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刀南徵北討 一杯毒酒慘死獄中
舒爾哈齊 功成夢斷的悲情英雄
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其中有一副就穿在他的胞弟舒爾哈齊身上。從此,舒爾哈齊相隨其兄,一把大刀殺遍白山黑水,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歷史記載上,有努爾哈赤「殺子鳩弟」的說法,所謂鳩弟,就是鳩的舒爾哈齊。那麼,這位曾力助努爾哈赤打天下的舒爾哈齊,因何落得這樣一個悲慘下場呢?
自幼喪母苦水血水裡泡大
舒爾哈齊出生於1564年,比努爾哈赤小5歲。祖父覺昌安是建州左衛都督,父親塔克世為指揮使。母親為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的長女額穆齊。舒爾哈齊5歲時,生母不幸去世,家事開始由繼母納喇氏主持。繼母為人刻薄,對舒爾哈齊兄弟冷若冰霜。
繼母最常說的話是「吃白食的」,每次坐上飯桌,繼母總要罵幾句。就為這句話,剛剛五六歲的舒爾哈齊便跟隨哥哥到深山野林中,採集松子、木耳、蘑菇,獵取野禽,然後再將這些山貨送往撫順的市場出售,貼補家用。然而,他們的奔波和勞作並沒有換得繼母的絲毫憐憫。無奈,10歲時,舒爾哈齊便跟隨哥哥離開家,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門下。
1574年,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破王杲的古勒寨時,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雙雙被俘,被充作幼丁,隨軍徵戰。每次作戰,明軍都讓女真俘虜打頭陣,往對方的刀陣裡衝。幾仗下來,大部分的女真俘虜都戰死,只有努爾哈赤兄弟僥倖活了下來,並且練就一身健壯的體魄和精湛的武藝。
1577年,兄弟倆從李成梁軍中逃脫時,年僅十三歲的舒爾哈齊已長成一個彪悍的大漢。
大纛下兄弟並肩打天下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開始興兵反明。 l583年,明軍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的引導下,向阿臺發動進攻。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隨軍為明軍做嚮導。破城後,卻糊裡糊塗地被明兵誤殺。明廷自知理虧,遂送還父子二人的屍體,授努爾哈赤承襲建州左衛指揮使之職。
父祖的慘死給舒爾哈齊一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激發了努爾哈赤兄弟為父祖報仇的鬥志。1583年5月,努爾哈赤以父祖遺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而這13副鎧甲中,就有一副穿在了舒爾哈齊的身上。
起兵之初,努爾哈赤勢單力孤,根本沒人看好他。
努爾哈赤可以依為臂膀的人就只有同胞手足舒爾哈齊了。努爾哈赤拉著舒爾哈齊的手,並肩站在迎風招展的大纛下,說「兄弟,咱們一起打天下吧! 」
建州女真的二號人物
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不僅殺掉了尼堪外蘭,為父祖報了仇,而且還先後徵服了蘇完、董鄂等部,使建州女真得到了統一。 1593年,舒爾哈齊又協助努爾哈赤在古勒山大敗葉赫部糾集起來的「九部聯軍」。在隨兄徵戰過程中,舒爾哈齊英勇過人,戰功赫赫,為建州女真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他人無法替代的貢獻,被努爾哈赤譽為「達爾漢巴圖魯」(意為神聖的英雄)。
1587年,努爾哈赤在費阿拉城稱王。努爾哈赤對內稱「淑勒貝勒」,是聯盟的最高統治者。舒爾哈齊則稱「船將」,即舵手,是建州女真僅次於努爾哈赤的第二號人物。
兄弟兩人各聚軍兵,各自為政。正如1595年明朝使者造訪費阿拉城所見:努爾哈赤兄弟並稱兩都督,待客宴筵,持禮服色俱相等;居所各有10座,分為木柵,各造大門。
野心膨脹欲與老大試比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己勢力的增加,舒爾哈齊開始野心膨脹,有意無意間,形成了對努爾哈赤地位的挑戰。舒爾哈齊四次單獨進北京向明廷朝貢,希圖依靠明朝為後臺,樹立自己的滿族最高領袖的地位。遼東總兵李成梁為削弱努爾哈赤的實力,也乘機拉攏舒爾哈齊,讓兒子李如柏娶了舒爾哈齊的女兒為妾。 1605年,舒爾哈齊的妻子病故,李成梁父子準備了豐厚的祭禮,大張旗鼓前去治喪,做樣子給努爾哈赤看。
舒爾哈齊還通過政治聯姻的形式加強與其他各個部落的聯繫,藉以擴大他的個人實力和影響。他曾娶烏拉部貝勒布佔泰的妹妹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布佔泰。如此一來,他既是布佔泰的妹夫又是他的嶽父,而布佔泰的妹妹則成了布佔泰自己的丈母娘。這種關係雖然弄得亂七八糟,但舒爾哈齊藉此與烏拉部結成了牢固的同盟,具有可以與努爾哈赤叫板的實力。
殺他們就等於殺我!
