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歷史上的武力:十歲與「蛟」搏鬥;刺殺張讓全身而退

2020-12-17 插畫師的三國夢

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很多人會想到他的霸氣或者詭譎,是一個奸雄。然而很少有人想到他的武力。誠然作為一個統治者,個人勇武的作用要遠遠低於他的智謀、戰略。但是在漢末三國的亂世當中,隨時出現突發情況,個人武力也必不可少。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的個人武力。

幼年時期——譙水擊蛟

曹操在幼年時期就表露出個人勇武和臨危不懼的一面。在《三國志集解》中引用的《幼童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曹操在十歲的時候,在譙水裡洗澡玩水。這個時候出現一隻"蛟"。"蛟"在古代是一種神話生物,與龍的關係比較密切。現在一般認為"蛟"是對鱷魚的稱呼。小編不確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姑且以鱷魚視之。

這條鱷魚打算獵食曹操,但是曹操沒有驚慌,而是奮力抵抗,最終逼退鱷魚。曹操沐浴完事回家,也沒有跟大人說起這件事。後來有個人遇到一條大蛇,嚇得四處亂跑。曹操笑著說:"我遇到蛟的襲擊尚且沒感到害怕,他怎麼害怕蛇到這個程度呢?"眾人問曹操是怎麼回事,才了解曹操在譙水擊蛟的危險經歷。

青年時期——舞戟於庭

曹操在少年時期擊退鱷魚,而在青年時期,也有勇猛的表現。當時宦官勢力非常猖獗,迫害忠良、操控權柄,給東漢的政治搞得烏煙瘴氣。曹操的養祖父曹騰雖然也是宦官,但是曹操並不與宦官集團同流合汙,還表現出與宦官集團對立的態度。在東漢末年名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曹操與宦官敵對的態度,或許是為博取名望的需要。

比如東晉史學家孫盛的《異同雜語》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曹操曾經私自遷入中常侍張讓的家中,結果被張讓發現。於是曹操一邊舞動手戟自衛,手戟是一種短戟,可以投出去當暗器也可以當兵器,一邊跳牆逃跑。史料中的評價也非常高:"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小編個人認為曹操刺殺張讓的目的並不是真的想置張讓於死地,而是為自己博取名望。但即便如此,完成這個人物也需要個人武力為條件。

壯年時期——手殺甚眾

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漢靈帝去世、董卓擅政,東漢末年開起了軍閥混戰的亂世。在這樣的亂世當中,無論是在戰場上的搏殺,還是遭遇突發情況,都容易危及到生命。在這樣一個亂世的舞臺上,曹操作為一個創業者,也難免身陷險境,無論是在充當部隊鋒芒還是在潰敗的道路上。

而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曹操也憑藉個人勇武親手殺死過很多敵人。在《魏書》中記載,曹操在拒絕與董卓合作,逃出洛陽的時候,曾經路過古人呂伯奢的家中。當時呂伯奢並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想搶劫曹操的財物和馬匹,曹操手刃數人逃了出來。

另外在"汴水之戰"的潰敗之後,曹操到揚州重新徵募士兵,結果半道上發生兵變,新兵在夜中燒曹操的營帳。曹操親手殺死數十亂兵,才控制住局面,沒有被亂兵所殺。如果曹操的個人武勇不夠,很有可能過早死在各種險境當中,而無法在北方稱霸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太平御覽》

