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一代名士蔣幹應該是三國時期最冤枉的一個人,因為羅貫中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實在是深入人心,硬是把蔣幹描繪成了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

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和平定遼東公孫瓚後基本上是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逝,掌管荊州軍權的張允、蔡瑁兩人陰謀擁立二公子劉琮為荊州牧,得知消息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蔡瑁、張允知不能敵,便慫恿劉琮投降了曹操,就這樣曹操輕鬆佔有了荊州。曹操志在一統天下,荊州兵不血刃的就輕取,孫權所佔據的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自然成了曹操下一個目標。而劉備此時剛狼狽從樊城退出,在當陽長坂坡僥倖嚇走曹軍,也是朝不保夕。諸葛亮攜趙雲過江舌戰群儒,終促使孫劉兩家聯合共抗曹操。曹操以80萬大軍(實際20萬)集結在荊州,赤壁之戰一觸即發。

此時,這一場足以改變東漢末年地方格局的戰爭的重要人物蔣幹隆重登場了。

(蔣幹盜書劇照)

曹操想像取荊州那樣迫使孫權投降,但需要一個巧言能辯之士前往江東做說客,正苦於找不到合適人選之際,蔣幹以自己是周瑜故交為理由,自告奮勇前往江東遊說周瑜投降。蔣幹的到來讓周瑜心生一計,因為此時他正苦於無法除掉精於水戰又幫助曹軍訓練水軍的的劉表大將張允和蔡瑁二人,如今蔣幹前來當說客,正可以將計就計,於是周瑜擺下「群英會」,在宴會上極力吹捧蔣幹,自己假裝喝醉,與蔣幹同睡一榻,酒後「無意」說出機密之事,誘導他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曹操在不辨真假的情況下將張、蔡二人殺死,周瑜的反間計大獲成功。

曹操錯殺張、蔡二人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難以下手。如今周瑜借蔣幹之手輕鬆就除掉了這二人,但周瑜仍然高興不起來,畢竟兵力懸殊,要想一舉擊潰氣焰正盛的曹軍絕非易事。正在周瑜一籌莫展之時,曹操竟然二度遣蔣幹過江東,周瑜再一次心生一計,將此前避難江東獻鐵索連環計的「鳳雛」龐統介紹給蔣幹,並成功地讓蔣幹把龐統引薦給曹操,苦於北來軍士不習水軍生活的曹操終於輕信了龐統的鐵索連環計,而這一計,直接導致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到慘敗。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營,曹軍戰船困於鐵索連環,曹軍大敗的同時,曹操也差點命喪黃泉。

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其智商堪憂,不僅葬送了曹魏的80萬大軍,連曹操都差點命喪黃泉,蔣幹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長期以來都被後世認為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

(蔣幹劇照)

但真實的蔣幹真的如小說描述的那樣嗎?當然不是,蔣幹也算是漢末名士,據《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其人:

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蔣幹與周瑜是故交,兩人自幼同窗受業,蔣幹儀表堂堂,善辯能言,四書五經無所不通,其名聲在荊襄、江東幾乎是無人不知。歷史上,蔣幹確實是受曹操之託蔣幹去江東勸說周瑜能離開孫權投奔自己。於是,蔣幹以私人名義前往江東拜訪周瑜,故友相見,周瑜自然是喜上眉梢,但他知道蔣幹此來是受曹操所託當說客的。兩人見面後,周瑜直接就問他說蔣幹是不是為曹操做說客而來,蔣幹只是敷衍說一別多年,特來見面敘舊。於是二人相見甚歡。兩人在周瑜軍營待了三天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並擺下宴席,席間,周瑜當著眾人面對蔣幹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這一段話,算是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蔣幹前來做說客是徒勞的,「食君之祿,盡臣之職」,周瑜絕對是不可能背主相投,做無君無父之事的。為了掩飾尷尬,蔣幹始終是笑著不發一言,周瑜以禮相送,回到荊州後的蔣幹向曹操稱頌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也表達了周瑜必不會投降的意思。

