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論《孫子兵法》:中國的軍事理論與西方完全不同!

2020-12-11 騰訊網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專門拿出一個小節,透過圍棋與《孫子兵法》闡述中國的軍事理論。他講的未必都是正確的,但如果歐美更多人將中國理解得像他一樣透徹,中國可能將毫無秘密可言。書中指出中國的戰略思想、外交策略乃至軍事理論都與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作戰的傳統一般講究決戰決勝,而中國的軍事理論強調用計及迂迴策略,逐漸累積相對優勢。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西方的戰爭一般是真刀真槍地拼殺,甚至事先還要宣戰,找好決戰地點。中國歷史上的戰爭卻不太一樣,自從晉國元帥先軫用計戰勝了楚國,歷朝歷代的戰爭都講究謀略,出奇謀制勝降低戰損,《孫子兵法》更是明言「不戰而屈人之兵」為獲勝的最高境界。

這反映在東西方比較流行的棋類上,西洋棋的目標是全勝,把對方的王或者王后逼入絕境。西洋棋的比賽是大獲全勝或者偶爾靠一招小勝,亦或是雙方均無法取勝握手言和。但是中國流行最久的圍棋講究戰略包圍,雙方在棋盤上落子佔據有利的地形,吃掉對方的棋子。高手對弈通常勢均力敵,棋子在棋盤上犬牙交錯,最後一方僅憑微弱的優勢取勝。

西洋棋通過正面交鋒贏得全勝,而圍棋則通過持久戰積小勝,圍棋選手不僅要盯住棋盤上的棋子,還要思考對方的後招。中國的軍事理論與西方完全不同,從西洋棋與圍棋上就涇渭分明,最能代表中國軍事理論的著作便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誕生的年代是春秋時代,各諸侯之間交戰頻繁,但是如果每次戰爭都是正面大廝殺,結果肯定是雙方國力都有很大的損失,這是別的國家最願意看到的。人口在那個年代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如何在戰損最小的情況下贏得戰爭,是每個國君、統帥考慮的問題,也就是《孫子兵法》誕生的土壤。

基辛格評價《孫子兵法》主要不是講戰場上的廝殺,而是「勢」,氣候、外交、地形、情報、後勤、士氣等,都在影響「勢」的變化。《孫子兵法》講究避免與敵人硬拼,利用「勢」折損敵人的士氣,誘使敵人跟著自己走,或者逼入絕境,迫使敵方全軍覆沒或者投降。「勢」指的是雙方力量強弱以及總體趨勢的不斷變化,戰場上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善用「勢」的軍事家用兵如同水順流而下,可以找到一條最快的路線。《孫子兵法》要求指揮官不是立即交戰,而是耐心等待最佳戰機,避開敵人的鋒芒,研究對方的實力及弱點。當出現打擊敵人薄弱環節的最佳戰機,指揮官應當立刻調兵遣將,對敵人的弱點進行無情打擊、「順流而下」。

當然用計取勝是最理想的結果,不過實現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很多的戰役都是硬碰硬,慘烈程度並不亞於兩次世界大戰。用計取勝的戰役雖然很多,但也是因為他們太出名,比如城濮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孫子兵法》講的是戰爭的最理想狀態,並不是每一場現實的戰役都適用。

