紅星新聞,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南科大的學生就有這種待遇,並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

2018年,令李闖創高興的是,南科大入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及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李闖創認為,7年時間就拿下博士點,說明南科大發展十分迅猛,「這是我們學校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但有些博士是和外校聯合培養的,這也有不好的地方,聯合培養只能在本校待兩年,給博士生的課題肯定比在學校待4年讀博時的課題簡單一些。」李闖創說。

理工科大學也有人文社科學院

不打算自己辦文科專業,只為給全體理工科學生提供一流的人文通識教育

校長陳十一表示,南科大借鑑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設置關於理、工、醫的14大院系,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2017年,陳躍紅來到南科大著手建立人文社科學院。

「陳十一本來就是北京大學的副校長,他給我打電話說來南科大可以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這是誘惑,我就來了。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短短兩年,南科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已經成立。」陳躍紅說。

「南科大正在培養的,是一種兼具文科思維素質和理科知識邏輯整合的創新型人才。我覺得現在大學人才培養的文理分科和專業壁壘過於嚴重,往往是在培養複製和追隨別人的匠人,而不是有個性的創造型人才。我們辦人文社科學院,不是為了讓學生到一所理工科大學來讀一個類似中文或者歷史的文科專業,而是為了給全體理工科學生提供一流的人文通識教育。目前學院沒有打算自己辦文科專業,而是讓所有最好的人文社科教授都去為南科大學生去講最好的通識教育課程。」

陳躍紅在全世界物色教學人員時有三個標準:專業文科要好,一定要有理工科背景,一定要有國際化背景。「我們有一個助教對設計感興趣,來這邊做助教,而我們有一個導師就是以前就是在哈佛學設計的,助教可以跟導師學習空間設計知識,多好。」

「人文社科學院的老師設置課程時有很大的自由度,但必須不能跳出四大課程的框架:經典深讀和現代闡釋、人文學術方法論與批判思維、研究性寫作指導與提升、多媒體與跨學科。」

翻看2018年新學期的人文社科學院課表,課程涉及朗讀與演講、嶺南文化的解讀、中文寫作、想像力入門、先秦思想文化的研究、精讀《孫子兵法》、新媒體藝術空間設計、科幻創作等等。

▲人文社科學院人文中心課表

對於人文社科學院為何重視寫作,陳躍紅解釋道:「目前,我們的理科學生在高中學了12年語文,可作為基本國民語文能力的寫作與交流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因此,理工科大學的寫作課,應該注重的是學術和科學寫作能力的培養。當前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寫不了科技論文、研究報告、項目書,應用寫作的能力很窄很弱。」

除此之外,陳躍紅還建立了4個特色人文社科科研實驗室: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空間與媒體實驗室,語音實驗室,計算人文學研究中心。「這些都和傳統學校文科明顯不同。」陳躍紅想做不同於傳統的文科,「比如考古實驗室,是用材料學、機械學等研究文物,計算人文學研究的可能就是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

▲人文社科學院社會科學中心課程介紹

錄取分數:約高各地一本線110分

每年,南科大的全體教職人員都要去全國比較好的高中招生,宣講南科大的教育制度,吸引有想法的高考生和家長。在紅星新聞接觸到的多名2018級新生中,他們已經做好了出國深造的打算。南科大實行「631」錄取制度,錄取成績由60%的高考成績、30%的自主考試成績和10%的面試成績組成。南科大在全國的錄取分數大概高各地一本線110分。

招生規模:每年招收本科生1000人

校長陳十一表示要做「小而精」的大學:「南科大突出『創知、創新、創業』的辦學特色,強化『小而精、國際化、創新型』,辦學規模為8000—10000人,每年招收本科生1000人。」由於南科大的快速發展,目前南科大的新校舍正在建立,來滿足日益增多的學生需求。