舒爾哈齊的行為令努爾哈赤非常不滿,二人間的矛盾在無聲地激化著。 1599年,努爾哈赤率軍徵伐哈達部,命舒爾哈齊為先鋒。由於哈達部事前有準備,嚴陣以待,舒爾哈齊沒敢貿然進擊。努爾哈赤知道後,大怒,當眾厲聲呵斥舒爾哈齊:「讓開,帶你的兵向後去! 」舒爾哈齊憤然帶兵後退,兄弟二人矛盾也開始公開化。
兄弟二人的矛盾徹底暴露出來是在烏碣巖之戰中。 1607年,東海女真不堪忍受烏拉部布佔泰的襲擾,前來建州,請求派兵保護。努爾哈赤派舒爾哈齊為統兵主帥,與自己的兒子褚英、代善等統馬步兵三千,前往迎歸。
因為與布佔泰有那樣一層亂七八糟的姻親關係,舒爾哈齊不想與布佔泰交戰。行至半途時,他煞有介事地對同行的將領說,他看到帥旗上有一層淡淡的幽光,這是不吉利的徵兆,力主退兵。但褚英、代善等將領堅決反對,舒爾哈齊只好作罷。
部隊行至烏碣巖時,雙方展開激戰,褚英、代善率軍英勇奮戰,而舒爾哈齊卻帶著自己屬下的五百人退到了一邊,他的部下常書、納齊布也在一旁坐山觀虎鬥。
戰後,努爾哈赤下令將常書、納齊布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處死。舒爾哈齊的反應十分強烈,暴跳如雷:「殺他們就等於殺我!誰敢動他們,我就跟誰拼命!「
努爾哈赤為了避免衝突,做出了讓步。只罰了常書一百兩黃金,奪了納齊布下屬的人馬。但隨後不久,努爾哈赤便剝奪了舒爾哈齊的軍權。
努爾哈赤無奈下手
舒爾哈齊被剝奪兵權後,恨死了努爾哈赤。於是,他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札薩克圖、二子阿敏謀劃,準備在黑扯木另立門戶。
黑扯木位於明朝重鎮鐵嶺東南,與葉赫部、烏拉部接鄰。舒爾哈齊希圖藉助這兩強,壯大自己的實力,開始在黑扯木伐木建屋,營造自己的根據地。
對舒爾哈齊這種明顯的反叛行為,努爾哈赤一方面以兄弟之情勸解,一方面,採取了調虎離山之計。 1608年12月,努爾哈赤命舒爾哈齊入京朝貢。1609年初,當舒爾哈齊返回,努爾哈赤已經做好了平叛的準備與部署。努爾哈赤仍採取先禮後兵的方式,力勸舒爾哈齊不要移住黑扯木。但舒爾哈齊北京一行,已得到明廷助力的許諾,遂不為兄長所動,表示去意已決。
1609年3月,努爾哈赤動手了。他誅殺了舒爾哈齊的長子和三子,還將其最得力部將武爾坤吊在樹上,用火活活燒死。努爾哈赤本打算也將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處死。在皇太極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才免於一死,但被剝奪了所屬人口的一半作為懲罰。
一杯毒酒送兄弟上路
當努爾哈赤動手之時,明朝遼東邊軍卻置若罔聞,沒有絲毫出面幹涉的意思。這時,舒爾哈齊終於明白了,明廷只不過是利用他來對付努爾哈赤,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面對兩個兒子的屍體,舒爾哈齊失去了繼續抗爭的勇氣。他跪在努爾哈赤的帳前,聲淚俱下:「兄汗之養甚厚,吾欲另住,實不當也。 」
但是,努爾哈赤沒有寬恕這位為他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親兄弟,他沒收了舒爾哈齊的所有財產,將舒爾哈齊幽禁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僅留兩個孔穴「通飲食,出便溺」。舒爾哈齊在地牢裡,如豬如狗地生活了兩年。最後,努爾哈赤一杯毒酒送親兄弟上了西天,此時舒爾哈齊48歲。
舒爾哈齊死後,初葬於永陵(今遼寧新賓),1624年遷葬於遼陽東京陵。
沾兒女光死後終享尊榮
雖然舒爾哈齊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的後代卻在其後維護和鞏固清朝皇權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舒爾哈齊的六子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徵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濟爾哈朗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在父兄反叛後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掌領鑲藍旗並封為和碩鄭親王。在皇太極逝世後的皇位爭奪戰中,他堅定地支持幼主福臨登基並受命與多爾袞共同攝政,成為制約多爾袞的重要力量。因此,他曾受到多爾袞的誣陷與打擊。多爾袞病逝後,濟爾哈朗立即被順治帝重用並依為心腹,幫助順治順利舉行親政大典,真正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報答濟爾哈朗的擁戴之功,1653年5月,順治帝正式下詔為舒爾哈齊平反,勅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莊親王並在墓前立起了高大的石碑。而這時,舒爾哈齊已死去42年。
如今,這塊漢白玉石碑就靜靜地佇立在遼陽東京陵舒爾哈齊陵寢碑亭裡,敘說著舒爾哈齊的尊榮,也述說著這個悲劇人物的悲涼、悽清。
□蘇小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