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消失的4位關鍵人物,各個神秘,1位是曹操的仇人

2020-12-20 騰訊網

文|格瓦拉同志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4位人物,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在具有轉折性的大事件當中,都起過「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然而令人倍感蹊蹺的是,這4位關鍵人物的下落在書中並沒有交代,宛若人間蒸發一般。那麼,這4位關鍵性角色都是誰?他們有可能去了哪裡?

貂蟬。在演義中,貂蟬作為司徒王允「連環計」中最關鍵的人物,憑藉著色相和精彩的演技,成功地迷惑並離間董卓、呂布這對義父子,為王允、呂布合力誅殺董卓埋下伏筆。董卓死後,貂蟬的「出鏡率」驟降,她最後一次出場,是在呂布兵敗之前,曾勸說他不要聽從陳宮「兩面夾擊」出場的計策,結果給丈夫帶來滅頂之災。

陳好飾演的貂蟬劇照

關於貂蟬的最終去向,後世牽強附會的說法很多,歸結起來無非有「自殺」、「被殺」和「歸隱」三種,其中「被殺」說最為流行。比如,在元代著名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中便採取此說,稱貂蟬色誘關羽未果,被後者斬於燈下。其實,貂蟬在歷史上並無其人,她的原型是董卓府中的一名婢女,非但沒有那麼多的傳奇故事,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其結局更是無人能知。

徐庶。作為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最倚重的謀士,徐庶在演義中被塑造成一位蓋世奇才,幫助「蝸居」在新野的劉備不斷地發展壯大,逐漸具備逐鹿天下的資本。徐庶最終之所以離開劉備,緣於他的母親被曹操扣留,無奈只好離開荊州北上。在辭別劉備之前,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由此演繹出一段「三顧茅廬」的佳話。

徐庶劇照

徐庶在演義當中最後一次出場,是在赤壁之戰期間。彼時,徐庶自知曹操必敗,便是聽從龐統的建議,向曹操請求領兵防守關中,並得到後者的準許,由此成功躲過赤壁慘敗。自此以後,徐庶的行蹤在演義中便再沒有出現過,仿佛「人間蒸發」一般。

徐庶在歷史中確有其人,並且前半生事跡跟演義的描述也大致相同。不過,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即赤壁大戰當年,而此時諸葛亮已已經出山,並效力劉備1年多時間。也就是說,徐庶在推薦好友諸葛亮後,又跟他一起輔佐劉備1年多,直到曹操攻取荊州、扣押徐母后,他才被迫改換門庭。

諸葛亮劇照

平心而論,徐庶作為心有不甘的降將,在曹氏集團中卻並受到得到猜忌、打壓,雖然沒能大富大貴,但依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步入中高級官員行列。然而,諸葛亮卻認為徐庶有宰相之才,並為他在曹魏沒能官拜三公而深感惋惜(詳情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引《魏略》)。由於史料記載闕如,關於徐庶的結局我們無從得知,但想來應該得到善終。

蔣幹。在演義中,蔣幹被塑造成一個蠢到骨子裡的小人物,在渡江勸降周瑜失敗後,又自作聰明地從周瑜營中盜取蔡瑁、張允「私通」江東的書信,使得盛怒中的曹操中了離間計,斬殺這兩位水軍統領。事後,曹操又誤信龐統的連環計,用鐵索將全部戰船都鎖在一起,結果給周瑜提供火燒赤壁的良機。總之,曹操之所以兵敗赤壁,蔣幹的愚蠢操作無疑是最初的「導火索」。

蔣幹劇照

蔣幹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絕非一個蠢到骨子裡的小丑,而是一個英俊瀟灑、口才極佳的名士,在江淮之間名氣非常大(「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見《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按照正史記載,蔣幹的確曾作為曹操的說客去勸降周瑜,但在被婉拒後便回營復命,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行動。

關於蔣幹在赤壁之戰後的行蹤,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都沒有交代,仿佛「人間蒸發」一般。但是按照蔣幹的行事風格來進行合理推測,他如果沒有在赤壁之戰中喪命的話,理應以名士的身份繼續週遊各地,繼續做他的風流之士,每日裡吟風弄月、與人辯難,並以此終老江湖。

張闓劇照

張闓。無論在演義中還是正史裡,張闓都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小人物,關於他的籍貫、生年、出身及早期的經歷,正史記載闕如,我們只知道他本是青徐黃巾軍將領,戰敗後被迫投降徐州牧陶謙,並在他的手下擔任都尉之職。雖然張闓的歷史存在感極低,但他犯下的一件兇殺案,卻給東漢末年的局勢帶來重大影響,堪稱此一時期的關鍵小角色。

