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2021-01-10 小馬談今古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

一、正史

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從以下三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1、曹操隻身刺殺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這件事可能就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的原版。

2、大戰濮陽時,曹操輕兵夜襲呂布,尚未退去時,呂布殺來,曹操親自上陣與呂布搏殺,大戰幾十回合直到天明。

3、曹操大戰馬超韓遂聯軍時,曹操使大將曹洪等渡河奇襲馬超背後,正趕上馬超大軍殺來,曹操只帶幾個貼身近衛壓制河岸斷後,馬超韓遂大軍竟無人敢前,這件事可能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喝斷當陽橋的原版。由以上三件事不難看出曹操武藝之高,甚至可能高於同時期很多有名的武將。

孫權和劉備都沒有經歷過像曹操那樣驚心動魄的惡戰,所以很難確實的說孫權和劉備誰的武藝更高。

1、江東孫氏代代名將,可謂英雄世家,孫權本人也曾幾次在戰場上親自上陣搏殺。

2、孫權年輕時可能是一員在戰場上突殺勇猛的猛將,所以才會有臣子勸說他大將不應隻身犯險。

1、正史上的劉備在青壯年時期,一直是不學無術的,他的一生中也沒經歷過險惡的大戰。

從這三點上來分析,孫權的武藝應該高於劉備。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劉備武藝高,那全是《三國演義》帶來的虛假印象。

二、演義曹操的武力值分析

1.濮陽城門,單挑呂布,被呂布敲了腦殼,矇混過關;

2.華容道口,單挑關羽,低聲下氣的求饒,得以保命;

3.潼關之戰,單挑馬超,被一對一追殺,亡命逃奔;

4.當陽橋口,單挑張飛,被嚇的狼狽逃竄,恐懼效應還帶走了許褚、張遼、夏侯惇、張郃等十位猛將。

劉備的武力值分析

1.斬黃巾,劉備帶兵在亂軍中多次衝殺在前,「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玄德摩軍回身復殺,賊眾大潰」,類似場景有三五處,亂戰場景七八處。

2.大破黃巾軍「地公將軍」張寶,率兵廝殺,張寶落荒而逃,「玄德發箭,中其左臂」。

3.攻打宛城北門,大破黃巾軍首領孫仲,對方落荒而逃。劉備一箭射中孫仲,「翻身落馬而死」。

4.穰山夜奔,面對張郃、高覽的前後夾擊,劉備打算親自單挑,「方欲自戰」,但是趙雲衝了出來。

5.博望坡詐敗,夏侯惇直趕至博望坡,一聲炮響,劉備引軍衝將過來,接應交戰,後來從容而退。

6.雒城之戰,遭遇張任,劉備敵不住張任,帶兵敗走。

7.許田打圍,劉備一箭射中從草叢中飛躍出的野兔。

8.東吳招親,劉備一劍劈開巨石,足見力氣巨大。

9.虎牢關之戰,最高光的戰績,劉備掣雙股劍,刺斜裡也來助戰夾攻,「三人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

孫權的武力值分析

1.宣城救主,面對一群山賊,孫權趴在周泰背上,蒙著頭捂著臉,逃了一命;

2.決計破曹操,孫權一劍砍下了桌子角;

3.在劉備劈開石頭後,孫權也橫向劈開了石頭,力道小於劉備;

因此,演義中曹操強於孫權,劉備強於曹操!

