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孫權、劉備各搶走劉表一位名將,而跟了劉備的極其厲害

2020-12-12 阿輝的釋懷

三國時代,是小編覺得最歷史上有意思的時代。那個時代只有強者才能活下來,就是個適者生存的環境。並且最終活下來的都是英雄好漢,各有各的實力!如果你想贏,就必須要戰爭,於是,那個時代也是最亂的時代,百姓們最苦的時代。全國各地的勢利都集聚在一起,於是,也慢慢劃分了所謂的等級,只有高的才能夠有機會與其他勢力爭霸天下。就如同下象棋,進攻是唯一的渠道,一場戰爭的勝利也就代表你贏得了天下之中的一小份領土。

領土一點一定擴大,也就代表著你的勢力也就越高,這也是證明你實力的標誌。如此大的誘惑力,各路諸侯自然不會放過對方了。在戰爭不僅僅在講究軍事攻略,也在懂得一個優秀將領的作用。一個部隊即便有多麼優秀,如果由一個貪生怕死的將領所帶領,那麼他們也註定了失敗,而一個優秀的將領即便最後有多少兵,都要守住自己背後的城土和百姓的安危,這是他的職責也是義務!即便最終犧牲了,但是他沒有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百姓的期望,也算是與城共存亡了!

這個道理其實沒有諸侯都懂得,一個人才必然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因此也會給自己的隊伍帶來強有力的作用。今天我先拿荊州說道說道,一開始荊州本是劉氏家族的地盤,後來曹操軍隊向劉表借用荊州來讓將士們歇歇腳,可是沒有想到的曹操竟然出爾反爾,再攻打完近城之後,竟然不肯歸還荊州。

因為,曹操停留在荊州之後,發現荊州竟然是個非常不錯的地方,不僅僅人才濟濟而且這裡物產太過於豐富,與外界的城土完全不同,幾乎每家每戶都算是小康生活。曹操一開始準備用自己剛攻下的小城池去與劉表換一下,可是沒有想到劉表大罵曹操簡直就是個強盜,於是曹操一氣之下也收回了更換,直接賴著不走了,劉表這昏了頭一命嗚呼而去。這就樣這荊州城落伍入曹操之手,城中許多劉表手下的將領只能各自奔波而去,有一小部分被曹操收入麾下。說到劉表,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他手下有哪些好將領。

其實,好好總結一下,也只有這3人大猛將。第一個就是文聘聽他的名還以為是個文化人呢,其實他可是不折不扣的武將,而且世世代代都是武將出身。他被劉表視為左膀右臂呢,並且他和普通武將不同,別的武將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可是文聘不僅為人憨厚老實,而且非常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時曹操向劉表借荊州城的時候,他也在劉表的身旁,可是他心裡十分清楚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於是,婉言勸了一下劉表,可是劉表哪裡知道他的意思,一口氣就答應了曹操。在劉表死後,有一大半的人都向曹操投降了,這裡面還包括了劉表的兒子,文聘十分生氣,將劉表的兒子其中的一隻胳膊砍了下來,視為報父親劉表的養育之恩。曹操私下裡聽到這個傳聞之後,看這文聘雖然不是什麼三國記得大人物,但是他作戰能力非凡哦,曹操親自去找了文聘,並且日復一日地待他極好。就這樣文聘被曹操的廣納賢才過欽佩,於是被入了曹營!

第二個就是甘寧了,他其實也是劉表手下的大將,他的才能可是遠遠高於文聘的!當年他忠心耿耿地跟隨劉表,可是這劉表從來不去聽聽他們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就這樣甘寧看清了劉表在這亂世之中必然是靠不住的,於是他假裝得了疾病需要回鄉長久地靜養,他早已知道孫權是個待人極好的諸侯,並且善於聽取有利的意見,非常開明便去投奔了孫權,孫權也對他略有耳聞,便收入自己的軍中,重重賞用。

可是這甘寧早早地去世了,孫權因此傷心不已,生前總是甘寧陪伴著他去練箭,甘寧的箭術十分高超,一手一手傳授給了孫權,在箭術上至少也是孫權的老師。當年也是他跟著孫權到處徵戰四方,常常告捷!大大小小的戰爭沒有幾百也有幾大十了,因此甘寧的去世也是對孫權重重地一擊。

第三個就是那魏延了,既然文聘跟了曹操,甘寧跟了孫權,想必大家一下便猜到這魏延必然是跟了劉備了!很多人都說,小編說的這些個大將我一個都沒聽過,難不成他們還能比我心目中蜀國當時的五虎大將還要厲害不成。事實上,這魏廷的實力雖然敵不過關雲長,但是與那張飛相比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哦。當年他投奔劉備以後,張飛看著兄長劉備待他極好,便氣狠狠地向魏廷發出了挑戰。

