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2020-12-20 騰訊網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1、蔣幹盜書從小說走進現實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蔣幹盜書的故事。赤壁之戰前,蔣幹跑到東吳勸降周瑜,被灌得酩酊大醉,與周瑜同榻而眠。半夜蔣幹爬起來,翻出一封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周瑜假裝不知,清晨起來還密商蔡張兩人的事情……蔣幹最終跑向曹操告密,蔡張兩人都被誤殺。

情節活靈活現,全是杜撰胡編。不過,清史稿記載崇禎殺袁崇煥就中了此計:皇太極在北京城受到袁崇煥阻擊,下決心要剷除袁崇煥,召集鮑承先、高鴻中商議後,捉來一個姓楊的太監,囚禁在大帳裡,假裝神秘又故意讓楊太監聽到下面的談話:

「這次退兵解圍,是根據袁都督的意思,由皇上(指皇太極)決定的。剛才皇上和袁都督的兩個將領面談了很久,雙方已有約定,袁都督來投誠的事安排好了。」楊太監「佯臥竊聽」,次日被鮑承先放走,楊太監把自己聽到的奏報給崇禎,於是袁崇煥被下獄,然後慘遭凌遲。

2、崇禎中計的可能性有多大

皇太極照著小說用計,崇禎照著小說中計。看來皇太極打天下,是靠一本《三國演義》,北京城下被袁崇煥搗蛋,怎麼辦?皇太極回到大帳裡,拿《三國演義》找啊找,嗯!這個蔣幹盜書之計不錯,來人啊,給我用這招!崇禎也非常配合,馬上向曹操學習,殺了袁崇煥。

看來崇禎沒讀過《三國演義》,否則用腳後跟也能想明白。演義胡編亂謅,歷史不能胡說八道。袁崇煥被殺,經由了三法司8個月會審,罪名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罪名宣布時,在場的人有輔臣並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記注官,吏科、河南道掌印官等。如果真如清史稿所說,不僅崇禎中計了,滿朝文武全中計了,而且一中就是8個月!這種可能性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有個準確的判斷。

3、崇禎殺袁崇煥沒有「蔣幹」啥事

崇禎中蔣幹盜書之計,最早出自於《明史》。但只說清軍設反間計,稱與袁煥密有密約,讓所抓宦官得知,暗中放走,宦官報告了崇禎。《明史》成書後,禮親王代善六世孫愛新覺羅昭槤又把故事擴展了,在他所寫的《嘯亭雜錄》中首次有了鮑承先、高鴻中、楊太監等情節。

《明史》從清初寫到乾隆年間,所述歷史的真實性歷來被詬病。那麼,清人熱衷講述崇禎殺袁崇煥的故事是為什麼?不外乎表明崇禎其實很昏庸,大明丟江山是天意。為了加重故事的悲劇色彩,最終寫了一個所謂的蔣幹盜書之計,用來表明袁崇煥是冤殺的。

也正是蔣幹盜書之計,讓清人的心思露了馬腳:崇禎和滿朝文武,智商全是零下,這故事編得也太離譜。其實,從三法司宣布的罪名就知道,崇禎殺袁崇煥沒有「蔣幹」啥事!

《明史》的語焉不詳,讓人摸不到頭腦,讓想質疑的人也無處落腳。而《嘯亭雜錄》、清史稿弄巧成拙,徹底使其真實性大打折扣。

那麼,你認為崇禎殺袁崇煥,究竟與皇太極的反間計有關嗎?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嘯亭雜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北略》,感興趣者可詳細一讀