相關焦點

  • 熱播劇《曹操》說曹操大戰蛟龍,這事在真實歷史上是這樣的!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曹操》第二集裡有個情節:某次在曹操故鄉譙縣打獵,曹操為救袁術抽劍與鱷魚搏鬥,最後把袁術救下,這個情節看起來有些雷人,卻也有一些歷史的影子,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小時候確實與鱷魚發生過搏鬥。
  • 聊一聊曹操刺殺張讓一事的真實性,以及曹操可能的動機
    他曾經聯合王允策劃一次對董卓的刺殺活動,因為刺殺失敗而逃出洛陽,來到陳留首倡義兵討董。實際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曹操不支持董卓的統治,不接受董卓的拉攏。他在朝中沒有力量,就逃到陳留起兵了。不過曹操在歷史上有過一次疑似刺殺的行為,就是刺殺張讓。這件事也被一些人視為曹操刺董的歷史原型(其實應該是伍孚)。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曹操刺殺張讓一事是否真實,以及曹操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
  •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一、正史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
  • 歷史上真正當面刺殺董卓的人,比曹操有勇氣多了!
    於是有人想刺殺董卓。說起行刺董卓,大夥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曹操借七星刀行刺董卓。也有人可能會想起丁管,鍾敬伯有這樣一段評論:「丁管擊卓而死,伍孚殺賊而亡。兩人並稱丈夫。忠魂猶繞漢庭。」這裡的丁管,老福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講過,其實是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倒是有個丁宮被一部分人當成了丁管,不過這丁宮不但沒有反對董卓,他還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董卓的人。
  • 三國最猛的小孩,十歲與鱷魚搏鬥成功脫身,你知道是誰嗎?
    據不完全統計曹操一生大概有25個兒子。其中不乏有一些能力出眾者,比如曹丕,曹彰,曹植,曹雄,和曹衝等等。提到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曹丕和曹植,因為曹丕驍勇,和其父最像,曹植博學多才,文壇大家,往往會漏掉了小兒子曹衝。在眾多兒子中,唯有大兒子曹丕和他最像。按理說,曹操應該對他更加的寄予厚望,但是實際上,曹操私下裡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 曹操兒子中,曹植其實是文武雙全,而諸子武力最高的者,當之無愧
    曹操雖然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卻阻擋不了他徵服美女的雄心。據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考證出的曹操妃嬪就至少有16位之多,其中還不乏原本已為人妻,後來被曹操納入後宮者。曹操有這麼多夫人,活動能力也的確非同凡響,史料有載的親生兒子就有25位之多。
  • 歷史上四位多次逃過刺殺的大人物,第二毀譽參半,第四最長壽!
    在人類歷史上,曾有很多的領袖被別有用心的敵人刺殺,而其中四位因為被刺殺的次數和其當時的地位而聞名於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四位在躲避刺殺方面猶如神助的大人物,每一位都是不簡單的人哦!張良動漫形象第二位:曹操
  • 三國演義中一百零八位武將武力排行榜(九)
    分檔:戰勝二流謝旌,可入一流戰例:聲若巨雷,天生豪傑,殺氣沖天,令夏恂心中驚懼,恰待要走時被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殺。縱觀全書羅貫中賦予"巨雷"之威還有張飛、孫策二人。張苞與關興兩人乘勝便取韓、周,老韓當和老周泰慌入陣不戰而退;三十餘合敗謝旌(謝旌被稱為萬夫不當之勇)。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乞退左右。」幹取出書信,將上項事逐一說與曹操。操大怒曰:「二賊如此無禮耶!」曹操因此便斬了蔡瑁、張允二人!按理來說,蔣幹此舉乃是大功,幫曹操剷除了奸細。但這整個事件其實都是周瑜的算計,蔡瑁、張允是無辜的。周瑜是借蔣幹之手,巧施反間計,幫助自己除掉了兩個心腹大患。
  • 典韋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你知道歷史上的「惡來」是指誰嗎?
    曹操徵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
  • 國奇帶你講解歷史:曹操兩次都中計周瑜,「曹操背時遇蔣幹」?
    就劇情而論,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曾派蔣幹前後再次過江:第一次是去勸降周瑜,被周瑜識破,巧沒群英會,命太史慈按劍監酒:只敘友情,不談軍務,違者立斬。周瑜更借酒言志,舞劍作歌,弄得蔣幹渾渾噩噩。宴罷之後,周瑜又與蔣幹同榻而眠,徉作人醉,故意讓蔣幹盜去案上假書,致使曹操殺了荊州降將、水軍都督蔡帽、張允。
  • 五本三國時期歷史架空小說,文筆優秀,主角靠武力與智力步步變強
