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當面刺殺董卓的人,比曹操有勇氣多了!

2020-12-20 寒劍看歷史

在前面幾天老福說到董卓進京後做了一系列的動作,把那些反對派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處理完這一切以後,他就正式廢除劉辯立劉協為皇帝,再後來就乾脆派李儒把劉辯和何太后一起殺死在永安宮內。

殺了劉辯以後,京城的一切就真正是董卓的了,這董卓也不想再裝模作樣了,直接收了劉辯的皇宮美女,這還不夠,他還派軍隊四處打劫,魚肉百姓,謀財害命,種種罪行令人髮指。

對於董卓殺了劉辯以後的所作所為,《三國演義》裡是這樣記載的:自此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嘗引軍出城,行到陽城地方,時當二月,村民社賽,男女皆集。卓命軍士圍住,盡皆殺之,掠婦女財物,裝載車上,懸頭千餘顆於車下,連軫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於城門外焚燒人頭,以婦女財物分散眾軍。如此等等,簡直禽獸不如。

當然,不要覺得《三國演義》就是虛構的,對於董卓進京這一段還基本都是真實的。

在強橫的董卓面前,朝中大臣攝於他的淫威,大多選擇了做好漢,不吃眼前虧。

不過世界這麼大,有個性和膽子大的人還是有的。

於是有人想刺殺董卓。

說起行刺董卓,大夥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曹操借七星刀行刺董卓。也有人可能會想起丁管,鍾敬伯有這樣一段評論:「丁管擊卓而死,伍孚殺賊而亡。兩人並稱丈夫。忠魂猶繞漢庭。」這裡的丁管,老福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講過,其實是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倒是有個丁宮被一部分人當成了丁管,不過這丁宮不但沒有反對董卓,他還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董卓的人。

那麼鍾敬伯所講的後面一個刺殺董卓的伍孚是誰呢?

對,就是他,伍孚差那麼一點就把董卓給捅死了,比起曹操還未動手就暴露,最終刺殺變成了獻刀,而伍孚幾乎得手了,最後因為董卓本來就是個武夫,力量太強了,所以最終沒有殺成,被反應過來的呂布給殺死了。這個人,就是當時的越騎校尉伍孚。