相關焦點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很多如雷貫耳的典故,比如: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都因為有蔣幹的名字,所以才讓蔣幹這個在歷史並不是太出名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卻是非常有名,因此下文中就以三國演義為背景。 於是周瑜費吹灰之力,就以」蔣幹傳達偽造的投降,借曹操之手「除掉了蔡瑁和張允這兩個曹營中唯二懂水軍的將領,其實曹操殺蔡瑁和張允只不過是在氣頭上,等曹操反應過來發現自己中計後,蔡瑁和張允已被殺,曹操這個人是不會認錯的,殺了就殺了,故意以怠慢軍法的理由告知眾人殺蔡瑁和張允。
  • 努爾哈赤,蔣幹中計,明朝末年
    前面《蔣幹何時成了傻瓜》一篇裡已說過,歷史上並沒有蔣幹中計這檔子事,它完全是後來民間傳說裡虛構出來的,再經《三國演義》一寫,便廣為流傳開來。第二年七月,崇禎皇帝殺袁崇煥,又滅了他全家。其實皇太極這套把戲;就是《三國演義》裡群英會蔣幹中計一段的翻版。認真說起來,皇太極這套並不高明,漏洞很多,怎麼就那麼湊巧會有兩個太監聽到這樣機密的大事,而且又那麼湊巧逃了出來?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而羅貫中把蔣幹描寫成一個毫無頭腦又自作聰明的小丑,被周瑜玩得團團轉,一次中計不夠,竟然接連兩次中計,害得曹操赤壁大敗,雖然歪曲了蔣幹,但是襯託了周瑜的智謀,譏諷了曹操的愚蠢。說曹操因中反間計而誤殺二人,乃是虛構。《三國志平話》中就有蔣幹從黃蓋那裡拿到了劇越、蔡理的偽信的情節,羅貫中把這一情節進行改造,讓勸降黃蓋的事留給後來詐降的蔡和、蔡中,察理、蒯越(改為張允)的偽信讓將幹自己去「盜」,而且一般而言,秘密得來的情報總比公開得到的要可靠得多,曹操中計殺蔡理、張允也就更加真實了。
  • 袁崇煥與崇禎帝:形與影的二身一命
    那真是秋後算帳,本上還要加息。但是崇禎作為一個總關全局的人,卻任由臣下的信口一說,而完全沒有自己的實際分析與判斷,也是失當至極。一錯再錯袁崇煥的要求全部得到後,又開始了一系列迷之操作。先是不與朝廷匯報,擅自與後金方面議和。
  • 千古第一反間計
    看來,用間實為不易,一旦成功,成效又是如此之大,是其他智謀所無法比擬的,因而,孫子在這裡慎而又慎地告誡用間者,並一再強調用間者的智慧和道德,指出了用間的微妙之處。孫子對用間的認識可謂深刻,對用間的評價也可謂高了。而反間計又是用間中的最危險同時也是最有成效的一種。
  • 蔣幹盜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蔣幹盜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蔣幹盜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蔣幹盜書(jiǎng gàn dào shū)成語釋義: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聽說蔣幹來了,笑著對諸將說:「說客到了。」於是安排計策,眾人領命而去。
  • 先正史評:袁崇煥死於反間計,到底誰在侮辱誰的智商?
    會我大清設間,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 上述內容,引自《明史》,說的是皇太極施反間計,忽悠瘸了崇禎,崇禎因此冤殺了袁崇煥。
  • 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是什麼?當初袁崇煥為何要擅自誅殺毛文龍?
    明崇禎二年(1629)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是個不祥的年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由於官僚內部的不和諧,內耗加重,造成了二名重要將領的自相殘殺,加速了明朝帝國的衰亡速度。這二人就是當時名震朝野的毛文龍,和袁崇煥。對於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成了其身上的爭議焦點;對於崇禎殺袁崇煥,也激起了歷史的滔天巨浪。
  • 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曹操也沒中反間計,張允蔡瑁後來下場如何?
    其中無數英雄人物、詭譎的智計和激烈的戰爭足以讓讀者沉迷於此,欲罷不能。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比如膾炙人口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軍南下,劉琮直接把荊州拱手相讓。曹操決定順流而下,攻佔江東。他命令張允和蔡瑁訓練水軍。周瑜對此非常擔心,視二人為心腹之患。
  • 新「蔣幹盜書」
    以《三國演義》故事改編的京劇劇目多多,《定軍山》《捉放曹》《失空斬》……《蔣幹盜書》也是其中之一。蔣幹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形象為廣大觀眾熟知,26年前的昆明海埂,就上演了一幕令人啞然失笑的現代版「蔣幹盜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體育還是「計劃經濟」,中國足協每年冬末春初之際,都要在昆明海埂訓練基地,組織嚴酷的足球集訓。
