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要否定自己曾祖父順治,給親緣關係較遠的多爾袞平反

2020-12-25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多爾袞去世才兩個月,順治皇帝就給他定了十四大罪狀,追奪他的一切封典,把他開除出宗籍,同時還對他殘忍地進行掘墓鞭屍。如此一來,多爾袞便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過,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乾隆帝發布詔令,為多爾袞翻案。重新修了他的陵寢,恢復他的封號,給他上諡號「忠」,把他重新錄入玉牒,恢復他的宗籍。如此一來,可以說徹底給多爾袞翻了案。

(乾隆劇照)

要知道,順治皇帝是乾隆皇帝的曾祖父。乾隆皇帝給多爾袞翻案,相當於就是否定自己的曾祖父。他為什麼要否定自己曾祖父,給一個親緣關係更遠的宗室翻案呢?再說了,當時也並沒有人強烈要求乾隆給多爾袞翻案。乾隆就算不給多爾袞翻案,也沒有人說乾隆皇帝的不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認為,乾隆皇帝給多爾袞翻案,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與乾隆皇帝自身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

先講為什麼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後金從建國到改名清,建立皇權,再到入關,在中原地區定都,以及後來終於穩定了統治,清朝的政治經歷了一個長久的動蕩和變遷的過程。

清朝最早的政權相當於一種部落聯盟制,各種部落聯合起來,努爾哈赤是這些部落聯盟的首領。後來,努爾哈赤為了強化家族勢力,把權力從部落聯盟手中,轉移到自家手中,因此,實行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他規定,國家大事由他的兒子和侄兒們共同商議,這些人包括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九個。同時,他還建立了八旗軍事制度,讓他的兒子和侄兒們掌控八旗的權力。

(努爾哈赤劇照)

努爾哈赤這樣做,有效地把權力從部落聯盟首領那裡,轉移到他的家族那裡。不過,這同時也引發了新的矛盾,也就是他的子侄們爭奪領袖權的矛盾。努爾哈赤去世後,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排擠多爾袞、多鐸及阿濟格三兄弟,逼死了三兄弟的母親阿巴亥。而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又捲土重來,打擊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等人,同時壓製作為皇帝的順治。

總之,由於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的實施,當時皇室內部便經歷了這種反覆不斷的爭奪和鬥爭。而多爾袞的攝政,則是這種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發展的高峰。

不過,從順治到康熙,則又開始了往新的政治制度過渡。也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向皇權政治制度的過渡。而在這個過渡時期,有過三次非常激烈的震蕩。

第一次是順治給康熙安排輔政大臣。這四個輔政大臣都不是皇室成員,這也是順治削奪宗室權力,加強皇權的表示。

第二次是康熙扳倒鰲拜,這是權力從輔政大臣手裡回到皇帝手裡的表現,也是對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第三次是康熙兒子們的「九子奪嫡」,這是康熙徹底拋棄滿清傳統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轉向漢人的「立太子」制的一次過渡,同時也是削弱儲君權力威脅皇帝權力的一種表現。

(九子奪嫡劇照)

此後,再經過雍正到乾隆,不僅已經沒有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不僅已經完全是皇權制度,而且由於「秘密建儲制度」的實施,連儲君也無法對皇權構成威脅了,皇權便成了絕對唯一的權力。

也就是說,當乾隆上臺,並且在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統治後,清朝前期的那些矛盾,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無論是大臣還是宗室,都對皇帝不再構成威脅。因此,也就到了他進行特赦的,寬恕一切的時候了。

所以說,這其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乾隆不僅特赦了多爾袞,還特赦了曾參與奪嫡的胤禩等所有宗室成員。包括鰲拜這樣的大臣。