這件兇殺案,發生初平四年(193年)。當時,徐州牧陶謙為討好時任兗州牧的曹操,便派部將張闓率領500名士兵,把寄居在琅琊郡的曹嵩(曹操的父親)一家護送到東郡。途中,張闓因為貪圖曹家的萬貫家財,竟然率部下殺死曹嵩一家,然後攜財率軍投奔淮南軍閥袁術。此後,張闓又以刺客的身份,幫助袁術除掉勁敵陳王劉寵。劉寵遇害後,張闓的事跡便不再見諸史冊,宛如人間蒸發一般。

趙立新飾演的曹操劇照

雖然殺害曹嵩一家的元兇是張闓,但曹操卻把陶謙視作不共戴天的仇人,並把刻骨的仇恨發洩在徐州無辜百姓的身上,前後殺戮當地民眾多達數十萬人,真可謂慘絕人寰。曹操的暴行不僅激起徐州民眾的憤慨,連他的部下張邈、陳宮都深感失望,最終選擇背叛並迎奉呂布為主公。此後,曹操與呂布長期鏖戰,三國大戲至此漸進高潮,追根溯源,張闓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在戲曲演員的演繹下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本文系作者平平淡淡就好不爭不吵獨家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與一些演員的稱謂《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經一些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維妙維肖、淋漓盡致地演唱,使這些人物更加形象的、立體的活躍在廣大觀眾心目中;同時由於這些演員生動形象地演唱了《三國演義》的人物,他們也名聲鵲起,和《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人物一起活躍在廣大觀眾心目中。
  • 《三國演義》裡竟有多達133位君主,真不止劉備、曹操、孫權
    各位在看《三國演義》時,可能大部分朋友都只注意到了魏、蜀、吳三方的君主,以及群雄割據時名聲較大的一些軍閥首領,例如劉備、曹操、孫權、袁紹、袁術、馬騰、孟獲、劉表等等,此外還有很多小勢力君主以及名氣不大的君主被很多朋友忽略了
  • 94央視版《三國演義》和中日往事|日本|三國|曹操|紅樓夢|央視|...
    而在此前後,《三國演義》跨越漫漫東海,降臨遙遠的日本土地。之後的兩百多年,《三國演義》在日本的受眾從貴族延伸到市井小民,成為廣受歡迎的讀物。二戰之後,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來,三國文化在日本呈現出了一個井噴式的大發展趨勢,各種以《三國演義》原著為藍本的小說、卡通、戲劇、研究文學等著作層出不窮,其受眾群體遍及了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三國演義中關羽守華容道,為何不殺曹操,若殺了曹操天下局勢如何
    此文以三國演義為基礎,別再說正史上沒有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機妙算了,不僅算到了周瑜在赤壁之戰準備用火攻曹操,只欠一場東風,而且還算準了曹操雖然在這次赤壁大戰中失敗,但命不該絕,於是諸葛亮故意在赤壁之戰前的排兵布陣中不給關羽分配任務,然後又用激將計誘使關羽出守華容道,同時立下軍令狀要斬曹操。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
  • 說說《三國演義》裡那些被弱化了的人物
    《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裡邊很多東西雖然來自真實歷史,但畢竟是文學作品,不可能照搬歷史,不過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以至於很多人把裡邊的東西當歷史來讀,其實《三國演義》和歷史真實情況差距還是蠻大的,這個一般人都有所了解,今天我不從歷史事件入手,而是我要從歷史人物入手,看看《三國演義》和《
  • 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到了中後期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羽、張飛等名將漸漸老去,但新的將領遲遲未能成長起來,導致有一句俗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實際上,蜀漢的人才並未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少,很多只是因為名氣比不上關羽等人,漸漸消失在小說裡。蜀國有位大將比魏延還強,卻神秘消失,1000年後才被發現。
  • 劉備一生錯失6位人才,5位投靠曹操,1位投靠孫權
    最終只有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曹操勢力最強盛,而劉備卻是三人中起家最晚的。他雖然是漢室之後,但是天下的人似乎都不認這個名號。不過好在劉備有貴人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劉備是個愛才之人,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是其發現的。不過即使如此劉備依舊錯失了六位人才,而六位人才中5位投靠了曹操,1位投靠了孫權。 牽招
  • 蔣幹兩過江東,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蔣幹兩過江東,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三國演義》裡的武將如雲、謀士輩出,武將們都是在謀士們的支使下決戰殺伐的。其中的頂尖謀士,曹魏的郭嘉、荀彧、司馬懿,蜀漢的諸葛亮、龐統、法正,東吳的周瑜、魯隸、陸遜等等,這些都是第一梯隊的大伽。此外,出名露臉的,可數以百千計,其中,曹操陣營中,有位名叫蔣幹的謀士,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愚蠢至極還自以為是的跳梁小丑。
