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2021-02-13 那些歷史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那些歷史事」,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既是皇親貴胄,又是滿清建國的開國元勳,他能徵善戰,智勇有謀,拼得累累戰功,為努爾哈赤、皇太極,包括後來的多爾袞所器重。可是他卻最終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這是怎麼回事?

(阿濟格劇照)

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阿濟格排行12,由於他是阿巴亥所生,而阿巴亥又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嫡福晉,因此他的地位在諸子之中頗為顯貴,以至皇太極的繼福晉烏拉那拉氏,由於見到他時沒有下轎行禮,竟被努爾哈赤勒令休離。

其實,阿濟格之所以有這樣顯貴的身份,除了沾母親的光外,還和他的驍勇善戰有莫大的關係。

阿濟格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拿下了大半個建州女真部落,並在赫圖阿拉建立了王城。不過由於從小就對戰爭耳濡目染,因此他年少時便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早早就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了。

在攻打蒙古各部時,阿濟格屢獲戰功,受到努爾哈赤稱讚,並被封為貝勒,這時他才20歲,正是英雄少年的好光陰。

可惜,隨著努爾哈赤去世,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轉折。

事情是這樣的。

自從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後,病勢就每況愈下,在他即將離世時,他召阿巴亥前往他療養的清河湯泉密談了一番。

這事讓四大貝勒代善等人頗為不安,唯恐努爾哈赤會把汗位傳給阿巴亥所生的兒子,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擁護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並在阿巴亥歸來不久便以「努爾哈赤遺詔」逼迫她殉葬了。

(阿巴亥劇照)

當時,阿濟格已是21歲的成年人,他的兩個同母弟多爾袞和多鐸年紀尚幼,突然失去了父母的庇佑。作為哥哥,他不得不為兩個弟弟的安全考慮,所以縱有萬分悲痛也只能隱忍不發。

阿濟格識時務的態度,讓皇太極放鬆了警惕。再加上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統一天下,所以像阿濟格這樣能徵善戰的將領,他依然予以重用。

阿濟格幾乎參與了攻打朝鮮和明朝的所有戰役,並立下了累累戰功。皇太極對他恩寵備至,不僅多次出城迎接,還為他作戰過於勞累而感動得涕淚不止。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論功行賞時把阿濟格封為多羅武英郡王。

1643年,皇太極猝死,由於他在臨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一場奪位之爭於是再次上演。

此時不光阿濟格勢力強大,他的弟弟多爾袞和多鐸也戰功累累。特別是多爾袞,早在皇太極在世時,他便負責統轄六部,不光對滿清政權建立後的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在人事任免上他也很有權力,文臣武將因此多與他親近,而他也因此在朝中頗有威信。

多爾袞不光善政,還很有戰功,這無疑讓他成為最有實力問鼎帝位的人選。

同時,他又擁有阿濟格和多鐸這兩親兄弟作強大後盾,而且他們還掌管了正白和鑲白兩旗。

再加上他久居朝中,其他旗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這樣算下來,和他能抗爭的也就寥寥無幾了。

然而一幫老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刀戈相向,堅決要擁立皇太極之子為帝。這樣一來,同樣戰功斐然的皇長子豪格就成了勁敵。

(豪格劇照)

最後,由於豪格的「推讓」,導致多爾袞略勝一籌。不過為了穩定政局,他並沒有強行登上帝位,而是建議由皇太極的第九子,時年6歲的福臨稱帝。這樣一來,忠心於皇太極的那些老臣們也就無話可說。因此,多爾袞就以福臨「太過年幼」為由,代為輔政,並通過高明的政治手段,最終成為說一不二的攝政王。

在多爾袞攝政時期,阿濟格負責追擊李自成的大順軍。他一路圍追堵截,最終將大順軍盡數剿滅。除此外,他還平定了多起抗清隊伍,因此順治在北京登基後,他被封為和碩英親王,加官進爵,賞封頗厚。

