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政治勢力、呂布軍事勢力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曹操能否順利統中國北方。黃巾軍舉事後,各地官吏也紛紛打著打擊宦官的名義擴大自己的勢力。在邊疆帶兵的將軍董卓也不例外,始終在盤算如何利用機會把持朝政。董卓收買了一員大將呂布,兩人共同形成了唯一可與曹操抗衡的勢力。
董卓,字仲穎,東漢隴西臨洮人。漢桓帝永康初年,董卓官拜羽林郎,「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統管元郡羽林軍黃巾軍舉事時,東漢朝廷任命董卓為中郎將、河東太守,可是,董卓打不過黃巾軍,兵敗後被東漢朝廷革去了職務,回家務農。後來,西涼韓遂起兵反叛,東漢朝廷急著用人,董卓在洛陽受到中郎將張奐推薦,以軍司馬的職位參加了對羌族的徵討。徵戰中,董卓將功贖罪,極力表現自己,與司馬尹端一起大破羌軍,斬首萬餘級。立下戰功後,董卓「拜郎中,賜縑九千匹」。
後來,諳熟世故的董卓花費錢財,大力賄賂皇帝身邊的十常侍,董卓接連升遷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一直拜至并州刺史、河東刺史。從此,董卓在邊疆一帶擁兵自重,不可一世,天高皇帝遠,朝廷之中無人敢惹。歷史就是這樣奇怪,東漢末期太學生數次遊行、兩次波及全國的黨錮事件、黃巾軍大舉事、各地達官貴人割據自保,這一切針對和反對「宦官擅權」的鬥爭果實,最終讓一個與此無關的人品嘗了,他就是董卓。
董卓政變篡權,並不是主動而為,而是應邀前往,順便篡了皇權其中有一個細節公元188年,漢靈帝駕崩,把持皇權的宦官們更加瘋狂,大臣與宦官的鬥爭已經白熱化了。公元189年,大將軍何進為了誅滅宦官,在京城做出部署,同時密召董卓進京助戰。董卓接到密信,非常得意,因為有人瞧得起他,把斬殺宦官這個多少人都無法完成的歷史重擔擱在了他的肩頭。由於秘密任務是誅滅宦官,董卓所帶士兵不多,但是,時間緊急,董卓匆匆趕路。讓董卓非常失望的是,董卓率領士兵還沒有到達京師洛陽,大將軍何進的預謀竟然暴露,被宦官們知道了,他們搶先下手,在朝廷大殿上圍攻何進。不知道是武功太差還是年老體衰,一番文攻武衛之後,大將軍何進竟然死於半殘之軀的宦官劍下,讓人質疑那時的大將軍確實是在混飯吃。
董卓既然來了,從邊疆到京城千裡迢迢,不能再空手回去,乾脆以勤王的名義率領士兵乘勢攻入洛陽,殺死所有宦官,發動政變,一舉成功。可笑的是,董卓把持大權後不懂治理朝政,只會用殘酷手段對抗異己。董卓生殘暴,經常縱兵掠民,百姓恨得咬牙切齒。
東漢獻帝年間,民間廣泛流傳著一首民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詞中「千裡草十日卜」合起來是董卓的名字,從側面反映了董卓統治對東漢末年社會的消極影響。這下子,宦官沒有了、董卓成了靶子,全國各地割據勢力的鬥爭目標全部對準了董卓。各地官僚找到了藉口,紛紛起兵反對董卓,董卓決定遷都長安。
臨行前,董卓再次做了一件讓百姓痛罵的事情將京師洛陽的宮殿、宗廟、府庫等大批建築物全部焚火燒毀,昔日繁華變成一片廢墟。為了更加方便操縱朝廷,董卓廢除漢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即為漢獻帝。面對董卓的兇悍,大臣們唯唯諾諾,敢怒不敢言,唯有并州刺史丁原提出了反對意見。下朝之後,董卓非常生氣,四處打聽哪裡有武功高強的俠客,董卓要派遣俠客殺死丁原。有人推薦了呂布,呂布也很高興認識手握大權的董卓,可是,呂布聽說是殺丁原,非常猶豫,因為丁原是自己的上司。最後,在董卓的收買蠱惑下,呂布狠下心來殺死了自己的上司丁原。
不久,董卓又藉故殺死了已廢的少帝劉辯,毒死了何太后。東漢朝廷被董卓的專橫籠罩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