相關焦點

  • 三國風起雲湧,曹操劉備成人傑,孫權卻是過客
    三國早期,曹操虎踞中原定天下大勢,三國中期,劉備逆流而上對天下徐徐圖之,而遠在東吳的孫權,從頭到尾似乎都在打醬油,在三國存在感並不是很強。在這番前提下,孫權對外沒有尺寸之功,很容易被人忽視,對內,孫權還要時不時的打壓的地方宗族,而由於治理問題,孫權還需要保持拉攏對方,對於地方宗族來說,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曹魏與東吳究竟是誰治理江東無所謂,只要別觸碰他們的利益即可。
  •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哪個人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
    何為三國?相信大家都知道,即魏蜀吳三國。廣義上來說,我們心中的三國故事是從漢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開始,直到到晉太康元年(280)三家歸晉結束。也就是說曹操一生都是屬於東漢時期的人物(當然,在漢建安二年(197)袁術也建國稱帝,與大漢分庭抗禮,不過這也不重要,一個早已淪為笑柄的小插曲而已)。所以嚴格來說,曹操是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不願意接受一個沒有曹操的三國吧,但也沒辦法,這就是事實!有些吹毛求疵的槓精就愛這麼自以為是的顯擺,比如什麼曹操不是三國人物;五虎上將都是虛構等等。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獨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曹魏、蜀漢、東吳之中當屬當曹操的勢力是最大的。時曹操佔據了北方大部分地區,是最大的一個諸侯,然曹操卻也是三人當中最先死的一個。而劉備則是在關羽被殺之後,執意率軍攻打吳國,最終卻遭遇了慘敗,最後鬱悶而死。
  • 曹操、孫權、劉備各搶走劉表一位名將,而跟了劉備的極其厲害
    曹操私下裡聽到這個傳聞之後,看這文聘雖然不是什麼三國記得大人物,但是他作戰能力非凡哦,曹操親自去找了文聘,並且日復一日地待他極好。就這樣文聘被曹操的廣納賢才過欽佩,於是被入了曹營!第二個就是甘寧了,他其實也是劉表手下的大將,他的才能可是遠遠高於文聘的!
  • 日本網民吐槽:為何日本人喜歡曹操和劉備,卻不喜歡孫權?
    眾所周知,「三國」系列相關作品在日本人氣很高,部分日本人對三國那段歷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已經超過中國人對三國的了解。日本各大遊戲廠商也紛紛推出三國系列遊戲,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不過日本人對三國人物也是有褒有貶,大部分日本人覺得曹操很帥氣,覺得劉備看起來像好人,但是對於孫權卻不是很喜歡。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雖說「五虎上將」個個能戰,「五子良將」人人敢拼,但是十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到底「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誰更厲害?我們姑且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對歷史上真正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進行一個物理對比。當時,劉備倉皇逃跑,張飛斷後。他「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馬超在正史中的表現似乎要遜色一些。他曾經憑藉氣力想要偷襲曹操,但被許褚一瞪便不敢上前。不過,馬超也憑藉自己的威名嚇得劉璋震投降。
  • 同為三國霸主可為何孫權的名聲卻差曹操劉備這麼多?只因這兩個字
    同為三國霸主可為何孫權的名聲卻差曹操劉備這麼多?只因這兩個字話說東漢末年,由於皇室日益衰落,導致朝綱不振,不但被董卓獨攬大權,就連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成了擺設,於是乎,天下就此大亂,各路諸侯紛紛打著討 伐董卓的旗號割據一方。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
  • 蜀國劉備,吳國孫權,魏國的開國皇帝居然不是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在這裡人氣最高的有幾位,比如諸葛亮,關羽,曹操,趙雲,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曹操,都知道三國,蜀國劉備,吳國孫權,曹操卻不一樣,雖然他是魏武帝,但他卻不是魏國的開國皇帝,只是他死後給他的一個名號,而開國皇帝是他的兒子曹丕魏文帝。
  • 三國時期十三位歷史有名的帝王,大家不要只知道曹操,劉備和孫權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三國時期十三位歷史有名的帝王1、魏武帝: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大家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不是曹操厲害就是劉備厲害,但是卻忽略了三國還有另外一個人,甚至劉備和曹操都拿他沒辦法。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三國中除了孫權之外,誰還能與曹操和劉備媲美呢?
