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蔣幹中計,明朝末年

2020-12-20 百家號

前面《蔣幹何時成了傻瓜》一篇裡已說過,歷史上並沒有蔣幹中計這檔子事,它完全是後來民間傳說裡虛構出來的,再經《三國演義》一寫,便廣為流傳開來。

但是,誰也想不到的是,《三國演義》裡這樣一個虛構的故事,後來竟有人活學活用,居然大奏奇功,從而改變了漢民族幾百年的歷史命運。

事情得從明末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說起。這年正月,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率大軍進攻明軍在遼東的駐地,一路連克大小凌河、杏山、連山、塔山諸城,直撲明軍遼東重鎮寧遠,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一戰下來,後金軍在明軍的殊死抵抗下,傷亡慘重,最後連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

努爾哈赤從二十五歲起兵以來,馬上徵戰四十三年,身經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來沒打過敗仗,想不到竟在小小的寧遠城下栽了大跟頭,輸在一個書生手裡老努爾哈赤咽不下這口氣,又驚又怒,再加上身負重傷,最後這位軍事天才競因此而死。主持寧遠守衛戰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袁崇煥。

第二年,努爾哈赤的兒子,同樣身經百戰的皇太極,再度統領大軍撲來,結果同樣傷亡慘重,被袁崇煥打退。從這以後,兇悍異常的後金軍,一提到袁祟煥的名字就頭痛。

但就是這樣一位袁崇煥,卻被明王朝自己殺掉了。

那是在又過兩年以後,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兵分三路,繞開遼東一線,從龍井關、大安口(今遵化一帶)突破,直向北京城撲來。一時城中亂作一團,以為末日來臨。誰知就在這時,救星來了,袁祟煥率軍從山海關兼程人援,急追後金軍,兩晝夜行三百餘裡,終於趕在敵軍前面,來到北京城下,屯兵廣渠門外,後金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到城下,見到袁軍,大驚失色,以為袁軍從天而降。袁崇煥指揮所部發動進攻,血戰一天,以九千人的兵力殺退了十幾萬敵軍。

皇太極這時內心非常恐慌,北京城下橫著袁崇煥,攻是攻不進去,明軍其他各路援軍再趕到,自己和這十幾萬軍隊都得完蛋。

終於,熟讀《三國演義》的皇太極想出了個歪主意。當對後金軍恰好抓住了明朝的兩個太監,於是在這天夜裡,皇太極兩個屬下坐在離被監押的太監不遠的地方,大聲「耳語」:「這次撤兵,可不是咱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白天皇上單獨騎馬過去,那邊也來了兩個人參見皇上,談了很久才走,皇上和袁督師已有密約,咱們的大事不久就要成了!」

兩天後,兩個太監「逃」了回去。接下來,袁祟煥被召入京中,立刻逮捕下獄。第二年七月,崇禎皇帝殺袁崇煥,又滅了他全家。

其實皇太極這套把戲;就是《三國演義》裡群英會蔣幹中計一段的翻版。認真說起來,皇太極這套並不高明,漏洞很多,怎麼就那麼湊巧會有兩個太監聽到這樣機密的大事,而且又那麼湊巧逃了出來?

但是明朝的皇帝偏偏就信,《三國演義》裡的曹操,見到蔣幹盜回的假信,勃然大怒,立刻殺了蔡瑁、張允,但也立刻就回過味兒,知道上了當。明王朝的崇禎皇帝,將袁崇煥下到獄裡,過了大半年才將袁殺掉,而且並不見他反省,這一點他又連曹操都不如了。

這場駭人聽聞的陰謀,直過了幾十年,才由清廷披露出來。那時天下人才知道袁崇煥死得多麼冤枉,多麼可惜。

臺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話》中評論說:金人此反間之計,實勝過百方大軍。

梁啓超《袁祟煥傳》中說:故袁督師一日不去(指被害),則滿洲萬不能得志於中國。

康有為《袁督師遺集序》中也感慨道:「若吾粵袁督師之喪於讒間(讒言和反間)也,天下震動,鬼神號泣,明社遂屋(明朝的社援遂至於滅亡),餘禍烈烈,波蕩至今。……假若間(反間)不行而盡其才,明或不亡,」

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

這裡難免有些誇大的成分,明朝末年,統治腐朽到了極點,即使袁崇煥不死,明朝恐怕也難逃滅亡的命運。但是袁崇煥被殺,對當時政局影響極大,大大地加速了明王朝滅亡、清人主中原的速度,這是沒有問題的。

