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努爾哈赤為何以「七大恨」起兵反明?應怎樣看待明清戰爭

2020-12-23 軍武次位面

大伊萬在每周日的歷史系列文章,目的是帶領大家系統的認識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彌補我們歷史課本上缺失的或者沒講清楚的內容,避免廣大讀者被網絡上不負責任的扭曲言論所帶偏。本專欄走系列化的路線,中間也會根據讀者評論留言,寫一些其他歷史話題。今天我們繼續「怎樣看待清帝國」系列文章。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用一定的篇幅向大家講述了後金諸申族群的淵源,闡明了女真、諸申多部在古代中國國家體系裡的重要地位,也初步向大家說明了明、清戰爭作為封建時代爭奪統治權柄的王朝戰爭,與近代民族國家建立之後發生的「殖民與反殖民、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的區別。當然,評論區還有些人沒有認真讀文章,就根據思維定勢開始評論了,對此大伊萬不禁要問:學點歷史唯物主義就那麼難?

後金進佔遼瀋地區後的形勢

不過不要緊,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從歷史的角度闡明了後金政權與女真族群應當屬於古代中國國家體系中的「外藩羈縻」,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來換個思路,從現實角度出發來分析明帝國與後金之間戰爭的性質。話不多說,下面開始文章。

努爾哈赤是明朝冊封的羈縻官員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說過明帝國在建政之初即著手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控制,主要的措施則是分別於洪武八年、洪武二十年、永樂九年設立的遼東都司、大寧都司和奴兒幹都司,在東北地區部署明軍武裝力量,負責彈壓本地的女真部族。而在這期間,努爾哈赤的祖先、元帝國冊封的萬戶猛哥帖木兒正因不堪忍受更北方的兀狄哈人攻擊,不得不向明帝國求救,於洪武十五年遷到目前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東北部的鹹鏡北道一帶定居。

位於今黑龍江省依蘭縣的猛哥帖木兒塑像

值得一提的是,猛哥帖木兒當時定居的地方在理論上並不屬於朝鮮李氏王朝的管轄區域,而應該屬於明帝國遼東都司鐵嶺衛轄地。後來由於明太祖朱元璋交好李朝,將鹹鏡北道一帶地區交給了李朝統轄,才變成了朝鮮李朝的實際控制區。伴隨著鐵嶺衛的內遷,帶來了兩個後果:一是現在的東北地區多了一個叫「鐵嶺」的「大城市」,二是猛哥帖木兒成功地抱上了明帝國的大腿,並在永樂三年赴南京覲見明成祖朱棣。當時朱棣十分高興,「賜印信,銀花金帶」,最關鍵的一點是,「授猛哥帖木兒建州左衛都指揮使職」,女真酋長變成了正兒八經明帝國的羈縻官員,自此走上人生巔峰。

明朝授予的「世襲建州左衛指揮使」銀牌

應該說,猛哥帖木兒的這個都指揮使當的還是比較稱職的,永樂二十年朱棣的三次「永樂掃北」中,猛哥帖木兒均派出女真軍協同參戰,作戰十分勇猛,隨後又與屢屢犯邊的兀良哈蒙古交戰,也算是保固了明帝國東北邊疆的安全,由於猛哥帖木兒功勳卓著,此後又被明帝國加封「右都督僉事」,一直到宣德八年(1432年)與兀狄哈野人的作戰中陣亡為止;猛哥帖木兒死後,其子董山襲職,但因與明帝國經濟糾紛屢次犯邊劫掠而慘遭「成化犁庭」,建州左衛幾乎被明軍「絕其種類」,董山也被明軍擒斬;董山死後,建州左衛與明帝國的關係長期處於不好不壞的狀態,經脫羅、錫寶齊篇古、福滿等幾位首領,最後傳到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的手裡面。

