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看周瑜如何套路蔣幹讓曹操中計的

2020-12-20 柳成蔭90

計策理解

反間計出自《三十六計》的第三十三計,是一種應對、利用間諜達成目的的策略。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原文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置疑陣,使得敵人內部發生矛盾,我方因此可萬無一失,就是巧妙利用敵人的間諜,幫我們達成目的,而我們不損絲毫。

那什麼是反間呢?《孫子兵法》中說「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唐代杜牧解釋反間計時,說得特別清楚:「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利用反間計有兩種辦法:

收買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給間諜製造假消息,讓間諜後的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用間諜,就是使敵人內部互相猜疑、嫉妒,而反間計就是利用敵人自己的間諜來離間敵人。

注意:反間計不等於離間計,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

因間:利用敵方鄉裡的普通人做間諜;內 間:收買敵方官吏作我方的間諜;反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死間:故意製造和洩露假情況給敵方的間諜;生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的間諜。孫子兵法的解釋非常詳細了,相信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所以反間計和離間計雖然很相似,注意不要完全混淆。

孫子兵法竹簡

周瑜利用蔣幹反間曹操

三國時期,曹操發兵四十萬南下,與孫權、劉備隔江對峙。孫劉聯軍兵少,但是佔有地利,曹操軍隊雖多,但是北方將士善於馬戰,不熟悉水戰。

曹操一方只有蔡瑁和張允兩員荊州降將精通水戰,於是曹操就把訓練水軍的事情交給他們。蔡瑁二人也不負曹操所望,把水軍訓練的井井有條,持續下去很快就會產生戰鬥力,這讓對岸的東吳主帥周瑜看了十分擔心。如果不除掉這二人,己方唯一佔據的地利就會失去,形勢會非常被動。

曹操一貫是愛惜人才的,在聽說了周瑜文採風流,更是軍事奇才後,很想拉攏他。這時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經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去勸服周瑜投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殊不知,周瑜自看到蔣幹起,一條反間計就已經在心中形成,除掉蔡瑁、張雲二人有希望了。

蔣幹到了周瑜營寨後,得到了周瑜的熱情款待。在宴席間,周瑜讓眾將士作陪、炫耀武力,並且規定說只敘友情,不講公事,以此堵住了蔣幹勸降的嘴巴。周瑜當晚佯裝大醉,約蔣幹同床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十分不安,哪裡睡得著。

周瑜

他偷偷下床,正好好看到周瑜的案几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的內容,原來是蔡瑁、張允寫的,約定要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忽然說起夢話來,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床裝睡。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說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了。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偷聽周瑜他們的小聲談話,雖然不能全部聽清楚,但只聽見提到蔡瑁、張允二人,蔣幹就對蔡瑁、張允二人約定周瑜裡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了。

蔣幹心想,看現在這情況勸說周瑜投降目的估計沒有機會成功了,但發現蔡瑁通敵的這個大秘密也可回去向曹丞相交差了。於是他偷走周瑜偽造的信件,連夜趕回曹營給曹操看,曹操頓時心中火起,一怒殺了蔡瑁、張允二人。

事後,曹操終於冷靜下來,仔細一想才知是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可是人都殺了,也無可奈何。這件事也為之後赤壁大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周瑜大軍

反間計總結

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以要想知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間。用間諜探聽消息是投入較少而回報較多的事情,具有戰略全局的意義。但是在用間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考證,多方探聽,冷靜分析,因為還有反間計,小心被敵方所騙,就如曹操被周瑜反間一樣。