除此外,這還與乾隆皇帝自身性格不無關係。

乾隆皇帝晚年的時候,自稱自己是「十全老人」,是清朝自開國以來,乃至中國歷史以來,「最完美」的皇帝。因此,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站出來,糾正祖先的錯誤。所以,也就做出了給多爾袞平反,給胤禩平反等等一系列特赦事情。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乾隆為多爾袞、多鐸平反了,為何不給多爾袞哥哥阿濟格平反
    可是乾隆皇帝為何只給多爾袞和多鐸翻案,卻不給一母同胞的阿濟格平反呢?(阿濟格劇照)說起來,多爾袞三兄弟的命運還真是一波三折。由於阿巴亥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多爾袞三兄弟又能徵善戰,因此也很得努爾哈赤寵愛。據史書記載,有一次,皇太極的福晉見到阿濟格的時候,由於沒有下轎,努爾哈赤竟然勃然大怒,命令皇太極將她休離。
  • 多爾袞戰功赫赫,盡心盡力教導順治,為何還被順治整這麼慘?
    不過後尾多爾袞投懷退出咗競選,至於多爾袞退出競選,史書已有定論,並唔系多爾袞冇嗰個實,當時嘅多爾袞不過八旗中正白旗嘅旗主,何況有佢嘅兄弟阿濟格、多鐸,論實,兄弟幾個人都唔系好過競爭者差,多爾袞完全可以武力爭奪王位,可多爾袞諗到嘅系天下話曬自家嘅天下,再爭落去,損失終須系自己屋企嘅,可見多爾袞心系幾咁顧全大局。退出競選之後,多爾袞扶持咗皇太極細仔福臨繼位,即順治皇帝。
  • 多爾袞暴斃之後,順治皇帝為何沒有殺掉他唯一的孩子?事實原來是這樣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大力扶持孝莊太后的兒子福臨登上帝位,當時順治皇帝因為年幼,多爾袞大權獨攬,是實際上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然而隨著順治帝的長大,他開始愈發不滿多爾袞權傾朝野的舉動,一直想把皇權收回來,因此平日裡和多爾袞的關係並不怎麼好。但是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順治帝經常在滿朝文武面前,誇耀多爾袞為大清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是和周公一樣的忠臣。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多爾袞自知真要打起來,自己未必就有必勝把握,所以為防八旗內亂和滿清高層窩裡鬥,給明朝以可乘之機,最終雙方妥協:共同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6歲福臨繼位,就是小順治帝了。多爾袞為何擁立6歲的順治登基:多爾袞不稱帝之謎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位」這個天大的便宜,最後落在了無權無勢、毫無繼位可能的一對孤兒寡母頭上。孝莊母子(孝莊和兒子福臨),成為最大黑馬、最大贏家。
  • 被康熙帝尊重的孝莊皇太后,真的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嗎?
    理由是這樣的:1、順治初登皇位時,曾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時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又被尊為「皇父攝政王」,這種身份的層層遞進,應該是與孝莊的關係密不可分的。請注意,劉禪和嬴政這樣稱呼,只是表達了對諸葛亮和呂不韋的尊重之情,並沒有認同他們之間有親緣關係,劉禪雖然覺得諸葛亮好像自己的父親一樣,但他的身份也只是「相」,只是將宰相視為自己的父親,並非真正的父親,且並沒有亂了君臣關係。《釋名》中載: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 順治皇帝,就如他的名號一樣順便治理天下,當個皇帝
    順治帝論輩分,是千古一帝康熙的爸爸,十全老人的曾祖父。但是,他和處處留情的康熙乾隆不同,他是一個痴情種。他的皇位,是母親為自己謀來的,不是他想要的。正如他的名號一樣,他只是順便當個皇帝,他來這世間,是找他的硃砂痣的。
  • 多爾袞暴斃之謎終於揭開,臨死前做了一個決定,這裡面大有玄機
    那會兒皇太極已死,而順治只是個小孩子,所以攝政王多爾袞才是清真正的掌權者。記得努爾哈赤有16個兒子,其中第14子長得最好看、最勇猛、最得寵,而他就是多爾袞。清與明曾交戰無數次,而多爾袞則屢立戰功,素有戰神之稱。在滿人眼裡,多爾袞就是美男與猛男的完美結合體。不過他卻在1650年病亡。按《清史稿》上所載,多爾袞亡於順治7年。時值秋季,他在北京突然染病,不過經過治療有了好轉。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攝政王多爾袞爭皇位案
    CCTV.com消息: 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一生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睿親王。
