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條計謀,在三國演義中被多人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反間計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在迷惑對手的同時讓對方高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情況下施行計策的一方將大大受益。
反間計雖然語源於南北朝《三十六計》之中,但是運用卻比南北朝早了很多,在清朝文人結合了我國古代軍事上的一些案例來編寫了一部具有較高軍事價值的一部兵書並廣為流傳。說到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被多次使用,而且每一次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來解析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幾大反間計,加以分析看看能取得哪些效果把。
反間計運用:周瑜施反間計,殺掉曹操水師大將蔡瑁張允
周瑜施反間計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錯,在此背景下周瑜為了除掉曹操水師將領可以說巧妙的運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原本是曹操主派遣周瑜老同學主動來問候周瑜卻不料被周瑜利用了,周瑜故意在酒宴中和曹操的謀士蔣幹對飲,並且假裝喝醉,早早地將一封「機密」信封放在了蔣幹能看得到的地方,信上寫著所謂蔡瑁張允暗地裡勾結周瑜的事情。蔣幹也是一個「耿直」的人,一看這封信也沒有怎麼猶豫就交給了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將蔡瑁張允斬首了。
分析一下周瑜為什麼要施反間計,因為蔡瑁張允是最了解江東水師的人,對周瑜和江東來講此二人是水戰最大隱患。曹操在中原地區穩定之後騎兵步兵方面肯定都是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士兵,但是由於沒有打過水戰對水戰缺乏了解,再加上北方士兵不會遊泳者居多,對曹操來說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周瑜為了能讓江東水師在和曹操的對抗中佔據優勢,不得不想辦法將原先荊州水師負責人蔡瑁張允除掉。因為和荊州水師相比的話江東水師並不佔優勢,且蔡瑁張允兩人同樣善使水戰,在水戰能力方面應該不會差周瑜太多,從江東多次進攻江夏殺黃祖可以得出荊州水師也是很強悍的。
周瑜的反間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最明顯的作用顯然是蔡瑁張允二將被殺,曹操水師都督改成了于禁和毛玠兩人,這兩個人因為沒有指揮過水戰周瑜是完全不用擔心的,這也恰恰是周瑜所需要看到的局面。周瑜的反間計實施是赤壁之戰取勝的基礎條件之一。
以上說的只是根據《三國演義》的講解,歷史上蔡瑁張允並沒有被殺,投降曹操後一直為曹操主事並官拜長水校尉,還封了侯爵。小說中把蔡帽拿出來用作於周瑜反間計的成果體現,也體現出擁劉反曹,有意把投降曹操的人士進行黑化,來體現出周瑜為赤壁之戰準備充分且智慧超群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