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匹好馬是相當重要的,劉備就曾被的盧救過性命。的盧原為劉表手下降將張武所有,後來張武造反,走投無路的劉備正好以同為皇室宗親的身份與劉表認了親戚並投靠劉表,這個時候便主動請纓親徵。等到短兵相接,劉備望見張武坐騎「極其雄駿」,於是大為讚賞。
趙雲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等到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讚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
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採納。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
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不過的盧後來也真的礙主了,龐統騎著的盧,到落鳳坡的時候被亂箭射死,可能的盧這樣的神馬,只有真正的王者能騎吧。
但是除了的盧救劉備以外,其實曹操和孫權也被坐騎的坐騎救過。先來看看曹操,救過曹操的這匹馬名叫絕影,而且在正史中也是有過記載的,在《魏書》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世語曰: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這場戰役是發生在宛城之戰時,由於張繡的投降,加上曹操得到了鄒夫人,所以放鬆了警惕,結果被憤怒的張繡偷襲,典韋為了保護曹操離開戰死,曹操在逃亡過程中,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不過卻為曹操贏得了逃亡的時間,曹昂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步行保護其父脫身於宛城,最終,曹昂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一併戰死。
也正是因為有如此經歷,所以曹操特別熱衷於搜集名馬,除了絕影外,還有爪電飛黃,以及破了呂布之後得到的赤兔馬,但是赤兔馬後來送給了關羽。
再來看看救過孫權一命的馬。公元215 年,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情報指出合肥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在關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東吳是佔據優勢的。結果如此優勢情況下,孫權卻被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繼而打敗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於逍遙津,從而解除了合肥之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在混戰中,督禁衛軍的陳武不幸戰死,宋謙、徐盛都負傷往後退,潘璋這時正好在他們後面,便馳馬上前,斬殺了宋謙、徐盛的後退士兵兩人。原本往後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盡皆回到自己崗位勠力死戰。凌統親衛護著孫權來到逍遙津渡口,發現橋已被曹軍破壞,剩下兩邊延伸的橋板,中間有一丈多的地方沒有橋板可供依託。
孫權親近的官員谷利,要孫權持著馬鞍,然後讓馬後退,再飛縱向前,谷利在後面用鞭抽馬,以助馬勢。孫權就這樣連人帶馬的飛到南岸。南岸有賀齊的三千兵馬在那邊接應。賀齊將孫權安置好了,就領著解煩軍殺進戰局,拾到了徐盛因負傷而丟掉的長矛;孫權脫困時,騎的正是他的愛馬快航,也算是一匹駿馬了。
果然,一個成功的主公,首要是保全自己的性命,尤其是要衝鋒前線的話,一匹好馬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