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的應用,周瑜巧妙設計除掉赤壁之戰隱患

2020-12-20 縱觀歷史2020

前言: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條計謀,在三國演義中被多人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反間計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在迷惑對手的同時讓對方高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情況下施行計策的一方將大大受益。

反間計雖然語源於南北朝《三十六計》之中,但是運用卻比南北朝早了很多,在清朝文人結合了我國古代軍事上的一些案例來編寫了一部具有較高軍事價值的一部兵書並廣為流傳。說到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被多次使用,而且每一次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來解析一下三國演義中的幾大反間計,加以分析看看能取得哪些效果把。

反間計運用:周瑜施反間計,殺掉曹操水師大將蔡瑁張允

周瑜施反間計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錯,在此背景下周瑜為了除掉曹操水師將領可以說巧妙的運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原本是曹操主派遣周瑜老同學主動來問候周瑜卻不料被周瑜利用了,周瑜故意在酒宴中和曹操的謀士蔣幹對飲,並且假裝喝醉,早早地將一封「機密」信封放在了蔣幹能看得到的地方,信上寫著所謂蔡瑁張允暗地裡勾結周瑜的事情。蔣幹也是一個「耿直」的人,一看這封信也沒有怎麼猶豫就交給了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將蔡瑁張允斬首了。

分析一下周瑜為什麼要施反間計,因為蔡瑁張允是最了解江東水師的人,對周瑜和江東來講此二人是水戰最大隱患。曹操在中原地區穩定之後騎兵步兵方面肯定都是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士兵,但是由於沒有打過水戰對水戰缺乏了解,再加上北方士兵不會遊泳者居多,對曹操來說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周瑜為了能讓江東水師在和曹操的對抗中佔據優勢,不得不想辦法將原先荊州水師負責人蔡瑁張允除掉。因為和荊州水師相比的話江東水師並不佔優勢,且蔡瑁張允兩人同樣善使水戰,在水戰能力方面應該不會差周瑜太多,從江東多次進攻江夏殺黃祖可以得出荊州水師也是很強悍的。

周瑜的反間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最明顯的作用顯然是蔡瑁張允二將被殺,曹操水師都督改成了于禁和毛玠兩人,這兩個人因為沒有指揮過水戰周瑜是完全不用擔心的,這也恰恰是周瑜所需要看到的局面。周瑜的反間計實施是赤壁之戰取勝的基礎條件之一。