1650年,多爾袞在狩獵時跌下馬來傷重而死。

多爾袞去世前,他曾命阿濟格率親兵前來,並密囑他千萬不要洩露他去世的消息,待兵圍皇宮奪權後,再行發喪之事。

然而阿濟格雖有戰功,卻是個不懂得政治的莽夫。他逼迫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大臣依附自己,結果遭到拒絕。

他的行為,讓大學士剛林頗為警覺,於是趁他尚未防備,便尋機先行入朝,將他奪權的企圖告訴了順治。

當阿濟格帶著親兵回京後,順治早就布下天羅地網,不光輕而易舉誅殺了那些親兵,還將他革職削爵,圈禁起來。

阿濟格被圈禁後還不知死活,不光在書中藏刀,還挖地道,甚至揚言要燒屋等。順治見他無可救藥,於是備上一杯毒酒,賜他自盡而死。

相關焦點

  • 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為何不反抗?
    整個逼殺的過程,都發生在努爾哈赤去世現場,作為他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按道理應該也在父汗身邊送終。細思極恐的推論,三個孩子豈不是全程目睹了親生母親被逼殉葬的「現場直播」!但他們為什麼不反抗呢?
  • 乾隆為多爾袞、多鐸平反了,為何不給多爾袞哥哥阿濟格平反
    、多鐸和阿濟格都是努爾哈赤和阿巴亥所生,他們對清朝的建立,都立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可是乾隆皇帝為何只給多爾袞和多鐸翻案,卻不給一母同胞的阿濟格平反呢?(阿濟格劇照)說起來,多爾袞三兄弟的命運還真是一波三折。由於阿巴亥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多爾袞三兄弟又能徵善戰,因此也很得努爾哈赤寵愛。據史書記載,有一次,皇太極的福晉見到阿濟格的時候,由於沒有下轎,努爾哈赤竟然勃然大怒,命令皇太極將她休離。
  • 看多爾袞親哥哥阿濟格,如何憑實力作死?
    相信大家看過的很多電視劇或者小說裡面對多爾袞都有所描述,這是一位有野心,有權利,有與之匹配的能力的政治家,但是最終多爾袞並沒有走上皇位,而是扶持了福林登上皇位,各大影視小說都認為這是因為大玉兒和多爾袞之間的關係才造成的這樣的結果,不管是與不是,多爾袞攝政這是肯定的,而多爾袞和弟弟多鐸也是非常親近,其實大家不知道,多爾袞還有一個親哥哥叫阿濟格,只不過阿濟格雖然打仗在行
  • 一場約會改寫皇后的命運,努爾哈赤死後兩小時,成為她生命的終點
    上一篇文章《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袞代皇后富察氏開始的。
  • 皇太極曾多次入關,多爾袞為何入關一次就搞定了天下?
    皇太極在位時期,清兵也曾多次入關,但都回到了關外。而多爾袞掌權時,入關了一次就奪取了天下。這是為何??皇太極在位期間,雖然遼東地區已經都是清朝的了。但當時明朝還是有實力的!清兵雖然肖勇但人數太少!強行入關自身實力不濟,不僅奪得不了天下還會讓自己損失慘重!弄不好政權都會滅亡!所以皇太極在位時期入關的目的就是掠奪人口和財富。搶完以後就回到了關外!
  • 歷史上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真的和阿巴亥有曖昧關係嗎?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代善和阿巴亥有曖昧關係這件事,應該是一件徹頭徹尾的陰謀,其目的是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既打擊了最有希望成為努爾哈赤繼承人的大貝勒代善,又可以將被努爾哈赤所寵愛的大福晉阿巴亥一起幹掉,藉此排除掉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成為繼承人的可能,因為多爾袞三兄弟也同樣是努爾哈赤繼承人的有力爭奪者。
  • 乾隆為何要否定自己曾祖父順治,給親緣關係較遠的多爾袞平反
    多爾袞去世才兩個月,順治皇帝就給他定了十四大罪狀,追奪他的一切封典,把他開除出宗籍,同時還對他殘忍地進行掘墓鞭屍。如此一來,多爾袞便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不過,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乾隆帝發布詔令,為多爾袞翻案。
  • 多爾袞家中排行14,為什麼大家稱他九王?清初的王爺如何排名?
    在努爾哈赤時期,後金有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和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在這八位貝勒中,多鐸年齡最小,其次就是多爾袞。
