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瀆巡檢司吃糧不管事
明清時,巡檢司的巡檢為九品之末品(從九品),官位極為卑微,但在州縣行政框架中,尤其是從基層治安的視角來看,巡檢司則是一個重要機構。北宋、南宋兩代,蘇州先後設置的巡檢司有:平望巡檢司、甪頭巡檢司、震澤巡檢司、吳縣長橋巡檢司、汾湖巡檢司、同裡巡檢司、崑山巡檢司等。元代,在蘇州府設置了更多巡檢司。吳縣的木瀆巡檢司、胥口巡檢司、崑山的巴城巡檢司、嘉定的中槎巡檢司、吳塘巡檢司都成立於元代。
-
埋藏在山底的桂林明朝巡檢司清朝綠營兵駐地
在桂林城北七裡灕江畔有一個地方叫『白石潭』,由於這個地方古時候是水路陸路的結合點,明清時期設有軍隊駐紮守護,明朝時期稱為『白石潭巡檢司』,清朝時期還是延續明朝的建制在白石潭設軍隊駐紮,清朝時期駐紮的軍隊稱為『綠營兵』。
-
即墨丁字灣外口有個栲栳島,古代曾在此設立過巡檢司
因為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即墨縣都在這裡設立過一個叫做「栲栳島巡檢司」的機構,加強管理。在很多史料當中,都會見到關於這一機構的記載。如《讀史方輿紀要》載:「栲栳島,(即墨)縣東北九十裡。有寨城,置巡司戍守。」從字面上看,「栲栳島巡檢司」這個名稱很是威風。那麼,它到底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
巡檢司制度與明代基層社會控制
此後的至正乙巳年和至正丁未年,在朱元璋統治區內都設置了數目不等的巡檢司,如嶽州府屬華容縣明山古樓巡檢司、黃家穴巡檢司,武昌府屬江夏縣金口鎮巡檢司、鯰魚口巡檢司,黃州府屬黃梅縣清江鎮巡檢司、新開鎮巡檢司,廣濟縣馬口鎮巡檢司,江西九江府彭澤縣馬當鎮巡檢司等。
-
老物件見證宿遷往事 這兩扇門是劉馬莊巡檢司的遺存
地名說法是誤傳 史上確有巡檢司 之後,王曉風訪問了很多老者,他們大多還記得,龍王廟以北500米左右的居民區,原來就是徐衙門所在地。並說徐衙門最廣為人知的,是有關一筆財寶的傳說。據說在民國時期,徐家曾有一個長工凌晨便起來給主家推磨,磨製煎餅糊糊。
-
「龜峰巡檢司」駐地考
1605年成書的萬曆《溫州府志》載:「龜峰巡檢司在五十三都,今革」。可見,「龜峰巡檢司在五十五都,久革」「龜峰鋪在五十五都」是時隔100多年後的清康熙十二年(1673)增補時加上的,其記載300年前洪武時期的史實或有不盡確切之處,不能作為龜峰巡檢司曾設營大姑的依據。
-
北侖發現明巡檢司城遺址
本報訊 近日,北侖區文保辦在當地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在白峰鎮太平村找到了太平岙巡檢司城遺址。這一發現為研究北侖明代的抗倭歷史增添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太平岙巡檢司城遺址位於白峰鎮西南部太平岙岙口。民國《鎮海縣誌》記載,該巡檢司城建於明正統十三年(1448),南開一門,上建譙樓。
-
明清時期「中國銀貴」現象及其教訓
明清時期「中國銀貴」現象及其教訓 ——對明末至鴉片戰爭前白銀流入中國的績效評價 ■黎霆 由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我國的外匯儲備迅速增加,至2007年9月末已達14336.11億美元。
-
巡檢司設立和宋元對臺的管轄
巡檢司設立和宋元對臺的管轄 時間:2001-04-10 17:24 來源: 唐宋以來,大陸因屢受戰爭的禍亂,百姓流離失所。尤其是宋朝南渡,政府偏安江南,沿海百姓渡海求生的人越來越多。
-
凸顯歷史特色 建巡檢司公園 沙角村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沙角村美麗鄉村特色村建設工程包括砂石漫步道、生態停車場、巡檢司主題公園、農家庭院改造、河道遮擋矮牆、成品垃圾分類箱、外牆塗料等。建設巡檢司主題公園,讓「巡檢司」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再次進入人們視線。不少人在問,「巡檢司」是什麼?它是人名地名?還是官名或是單位名?據《中國官制史》等史料記載,巡檢司為我國元、明、清時期縣級衙門下的基層防衛機構,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一般設於關津要道要地,其功能性以軍事為主。
-
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元代招撫臺灣與設置澎湖巡檢司 時間:2002-06-05 14:33 來源: 元代臺灣稱為「留求」,或者「琉球」。 元代兩次招撫臺灣沒有結果,但在澎湖卻有建置,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泉州府同安縣。這是大陸政府在澎湖建立正式政權機構的開始。元代澎湖巡檢司設置於何時?目前學者有不同意見,尚無定論。據元人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說:「至元間,立巡檢司。」但元代有兩次「至元」年號,一為元世祖的「至元」(1264—1294年),一為元順帝的「至元」(1335—1340年)。