以上說的只是根據《三國演義》的講解,歷史上蔡瑁張允並沒有被殺,投降曹操後一直為曹操主事並官拜長水校尉,還封了侯爵。小說中把蔡帽拿出來用作於周瑜反間計的成果體現,也體現出擁劉反曹,有意把投降曹操的人士進行黑化,來體現出周瑜為赤壁之戰準備充分且智慧超群的形象。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究竟是誰的功勞,諸葛亮?周瑜?還是龐統?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其實與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完全不同的,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黃蓋給周瑜出了個計謀,以自己詐降曹操為條件,在約定投降之日率領蒙衝戰艦衝向曹營,並在這個過程中點燃戰艦上的易燃物,以火攻曹營的方式取得最終的勝利。
  • 藉助蔣幹的手,周瑜巧妙地使用反間計,除掉了敵方陣營的兩員大將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非常經典的小故事,大家讀起來也是深入其中,非常的有意思,我們也能從中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精彩和哲理。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它不僅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謀,更能教會我們很多。這是一個關於周瑜的事跡,他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好將領,因為他巧妙地用了一招,就一下子把對手的兩個非常厲害的手下給除掉了,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反間計。其實,具體的故事是這樣的,因為他的敵人是疑心非常重的曹操,而且本來就是北邊的人,不習慣水,簡直是個致命的弱點。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猜測一下曹操,馬超中了反間計之後如何反應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馬超都中過反間計。赤壁之戰時周瑜借蔣幹之手除掉了荊州水軍頭領張允、蔡冒。而馬超呢,第一次中曹操反間計與叔叔韓遂翻臉,第二次中諸葛亮反間計與張魯劉璋翻臉。雖然都中了反間計,但是區別很大,我們來猜測一下兩個人中計後手下人勸說他們的情形,幾乎就能看出馬超為什麼會失敗,而曹操之所以能成功。先說可能發生在曹操身邊的對話:謀士:主公,我們可能中了周瑜的離間計了。曹操:什麼離間計。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將幹在《三國演義》裡是個小人物,出場僅兩次,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赤壁之戰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曹操帳下的幕賓,戰前兩次自告奮勇過江去遊說周瑜和打探虛實,但兩次都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說降周瑜,周瑜設計,故意讓蔣幹發現偽造的蔡、張允私通東吳的書信,使蔣幹將書盜回向曹操報功,曹操氣急之下,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殺水軍都督蔡理、張允。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看周瑜如何套路蔣幹讓曹操中計的
    原文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置疑陣,使得敵人內部發生矛盾,我方因此可萬無一失,就是巧妙利用敵人的間諜,幫我們達成目的,而我們不損絲毫。那什麼是反間呢?《孫子兵法》中說「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
  • 三國演義中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歷史上這二人下場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蔡瑁、張允兩人降曹後因深通養練水軍之法,被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深為周瑜所忌。於是周瑜用了反間計,使曹操殺了這兩位水軍統領,蔡瑁及張允被曹操誤殺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使之沒有一個善統水軍的將領,同時也令荊州軍團的忠誠度減低。
  • 《三國演義》造成的三大冤案,被戲耍的蔣幹排第二,第一不是周瑜
    ,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臺欲奪小喬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諸葛亮設計,假裝主動為周瑜弔喪,從而給眾人留下諸葛亮寬厚大度,周瑜小氣不能容人的印象。這是小說裡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是虛構事件,與歷史不符。但是正史中稱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如此人物又怎麼會被諸葛亮給氣死呢?即便是真的,也不過一笑了之而已。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 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 蔣幹在周瑜營帳偷走了什麼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這些著名的典故都發生在三國演義中,因此周瑜也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為一個氣量小,同時計謀處處不如諸葛亮的人,處處被諸葛亮壓制,作為一個被諸葛亮氣了三次的人,就被活活氣死了,即使在臨死前,周瑜還認為自己不如諸葛亮是上天的錯,上天既然生了我周瑜,為何又生一個諸葛亮來氣我呢!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一起來看看!
    在《三國演義》著實將蔣幹給黑了一把,他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被坑。第一次過江是赤壁之戰戰前,曹操讓蔣幹充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此時,周瑜正在頭疼蔡瑁和張允幫助曹操訓練水軍。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可以提升周瑜的形象?
    《三國演義》中提升了周瑜的高光時刻《三國演義》中的「群英會」是周瑜的高光時刻。當時蔣幹作為曹操的說客想要去勸周瑜投降,但當周瑜一看到蔣幹就知曉了他的來意。除了「群英會」之外,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幫助劉備和孫權的聯軍在赤壁之戰中獲勝(三國中的兩大勢力集團,另一位是曹操),周瑜和諸葛亮共同提出了「火攻」的方式,最後大破曹軍,從而也將歷史的軌跡變成了三國勢力共同存在的局面。
  • 真實的赤壁之戰,魯肅是個好同志,諸葛亮是去分贓,龐統沒有露面
    關於赤壁大戰期間發生的故事,大眾最為熟悉的其實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精彩內容,「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反間計」、「連環計」、「蔣幹盜書」、「詐降計」、「借東風」等故事讓讀者們大呼精彩過癮。
  • 赤壁之戰中,龐統是否有騙曹操連鎖戰船?蔣幹有二次過江嗎?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連還計:一個是王允一女雙許,利用董卓、呂布和貂蟬之間的三角關係,假呂布之手殺了董卓;再一個就是龐統騙曹操連鎖了戰船,以利於周瑜的火攻。後者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後半段《龐統巧授連環計》。
  •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匯報活動設計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匯報活動設計文:一朵火焰專業人士指導孩子寫作文,請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傳承中華文化,接受文學和藝術的薰陶,在五年級下冊,我們班開展了《三國演義》的讀書活動。歷時一個學期,期末時以「《三國演義》讀書會」的形式,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 現實版的蔣幹盜書,解放軍高官叛逃臺灣,被我軍設反間計除掉
    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情節,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與周瑜兩軍對壘,曹操委派一個說客蔣幹 意圖策反東吳,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蔣幹盜書。故事雖然精彩,畢竟只是小說家的演繹。
  •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長平之戰孝成王中計,葬送四十五萬士兵
    反間計,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敗戰計第三計。「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這句話就是三十六計中對反間計的概括。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疑陣之中再布疑陣,使敵方安插在我方的間諜為我方向對方傳遞假的情報,打擊敵人,這樣的助力就來自於內部,便不會導致自己失敗。這一計的前提是要有間諜。
  • 一分鐘讀名著,關於《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三大戰役,高考作文如何寫
    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男主角們都是中小學課本中的常客,高考作文中的熟人,可要說到《三國演義》中的三大著名戰役,除了赤壁之戰外,你還了解其他兩大戰役嗎? 來,讓小星帶你了解一下《三國演義》中的三大著名戰役!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
  • 三國演義,誰是糊塗蟲?
    三國演義中,可被稱作糊塗蟲的人確實不少,我認為最大的糊塗蟲是曹操!為什麼說曹操是最大的糊塗蟲呢?從四件事情上可以說明,這四件事情都發生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東吳水軍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大戰在即,一觸即發。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幹,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周瑜設下計策,使蔣幹盜得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的假冒降書。蔣幹獻書於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其實,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