相關焦點

  • 會周瑜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兩次害曹操中計的蔣乾結局如何
    蔣幹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與其在歷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個三國中可以排名第一,歷史上的蔣幹以才能善辯獨步於江淮地區,很少有人能作為蔣幹的對手,而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糊塗、愚蠢、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蛋。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很多人都不知道蔣幹是誰?
  • 《三國演義》中誇大其詞的9件事(四)——蔣幹中計
    將幹在《三國演義》裡是個小人物,出場僅兩次,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赤壁之戰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曹操帳下的幕賓,戰前兩次自告奮勇過江去遊說周瑜和打探虛實,但兩次都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說降周瑜,周瑜設計,故意讓蔣幹發現偽造的蔡、張允私通東吳的書信,使蔣幹將書盜回向曹操報功,曹操氣急之下,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誤殺水軍都督蔡理、張允。
  • 千古第一反間計
    同學相聚,喝得酩酊大醉,周瑜故意安排和蔣幹抵足而眠,以消其疑心;又沉沉酣睡,為蔣幹盜書提供機會。果然,蔣幹偷看周瑜的信件,內有一封竟書「蔡瑁、張允封」字樣,抽出看時,內中寫道:「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幸勿見疑。先此敬覆。」蔣幹如獲至寶,連夜逃回曹操營中。
  • 有史學人士說,明朝末年縱使秦皇漢武出也無能為力,為何?
    下面回答這個問題:明朝末年,就算是秦皇漢武出現難道也無法力挽狂瀾嗎??當然不是。明朝末年整個王朝陷入極度的黑暗,無論是軍方系統還是文官系統都已經腐化墮落,再加上小冰河的到來,給大明王朝雪上加霜。但是不得不說,到了明朝末年也沒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 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 再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下)群英會蔣幹中計
    蔣幹說:「帶一童僕就夠了。」曹操非常高興,置酒為蔣幹送行。蔣幹駕著一隻小船,到周瑜寨中,命人傳報:「故人蔣幹拜訪。」周瑜正在帳中議事,聽說蔣幹來了,笑著對諸將說:「說客到了。」於是安排計策,眾人領命而去。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看周瑜如何套路蔣幹讓曹操中計的
    原文意思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置疑陣,使得敵人內部發生矛盾,我方因此可萬無一失,就是巧妙利用敵人的間諜,幫我們達成目的,而我們不損絲毫。那什麼是反間呢?《孫子兵法》中說「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
  • 高一語文資源:群英會蔣幹中計檢測試題(含答案)
    群英會蔣幹中計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字讀音有相同的一項是()   A.萬馬齊喑黯淡諳習   B.巾幘沙磧油漬   C.偏裨將校稗官野史睥睨   D.交契提綱挈領鍥而不捨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 國奇帶你講解歷史:曹操兩次都中計周瑜,「曹操背時遇蔣幹」?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會有「曹操背時遇蔣幹」這句典故。「曹操背時遇蔣幹」,此話流傳甚廣,常藉以比喻錯用了人而倒黴的人和辜情。考其來由,它固然出自小說對蔣千的描繪,但也得力於傳統戲曲的-藝術加工。人們一想起京劇《群英會》中名醜肖長華飾演的蔣幹,其痴呆之狀,就會不禁發笑。
  • 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曹操也沒中反間計,張允蔡瑁後來下場如何?
    其中無數英雄人物、詭譎的智計和激烈的戰爭足以讓讀者沉迷於此,欲罷不能。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與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比如膾炙人口的「蔣幹盜書」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軍南下,劉琮直接把荊州拱手相讓。曹操決定順流而下,攻佔江東。他命令張允和蔡瑁訓練水軍。周瑜對此非常擔心,視二人為心腹之患。
  • 《蔣幹盜書》曹操真的中計了嗎?事實的真相讓人更加佩服曹操
    導讀:《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被周瑜水軍打敗了幾次,於是就有了招降周瑜的想法,這時候,周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蔣幹毛遂自薦,說自己有把握說服周瑜來降。而周瑜當時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於是,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幹盜走假造的蔡瑁和張允的投降書。