-
元朝設巡檢司 與徵日本無關 元世祖手下的臺灣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澎湖設巡檢司的細節及與徵日本無關的話題,希望大家能仔細閱讀。「至正己丑冬.大淵過泉南",「三山吳鑑明之序清源郡志,…謂餘知方外事,屬《島夷志》附於郡志之後。可見,元朝在那湖設巡檢司。必然發生在1349年之前。
-
三府會館和宏潭巡檢司
洪武二年,在關道要衝都設立巡檢司,專司關道盤查兼官員往來迎送職責之所,太平縣更是如此一般。巡檢司官階小,位卑祿薄,但中央政府對其卻嚴格掌控。他們負責著一方的平安,是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主要護衛力量。太平縣的巡檢司,先在弦三宏潭,後移到弦一巖前,最後又遷至郭村之西,我們可以從縣誌裡知曉一二。
-
鷓鴣巡檢司遺址引關注 相當於古代「邊防所」
日前,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稱,泉州東海街道留有鷓鴣巡檢司遺址,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興趣和關注。鷓鴣位於晉江海河分界點記者了解到,鷓鴣巡檢司位於晉江入海口突出部,建在堤壩下面。走到堤壩下,經過一條一米多寬、二三十米長的曲折石板橋,就可以走到巡檢司遺址。巡檢司遺址處,海浪輕拍岸邊礁石,一座燈塔在秋日下默默佇立著,塔身有藍色油漆斑駁不堪。燈塔旁,建有一座宮,宮門正上方匾額寫著「鷓鴣古地」四個大字。宮後面,立著兩塊石碑。
-
日本史學界的明清「紳士論」
;一些學者則認為紳士與鄉紳屬同一概念,並在研究中多用「鄉紳」一詞(註:參見小山正明:《賦役制度の變革》,巖波講座《世界歷史》12,1971年;森正夫:《日本の明清時代史研究における鄉紳論にっぃて》(3),《歷史評論》314,1976年。)。姑且不論這兩種認識是否貼切,一般來說,學者們認為「紳士」比「鄉紳」涵蓋意義更廣。因此,本文的論題採用「紳士」一詞。
-
2016事業單位筆試歷史知識點:明清時期
中央機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直屬於皇帝;地方機構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設布政使掌握管民政、財政;另設提刑按察使司,設按察使司掌管刑法;又置都指揮使司,設指揮使司管理軍政,合稱「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於中央。布政使是朝廷派駐地方的代表,執行中央政令。 明遷都北京洪武時期,都城應天(南京)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而國防重心卻在北京。永樂時,盡削藩王兵權,北方空虛。
-
2019年第16期【八桂縱覽】瘴氣對明清時期廣西的巨大影響
明清時期瘴氣在廣西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邊遠和偏僻的山區,相對而言,在平原和盆地地區,瘴氣則較輕甚至沒有。明代晚期著名學者章潢在《圖書編》中明確記載廣西無瘴的縣僅有臨桂與靈川二縣,而左右江地區,與雲南、貴州交界的地帶以及大藤峽地區的瘴氣非常嚴重。左江地區有太平、思明、南寧、龍州;右江地區有田州、鎮安、泗城州、上林司、奉議州、思恩府;雲貴交界處有慶遠、安隆司。
-
元朝時的澎湖 設立巡檢司 不可能晚至1360年
今天就來說說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的這一段歷史,希望大家會喜歡!榮孟源榮孟源先生的《澎湖設巡檢司的時間》,首先排除元末說,提出設巡檢司應在世祖至元末的意見。1980年,孔立先生發表《元置澎湖巡檢司考》,又對澎湖應隸屬晉江縣、設巡檢司的時間應在世祖至元末年,作了進一步的論證.但這個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故有繼續探討之必要。
-
明清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述評
鄭雲飛探討了湖絲的名稱及其優質特性形成的原因,認為明中葉至清前期,以湖州為中心的蠶桑葉最發達,其桑葉質好,育蠶技術精,繅絲水平高是湖絲優良品性形成的關鍵(《明清時期的湖絲與杭嘉湖地區的蠶業技術》,《中國農史》1991年第4期)。
-
峰西有弦歌之二 ● 三府會館和宏潭巡檢司
明朝建立後的翌年(洪武二年),國朝關道要衝都設立巡檢司,專司關道盤查兼官員往來迎送職責之所,太平縣更是如此一般。巡檢司官階小,位卑祿薄,但中央政府對其卻嚴格掌控。他們負責著一方的平安,是維護基層社會治安的主要護衛力量。弦歌鄉的郭村地處舊時寧國、徽州、池州三府交界處,既是三縣的交接地,又是三府的交匯地,是府縣之間物資中轉和人群流動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