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參加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後,用了近20年的時間,掃平了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
明太祖即位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中央機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直屬於皇帝;地方機構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設布政使掌握管民政、財政;另設提刑按察使司,設按察使司掌管刑法;又置都指揮使司,設指揮使司管理軍政,合稱「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於中央。布政使是朝廷派駐地方的代表,執行中央政令。
明遷都北京洪武時期,都城應天(南京)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而國防重心卻在北京。永樂時,盡削藩王兵權,北方空虛。蒙古騎兵倏忽馳驟,威脅邊境安全,因而,1424年正月,明朝都城正式遷都北京,改應天府為南京,成為留城。
滿族興起與「大清」建立滿族是女真的後裔。明朝後期,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滿族。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建立了後金政權,脫離明中央政府的控制。1625年後,金遷都瀋陽,改稱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和明朝滅亡明朝末年,宦官專權,賦稅繁重,連年災荒,莊稼顆粒無收,陝北地區尤為嚴重。1628年,陝北爆發了李自成領導的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進入河南後,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已經發展到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l644年3月,李自成起義軍攻人北京,明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亡。
清軍入關l636年,努爾哈赤子皇太極即位稱帝,改國號為清。當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明朝滅亡後,清朝的軍隊就蠢蠢欲動,企圖人關爭霸。l644年,清朝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攻佔京師(今中國北京)。清軍入關後,清世祖順治帝定都北京。清軍大肆鎮壓農民軍、消滅南明諸政權等漢族反抗武裝,逐步統一了全國。
清軍入關使中國社會發生一連串重大變化,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之一。
(十)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
明清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總結性和使用價值的科學技術成果。在這些科學技術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
《本草綱目》「本草」是我國古代藥典的通稱。李時珍(1518—1593),今湖北人,用27年時間著成了《本草綱目》。該《本草綱目》52卷,分16部60類,l90餘萬字,記載藥物l892種,附圖l l00餘幅。該書把中國傳統中醫藥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農政全書》徐光啟(1562一l633),今上海市人。他潛心收集農學典籍,並自己試驗,著成了《農政全書》。該《農政全書》50卷,採用文獻200多種,系統總結了明代以前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是傳統農業生產集大成之作。
《天工開物》宋應星(1587一?),今江西奉新人。他是明末傑出的科學家,所著《天工開物》共l8篇,對明末各工業部門的生產技術均有涉及,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徐霞客遊記》徐宏祖(1586一l641),今江蘇江陰人。他從20多歲起,遊歷了大半個中國。30多年後,根據每日遊歷記載,寫成了《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共,20卷、40萬字,是我國地理學史上第一次較全面地對自然地理現象及其成因理論的探索,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野外考察記錄和優秀的地理學著作。
建筑北京故宮俗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由幾百座建築物構成,其中三大殿坐落在兩丈多高、三層重疊的須彌座上,巍峨壯觀,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優良傳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北京除紫禁城的宮殿建築外,天壇、地壇、社稷壇、山川壇、太廟等,都是明清兩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來源:京佳教育
(責編:陳琳(實習生)、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