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赫圖阿拉城舊址中的努爾哈赤出生地復原民居

在當時的女真貴族看來,從覺昌安到其子塔克世,再到塔克世其子努爾哈赤,都是典型的「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笑):咱們先說覺昌安,此人身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給明軍李成梁部帶路攻擊自己的兒女親家、反叛的建州衛指揮使王杲,後使王杲兵敗被俘,並於萬曆三年(1575年)被「寸磔」於北京。覺昌安則因帶路有功,被加封建州左衛都督,其子塔克世承襲建州左衛指揮使;再說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從十五歲起(萬曆二年,1574年)就跟隨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由於作戰勇猛,「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為李成梁十分厚愛的一名部下,甚至到了情同父子的境地。

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的清永陵,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四位直系祖先

本來,覺昌安、塔克世、努爾哈赤祖孫三代為大明效忠,這事情也挺好,但隨後情況突變:萬曆十一年春,明遼東總兵李成梁以所謂的「阿臺未擒,終為禍本」為由,率部隊攻打王杲之子阿臺為城主的古勒寨。我們前面提到,覺昌安與王杲本就是兒女親家,覺昌安救自己的孫女心切,於是自願和塔克世一起進城勸阿臺投降。可這邊覺昌安跟阿臺還沒有談妥,那邊明軍已經開始攻城,破城之後,李成梁「縱兵屠戮」,將全城男女老幼幾乎殺盡,進城勸降的覺昌安和塔克世二人也被明軍殺死。事後努爾哈赤責問明帝國官員:「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為辭?」

明朝賜予努爾哈赤的「龍虎將軍劍」,是典型的明朝樣式的寶劍

明帝國方面無言以對,最後只能對努爾哈赤解釋說是「誤殺」,並給予努爾哈赤「敕書二十道,馬二十匹」作為補償,而努爾哈赤儘管在其後依然對明帝國保持恭順的態度,並從萬曆十一年(1583年)到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先後八次進京朝貢,還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因「保塞有功」被明廷加封為龍虎將軍,成為了朝廷的正二品高級武官。但復仇的種子已經在努爾哈赤的心裡種下,在從其承襲建州左衛都督開始,就在錯綜複雜的遼東局勢裡縱橫捭闔,開始了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鬥,一直到1616年正式以「七大恨」起兵反明為止。

那明清戰爭的性質是啥?

我們在了解上述事實後,就會明白,努爾哈赤本人其祖先,都是不折不扣的、由明帝國中央政府冊封的羈縻官員。而且僅和名義上冊封的烏斯藏(西藏)各部不同,有明一代,努爾哈赤等人領銜的女真各部儘管與明帝國時有齟齬,但總體上還是受明帝國冊封、受明遼東各總兵轄制、對明帝國的關係維持表面穩定的。說句不過分的話,建州女真與明帝國的關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傳統的「外藩」、「羈縻」的範疇,有了一部分「內臣」的特徵,在古代中國國家體系裡屬於級別相當高的組成部分了。努爾哈赤在之後自稱「為明世代守邊」、「看守九百五十裡邊疆」是基本的事實。

努爾哈赤所穿的盔甲,是典型的明代晚期遼東明軍的盔甲風格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明白,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後金政權,就是一個明朝的地方少數民族首領在實力強大之後從明朝分離出來建立的割據政權。同時,和很多人所想像的不同的是,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國,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女真人的國家。建州左衛的女真人長期通過撫順馬市與遼東漢人來往交流,在經濟、文化上受到漢人的深刻影響。努爾哈赤在主政建州左衛期間,特別重視吸引掌握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有較高文化水平的漢人為他服務。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建立的啟運書院

在當時,由於明朝在遼東的統治十分腐敗,尤其是萬曆帝派出的「稅監」——宦官高淮在遼東橫徵暴斂,把遼東搞得民不聊生,使遼東百姓發出「生於遼不如走於胡」的感慨,大批漢人主動投奔到努爾哈赤治下。正是在大批投奔過來的漢人百姓幫助下,努爾哈赤讓過去不能製作鐵器的建州左衛具備了冶鐵、制鐵器的能力,從而實力大增。

