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天下被分為三大勢力,中原曹操,西蜀劉備,東吳孫權。曹操臨死前,也曾說:「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
曹操所在的中原地區,本就是華夏發源地,政治經濟中心,故稱中原。川蜀之地位於中原的西方,因此稱為西蜀,這並不難理解。但孫權的吳國,明明位於中原地區南方的孫權為何叫江東?
孫權時期三國地圖
在中國古代,湖南湖北地區,被稱作荊襄之地,武漢長沙這些地方以前就是大沼澤,住不了人。隨著中原王朝的變遷,戰爭使得人們紛紛往四周遷移,較多的就是往淮河流域,但很少過長江,畢竟古人交通不便,過長江太費勁。這就導致長江以北的人多,以南的人很少,因此長江以南就被稱為「外」,叫做「江表」。
九江到南京段的長江河道是由西南往東北,古人往南方走的時候,東在左手邊,因此,處於長江以南的「江外」又被為稱「江左」。
江東的基業是孫權的哥哥孫策打下來的,他當時的位置正處於九江以下。長江在這個分段的走向大致是從南往北,在秦、漢、乃至三國時期,九江-南京的長江河道劃分,長江西北側北稱江西,東側稱江東,因此孫策的地盤區域也被稱為江東。
一般來說,江東指的是蘇南、浙江、皖南、上海一帶。
(圖為三國時的江東六郡: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