▲在建的南科大

學費:一學年6000元

由於新生的加入,南科大的基礎設施一直在建設中。南科大學生張悅向紅星新聞抱怨:「我聽很多剛來的新生會吐槽南科大的住宿條件啊等等,但是你是來住得好還是來學習的?有沒有搞清楚呢?這麼多好老師給你們上課,一學年不過6000塊學費。」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葉雯 攝影報導 發自深圳

編輯丨包程立

相關焦點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教育界掌握著激活《孫子兵法》工具,如翻譯工具、研究工具、教學工具、傳授工具等;有激活《孫子兵法》的專業人才,世界最著名的《孫子兵法》傳授的漢學家、翻譯家、博士、教授、高級講師等專家學者,大都出在知名大學。當教育與《孫子兵法》不斷融合,全球眾多軍事學院、知名高等學府及商學院都開設《孫子兵法》課程,收到了超乎想像的歡迎 。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但是不管它的類型怎麼劃分,使用間諜的種類和方法還是不出《孫子兵法》的五種間諜使用方法。當時在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孫子兵法》是讀得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孫子他老人家究竟要講個啥。說那麼多方法,說那麼多陌生的概念。我一下就分不清,記不住了。腦子亂了之後,讀不下去了,就索性不讀了。
  • 基辛格論《孫子兵法》:中國的軍事理論與西方完全不同!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專門拿出一個小節,透過圍棋與《孫子兵法》闡述中國的軍事理論。他講的未必都是正確的,但如果歐美更多人將中國理解得像他一樣透徹,中國可能將毫無秘密可言。書中指出中國的戰略思想、外交策略乃至軍事理論都與西方完全不同。
  • 只把《孫子兵法》看成兵書的人,在戰略上就輸了
    這本書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典、戰略奇書《孫子兵法》。                    局座召忠講過一個典型的例子,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美國海軍軍官退役後,常常被大公司聘用為經理、董事,直接到管理層去工作,為什麼呢?
  •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的較量:到底是誰更厲害?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裡同樣出現了正應與反應的問題,事實上要想解決反應問題,必然要用陰陽變化,捭闔有度的思維。其實正與反,缺一不可。孫子兵法裡有一句話,以正合,以奇勝,正合就是正應,就是知己知彼,以奇勝,就是反應,就是知彼知己。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昨天,《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的作者,華杉老師同名課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得到App重磅上線。不到24小時,就有15000人訂閱。在原書的基礎上,這門課做了大升級,不僅提純並豐富了原書精華,更由華杉老師親自講述。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國的智慧遠非西方比擬,先人遺作歷經千古流傳,至今仍能傳世者,代表經得起時代的驗證與考驗,時至資訊時代的今日仍在全球適用,其奧秘究竟何在?  《孫子兵法》為中國《武經七書》之首,表示其價值不菲。王長河指出,《孫子》集中國兵法之大成,並汲取了諸子百家之精華,其思想內涵超越了軍事範疇,成為人類智慧的寶庫。
  • 146《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實力對比,風險評估,勝算幾何,第二篇就講費用預算,資源保障,這和我們經營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樣。漢武帝之世,被稱為「盛世」。中國歷史上的好日子,就是治世和盛世。人們都津津樂道盛世,卻不知道治世才是人間天堂,盛世你可能就會家破人亡,做了盛世讚歌中的炮灰。治世是什麼呢?就是休養生息,稅收極低。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孫子兵法》是我國軍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本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及提示四個部分,對《孫子兵法》進行了精到解讀,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重視字詞(包括虛詞)的注釋,詳盡周全併力求其準確性;(二)採取直譯的方法,通過原句、注釋、譯文三者對照閱讀,讀者能夠在古文、古漢語知識、規律方面亦有所收穫。
  • 南科大寄託深圳斯坦福之夢
    這是一個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題中之意,並不是對南科大提出特別要求。第二,如果一定要從教育部的批覆中讀出特別針對南科大的內容,我們認為,教育部是高調支持南科大正在進行的改革探索的。教育部的批覆並沒有要求南科大必須嚴格按照《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辦學,而是用了「要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的表述,大有深意。