  • 明朝末年「帝國雙璧」,每人都堪稱曠世奇才,阻擋不了王朝衰落
    明朝末年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很多人說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後面的南明政權存在時間僅僅十幾年,所以存在感比較低,但同樣值得大家理性看待。明末從萬曆後期一直延續到永曆政權滅亡,長達半個多世紀。在這裡,我就來說一下明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帝國雙璧,二人都是曠世奇才,可惜生不逢時,改變不了王朝滅亡的命運。
  • 「蔣幹中計」:從「兩輸一贏」看伊藤美誠的「心計」?
    切不可麻痺大意,中了伊藤美誠的「心汁」!「蔣幹中計」:從「兩輸」看伊藤美誠的「心計」?一、心機一:伊藤美誠的真正「對手」並非陳夢?伊藤美誠可是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忽然,靈光一閃:這不還有「蔣幹中計」嗎?忽然一拍大腿:這事,妥了!二、「蔣幹中計」:從「兩輸一贏」看伊藤美誠的「心計」?自己又不是孫穎莎、王曼昱的對手,不能親手「除掉」孫穎莎、王曼昱,咋辦?
  • 努爾哈赤胞弟:南徵北討 一杯毒酒慘死獄中
    明廷自知理虧,遂送還父子二人的屍體,授努爾哈赤承襲建州左衛指揮使之職。  父祖的慘死給舒爾哈齊一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激發了努爾哈赤兄弟為父祖報仇的鬥志。1583年5月,努爾哈赤以父祖遺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而這13副鎧甲中,就有一副穿在了舒爾哈齊的身上。  起兵之初,努爾哈赤勢單力孤,根本沒人看好他。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此時,這一場足以改變東漢末年地方格局的戰爭的重要人物蔣幹隆重登場了。(蔣幹盜書劇照)曹操想像取荊州那樣迫使孫權投降,但需要一個巧言能辯之士前往江東做說客,正苦於找不到合適人選之際,蔣幹以自己是周瑜故交為理由,自告奮勇前往江東遊說周瑜投降。
  • 《明朝那些事兒》遺漏的名人:能節制毛文龍,努爾哈赤的唯一對手
    《明朝那些事兒》裡遺漏了很多人,其中最不應該遺漏的是誰?——他是唯一能節制毛文龍的人。毛文龍皮島開鎮後的所有戰績,都是在他主政登萊防線時取得的。他離去後,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殺掉,大明海上長城隨後崩陷,再無回天之力。
  • 明朝官員努爾哈赤為何以「七大恨」起兵反明?應怎樣看待明清戰爭
    努爾哈赤是明朝冊封的羈縻官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說過明帝國在建政之初即著手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控制,主要的措施則是分別於洪武八年、洪武二十年、永樂九年設立的遼東都司、大寧都司和奴兒幹都司,在東北地區部署明軍武裝力量,負責彈壓本地的女真部族。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蔣幹登場了。演義小說中,蔣幹和周瑜是小時候的同窗好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蔣幹正在曹操手下當謀士,也苦惱沒有立功的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聞之大喜,還親自為蔣幹送行。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蔣幹到周瑜大營後,兩人相談甚歡,一同回憶了當年的種種趣事,喝的酩酊大醉,當晚同榻而眠。殊不知兩人都沒喝醉,都是假醉。
  • 明朝女真三大部之一,努爾哈赤都沒完全統一的「野人女真」是什麼
    在明朝初期,女真人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這其中建州女真大家知道,它就是後來建立了清朝的那支女真人,其實建州女真在遼金時代為完顏部(金朝核心統治部族)附庸五國部。元末明初,其中三個女真萬戶分別在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斡朵裡部酋長猛哥帖木兒帶領下開始向東南遷移歸附明朝,明朝後來設置了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於是被稱「建州女真」。
  • 蔣乾性格如何?赤壁之戰中他扮演著什麼角色
    蔣幹是三國歷史中的風流名士,他在《三國演義》中笨拙,自作聰明的形象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嘲笑的對象。蔣幹在赤壁之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一手將曹魏大軍推向了失敗,「功勞」之大不在周瑜之下。蔣幹是三國時期的名士,在真實的歷史中,蔣幹容貌出眾,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辯論,號稱是獨步江淮之地,未逢敵手,由此可以看出蔣幹其實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蔣幹成了一個才疏學淺,被周瑜玩弄在手掌之間的小丑,更是急人之所急,幫著周瑜來對付自己的主公曹操。  可悲的是,歷史上那個才學出眾的蔣幹少為人知,《三國演義》裡那個逗逼的蔣幹倒是一炮而紅,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