反間計,就是利用敵方的間諜,借力打人,設法使敵人的間諜自覺或不自覺地為我方所利用,從而達到擾亂敵人視聽,搜集各種情報,甚至讓敵人自生矛盾的目的。

周瑜畫像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長平之戰孝成王中計,葬送四十五萬士兵
    反間計,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敗戰計第三計。「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這句話就是三十六計中對反間計的概括。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疑陣之中再布疑陣,使敵方安插在我方的間諜為我方向對方傳遞假的情報,打擊敵人,這樣的助力就來自於內部,便不會導致自己失敗。這一計的前提是要有間諜。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很多如雷貫耳的典故,比如: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都因為有蔣幹的名字,所以才讓蔣幹這個在歷史並不是太出名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卻是非常有名,因此下文中就以三國演義為背景。 兩軍對陣,蔣幹這個時候來見周瑜,是傻子也會想到蔣幹是來當說客的,當然周瑜也肯定猜到了,當周瑜一聽說是蔣幹到了,立即就想到了一條計策,這條計策就是「借刀殺人」之計,周瑜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想到計策,說明周瑜確實聰明。
  • 反間計在《三國演義》中的應用,周瑜巧妙設計除掉赤壁之戰隱患
    前言: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條計謀,在三國演義中被多人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反間計主要的特點就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在迷惑對手的同時讓對方高層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情況下施行計策的一方將大大受益。
  • 曹操派謀士蔣幹勸降周瑜,周瑜又是如何利用蔣幹實施反間計
    在吳國的曹操想要親自率領大軍打東吳,但又害怕周瑜統率的水軍,於是就派謀士蔣幹前去勸降周瑜,周瑜不但不為之所動,反而把握住機會利用蔣幹對曹操實施了以假亂真,在一般人看來周瑜的計謀不一定高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都是哪些因素左右著蔣幹,讓他深陷周瑜的計謀。
  • 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一起來看看!
    在《三國演義》著實將蔣幹給黑了一把,他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被坑。第一次過江是赤壁之戰戰前,曹操讓蔣幹充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此時,周瑜正在頭疼蔡瑁和張允幫助曹操訓練水軍。
  • 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曹操也沒中反間計,張允蔡瑁後來下場如何?
    其中無數英雄人物、詭譎的智計和激烈的戰爭足以讓讀者沉迷於此,欲罷不能。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比如膾炙人口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軍南下,劉琮直接把荊州拱手相讓。曹操決定順流而下,攻佔江東。他命令張允和蔡瑁訓練水軍。周瑜對此非常擔心,視二人為心腹之患。
  • 國奇帶你講解歷史:曹操兩次都中計周瑜,「曹操背時遇蔣幹」?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會有「曹操背時遇蔣幹」這句典故。「曹操背時遇蔣幹」,此話流傳甚廣,常藉以比喻錯用了人而倒黴的人和辜情。考其來由,它固然出自小說對蔣千的描繪,但也得力於傳統戲曲的-藝術加工。人們一想起京劇《群英會》中名醜肖長華飾演的蔣幹,其痴呆之狀,就會不禁發笑。
  • 猜測一下曹操,馬超中了反間計之後如何反應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馬超都中過反間計。赤壁之戰時周瑜借蔣幹之手除掉了荊州水軍頭領張允、蔡冒。而馬超呢,第一次中曹操反間計與叔叔韓遂翻臉,第二次中諸葛亮反間計與張魯劉璋翻臉。雖然都中了反間計,但是區別很大,我們來猜測一下兩個人中計後手下人勸說他們的情形,幾乎就能看出馬超為什麼會失敗,而曹操之所以能成功。先說可能發生在曹操身邊的對話:謀士:主公,我們可能中了周瑜的離間計了。曹操:什麼離間計。
  • 《蔣幹盜書》曹操真的中計了嗎?事實的真相讓人更加佩服曹操