關於伍孚刺殺董卓這段歷史,《三國演義》裡記載得很精彩,而在《後漢書》和《三國志》裡的記載也差不多。所以說這段歷史的真實性是不需要討論的。

伍孚只是一個小小的校尉,還是個憤青,他見卓殘暴,心裡很氣憤,就預謀刺殺。這一場刺殺如果伍孚的力氣大一點,那幾乎就成功了。

相關焦點

  • 曹操前去行刺董卓,勇氣固然可嘉,卻有個明顯的漏洞
    允曰:「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託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於是眾官皆哭。坐中一人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允視之,乃驍騎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祿漢朝,今不思報國而反笑耶?」
  • 聊一聊曹操刺殺張讓一事的真實性,以及曹操可能的動機
    他曾經聯合王允策劃一次對董卓的刺殺活動,因為刺殺失敗而逃出洛陽,來到陳留首倡義兵討董。實際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曹操不支持董卓的統治,不接受董卓的拉攏。他在朝中沒有力量,就逃到陳留起兵了。不過曹操在歷史上有過一次疑似刺殺的行為,就是刺殺張讓。這件事也被一些人視為曹操刺董的歷史原型(其實應該是伍孚)。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曹操刺殺張讓一事是否真實,以及曹操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
  • 曹操在歷史上的武力:十歲與「蛟」搏鬥;刺殺張讓全身而退
    這條鱷魚打算獵食曹操,但是曹操沒有驚慌,而是奮力抵抗,最終逼退鱷魚。曹操沐浴完事回家,也沒有跟大人說起這件事。後來有個人遇到一條大蛇,嚇得四處亂跑。曹操笑著說:"我遇到蛟的襲擊尚且沒感到害怕,他怎麼害怕蛇到這個程度呢?"眾人問曹操是怎麼回事,才了解曹操在譙水擊蛟的危險經歷。
  • 《天道》中文化屬性的應用——對《三國》曹操命運分析之刺董卓篇
    曹操的深思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要想在亂世成就霸業,必須得招攬天下英才,要想招人,首先得有名氣,有了名氣,天下人才能趨之若鶩,如何建立名氣呢?亂世之中,以仁義取天下,曹操孤身一人,宦官之後,如何才能取得仁義之名呢?
  • 集正義與殘忍於一身的曹操
    這些作品裡的曹操都是奸詐、殘忍、多疑的形象,由於這些作品,曹操奸臣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導致人們對曹操的印象大多是負面,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真的是這樣的嗎?歷史上的曹操究竟是黑臉還是白臉?人們在評價曹操這個人物的時候,一定會提到曹操誅殺呂伯奢一家一事。
  • 他雖是歷史上的失敗者,卻也曾勇氣過人,實力強大
    在這些古代王朝的演變過程中,有過無數的諸侯的衝突和天下的爭奪,這些戰爭的結果將會決定戰爭參與者的身家性命和以後歷史的發展。而當衝突結束之後,會出現一個勝利者,後來的人們也一般會記住這個勝利者,而對那些失敗的人不再關注。然而,即使是歷史上的失敗者,往往也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別人記住的東西。比如,三國時期的一位諸侯,袁紹,這個人就是一個充滿了故事的人。
  • 三國演義中,董卓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都說他是三國最噁心的人?
    不得不說,有時候脾氣好也是真的壞事,要是劉備當時由著關張發火把董卓給幹掉,可能後面就沒有那麼多的事情了。 偏偏董卓這樣討賊不力,品行又非常惡劣的人,反而還能快速發跡。靠著自己手上的軍隊,控制了洛陽,還直接就廢掉了皇帝。
  • 「說曹操,曹操到」,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但很長時間無人敢提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因此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的經典文學故事。隨著眾人口口相傳,這些經典故事還成為了許多的歇後語,慢慢的流傳了下來。三國是一個群雄爭霸的時期,在這期間,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無論是桃園結義的兄弟情,還是張飛呵退十萬雄兵的豪氣,都讓我們的心中生出許多豪情。現代生活中,使用的比較多的歇後語中就有一句 世人皆知的存在,那就是「說曹操,曹操到」,用來描述剛剛提到這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就出現了。
  • 有人說呂伯奢慘遭滅門,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曹操,怎麼理解?
    大家都知道,為了刺殺逆賊董卓,曹操從王允處借到寶刀,不料行刺被董卓發現,於是佯裝成是將寶刀獻與董卓,還從董卓處騙得寶馬一匹,並乘機逃脫出去。曹操計謀被呂布識破,董卓於是對曹操進行全國性通緝,曹操在逃命的過程中,卻被縣令陳宮認出並被活擒,曹操心想這回是死定了。
  • 常言「說曹操曹操到」,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含義精闢但都不敢說
    曹操一首《觀滄海》大氣磅礴,顯示了自己非常人的文學素養與鴻鵠之志。雖然歷史上的曹操總是被冠以「奸臣」之名,但也無人會否認他絕對是一時之豪傑,並且是三國鼎立之間佔有絕對優勢的人,大部分時候蜀、吳兩國都要聯合抗魏,曹操在當時的風頭絕對算是一時無二。這樣一個著名的人物,自然有著與他相關的成語和俗語。例如我們熟悉的「說曹操,曹操到」。