  • 不庸俗卻孤獨丨此三人為一母所生,都想當皇帝,但為何次第死去?
    說烏拉那拉氏,孝烈武皇后,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自從13歲跟了努爾哈赤之後,先後給努爾哈赤誕下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1626年,按照努爾哈赤的遺詔,後金第二位大汗當屬於年僅14歲,但卻在袁崇煥的炮火中救了努爾哈赤一命的多爾袞!
  • 「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代善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小姨娘緋聞太要命
    阿巴亥畫像有一種說法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太極指使德因澤操作的,皇太極想憑藉此事一箭雙鵰,既打擊了代善的同時,又打擊了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從而達到走上皇位的目的此事過後努爾哈赤對於阿巴亥只是冷落了幾天,後來又重新開始寵愛她,並且對待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也如之前一般寵愛,唯獨除了代善,努爾哈赤不僅沒有像以前一樣青睞他,反而對他心生厭惡。
  • 皇太極的本名其實不叫皇太極,皇太極是他的職務,那他到底叫啥?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據朝鮮人李星齡所著《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死,謂代善曰:『九王子應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代善以為嫌逼,遂推舉皇太極襲承汗位。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多爾袞劇照)其實,如果拋開利益紛爭和政治鬥爭,按實際功勞來說的話,多爾袞對清朝的貢獻,實在可以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齊名。(皇太極劇照)多爾袞被皇太極封為「奉命大將軍」南徵明朝,從崇德三年開始到崇德七年,多爾袞一面繼續南下抄掠,一面攻打明朝關外力量。
  • 清太祖駕崩後,皇后剛剛三十七,為何翌日就被兒子們逼得上吊
    阿巴亥可是個大美人,12歲時便跟了努爾哈赤,阿巴亥不但長得美,而且機智靈敏,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愛。在皇太極母親孝慈高皇后病逝後,努爾哈赤便封她為大妃。她也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個貝勒。
  • 蒙古太后改嫁皇太極,一生三個子女,為何結局都不好
    之後,努爾哈赤主動派人到蒙古科爾沁部,提出願意與他們聯姻。就這樣,努爾哈赤就娶了科爾沁貝勒明安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博爾濟吉特氏嫁給努爾哈赤的同時,她的堂姐也嫁給了皇太極,就是皇太極的大福晉哲哲。
  • 努爾哈赤16個兒子,一個在揚州屠殺10日,一個死後慘遭掘墳鞭屍
    而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兒子當中,皇太極跟多爾袞無疑是光芒最盛的兩人,那麼除了此二人外,努爾哈赤都還有哪幾個兒子呢?在褚英死之後,很多政事努爾哈赤都是交給代善處理,而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代善聯合其他貝勒共同推舉了皇太極繼承汗位,皇太極建立大清朝之後,代善還被封為鐵帽子王,直到1684年因病去世,算是努爾哈赤幾個有作為的兒子當中活的比較長的一個。
  • 在清朝八旗中,為何正白旗能與兩黃旗平起平坐,並稱為上三旗?
    後來,褚英被殺,白旗遭到拆分,從中析出了正白、鑲白和正藍三旗,旗主依次是皇太極、杜度和莽古爾泰;而黑旗因舒爾哈齊被殺,也被拆分,從中析出了正紅、鑲紅、鑲藍,旗主依次是代善,嶽託,阿敏。努爾哈赤親掌兩黃旗,這就是最初的八旗。之後,努爾哈赤開始思索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