  • 張郃:三國武力計算器,一生都在追趕張遼的路上
    五子之中有一人較為特殊,被稱為「三國名將的武力計算器」,前期誰也打不過,後期照樣誰也打不過,他就是張郃。作為一名武將,連續效忠於當時最大兩大軍閥勢力,在袁紹手下被列入「河北四庭柱」,在曹操手下又被列入「五子良將」,張郃實力可見一斑。說張郃是武力計算器似乎也比較合理,在袁紹手下和曹操帳下的武將鬥過,在曹操手下又和劉備手下的武將鬥過,基本上漢末諸侯拿得出手的武將,都和張郃又過交集。
  • 東漢三國領導人誰最厲害,毫無疑問,看看陳壽如何評價三人
    曹操 陳壽這是在誇讚曹操運籌帷幄,高瞻遠睹,遠超時代。其運用法家思想馬踏塞北,劍抵遼東,建立功業,不計恩怨,招攬賢才,乃是冠絕一世的存在。 劉備
  • 曹操劉備在世的時候,魏蜀第一將是夏侯惇關羽,東吳第一將是誰?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了:曹操劉備在世的時候,曹魏第一將是夏侯惇,蜀漢第一將是關羽,東吳第一將是誰?是太史慈還是程普?有讀者可能會發出質疑:夏侯惇連五子良將都不是,他憑啥號稱曹魏第一將?劉備稱帝後,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大將軍大司馬空缺,很可能就是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個職位只能屬於關羽。曹操劉備在世的時候,曹魏第一將是夏侯惇,蜀漢第一將是關羽,那麼在孫權眼裡,誰是東吳第一將呢?
  • 曹操平定河北8年間,劉表、劉備、孫權為什麼毫無作為?
    劉表在三人中條件最好,前一年他收編張繡幹曹操,可惜張繡拿著他的本錢,投奔了曹操,讓他損失了大半南陽郡。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上呢?他也有苦衷。《三國演義》把劉表描繪成窩囊廢,其實不是這樣,人家從「匹馬入荊州」,到一方軍閥,容易嗎?劉表利用出色的政治才華,融入了荊州豪強勢力,到這一年,他才穩住了半壁荊州,南邊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還不服管;東邊的江夏郡,又受到孫策的「掠奪」。
  • 曹操VS劉備:誰是更好的老闆?
    歷史研習社作者:不識字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如果穿越到三國時代,你會選擇為誰效力?選擇為誰效力,言外之意,就是挑個好老闆。當然,那就不能挑死得太早的,比如前期的董卓、袁紹、劉表等。明智的選擇,應該在三足鼎立之後的曹劉孫三家,代表:曹操、劉備和孫權。孫權,雖然青年時英明神武,分別在赤壁和夷陵連破曹劉,但後半生無能,逼死陸遜、大搞宮鬥,整體算不上明主。相比之下,曹操和劉備,兩人沒有明顯的汙點,就是更好的選擇。那麼,如果我們真的穿越到三國,曹操VS劉備,應該選誰做老闆?
  • 三國軍閥是如何養活軍隊的?曹操靠摸金校尉,劉備來錢的路子最快
    東漢末年,三國割據,那段時間英雄人物層出不窮,一展他們的雄才偉略。蘇軾就曾經歌詠過赤壁之戰,「千古風流人物」,在他筆下,那些英雄人物都栩栩如生。而曹操本人也鍾愛詩歌,他把抱負寫於詩中,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 孫權以貌取人,痛失龐統,曹操以貌取人,失蜀川,只有劉備最明智
    在投向蜀國之前,龐統曾是東吳的謀士,但是因為外表長得過於醜陋,竟然被孫權給雪藏了。龐統空有治世之才,卻沒有發揮的空間,心中苦悶不已。赤壁之戰以後,龐統發現劉備是真正識才的君主,於是放棄孫權,轉而投向蜀國做起了劉備的謀士。
  • 劉備一生錯失6位人才,5位投靠曹操,1位投靠孫權
    最終只有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曹操勢力最強盛,而劉備卻是三人中起家最晚的。他雖然是漢室之後,但是天下的人似乎都不認這個名號。不過好在劉備有貴人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劉備是個愛才之人,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是其發現的。不過即使如此劉備依舊錯失了六位人才,而六位人才中5位投靠了曹操,1位投靠了孫權。 牽招
  • 從是非功過,為人,等方面來看,該如何評價孫權
    從是非功過,為人,等方面來看,該如何評價孫權文/有趣味的小仙女 圖/網絡歷史上孫權打贏了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中的兩次。一戰使曹操狼狽逃竄,再戰使劉備一命嗚呼。東吳內部是三大集團中最和諧的。以曹操三國第一軍事家的能力,尚且敗於赤壁,並且終生不敢再南下。則孫權之敗於張遼,也屬正常。而更為人所嘲笑之屢敗屢戰,我卻從中看出,孫權攻張遼,並未使出全力,所以才不服氣,屢次進攻。而孫權之敗也沒有所渲染地那樣誇張。如果真是慘敗,一戰息心,一蹶不振,還怎會屢次進攻呢?至於張昭不得重用,實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張昭處處以長輩自居,妨礙孫權樹立權威。其被疏遠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