  • 「說曹操,曹操到」人人皆知的俗語,其實它的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
    中國人講話,表意明確而簡潔,有些話都是話中有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簡短的幾個字背後,卻有著非常生動的歷史故事。古人寫詩作文,都喜歡引經據典,以示其他博學廣聞。確實,能引經典據時,很容易把一件事情講明白。
  • 反董卓聯盟到底是誰發起的,這次戰爭為何讓曹操如此痛心?
    東漢末年,董卓進京把持朝政。他是一個武將,帶來的西北軍都是大粗人。他知道自己的軍隊打仗可以,但是治理國家絕對不行。而他又想當開國皇帝所以他盡力拉攏東漢末年的那些文官、士大夫。其中就包括曹操,但是曹操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銳,他一眼就看出了跟隨董卓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 曹操找人點評自己的優缺點,在曹操的詳細追問下,這人說了一句話
    曹操找人點評自己的優缺點,在曹操的詳細追問下,這人說了一句話對於歷史故事,小編認為很多人都對曹操這一個人表示非常的熟悉了。因此,他的為人小編也不會給大家再詳細地講解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曹操的一件歷史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從他的身上學到更有用的東西。曹操她有一個養父也就是一個大宦官。名字叫做曹騰,因此他就和曹騰有了一樣的姓,叫做曹。
  • 「說曹操,曹操到」,這句諺語是怎麼來的,其中發生了哪些故事
    尤其是以張飛為最,張飛繡花——粗中有細,張飛穿線——大眼瞪小眼,張飛吃秤砣——鐵了心,這些都是民間一些戲語,將張飛作為某種特徵的借代,完全出於歷史和文學之外。那麼今天文章的重點「說曹操、曹操到」,是怎麼來的呢。
  • 董卓是一見利忘義,貪得無厭的的人,名聲更是遺臭萬年
    董卓真的是個很惡劣的人物嗎?董卓是一個非常有私慾和野心的人,他的種種行為造成了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群雄四起的極度混亂。東漢政權最終導致毀滅。雖然是由很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董卓的進京也加速了東漢政權的滅亡。董卓進宮之後不僅僅亂了後宮,對於一些不聽話的人也隨意處置,整個朝廷人心慌慌,敢怒不敢言。之後也是由司徒王允說服了董卓義子答應刺殺董卓!董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見利忘義,貪得無厭的人。他本是應何進等之邀,進京誅滅十常侍,勤王救駕的。可他卻乘此機會,擅權奪位,獨斷專行。先是隨意廢立,殺人立威。後又想篡位自立。足見其輕義重利,貪念十足。
  • 沈鼓之聲|「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呢?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呢?一直以來都有這麼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誰?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是世界飛人博爾特,還有人會說可能是西遊記裡面一個筋鬥能十萬八千裡的孫悟空,但是謎底是三國裡最著名的人物曹操,因為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 亦敵亦友的曹操和劉備,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哪些糾葛
    次年漢靈帝去世,由於何進與宦官爭鬥的原因,董卓控制了東漢朝廷。曹操拒絕與董卓合作,逃到陳留己吾首唱義兵,參與"滎陽之戰"。雖然表現不算太好,但也是關東聯軍當中的重要人物。劉備也在關東聯軍當中,不過沒有具體表現的記載,也沒有與曹操的關係的記載。曹操和劉備一起鎮壓黃巾軍,一起到沛國募兵,一起參與討伐董卓。
  • 古代酷刑「點天燈」有多殘忍?除了董卓還有一女子點過,名字耳熟
    不論是「五馬分屍」還是剁成肉醬,這些刑罰大多數情況下是人死之後處理的,所以本質上是對人的一種「羞辱」,但是他本人已經死掉了,所以其實相對而言痛苦沒有點天燈大,而點天燈則是一種把人活生生的折磨死的一種酷刑。古代酷刑「點天燈」到底有多殘忍?除了董卓還有一女子點過,名字耳熟。這兩位當中,最為著名的當然就是董卓了。
  • 古代歷史中三國裡面被世人看作胸無大志的人,曾被董卓視為勁敵!
    品三國之歷史,學三國之文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古有君子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三國亂世,紛爭四起,群雄割據,有漢室宗親的劉備、劉表、劉璋;有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深耕江東多年的孫氏一族等等...三國也因這幫英雄豪傑的同臺競技,而進入了真正的大亂世時代!劉表、劉璋二人,常常被後世人拿出作為「胸無大志」的代表,今天小編單獨來聊聊劉表這人,看他是否真的向世人所說的那樣,「胸無大志」呢?
  • 歷史上這兩大名言,比曹操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更霸氣
    三國演義了曹操說了一句話,讓後世之人對他不齒,從此帶上」白臉曹操「的帽子,這句話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這句話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寫的,並不是曹操的原話,史書《三國志》裡面根本沒有記載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