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2020-12-11 百家號

三國人物: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大家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不是曹操厲害就是劉備厲害,但是卻忽略了三國還有另外一個人,甚至劉備和曹操都拿他沒辦法。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三國中除了孫權之外,誰還能與曹操和劉備媲美呢?小編為什麼認為他是三國中比較厲害的領導人呢?他又有什麼地方能比得過周劉備、曹操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去看看,孫權這個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孫權他小時候住在吳郡的富春,於東漢光和五年出生。當時他的父親孫堅已經在吳郡這個地方做官很久了,他的父親那時候在吳郡下邳的官職相當於今天的縣長的秘書,孫權是他的第二個兒子,還有人說孫權是孫武的第二十二代孫子。中平元年的時候,孫堅的官職是佐軍司馬,而他的家人留在了九間郡的一個壽春縣。又過了五年,孫堅那時候的官職是長沙太守,那時候董卓正被人討伐,他也參與了其中,而孫權跟著他哥哥孫策搬家到了廬江郡的舒縣。

初平二年的時候,袁紹命令孫堅去攻打荊州的刺史劉表,戰爭異常激烈,孫堅不幸身亡。在他的家人為他處理了喪事之後,舉家搬到了廣陵郡的江都縣。孫權在他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教育他的責任就落到了孫堅的夫人吳夫人身上。

兩年之後,孫策尋求袁術的幫助,並投奔於他,並告訴呂範把他的家人送到她的舅舅那兒。下一年,孫策聽從於袁術的命令,攻打廬江郡,這時候揚州的刺史害怕會被袁術攻打,於是想要去他舅舅家威脅他的家人,然後朱治派人將孫策的家人保護了起來。

孫權的性格非常開朗。雖然他為人非常仁慈,但行事非常果斷,非常崇尚俠義之道,喜歡將賢能的人歸納在自己的身邊。慢慢的,他與他的父親和哥哥的名氣就可以比肩了。他時常跟隨他的哥哥孫策一起決定各種重大事件,他的能力讓他的哥哥感到不能與其相比。孫策每次請別人吃飯的時候,他都認為他的這些賓客以後都不如他的弟弟,都會成為他弟弟的手下,而孫權那時候還在讀書。建安元年的時候,他的哥哥孫策收復了許多土地,而十五歲的孫權這時候就當了縣長了,每個人都非常羨慕。

建安五年的時候,孫策被人刺殺了,快要死亡的時候,託付孫權繼承他的位置,那時候的孫權才十九歲,東漢的朝廷讓他當了將軍,身兼數職,駐守在吳郡這片土地上。那時候孫策剛剛才把江東統一了,江東的社會比較混亂,很多人都不服統治,都想造反。孫權接手之後,廬江的太守李術非常囂張,光明正大的搞破壞,而這時候,漢室的朝廷也被曹操等人與孫權的親戚孫暠搞陰謀詭想要奪取孫權的權力。丹陽的太守等重要人物被密謀殺害,而各地的山賊也準備趁這個機會搗亂。

孫權那時候拜張昭為老師,重用周瑜、程普,用來管理他的手下,然後發布命令先把李術殺了,後來李術手下的三萬多人都歸順於他。然後派軍隊支援,讓自己的家族動亂的問題得以解決。後來他召集人馬,殺了六千多個山賊,一萬多人選擇歸順於他。

孫權非常重視人才,不惜花大價錢尋求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他的這一舉動,使得他的身邊圍繞了一大批的骨幹分子,都是有才能的人,穩住了江南這塊地盤。經過了五年的戰爭,他派軍隊攻打了江夏郡,江夏郡由於兵力沒有孫權的強大,最終被孫權所打敗了,黃祖最終被殺,孫權得了江夏郡這片土地。

大家都知道,曹操他的家族是非常強大的,他家世代在朝廷中都身居要職,而劉備他的祖上是皇帝。孫權的家庭則沒有他們兩人的這麼有背景,但不可否認在歷史中,孫權他是非常厲害的,他帶領著吳國一步一步走到了巔峰。小編認為,像孫權這樣一個優秀的人他不應該被歷史所淹沒,應該別後人銘記並學習。以上是小編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與小編一起互動。