《孫子兵法》是孫武隱居吳國期間寫成的書,在第一次覲見吳王闔閭的時候,孫武將《孫子兵法》十三篇當作見面禮獻給了吳王。把《孫子兵法》翻譯到歐洲的人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約瑟夫·阿米歐,中文名錢德明,他同時期翻譯的著作還有《吳子兵法》、《六韜》、《三略》、《司馬法》、《尉繚子》、《李衛公問對》,合稱《武經七書》,當時的法國評論家就建議將《孫子兵法》列為法國軍隊的教材。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準將翻譯《孫子》為何走紅西方?
    他在二戰前曾到中國北平學習過漢語,並在美國駐南京大使館擔任語言教官。期間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發生興趣,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論《遊擊戰》。  二戰結束後,曾在美國第七艦隊陸戰隊駐天津、青島部隊任職,繼續學習漢語,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上世紀50年代,美國軍事思想突出核威懾而忽視局部戰爭經驗和海軍陸戰隊的作用。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在美國軍事學院擁有很大影響力
    圖為美國西點軍校營房 韓勝寶攝  中新網華盛頓1月13日電(記者 韓勝寶)美國著名戰略學家、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江億恩在《美國孫子研究》一文中披露,美國準將格裡菲思、中國將軍陶漢章、拉爾夫·索耶、安樂哲的《孫子兵法》譯本,深受美國軍事院校的歡迎, 在美國海軍學院、西點軍校、武裝力量參謀學院、美國軍事學院等軍隊學術機構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 史景遷 :基辛格和中國
    他用舉例子的方式向一小群虔誠、願意為之獻身的學生宣揚自己的思想。而這些學生則通過與老師的對話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最終為孔子留下了一部傳世經典--基辛格更是形容這部經典「類似於中國的聖經與憲法的混合體」。在西方,「均勢外交,與其說是一種選擇,還不如說是一種必然」,而且「無論哪一種宗教都沒有足夠的權威來實現全球性的傳播」,因為中國的對外交流並不是「以平等為基礎」的。
  • 君智諮詢謝偉山:從《孫子兵法》中萃取現代商業謀略
    中國各朝各代都湧現出了大量的名將,以及這些名將麾下叱吒沙場的精兵悍將,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各自領域最高強的戰鬥力。  誕生於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
  • 國防教育欄目|《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下)
    可見《孫子兵法》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我們既可以當作兵書來閱讀它,也可以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名篇來欣賞。     《孫子兵法》還是一部字數非常少,但理論體系卻是最龐大的兵書。的確正如柯林斯所說,西方古代的軍事歷史和戰史著作,幾乎沒有軍事理論方面的總結,更談不上有系統的戰略思想。而《孫子兵法》則是理論成熟而且體系龐大的戰略理論著作。
  • 西方研究《孫子兵法》有多認真?
    目前至少有40個英文翻譯文本,書店的書架常常是堆滿了各種版本的《孫子兵法》,這些年來,《孫子兵法》已經深入西方讀者並指導他們如何利用孫子哲學的力量在戰爭,商業,感情,生活乃至是高爾夫球場上為他們出謀劃策。 儘管有大量的翻譯,但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仍是Lionel Giles在1910年首次出版的開創性作品。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他的主要著作有《兵法與商略》、《從高階管理觀點論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思想與企業管理》,《中國古兵家之領導思想》、《中國兵家之管理思想》、《吳子兵法與策略管理》等80多本。     臺灣一些博碩士研究生以《孫子》為主題,撰寫研究論文,研究範圍已經擴大到許多層面,並不是限定在軍事運用的範圍。
  • 軍報:毛澤東軍事思想使中國兵學理論進入新時代
    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兵學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關於戰爭的智慧精髓。與此同時,在過去數千年的戰爭歷史當中,西方世界也積澱了內容豐富、特點鮮明的軍事戰略文化。可以說,東方智慧和西方兵學理論,構成了當今世界軍事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  「兵之勝道先勝」。
  • 《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包卻含著理論體系
    但這短短的幾千字裡包卻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容。對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在國外,它的價值也受到廣泛的重視。最初是在唐朝,《孫子兵法》開始被世界關注。此後它流傳到各個國家。西漢中期以前孫子兵法十三篇已廣為流傳。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三)有難點及與今注家的解讀有不同的地方,在「提示」列出並加以評點,以開闊讀者的眼界,更好地理解《孫子兵法》。本書字斟句酌,語言通俗明白,解讀精當,具有一定的經典普及價值。 【作者簡介】何士明,1937年生。1961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學院(現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 盤點關於西點軍校與中國的傳聞 《孫子兵法》只是普通參考書