就這樣一場打了又一場,兩個人根本就分不出什麼勝負,最終兩個人成為了至交好友。由此可見這魏延的綜合能力是絕對不容小覷的呢!所以劉備對他千般萬般地好也是有原因的。很多場戰爭,直接將虎符交給魏延,也看得出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魏延的能力。並且當年在劉表手下時,魏廷的存在也是足以撼動整個軍營的,他亦是劉表的大將軍。

相關焦點

  • 曹操平定河北8年間,劉表、劉備、孫權為什麼毫無作為?
    劉備獲贈徐州後,與呂布混戰幾年,終究不是呂布對手,連老婆都丟給了呂布,只好二度投靠曹操。曹操高度重視徐州的戰略地位,他親自率兵出徵,聯合劉備打敗呂布,成功地將徐州收入囊中。這一年,曹操已經向資本大鱷邁進,勵志大叔劉備還在擺地攤,跟曹操差了N個量級,只好寄居人下。孫權情況稍好一點,這一年他跟著大哥孫策,趁袁術死翹翹的利好消息,趕緊悶頭吃肉。
  • 一匹好馬必不可少:劉備曹操和孫權都被自己的坐騎救過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匹好馬是相當重要的,劉備就曾被的盧救過性命。的盧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正好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並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徵。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駿」,於是大為讚賞。
  • 孫權諷刺劉備為昏君,他一句話就讓孫權啞口無言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率軍擊潰,無奈之下一路倉皇逃竄,來到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劉表處躲避曹操。當時劉表礙於劉備與自己同為漢室的身份,不得已接納了他,但一直對劉備很不放心。
  •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一、正史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
  • 陶謙讓徐州,劉備敢要,劉表讓荊州,為何劉備卻不敢要呢?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在此背景下,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曹操退兵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興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
  • 三國風起雲湧,曹操劉備成人傑,孫權卻是過客
    三國早期,曹操虎踞中原定天下大勢,三國中期,劉備逆流而上對天下徐徐圖之,而遠在東吳的孫權,從頭到尾似乎都在打醬油,在三國存在感並不是很強。呂蒙之死是由孫權忌憚呂蒙為周郎報仇而不停自己命令,後世有太多的證據輔佐呂蒙是中毒而死,至於所謂的索命從科學來看,完全是扯淡,而能讓名將死於毒中,也唯有孫權有這個能力;而陸遜之死則是陷入皇子內鬥,戰隊失敗被孫權逼死,至於周郎,在赤壁之戰時,由於沒聽周郎諸多建議,讓劉備佔據四群就很說明問題,並且孫權還拒絕軟禁劉備。
  • 公孫瓚帳下3大名將,劉備曹操各搶走一個,地位最高的無人能降
    東漢末年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梟雄涿鹿中原,這些梟雄中,還不乏孫堅、公孫瓚等名將的身影,只不過他們實力較弱,在群雄亂鬥中,最終成了他人走向勝利的階梯。公孫瓚去世後,他手下的將士也樹倒猢猻散,其中其帳下的3大名將,劉備和曹操各得一位,而地位最高的一員大將,沒有機會為自己選下一任主公,結局最可惜。一、劉備得到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天下大亂後,他受到本郡推舉,率領義從投奔了公孫瓚。
  • 孫權以貌取人,痛失龐統,曹操以貌取人,失蜀川,只有劉備最明智
    在陝西省石馬鄉內,埋葬著一位三國時期的蜀國大將,大將的墳前還有兩尊跪著的石馬像。現在墳墓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曾經跪在墳前的石馬像卻依舊存在於世,一尊完好,一尊殘破。相傳,這座墳墓是蔣琬擔任蜀國丞相以後,念起大將魏延護國有功,特地為他設立的。
  • 三國人物籍貫:劉備河北,曹操安徽,孫權浙江,有沒有你老鄉
    在《三國演義》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中,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於磐河。袁紹旗下大將文丑將公孫瓚殺得落荒而逃時,一名少年將軍飛身來救,救了公孫瓚一命。其次來看曹操。《三國志》對於曹操的簡介記載如下:「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譙縣位於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亳州是一個地級市,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曹操、劉備、孫權都佔了哪些地盤?