    導讀:《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被周瑜水軍打敗了幾次,於是就有了招降周瑜的想法,這時候,周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蔣幹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把握說服周瑜來降。而周瑜當時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於是,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幹盜走假造的蔡瑁和張允的投降書。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周瑜巧借蔣幹手害曹操:在情報上做手腳,利用敵人的間諜
    反間計這種對敵策略便是「反間計」。只可惜曹操一貫對有才能的可用之人賞識有加,愛才心切,再加上這兩個人是這次水上作戰的關鍵,斷然是不會輕易讓人打蔡瑁,張允的主意。而這周瑜也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軍事奇才,曹操也因為「愛才」所以很想拉攏他來自己手下做事,正好曹營的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的好友,願意過江勸周瑜歸降,於是曹操立刻就讓讓蔣幹趕緊過江勸說周瑜。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將幹在《三國演義》裡是個小人物,出場僅兩次,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赤壁之戰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曹操帳下的幕賓,戰前兩次自告奮勇過江去遊說周瑜和打探虛實,但兩次都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說降周瑜,周瑜設計,故意讓蔣幹發現偽造的蔡、張允私通東吳的書信,使蔣幹將書盜回向曹操報功,曹操氣急之下,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殺水軍都督蔡理、張允。
  • 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挑撥離間不算啥,策反回去才牛掰
    三十六計之反間計,挑撥離間不算啥,策反回去才牛掰嗨,大家好,我是老孫,今天跟大家講一講三十六計中的反間計。這一計策實施起來會比較困難,如果一旦發現敵人的奸細在自己營中,我們不僅不能洩露真實的消息給對方,還不能讓他懷疑,這做起來有點不太容易了,為了加強對奸細的控制,我們還要防範,不能讓他得到真實消息之外,還要陪他一起演戲,反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敵人自相殘殺,不浪費自己的一點資源。在三國時期,赤壁大戰之前,周瑜他就是利用反間計殺死了叛將蔡瑁和張允的。
  • 曹操被蔣幹坑得那麼慘,為什麼不幹掉他?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時,曹操可算被蔣幹坑慘了,坑了兩次,第一次盜書中計,導致曹操錯殺了蔡張二位水軍都督,第二次更坑,請回鳳雛,獻了個連環記,被孫劉聯軍一把大火燒得乾乾淨淨。   蔣幹第一次中計後,曹操為什麼不想法子殺了他?在闞澤來幫黃蓋送詐降書時,他為什麼還聽從了蔣幹的請命,讓他去東吳試探動靜?曹操被蔣幹坑得那麼慘,為什麼不幹掉他?蔣幹之所以沒逃跑,更沒投奔周瑜,是因為蔣幹知道曹操不會殺他。蔣幹對曹操放心,卻不覺得對周瑜虧心。蔣幹對曹操一片忠心,他為曹操誤殺蔡瑁、張允而內疚,卻對周瑜沒有絲毫內疚。
  • 蔣幹犯傻害死曹操百萬大軍?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說他是蠢貨,因為《三國演義》裡每次他犯傻之後,都洋洋得意,還自以為得計。蔣幹在書中第一次犯傻,是在周瑜意識到曹操水軍強大,本方不易取勝的時候。當時負責訓練曹軍水師的是荊州的降將蔡瑁、張允。周瑜非常希望除掉這兩個人。就在此時,蔣幹奉曹操命令過江說服周瑜。周瑜巧施反間計,讓蔣幹偷去一封假冒的書信,書信的內容就是蔡瑁、張允勾結東吳。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蔣幹,根本就沒有坑過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無疑是一個大醜角,自作聰明,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成了周瑜的棋子,連坑曹操兩次,可謂是赤壁之戰勝利的最大功臣。第一次是蔣幹盜書,周瑜妙使反間計。在《三國演義》,蔣幹作為江東名士,是周瑜同窗好友。曹操大軍與周瑜在赤壁相持時,蔣幹向曹操自薦,願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周瑜歸順。
  • 赤壁之戰中,龐統是否有騙曹操連鎖戰船?蔣幹有二次過江嗎?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連還計:一個是王允一女雙許,利用董卓、呂布和貂蟬之間的三角關係,假呂布之手殺了董卓;再一個就是龐統騙曹操連鎖了戰船,以利於周瑜的火攻。後者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後半段《龐統巧授連環計》。
  • 蔣幹兩次坑慘曹操,赤壁之戰後他去了哪裡,結局如何?
    蔣幹作為江南名士,受到曹操禮遇,蔣幹表示很受用,於是願意去江南勸降周瑜。周瑜見到蔣幹,從來不提打仗和投降的事情,只管和蔣幹喝酒吃肉追憶青春。鬧得蔣幹根本沒有機會提勸降的事情。當天晚上,周瑜就和蔣幹睡在了一起。蔣幹來這裡是當說客當間諜的,自然是假裝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