1619年,後金大敗明軍的薩爾滸之戰

了解了以上這些歷史事實,我們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明與後金(清)之間的戰爭從本質上而言,是明帝國內部的一個地方勢力反抗中央政權的戰爭。不能因為後金(清)統治者的少數民族身份,就把這場戰爭定性為漢族與女真族之間的所謂「民族戰爭」。更不能不顧歷史事實和基本邏輯,把這場戰爭和二十世紀的日本侵華戰爭相提並論。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一個主權國家侵略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戰爭。非要把兩者混為一談的人,我只能說,不是蠢就是壞了。

參考文獻:

《明史》、《清史稿》、《明實錄》、《朝鮮李朝實錄》、《三朝遼事實錄》、《山中聞見錄》、《柵中目錄》、《東夷考略》

相關焦點

  •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名正則言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上得了臺面的理由,至於起兵舉事更得遵從師出有名這一原則,否則便是叛逆。清太祖努爾哈赤公然反抗明朝,理由便是著名的「七大恨」。那麼所謂的「七大恨」到底指的是什麼?天命三年(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天,發兵徵明,十五日攻下撫順。
  • 努爾哈赤運籌帷幄,鞭指大明的時刻到了,與明軍正式開戰!
    現在,努爾哈赤報仇的時間到了,看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鞭指大明的時刻到了,決戰就在此刻了!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努爾哈赤採取了一個很高明的策略:不與明王朝為敵。從十三副鎧甲起兵到建立後金政權,努爾哈赤用了整整35年,時間確實長了點,但也從中可以看出他不同凡響的韜晦功底。現在,根據地已確保無虞,鞭指明王朝的時候終於到了。
  • 談明清戰爭:清軍從來都不是什麼高達戰士!
    我覺得,很多人對戰爭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其實不只是戰爭,很多歷史事件的走向,實際上也是多個偶然和必然疊加的結果。首先決定戰爭成敗的最大的因素就是人數,至少在冷兵器和冷熱兵器混合時代是這樣的,而雙方的人數實際上也可以最直觀地展現出雙方的實力對比,而實際上,縱觀整個明清戰爭,至少在清軍入關之前,清(後金)在很多時候,實際上在人數上是有壓倒性優勢的。
  • 馮學榮:關於明朝亡國的十萬個為什麼
    莊稼大規模減產,明朝的百姓,就無可避免地,陷入了饑荒。疑問七:女真為什麼要攻擊明朝?對啊,當年關外的女真(清兵),為什麼一定要攻打明朝呢?是出於仇恨嗎?還是為了利益?一定要戰爭嗎?就不能和平相處嗎?事情是這樣的:清太祖努爾哈赤,他的祖父名叫覺昌安,父親名叫塔克世。祖父覺昌安,是當時明朝在關外的一個官,叫做「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 努爾哈赤,蔣幹中計,明朝末年
    努爾哈赤從二十五歲起兵以來,馬上徵戰四十三年,身經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來沒打過敗仗,想不到竟在小小的寧遠城下栽了大跟頭,輸在一個書生手裡老努爾哈赤咽不下這口氣,又驚又怒,再加上身負重傷,最後這位軍事天才競因此而死。主持寧遠守衛戰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袁崇煥。
  • 歷史上的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明宣宗實際上算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太祖、建文、成祖三朝基本上都是打打殺殺,好不容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又搞了五次親徵漠北,朱棣一死,兒子朱高熾繼位,開啟「仁宣之治」時代,九個月不到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努爾哈赤起兵)此外,清王朝與明王朝之間也有天仇。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被明軍誤殺,以致努爾哈赤起兵時只有13副甲冑,這就形成了後來者一統天下的滿清王朝。因此,清入中原後,為了鞏固政權,對漢人的鎮壓異常殘酷。
  • 明末遼東戰場上,明朝有百萬大軍,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而最終的結果也證實了,誰拿下大凌河城,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明朝對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實行了「以夷治夷」的羈縻政策,此政策前期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到了後期在制約某個部族發展的同時也助長了另一些民族或部族的崛起,如女真族的建州部,直接影響了明末遼東的存亡,進而導致了明朝的衰亡,這是明廷所始料未及的。