(蔣幹與周瑜劇照)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如果蔣幹真的像《三國演義》那樣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以一人之力導致赤壁之戰曹軍慘敗,以曹操之為人,蔣幹早就被拉出去砍頭了。當然,《三國演義》也沒有交代蔣幹的結局如何。但從《三國志》蔣幹前往江東遊說周瑜來看,雖然此行失敗了,但蔣幹還是有一定收穫的,參觀了吳軍的軍容,也知道了周瑜抗曹的決心,曹操也不會因此定他的罪。赤壁之戰失敗後,蔣幹與曹操狼狽逃回許都,此後史書上蔣幹好似人間蒸發了一樣。蔣幹的生卒年皆不詳,說明他在三國時期的存在感並不高,其唯一的閃光點或就是在赤壁之戰時赴江東遊說周瑜。蔣幹的結局很大可能是壽終正寢,因為他回到許都之後便被擠出了曹操的核心幕僚圈,此後的時間便再沒有出現蔣幹這個名字。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一起來看看!
    在《三國演義》著實將蔣幹給黑了一把,他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被坑。第一次過江是赤壁之戰戰前,曹操讓蔣幹充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此時,周瑜正在頭疼蔡瑁和張允幫助曹操訓練水軍。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蔣幹作為江南名士,受到曹操禮遇,蔣幹表示很受用,於是願意去江南勸降周瑜。周瑜見到蔣幹,從來不提打仗和投降的事情,只管和蔣幹喝酒吃肉追憶青春。鬧得蔣幹根本沒有機會提勸降的事情。當天晚上,周瑜就和蔣幹睡在了一起。蔣幹來這裡是當說客當間諜的,自然是假裝睡覺。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蔣乾性格如何?赤壁之戰中他扮演著什麼角色
    蔣幹是三國歷史中的風流名士,他在《三國演義》中笨拙,自作聰明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嘲笑的對象。蔣幹在赤壁之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一手將曹魏大軍推向了失敗,「功勞」之大不在周瑜之下。在真實的歷史中,蔣幹是被曹操強行招募到府中的,被曹操任命去招降周瑜,蔣幹知道周瑜是不可能被勸降的,但還是去了,畢竟身在江湖,能有什麼辦法。蔣幹的去了之後,一點沒提什麼勸降的話,至於所謂的盜書、中計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蔡瑁和張允被殺也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蔣幹回到曹操大軍之後,之說周瑜是不會投降的,勸曹操不必再白費力氣了,之後就優哉遊哉的繼續在曹操那兒過著他的名士生活。
  •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的元兇「蔣幹」
    赤壁之戰是書中的精彩部分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赤壁曹操敗北的元兇。一:蔣幹盜書,曹操錯殺蔡瑁張允赤壁大戰,曹操為了了解周瑜的作戰部署,想派一個前往三江口周瑜大營。可是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可是古往今來喪命的使臣卻也不佔少數。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在看三國演義時,每閱蔣幹盜書這一節,都恨不得穿越回三國幫幫他,蔣幹連續坑曹操兩次,想必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然而還有兩個人——蔡瑁之弟:蔡中與蔡和,這兩兄弟比蔣幹更傻,直接在赤壁之戰開打時獻了人頭。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無疑是一個大醜角,自作聰明,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成了周瑜的棋子,連坑曹操兩次,可謂是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第一次是蔣幹盜書,周瑜妙使反間計。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
  • 演義中最坑隊友的蔣幹,在正史中真的百無一用?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坑隊友的事時常發生。不管是早期的蔡瑁坑自己的姐姐和外甥,還是後期的曹爽坑自己的智囊桓範,都讓人又可氣又可惜,但縱觀演義,最坑隊友的莫過於曹魏勢力的蔣幹。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三國演義》中消失的4位關鍵人物,各個神秘,1位是曹操的仇人
    文|格瓦拉同志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4位人物,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在具有轉折性的大事件當中,都起過「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然而令人倍感蹊蹺的是,這4位關鍵人物的下落在書中並沒有交代,宛若人間蒸發一般。那麼,這4位關鍵性角色都是誰?他們有可能去了哪裡?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元代另類說三國:蔣幹被曹操奉為軍師,赤壁之戰成為最悲催臥底