    這一次給大家帶來的是五本三國時期歷史架空小說,文筆優秀,主角靠武力與智力步步變強,劇情精彩,書荒不可錯過。《覆漢》此書我是今年上半年看完的,主角出自遼西公孫氏,而公孫氏可是遼西第一大族,基本上這遼西五城中的令支城就是公孫家開的。
  •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曹操淚如雨下,司馬懿靜聲不語
    三國歷史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焦點,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也讓三國的局勢多了諸多看點。劉備、曹操、孫權之間的鬥智鬥勇,謀臣之間的互相算計,武將在沙場上的生死廝殺,三國有太多的經典的人物,更有諸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三國爭霸蜀先亡,最後曹魏一家獨大。曹操病重臨死前,在交代完後事之後,曹操突然長嘆一聲,隨後淚如雨下。誰也不知曹操究竟在想些什麼,他是可惜,還是哀嘆,又或者想起什麼人什麼事?
  • 歷史上論狡猾,曹操只能排第二,他比曹操還要牛三分
    說到梟雄,就不得不提曹操。曹操是個非常狡猾的人,即便是在人才眾多的三國,他也能夠脫穎而出。他對抗董卓,擊敗袁紹,打敗劉備,活捉呂布,以一方勢力對抗孫權與劉備的聯軍。如果把曹操放在其他朝代,或許他就能夠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可惜曹操是在三國時期,那個時期的牛人實在太多了。但是歷史上有一人,比曹操還要狡猾。這就是後梁太祖朱溫。
  • 正史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是誰,曹仁最擅長守城,能在曹營排到第幾
    張遼在曹營的勇猛類似於關羽在蜀營的勇猛,同時張遼也是曹操手下憑藉戰功升職最快的將領,張遼在正史上的戰績包括以下: 4、合肥之戰八百勇士破孫權十萬大軍 這是張遼一生最出名的一場戰役,也就是網絡上戲說的 :張八百對戰孫十萬,而且孫十萬被張八百打得大敗,差一點還被俘虜了,張遼為了有孫權十萬大軍集結之前打擊孫權軍的銳氣,因此率領八百勇士組成一支援兵,攻打孫權的中軍大營,孫權當時雖然沒有集結完畢,但手下軍隊數萬人還是有的,結果這數萬人被張遼一頓收斂
  • 三國演義中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歷史上這二人下場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蔡瑁、張允兩人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被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深為周瑜所忌。於是周瑜用了反間計,使曹操殺了這兩位水軍統領,蔡瑁及張允被曹操誤殺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使之沒有一個善統水軍的將領,同時也令荊州軍團的忠誠度減低。
  • 《山海經》中超慫的蛟,長相虎頭蛇尾,吃了他能治痔瘡
    文/公子唯晨傳說蛟是龍的前身,《說文解字》中有云:「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苟水中即蛟。」蛟在中國古代也是響噹噹的神獸,不是一般人能對付得了的,在《述異記》的記載中就明確地寫清楚了蛇,蛟,龍的晉升渠道:「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這個虺是生活在水裡的一種毒蛇。照這記載,毒蛇修煉五百年可變成蛟,然後再修煉一千年變成龍,龍也分等級,再過一千五百年變成應龍。
  • 孫策之死疑點重重,和孫權無關,和曹操有關
    孫策劇照孫策有一點和他父親孫堅很像,就是兩人都是自恃武力,喜歡單獨行動,孫堅已經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一次輪到到了孫策:建安五年(200年)4月,孫策在外出狩獵時遇刺,5月不治而亡當時江東的文武群臣除了孫堅時的程普,韓當和黃蓋三人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中歸順和依附的,算得上都是孫策的嫡系;孫權呢,當時一個毛頭小夥子身邊就一個周泰跟著他,孫權憑什麼能發動這樣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而且如果是孫權組織策劃不可能不露出一點蛛絲馬跡,從日後孫策把大權交給孫權,江東眾人也無人質疑來看,說孫策之死是孫權策劃實在講不過去。
  • 日本網民吐槽:為何日本人喜歡曹操和劉備,卻不喜歡孫權?
    眾所周知,「三國」系列相關作品在日本人氣很高,部分日本人對三國那段歷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已經超過中國人對三國的了解。日本各大遊戲廠商也紛紛推出三國系列遊戲,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不過日本人對三國人物也是有褒有貶,大部分日本人覺得曹操很帥氣,覺得劉備看起來像好人,但是對於孫權卻不是很喜歡。
  • 在草菅人命的年代,魯迅為何敢痛罵民國後,還能全身而退?
    可是大家也不禁懷疑,在民國人的生命裡,誰是最沒有價值的,為什麼魯迅先生罵民國,卻能全身而退呢?現在一提起魯迅,人們就會想起他那一把鋒利的刀子和一針見血的文字。他說學醫不能拯救中國,於是棄醫從文,一生都在思考國民性的轉變和啟蒙,他的洞察力直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