  • 鬼谷子絕學對比孫子兵法誰更厲害?
    前回說過,我對於鬼谷反應篇一直有個問題,也就是基本問題,什麼是反應,方法是有的,既是從空間,時間,思維三方面思考問題,我們還將鬼谷術中的相比之術歸納了出來,但有個問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既是鬼谷子的正反問題,反應前面說反而求之,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這真是矛盾嗎?關於反應術,知己知彼為正應,知彼知己為反應。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奇思妙解
    尤其針對人們對《孫子兵法》的普遍誤讀、誤解,做了鞭辟入裡的詳解分析。 01 兵法的「計」是計算,而非計謀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是現代的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法):優勢、劣勢、威脅、機會。
  • 思維導圖詳解《孫子兵法》(1):本書到底講了點啥
    一說兵法,大家印象都是排兵布陣、奇謀詭計,比如常常聽到的八卦陣、孔雀陣、空城計、反間計等。但細讀此書後,我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孫子兵法》裡,沒有教人布陣,更沒教人詭計。雖然書裡說「兵者,詭道也」,但有關「詭道、計謀」的語句,縱觀全文,不超過五句。
  • 新的一年通過讀《孫子兵法》,可以學習他的立體思維,把您的思維優化升級一遍
    從興趣的角度來說,《孫子兵法》是中國文化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兵學文化則是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兵學,實際上中國歷史文化就少了一半。而且《孫子兵法》還是中國兵家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中國古代戰爭非常多,戰爭多的一個副產品就是兵書數量非常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大家所知道的兵書有兩三千種,當然傳下來沒有這麼多,那麼幾百種上千種當中為什麼唯獨《孫子兵法》還是大家所關注,所願意閱讀、運用的一部兵書,因為兵書裡面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它都提出來了。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準將翻譯《孫子》為何走紅西方?
    他在二戰前曾到中國北平學習過漢語,並在美國駐南京大使館擔任語言教官。期間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發生興趣,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論《遊擊戰》。  二戰結束後,曾在美國第七艦隊陸戰隊駐天津、青島部隊任職,繼續學習漢語,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上世紀50年代,美國軍事思想突出核威懾而忽視局部戰爭經驗和海軍陸戰隊的作用。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下)
    但他卻說:「《孫子兵法》這部篇幅不長的書,將我20多部書中所涉及的戰略戰術基本原則幾乎包羅無遺。」因為早在2500多年前,孫子就已經提出了「以迂為直」的戰略思想。利德爾.哈特的戰略理論,就是孫子的「以迂為直」戰略思想的現代版。第五,《孫子兵法》是一本充滿唯物辯證法的書。      春秋以前,軍事領域中是封建迷信盛行,戰爭觀是天命觀當道。
  • 外國人怎麼讀《孫子兵法》?日本的解讀最令人意外
    二是功利色彩過濃   《孫子兵法》和《君主論》有相似之處。一方面,作者都是用書做「敲門磚」,想求取統治者賞識和重用;另一方面,兩本書都毫不掩飾功利目的,《孫子兵法》直言不諱地寫道:「兵以詐立,以利動」;「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利」字在全書出現了51次之多。
  • 五事七計只是入門,清流詳解《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
    我做了幾張孫子兵法計篇的圖解,計篇的思維都包含在下面這幾個圖裡了。現在我帶大家詳細分析孫子兵法計篇。慎戰論孫子兵法五事七計當不得已而戰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評估自己的實力,和對手作比較,看誰的勝算概率大。孫子兵法主張從五個方面,七個條件來做比較,也就是「五事七計」。
  •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圖為裡斯本書店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 韓勝寶 攝   中新網裡斯本9月2日電 題:葡萄牙版《孫子》翻譯日久彌新常銷不斷  作者 韓勝寶 於建華  記者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書店發現,葡萄牙版《孫子兵法》有多個版本,開本有大的,也有供讀者攜帶的小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