    於是,曹操也學著周王乘著普通的馬車,在江邊尋訪自己的「姜太公」。正巧看見江邊有一位仙氣十足的長者,撫琴而坐。  曹操於是邀請他上車,一問之下,他居然是「江下八俊之一」的蔣幹。江下八俊可能是江夏八俊之誤,在史書中,八俊中並沒有蔣幹。作為平話,我們不做糾結。
  • 此人坑人不成反被坑,還兩次入坑,不愧是三國最蠢謀士
    此人坑人不成反被坑,還兩次入坑,不愧是三國最蠢謀士   三國時期有三大著名戰役,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赤壁之戰了,如此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恐怕跟《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有關。
  •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真是因為蔣幹盜走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麼?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真是因為蔣幹盜走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麼?看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或看過有關京戲的人,大都對赤壁之戰中蔣幹其人印象不佳。他畫看白鼻梁,愚蠢地盜走了周瑜故意讓他竊取的書信,使曹操上了大當。歷史上的蔣幹是何許人?這要從赤壁之戰談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這段歷史。
  • 赤壁之戰中,龐統是否有騙曹操連鎖戰船?蔣幹有二次過江嗎?
    大意是:曹操連得二蔡和闞澤的書信,對黃蓋的來降仍然不能深信,心中疑慮不定。蔣幹自告奮勇,二次過江去探聽虛實。這時周瑜已和龐統定下向曹操獻連環計之事,聽說蔣幹又過江前來,便將計就計,與龐統依計而行。周瑜請出蔣幹,對他盜書之事加以責備,教左右把他送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時渡你過江末遲」。
  • 國奇帶你講解歷史:曹操兩次都中計周瑜,「曹操背時遇蔣幹」?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會有「曹操背時遇蔣幹」這句典故。「曹操背時遇蔣幹」,此話流傳甚廣,常藉以比喻錯用了人而倒黴的人和辜情。考其來由,它固然出自小說對蔣千的描繪,但也得力於傳統戲曲的-藝術加工。人們一想起京劇《群英會》中名醜肖長華飾演的蔣幹,其痴呆之狀,就會不禁發笑。
  • 曹操手下的謀士,坑了曹操很多次,但是最後結局不錯
    在三國裡面我們都是知道曹操的手下有很多的謀士的,而且這些謀士都是很強勢的存在,而曹操也是因為他們變得逐漸的強大起來,但是同樣的,有厲害的那也就有一些坑貨了,而曹操手下也是有一個坑貨的,但是他比袁紹強的就是這些坑貨裡面袁紹是重用,而且袁紹手下是很多,曹操是只有一個但是沒有太重用他,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 「蔣幹盜書」原本是這麼回事兒?他向曹操復命時說一句話斷了仕途
    公元208年末至209年初的赤壁之戰,是決定魏、吳、蜀三國立局面的一次重要戰役。這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弱軍戰勝強軍,非常具有特色的戰役對於東吳來說,赤壁之戰的勝利結局,主要是由當時的政治情勢和參戰將士的戰鬥士氣決定的。
  • 蔣幹是何許人,為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發生在赤壁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和蔣幹。小說的蔣幹,被描繪成一個志大才疏的角色。他早年是周瑜的同窗,後來成為曹操手下的幕賓,在曹操與周瑜初戰失利的情況下主要提出前往江東勸降周瑜。不過,周瑜早就識破蔣幹的目的。他先是利用蔣幹使曹操誤殺了蔡瑁和張允這兩位熟知水軍作戰的將領。此後發生的「苦肉計」、「詐降計」都是直接或間接與蔣幹有關。這麼說,小說中曹操兵敗赤壁,其中一大半原因就出在這個蔣幹身上。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將幹在《三國演義》裡是個小人物,出場僅兩次,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赤壁之戰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曹操帳下的幕賓,戰前兩次自告奮勇過江去遊說周瑜和打探虛實,但兩次都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說降周瑜,周瑜設計,故意讓蔣幹發現偽造的蔡、張允私通東吳的書信,使蔣幹將書盜回向曹操報功,曹操氣急之下,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殺水軍都督蔡理、張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