相關焦點

  • 蜀國劉備,吳國孫權,魏國的開國皇帝居然不是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在這裡人氣最高的有幾位,比如諸葛亮,關羽,曹操,趙雲,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曹操,都知道三國,蜀國劉備,吳國孫權,曹操卻不一樣,雖然他是魏武帝,但他卻不是魏國的開國皇帝,只是他死後給他的一個名號,而開國皇帝是他的兒子曹丕魏文帝。
  • 三國時期十三位歷史有名的帝王,大家不要只知道曹操,劉備和孫權
    6、吳景帝:孫休孫休(235—264年7月25日),即吳景帝(258—264年在位),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六子。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諡號景皇帝,廟號太宗,葬於定陵。7、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 孫堅孫策稱帝,吳國才算完整?《三國志14》的孫權原來這麼沒用!
    吳國的開國皇帝是誰?那自然是吳大帝孫權了。孫權年少有為,在老派大臣建議不要與曹操發生爭鬥時,孫權接受了周瑜的意見,與劉備聯軍在赤壁上大敗曹操,迅速拿下了江東的勢力範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孫權不過是在父輩們搭好的階梯上行走罷了,如果不是孫堅和孫策早逝,哪能輪得到孫權做皇帝?所以阿鴦就想在《三國志14》裡嘗試一下讓孫堅或孫策做一回吳國皇帝,讓他們還了稱帝夢的同時,看看他們的政治手腕和孫權相比如何。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談到三國,我們一直有個誤解,把東漢末期的諸侯爭霸看作三國的那個時期。事實上,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到公元280年晉朝統一天下,這60年間,三國就是三國時期。所以,人們所熟知的曹操、孫策、袁紹、董卓、呂布等人,並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人物。
  • 三國時期,東吳共有四位前將軍,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比如劉備於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就將關羽冊封為前將軍,這也是關羽最高的官職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前將軍,並且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 吳國的開國皇帝:善用賢才,曹操曾為他寫出一句話,流芳千古
    吳國的開國皇帝:善用賢才,曹操曾為他寫出一句話,流芳千古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我們都知道三國鼎力的局面,但是三國鼎立的局面足足持續了40多年也都知道魏蜀吳三國鼎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便是吳國人還是一個厲害吳國人就連曹操也對他誇讚過並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話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的便是孫仲謀孫權
  • 三國時期,吳國明明在長江以南,為何卻被稱為江東孫權?
    三國之中,天下被分為三大勢力,中原曹操,西蜀劉備,東吳孫權。曹操臨死前,也曾說:「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曹操所在的中原地區,本就是華夏發源地,政治經濟中心,故稱中原。
  •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文/瑞瑞聊歷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盛世產庸吏」,每逢亂世,群雄爭霸,各路豪傑競相登場,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最典型的莫過於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一部《三國演義》另一大批三國的英雄好漢後世留名!《三國演義》幾乎涵蓋了三國時期所有的猛將,然而有一人因為「出場時間」過短而沒有得到大篇幅的描寫,很多讀者也對此人沒有太為深刻的印象,然而此人實為三國一必不可少的「絕世猛將」,史料贊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
  • 吳國短暫歷史:五位皇帝在位時的政績
    位於三國時期的吳國是三國中國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國家,它的創立者為孫權,最開始打天下的是孫權父親和他的兄長孫策,按輩分來,本來應該是他的兄長繼位,但因為兄長不幸去世,所以他成為了吳國創立者,作為開國皇帝的他是有很大才能的,根本不遜色兄長,他所擁有的政績也是很多的,比如擴充了自己國家的領土
  •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哪個人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