  • 明朝強於葡萄牙,為什麼澳門就被葡萄牙人佔據了
    1553年,他們欺騙明朝官員,謊稱晾曬衣服和貨物,從而佔據澳門。1557年,葡萄牙正式佔據澳門。 葡萄牙人佔據澳門可不代表一切萬事大吉,當地政府可是繞不開的障礙。他們為了穩定的佔據澳門,採取了行賄當地官員的手段,每年行賄500兩白銀。
  • 閻崇年:清朝歷史地位突出,網友:清朝啥也不是,為何研究滿學?
    閻崇年先生似乎在說:看吧,美國歷屆總統的功績不過一二件,三四件,有的一件都沒有,而努爾哈赤的功勞有十件,可見,努爾哈赤是多麼的偉大!關於這一章的錯漏之處,歷史學家李治亭先生早就指出來了,李治亭長期從事明清史研究,他認為努爾哈赤的功績只有三件,一是創立後金政權,二是統一了紛亂的女真諸部,三是向明朝宣戰,拉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
  • 讓努爾哈赤說
    大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至少是個雄主,至於是真英雄還是奸雄?需要看完他辦得這些事,一個人要無情到何種程度才可以成就一番霸業,看官您自己評斷。第一件,誅殺師傅龔正陸。努爾哈赤在建州起兵初期,有一個漢人成為他的謀士,輔佐他做了很多事。
  • 1億明朝人為什麼最後會敗給30萬清朝人?崇禎手下一錦衣衛用4個字回答
    1618年,努爾哈赤在盛京郊外召集女真各部首領,舉行祭天誓師儀式。在此次集會中,努爾哈赤正式起兵造反,挑戰大明朝。明清戰爭由此拉開帷幕。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不對等戰爭,努爾哈赤一方的清朝無論控制地區面積、人口數量、經濟實力、兵員數量,都遠遠比不上明朝,實力相差懸殊,然而戰爭的結果卻讓人目瞪口呆。
  • 隨努爾哈赤徵戰天下的4大貝勒結局如何?一人稱帝,三人下場悽慘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起兵反明,而後率步騎2萬向明朝的撫順發起進攻。行至途中突遇暴雨,努爾哈赤想率軍返回,這時代善站了出來,他說道:我軍既然已經對明廷宣戰,又來到了明廷的邊境,這時候就算回軍,我們也不能與明朝和解,反而還讓明朝有了準備,後患無窮啊!
  • 努爾哈赤胞弟:南徵北討 一杯毒酒慘死獄中
    一把大刀南徵北討 一杯毒酒慘死獄中  舒爾哈齊 功成夢斷的悲情英雄  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其中有一副就穿在他的胞弟舒爾哈齊身上。從此,舒爾哈齊相隨其兄,一把大刀殺遍白山黑水,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 2016事業單位筆試歷史知識點:明清時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參加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後,用了近20年的時間,掃平了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 明太祖即位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
  • 讓努爾哈赤和後人幾十年後都引以為恥!
    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將領中,有一個叫做愛塔的人。其實,他的漢名叫劉興祚,本來是遼東開原人。一次,因為觸犯了明朝的法律,開原道要將他杖責。他一氣之下離開,拋棄父母妻子,逃到建州,投奔了努爾哈赤。以後,他追捕逃跑的明朝百姓,擊殺明朝官兵,為保衛努爾哈赤和其他貝勒的江山,出了大力,立了大功,也受到努爾哈赤的多次獎賞和提拔。為此,愛塔成為降金的漢人官員(稱漢官)中僅次於汗女婿李永芳、佟養性的第三位高級將領。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愛塔應該是很滿意了。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三大階段: 萬曆皇帝在位一共48年,是明朝16位皇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將他在位的48年一共分成了三個階段。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就算一時拿不下來,也要反覆抄掠、圍困、襲擾,消耗明朝的國力,為後來統一明朝做準備。事實上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為清朝後期拿下明朝,實現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