    《孫子兵法》是西點軍校必讀的軍事聖經? 謠言: 20世紀80年代,美國西點軍校把《孫子兵法》定為必讀教科書的說法就傳入國內。2007年,隨著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走馬上任,《孫子兵法》在國外的「神話」又熱鬧起來。
  • 外國人怎麼讀《孫子兵法》?日本的解讀最令人意外
    《孫子兵法》的不足   在西方,《戰爭論》是經典,但有很多人指出這部兵書存在不少缺點;在東方,《孫子兵法》的待遇好多了,似乎沒有多少人指出這部兵書有啥毛病。其實,《孫子兵法》並非十全十美,這裡代表性地說三點不足。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很多人一直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說《孫子兵法》對於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用?《孫子兵法》是古代農耕社會的軍事理論。對於我們現代戰爭還有什麼指導意義呢?會不會顯得不夠現代化?而且我們現代社會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孫子兵法》又有什麼用武之地呢?
  • 孫子兵法全球行:全球《孫子》新論視角獨特語出驚人
    莫尼卡·羅西認為,《孫子兵法》原來主要是為男人寫的,因為女人在古代戰爭中沒有地位。而現在不同了,可給男人、女人、任何人讀,只要為了立於不敗,都可以讀,都可以應用。與男性一樣,女性對《孫子兵法》同樣熱衷。  法國著名《周易》學家夏漢生說,孫子提倡「以柔克剛」,中國古代「柔」與「剛」都是武器,「柔」是鉤,「剛」是劍,在戰場上有時鉤比劍的作用和威力要大。
  • 與西點軍校有關的謠言:《孫子兵法》只是參考讀物
    雖然歷史課和中文課也許會討論雷鋒,但軍事學院並不讚賞他或其哲學。」2002年3月28日,美國西點軍校再次澄清該校從未學習過雷鋒,希望中國媒體予以澄清:因為西點軍校兩年多來接待了一萬餘位前來尋找雷鋒像的中國遊客,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闢謠,已經筋疲力盡。2.《孫子兵法》是西點軍校必讀的軍事聖經?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第一個條件是破譯漢字密碼;第二個條件是破譯想像力的密碼;第三個條件是與古人對話;第四個條件是站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整體,來審視和再現孫子的大智慧。  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研究員王長河試圖解秘《孫子兵法》的「密碼」。他對記者說,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致使西方戰略家之論述往往多達數十萬言,仍不及《孫子兵法》6000餘字,言簡意賅。
  • 孫子兵法全球行:中國《孫子》飄紅「楓葉之國」加拿大
    圖為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 韓勝寶攝中新網渥太華7月22日電(記者 韓勝寶)在加拿大各大城市的書店、機場、圖書館,各種版本的《孫子兵法》都能找到,以兵家文化為主題的尚武活動也在該國開展的豐富多彩
  • 孫子兵法全球行:聯合國官員評價孫子屬於整個世界
    中新網紐約11月20日電(記者 韓勝寶)《孫子兵法》列入中國代表作品翻譯叢書,《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並受到該組織總幹事高度評價,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將軍參加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 聯合國維和部隊信奉孫子「不戰而勝」的和平思想,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和國際專家研讀《孫子兵法》……長期以來,聯合國為弘揚和傳播以孫子為代表的中國兵家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中國歷史中,人類的統一離不開戰爭,從古至今戰爭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但我們不可否認,戰爭也促進了人類發展,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為了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古人總結出了一套完美的取勝之策,名曰兵書。顧名思義,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來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兵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兵法、兵略、訓練、陣法、兵制、兵器、城守、軍事地理、名將傳等類。
  •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圖為裡斯本書店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 書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的這本2500年前的古書,已成為葡萄牙的暢銷書,常銷不斷。  記者注意到,2009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譯者是米高·孔德;2011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譯者是裡奧尼爾·吉勒斯。他們都是葡萄牙人。據了解,2000年前翻譯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已再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