    當時的諸侯之一——劉表就盤踞在荊州,《三國演義》經常提到的荊襄九郡就是指的荊州。演義中的劉表是個胸無大志,外強中乾的人。但是,小編認為劉表可不簡單,他的實力很強的。劉表是單槍匹馬、獨自到荊州上任的,他在任期間,通過一系列手段穩定發展荊州,與中原地區的戰火連天正好形成對比。在軍事實力和戰果上也有不俗的表現,著名的戰將如:黃忠、魏延、文聘、甘寧等都在劉表帳下。
  • 荊州是東吳歷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劉備借荊州時,孫權為何要答應
    奪取荊州,是孫權父子兩代人的畢生心願,原本孫權在斬殺黃祖後還能採取進一步攻打荊州的軍事行動,但是曹操來了,孫權不願意投降,於是聯合劉備在長江上跟曹操打了一仗,這一仗就叫赤壁之戰,曹操在赤壁大敗,猖狂向北方逃走,緊接著,孫劉聯軍開始攻打荊州南郡,歷時一年,在周瑜的領導下,東吳軍隊才拿下了南郡。
  • 周瑜主張限制劉備,孫權為何棄而不用,反而與劉備結親
    原文如下:卻說孫權差人來柴桑郡報周瑜,說:「我母親力主,已將吾妹嫁劉備。不想弄假成真。此事還復如何?」瑜聞大驚,行坐不安,乃思一計,修密書付來人持回見孫權。權拆書視之。書略曰:「瑜所謀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當就此用計。劉備以梟雄之姿,有關、張、趙雲之將,更兼諸葛用謀,必非久屈人下者。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敗亡,難道水鏡先生說錯了?因在劉備
    在三國的歷史中,號稱為「仁義之主」的劉備為匡扶漢室、拯救天下輾轉於諸侯之間,先後依附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以及劉表等多個諸侯,最終拿下了荊州、益州以及漢中地區,得以稱霸一方。劉備在荊州的境遇則更是讓人可惜可嘆,荊州牧劉表十分看重劉備,在病重時更是對劉備直言:「我兒不才,荊州諸將又相繼凋零。我死之後,就由你來攝政荊州。」劉備聽罷斷然拒絕了劉表給予的這個機遇,沒有接管荊州,讓劉表的次子劉琮接管了荊州的基業。
  • 劉備因何借到南郡?孫權為尋求戰略主動,加之可能為了遏制周瑜
    劉備在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年投奔於劉表,駐兵新野,可以說之前逃亡的人生終於迎來了逆轉,荊襄豪傑多去投奔於劉備,畢竟劉表當時已經年老,沒有了稱霸的動力,荊襄豪傑需要另外一個代言人,劉備成為了他們選擇的一個目標。
  • 劉備稱帝全憑法正,曹操有張文遠,孫權虎踞江東全憑甘興霸
    劉備能稱帝,第二位貴人當屬法正,法正是劉備座下最強的謀士,相當於曹操身邊的郭嘉,他跟張松聯合,一起出賣了劉璋,幫助劉備拿下益州,沒有法正等人的裡應外合,劉備也沒機會奪得益州,後來劉備取得漢中,更是法正的功勞。
  • 《三國演義》裡竟有多達133位君主,真不止劉備、曹操、孫權
    本文只統計朝廷以外的各路軍閥首領以及各武裝組織首領。 各位在看《三國演義》時,可能大部分朋友都只注意到了魏、蜀、吳三方的君主,以及群雄割據時名聲較大的一些軍閥首領,例如劉備、曹操、孫權、袁紹、袁術、馬騰、孟獲、劉表等等,此外還有很多小勢力君主以及名氣不大的君主被很多朋友忽略了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獨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曹魏、蜀漢、東吳之中當屬當曹操的勢力是最大的。時曹操佔據了北方大部分地區,是最大的一個諸侯,然曹操卻也是三人當中最先死的一個。而劉備則是在關羽被殺之後,執意率軍攻打吳國,最終卻遭遇了慘敗,最後鬱悶而死。
  • 關羽若不死,諸葛亮還會那麼累,劉備能完成中興大業嗎?
    即使關羽不死,他也守不住荊州地區,只能是替劉備拖延數年而已。荊州易攻難守,本來就沒有可以防守的地形,更有強大的敵人。荊州的北面是曹操陣營,東面是孫權陣營。他們都想搞定了荊州地區。坐鎮益州的劉備自然不敢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荊州地區,因為他要防備著近在眼前的曹操,更要時刻震懾著益州和漢中地區的本土勢力,防止益州被攻佔了。
  • 劉表向劉備託付了什麼?權力和責任的對等,是管理事務成功的基礎
    劉備之所以要投劉表,一來因為和劉表宗親,而且劉表還是袁紹的盟友,也就是劉備的盟友;二來曹操統一北方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荊州,劉表就和曹操有了天然的矛盾,劉備也就可以成為劉表團結的力量。劉備來到荊州時,劉表已經在荊州鎮守了十餘年,他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 曹操VS劉備:誰是更好的老闆?
    當然,那就不能挑死得太早的,比如前期的董卓、袁紹、劉表等。明智的選擇,應該在三足鼎立之後的曹劉孫三家,代表:曹操、劉備和孫權。孫權,雖然青年時英明神武,分別在赤壁和夷陵連破曹劉,但後半生無能,逼死陸遜、大搞宮鬥,整體算不上明主。相比之下,曹操和劉備,兩人沒有明顯的汙點,就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