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歷史上這二人下場如何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三國演義中,蔡瑁、張允兩人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被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深為周瑜所忌。於是周瑜用了反間計,使曹操殺了這兩位水軍統領,蔡瑁及張允被曹操誤殺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使之沒有一個善統水軍的將領,同時也令荊州軍團的忠誠度減低。

那麼歷史上蔡瑁張允兩人是什麼下場呢?

蔡瑁,字德珪,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初平元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

劉表病亡後,擁護劉琮繼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張允,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的外甥,先後侍奉劉表、曹操。其母劉氏,是劉表的姊妹,故允應與蔡瑁有姻親之誼。他與蔡瑁同樣得寵於劉表,亦與劉表次子劉琮相睦。劉表及蔡氏欲以劉琮為後,而蔡瑁、張允則為其黨羽。會曹操軍至新野,張允亦隨州而降。

歷史上的蔡瑁是正常死亡,張允史書沒有記載死亡原因。

蔡瑁本身就是王公貴族,又和曹操是好朋友,所以在曹操手下辦事,並且一直也是官職上升的很高,最後當上了越騎校尉,被封為了「陽亭侯」,到最後也是正常死亡。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曹操也沒中反間計,張允蔡瑁後來下場如何?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無數英雄人物、詭譎的智計和激烈的戰爭足以讓讀者沉迷於此,欲罷不能。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比如膾炙人口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 《蔣幹盜書》曹操真的中計了嗎?事實的真相讓人更加佩服曹操
    導讀:《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被周瑜水軍打敗了幾次,於是就有了招降周瑜的想法,這時候,周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蔣幹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把握說服周瑜來降。而周瑜當時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於是,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幹盜走假造的蔡瑁和張允的投降書。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看周瑜如何套路蔣幹讓曹操中計的
    孫劉聯軍兵少,但是佔有地利,曹操軍隊雖多,但是北方將士善於馬戰,不熟悉水戰。曹操一方只有蔡瑁和張允兩員荊州降將精通水戰,於是曹操就把訓練水軍的事情交給他們。蔡瑁二人也不負曹操所望,把水軍訓練的井井有條,持續下去很快就會產生戰鬥力,這讓對岸的東吳主帥周瑜看了十分擔心。如果不除掉這二人,己方唯一佔據的地利就會失去,形勢會非常被動。
  • 蠢貨害曹操冤殺兩員大將?別聽三國演義胡扯,那倆人壓根沒死
    老版三國中的周瑜和蔣幹(右)蔣幹臉皮厚,硬著頭皮在周瑜軍營中呆下來,學007當間諜,結果還真的偷到一封書信,內容是荊州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與周瑜密謀裡應外合的事情。蔣幹連夜溜回曹操身邊匯報,曹操盛怒之下,殺了蔡瑁、張允。這段故事還有個名字,叫蔣幹盜書。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這段故事不可信的地方在於,它把曹操都寫成了一個。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先正史評:袁崇煥死於反間計,到底誰在侮辱誰的智商?
    上述內容,引自《明史》,說的是皇太極施反間計,忽悠瘸了崇禎,崇禎因此冤殺了袁崇煥。 說句實話,這種描寫也只能騙過十五年前的先正。因為那個時候,我是把《三國演義》當做歷史來讀的,深信不疑。「群英會蔣幹中計」,曹操可以因為一封書信斬殺了蔡瑁、張允,崇禎中計冤殺袁崇煥也就不足為奇了。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無疑是一個大醜角,自作聰明,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成了周瑜的棋子,連坑曹操兩次,可謂是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第一次是蔣幹盜書,周瑜妙使反間計。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和平定遼東公孫瓚後基本上是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逝,掌管荊州軍權的張允、蔡瑁兩人陰謀擁立二公子劉琮為荊州牧,得知消息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蔡瑁、張允知不能敵,便慫恿劉琮投降了曹操,就這樣曹操輕鬆佔有了荊州。曹操志在一統天下,荊州兵不血刃的就輕取,孫權所佔據的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自然成了曹操下一個目標。