  • 兒童英語故事:三國演義之蔣幹盜書
    蔣幹盜書   曹操給周瑜下了一道降書,周瑜見書,撕得粉碎。周瑜的老同學蔣幹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他自告奮勇去東吳勸降周瑜。這天,周瑜和部下商議破曹計策,有人報告蔣幹來了。周瑜一聽,就知道蔣幹來作說客,眉頭一皺,向部下說出了自己的妙計,然後笑著出帳迎客。周瑜挽著蔣幹的手進帳,並設宴招待。
  • 蔣幹真的是三國歷史中的小丑嗎?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蔣幹三國演義中寫道:赤壁之戰中,曹操所帶的北方兵馬不熟悉水戰,恰得荊州劉表降將蔡瑁和張允為水軍都督。此二人久居江東,諳習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難以下手。此時剛好蔣幹毛遂自薦充當曹操的說客,前來勸說同窗周瑜投降。於是周瑜擺下「群英會」,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利用反間計使曹操錯殺了二將。
  • 蔣幹盜書,如何「吃好」社交的3碗面
    三國演義·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記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蔣幹盜書 蔣幹,此人學才很好,與周瑜是同窗故交。蔣幹作為曹操帳下的小官吏,官職最多跟楊修差不多,屬於行軍主簿一類的職務。因為作戰的地點是江東老家,蔣幹也隨軍出徵。
  • 袁崇煥到底死得冤不冤?網友:我是崇禎,我也會這麼處置他!
    袁崇煥的死一直是個非常大的爭議,事實上,很多網友都為他喊冤,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崇禎皇帝,你會殺他嗎?打個比方,很多人說衛青不深居簡出,霍去病不英年早逝,他們的下場都會被武帝處死,表達的就是一種權利勢力忌憚,而衛霍這種還沒有形成不聽命令,割據一方的軍閥趨勢,袁崇煥不僅有軍閥作風,針對死罪的罪狀,僅說假傳聖旨殺一品大將,這是標準的誅九族的大罪吧?論罪而言,不涉及親族,凌遲之罪一點不冤。
  • 《蔣幹盜書》曹操真的中計了嗎?事實的真相讓人更加佩服曹操
    導讀:《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被周瑜水軍打敗了幾次,於是就有了招降周瑜的想法,這時候,周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蔣幹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把握說服周瑜來降。而周瑜當時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於是,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幹盜走假造的蔡瑁和張允的投降書。
  • 明末袁崇煥與崇禎在邊防政策的分歧(一)薊密永裁軍篇
    袁崇煥的數項重大計劃,因為和崇禎皇帝的既定方案衝突,被完全否定。而這幾項重大計劃,卻又是對明末崇禎初年局勢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崇禎皇帝雖然非常年少,但卻非常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他一旦作出的決定,不容別人改正。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蔣乾性格如何?赤壁之戰中他扮演著什麼角色
    蔣幹是三國歷史中的風流名士,他在《三國演義》中笨拙,自作聰明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嘲笑的對象。蔣幹在赤壁之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一手將曹魏大軍推向了失敗,「功勞」之大不在周瑜之下。蔣幹是三國時期的名士,在真實的歷史中,蔣幹容貌出眾,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辯論,號稱是獨步江淮之地,未逢敵手,由此可以看出蔣幹其實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才疏學淺,被周瑜玩弄在手掌之間的小丑,更是急人之所急,幫著周瑜來對付自己的主公曹操。  可悲的是,歷史上那個才學出眾的蔣幹少為人知,《三國演義》裡那個逗逼的蔣幹倒是一炮而紅,廣為人知。
  • 「蔣幹盜書」原本是這麼回事兒?他向曹操復命時說一句話斷了仕途
    描寫「蔣幹盜書」的《群英會》,描寫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幾乎婦孺皆知。這些故事的文學誇張和虛構成分很多。但是在赤壁大戰以前,曹操確實派遣蔣幹到東吳去會見周瑜,企圖策反他;周瑜也確實指令戰將黃蓋用詐降計欺騙曹操,最後火燒了曹操的戰船。赤壁之戰中,曹、吳雙方情報戰線上的鬥爭,確實是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