  • 三國演義中,「左慈擲杯戲曹操」,欲意何在?這種情節現實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說到曹操其實能把他怎麼樣的人不在多數,其實就是寥寥無幾的,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人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那就是左慈,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橋段叫「左慈擲杯戲曹操」。這個故事橋段也是把人看得大呼過癮啊,那麼這個事件對於左慈來說,到底有什麼寓意呢?
  • 三國演義中一百零八位武將武力排行榜(九)
    [4] 多番從呂布狙擊曹軍,勇猛善戰。呂布死後,臧霸隨降曹操,封為琅邪相,被委以青、徐二州。[5] 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徵伐,功勞殊多。赤壁之戰時,軍中有傳西涼馬騰、韓遂等東襲中原,曹操甚為憂慮;當時徐庶自薦願往回防,於是曹操命臧霸為先鋒,與徐庶星夜赴散關把守。
  • 曹操錯過的6位頂級人才,關羽屈居第3,得到前2位可以一統天下
    曹操錯過的6位頂級人才,關羽屈居第3,得到前2位可以一統天下曹操錯過的人才,可能不止6個,如果非要找出6個人的話,我想至少有幾下幾位:第一位:劉備劉備第一次丟徐州後,又被袁術擊敗,這時候曹操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後來曹操擊敗呂布後
  • 蔣幹犯傻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三國演義》裡的蔣幹可能是整部名著裡面最愚蠢的蠢貨了。整部小說中,他老人家總共兩次出場,但是這兩次出場都極為關鍵。作為曹操的幕僚,每當孫劉聯軍遇到困難,蔣幹就到東吳走一趟,每一趟都讓曹操損失慘重,直接導致了赤壁大戰的失利。作為豬一樣的隊友,蔣幹堪稱全三國第一。
  • 三國演義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曹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本期內容給大家講述一個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人物: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曹操在對於的農民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爭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方法,譎敵致勝,轉弱為強。在戰略方面,曹操總能集中部署智慧,擇善而從,少有失誤。
  • 《三國演義》中,死的最慘的十位將軍,他居然是替死鬼
    三國時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很精彩的一個時期,是東漢末年的故事,羅貫中就把東漢末年的故事記錄下來,就寫出了著名的《三國演義》,也成為日後非常經典的著作。《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還是因為喜歡歷史的人,還有作者羅貫中對三國人物描寫的極其生動活潑,雖然很大部分都是根據歷史真實故事改編的,但是不免還有些作者個人的主義,三國裡面的人物也就更加的鮮明,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有十名將軍死的非常慘,小編今天來說一下慘死的十大將軍都是誰。
  • 日本版的三國演義,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豐臣秀吉綁定了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在中國火到不行,在日本也是被奉為經典,甚至日本人會將他們戰國時期的人物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湊成隊,那麼我們先看三國裡文治武功的第一人曹孟德,日本人將自己戰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
  • 《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誰?謀臣良將中你最喜歡的是
    今天我來給大家要講的是《三國演義》裡的英雄人物,我知道這裡面有許多的人物大家都喜歡,但是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幾個不知道大家喜歡不?1.關羽這個人大家非常的熟悉,他叫關羽,字長生,他在很早的時候就追隨劉備,跟著劉備打天下。
  • 《三國演義》羅貫中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爭霸,最得勢的曹操、孫權、劉備三人先後立國三分天下,而後劉家的蜀漢、孫家的東吳先後被滅,曹魏帝國也被西晉王朝謀朝篡位,中國重新得到統一。今天我們要講的赤壁之戰,這是《三國演義》中最關鍵的戰役之一。作者用了將近十個章節,詳盡的描繪了這場戰役。那他到底有多重要呢?
  • 《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幾個橋段,不禁為這些歷史人物叫冤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以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就是"博望坡之戰",當然也獲得了勝利。 然而在歷史上,指揮"博望坡之戰"的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劉備。這場戰役發生的時間也遭遇諸葛亮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