  • 蔣幹犯傻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可能是整部名著裡面最愚蠢的蠢貨了。整部小說中,他老人家總共兩次出場,但是這兩次出場都極為關鍵。作為曹操的幕僚,每當孫劉聯軍遇到困難,蔣幹就到東吳走一趟,每一趟都讓曹操損失慘重,直接導致了赤壁大戰的失利。作為豬一樣的隊友,蔣幹堪稱全三國第一。
  • 猜測一下曹操,馬超中了反間計之後如何反應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馬超都中過反間計。赤壁之戰時周瑜借蔣幹之手除掉了荊州水軍頭領張允、蔡冒。而馬超呢,第一次中曹操反間計與叔叔韓遂翻臉,第二次中諸葛亮反間計與張魯劉璋翻臉。曹操心裡想要你說,老子當時就知道了,你們這些人,一個個當時不勸我,過後在這裡說,有什麼用。嘴上卻說:這兩個人,我早就懷疑他們與東吳有勾結,只是苦於沒有證據,這次多虧子翼,回去之後記他頭功。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一起來看看!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荊州土地,荊州是大郡,在前任主人劉表的經營下,錢糧兵馬不計其數,在漢朝那是數一數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水軍,在蔡瑁張允的調教下在氣質這一塊把江南的孫家勢力卡的死死的,這不,曹操得到此二將立刻給他們加官進爵,為的就是讓他們在平定江南時充當先鋒。
  • 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的應用,周瑜巧妙設計除掉赤壁之戰隱患
    前言: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條計謀,在三國演義中被多人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反間計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在迷惑對手的同時讓對方高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情況下施行計策的一方將大大受益。
  •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究竟是誰的功勞,諸葛亮?周瑜?還是龐統?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其實與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完全不同的,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黃蓋給周瑜出了個計謀,以自己詐降曹操為條件,在約定投降之日率領蒙衝戰艦衝向曹營,並在這個過程中點燃戰艦上的易燃物,以火攻曹營的方式取得最終的勝利。
  • 曹操被蔣幹坑得那麼慘,為什麼不幹掉他?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時,曹操可算被蔣幹坑慘了,坑了兩次,第一次盜書中計,導致曹操錯殺了蔡張二位水軍都督,第二次更坑,請回鳳雛,獻了個連環記,被孫劉聯軍一把大火燒得乾乾淨淨。   蔣幹第一次中計後,曹操為什麼不想法子殺了他?在闞澤來幫黃蓋送詐降書時,他為什麼還聽從了蔣幹的請命,讓他去東吳試探動靜?曹操被蔣幹坑得那麼慘,為什麼不幹掉他?蔣幹之所以沒逃跑,更沒投奔周瑜,是因為蔣幹知道曹操不會殺他。蔣幹對曹操放心,卻不覺得對周瑜虧心。蔣幹對曹操一片忠心,他為曹操誤殺蔡瑁、張允而內疚,卻對周瑜沒有絲毫內疚。
  •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究竟是何許人物?反間計中他竟是這般狼狽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三國中最不缺的就是謀慮之高手。今天小編要講的是三國中最具影響力的計策之一:反間計——蔣幹盜書!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率八十三萬人馬陳兵於赤壁,意欲一舉席捲天下。此時曹丞相心中只剩劉備孫權兩個敵人。滅掉孫劉,便可完成統一,了卻多年夙願。
  • 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長平之戰孝成王中計,葬送四十五萬士兵
    反間計,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敗戰計第三計。「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這句話就是三十六計中對反間計的概括。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疑陣之中再布疑陣,使敵方安插在我方的間諜為我方向對方傳遞假的情報,打擊敵人,這樣的助力就來自於內部,便不會導致自己失敗。這一計的前提是要有間諜。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一分鐘讀名著,關於《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三大戰役,高考作文如何寫
    著名學者易中天曾這樣總結曹操: 曹操一生,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