    何為三國?相信大家都知道,即魏蜀吳三國。廣義上來說,我們心中的三國故事是從漢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開始,直到到晉太康元年(280)三家歸晉結束。也就是說曹操一生都是屬於東漢時期的人物(當然,在漢建安二年(197)袁術也建國稱帝,與大漢分庭抗禮,不過這也不重要,一個早已淪為笑柄的小插曲而已)。所以嚴格來說,曹操是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不願意接受一個沒有曹操的三國吧,但也沒辦法,這就是事實!有些吹毛求疵的槓精就愛這麼自以為是的顯擺,比如什麼曹操不是三國人物;五虎上將都是虛構等等。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
  • 三國時代蜀國吳國都出現了宦官專權,為什麼魏國從未出現一次
    古代皇帝的皇宮之中,往往會需要大量男子充當僕傭,但後宮之中妃嬪眾多,為了避免由此引發有傷風化之事,皇帝們別出心裁地創立了宦官制度,從此宦官就作為古代皇帝的附庸,與皇權相伴相隨長達數千年之久,一直到清朝覆滅後才徹底消失。
  • 三國最長壽的名人將領,見證了三國的興衰,侍奉了吳國四位皇帝
    那麼在三國的時候有一位最長壽的人,他一共活到了八十幾歲,這個人叫做——丁奉。當時能夠活到八十幾歲的人,也實在是非常的少,那麼在歷史上面記載的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也就是只有他了。丁奉他是一個將軍,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周瑜的一個手下了。
  • 這個漂亮女人不得了,嚇死孫權妻子,勾畫了吳國滅亡的藍圖!
    首先,小編再次推廣了「三國演義」的概念,指公元184年黃毛巾起義爆發的那一年,以及公元280年晉武帝將吳國從全國統一中消滅出來的那一年,共96年。第二,他認為最有權勢的人一定對政治有很強的影響,有好有壞的後果。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想到了女王。事實上,三國時期有15個皇帝,皇后和皇后,其中一些是傀儡皇帝。很難找到一個在政治上有更大影響力的女王。
  • 吳國最勇猛的5大名將,一人救過孫權2次,一人經歷了整個三國時期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這種說法還是相當不正確的,據史料記載,吳國孫權手下文臣武將頗多,特別是武將,絲毫不比魏蜀兩國差,並且在歷史上也大放異彩,而且還有最勇猛的5大名將。那麼東吳到底有哪些名將?他們又是怎樣死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東吳第一名將太史慈,據史料記載,太史慈最開始並未投靠東吳,後來孫策在平定江東的時候,認為太史慈武藝高強,並且為人忠義,於是便收服了太史慈。
  • 三國時期,吳國選擇了四個地方作為都城
    四個城市成為吳國的首都。01、吳縣。即蘇州,這裡是秦漢時期吳郡所在地,《吳書》稱孫堅家族一直居住於此,"建始吳,家在富春"。東漢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孫堅應徵入伍,率領兒子孫策渡河,跟隨統帥朱翊南徵北戰。
  • 三國殺:所有擁有主公技的武將,魏蜀各佔三個,吳國最多
    而今天我玩了好幾局主公,突然發現原來吳國主公竟然是最多的。在我的印象中,三國當中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吳國了,因為曹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而蜀漢是所謂宗室,什麼也不是的孫吳就顯得有些許尷尬了。但是為什麼吳國的主公技武將比魏蜀還多呢?
  • 三國英雄人物譜(吳國篇)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參與了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戰役,斬殺華雄,大破董卓。官至破虜將軍,又被稱為「孫破虜」。後與劉表作戰時身亡,孫權即位後,被追諡為武烈皇帝。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父親去世後繼承父親遺業,東吳事業奠基人。先後討伐揚州刺史劉繇、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袁術,後統一江東。基本奠定了孫吳的基本版圖。
  • 原來三國時期長沙有這麼多名臣名將
    均為簡博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任波 通訊員 管震 龍爭虎鬥的三國歷史不只有曹操、劉備、孫權,更有屬於三國集團中的大批文臣武將。近日,記者在白沙路旁的長沙簡牘博物館,經湖南著名文物專家宋少華、李鄂權的指點發現,在該館陳列和珍藏的走馬樓三國孫吳簡牘中,有一批在史書《三國志》出現的孫吳歷史人物名字。
  • 三國時期吳國最不屈不撓的將軍周泰,縱觀三國歷史
    三國時期吳國最不屈不撓的將軍周泰縱觀三國歷史,有無數的將軍忠實地協助了明朝。一些軍事指揮官從一開始就名聲大噪,而另一些指揮官則默默奉獻自己,隱藏自己的實力,保持低調,結果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名,並在歷史上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