  • 30歲的大玉兒下嫁多爾袞8年,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多爾袞能力不行
    30歲的大玉兒下嫁多爾袞8年,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多爾袞能力不行孝莊皇后,人稱大玉兒,其實她的原名叫布木布泰,姓博爾濟吉特,她嫁給皇太極時年僅12歲,她的姐姐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在26歲時也嫁給了皇太極。大玉兒的姐姐才是皇太極最愛的人,最適合她的人是多爾袞?
  • 多爾袞與乾隆的「誤讀」:《春秋》如何為清朝合法性「背書」
    多爾袞為滿清入關,削除南明勢力做了一番細緻地申辯。他要表明兩點:第一,滿清入關並不是佔取明朝,而是為了「討賊」,依舊遵奉明朝;第二,南明朝廷並不能代表明朝。如此看來,清軍南下平定南明,確實是有理有節。多爾袞值得注意的是,多爾袞這一套修辭雖然完全依憑於《春秋》大義,但對《春秋》大義進行了截取、剪裁。
  • 清朝皇帝多好色:順治奪弟媳,乾隆為嫖妓廢后
    譬如愛新覺羅.皇太極,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爾濟錦氏,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又娶了博爾濟錦氏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後被封為莊妃,生了順治帝福臨和三個女兒;後來還娶了博爾濟錦氏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莊妃的親姐姐,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 在皇太極死後就發生了孝莊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盜嫂」的事件,而當時滿洲皇族視之為滿洲習俗理所當然,並不為恥。
  • 這種動物500年出現一次,多爾袞因此而死,專家:或許已滅絕
    文/格子道歷史愛新覺羅·多爾袞,一個連死因都含糊的英雄。據《清史稿》記載:順治七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清廷本就是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多爾袞一生驍勇,在狩獵時突然去世也使人感到懷疑。
  • 韓德讓雖不及多爾袞功高位顯權勢大,但他卻有壽年及愛情加持
    韓德讓,遼朝景宗及聖宗時期重臣、蕭太后蕭燕燕之情夫;他與清初攝政王多爾袞的人生際遇、頗有幾分相似,即一是均位極人臣、權勢薰天;二是與當時的當朝太后均有曖昧關係、且均留下了「太后下嫁」的傳說;三是當時的兩個幼帝均將其以叔父、以至皇父視之,且也多依賴於他們的全力輔佐或代為理政。
  • 鹿鼎記:《四十二章經》其實內有乾坤,為何順治也不知曉
    人人都想得到經書,最後反倒是韋小寶最先集齊七龍珠,高高興興要去召喚神龍。在爭奪八本《四十二章經》的過程中,最終揭曉經書秘密的是真太后,而這個秘密真太后又是從順治爺那裡得知的,她守著這個秘密是要告訴小皇帝玄燁的。假太后各種逼迫,真太后也沒有將秘密洩露。可見這個秘密確實事關重大,不僅是個人生死的問題,更是關係到滿清的興衰。
  • 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其實,阿濟格之所以有這樣顯貴的身份,除了沾母親的光外,還和他的驍勇善戰有莫大的關係。阿濟格出生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拿下了大半個建州女真部落,並在赫圖阿拉建立了王城。不過由於從小就對戰爭耳濡目染,因此他年少時便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早早就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了。在攻打蒙古各部時,阿濟格屢獲戰功,受到努爾哈赤稱讚,並被封為貝勒,這時他才20歲,正是英雄少年的好光陰。
  • 多爾袞一生有10位妻子,卻只生了1個女兒,是多爾袞唯一的血脈
    在清朝的歷史中大家除了了解眾位皇帝之外,對於順治時期的攝政王多爾袞也有聽說過吧!特別是在2001年的《孝莊秘史》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對多爾袞這個人物感到好奇,順治帝福臨因為多爾袞和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之間不明不白,因此對他恨之入骨,在多爾袞去世之後都沒有放過他,很多人就想知道多爾滾的後代有沒有受到牽連?
  • 順治皇帝福臨為何先後兩次廢后?第二次跟董鄂妃有關
    朝中漢臣如馮銓、陳名夏、成克鞏、張端等人知道順治有廢后的打算後,紛紛進宮勸諫,請順治三思而後行,結果遭到了順治的嚴厲斥責。可見順治廢后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才做出的決定。他在解釋廢后的理由時說:「皇后壺儀攸系,正位匪淺,故廢無能之人。」但只憑這一點,似乎難以服眾。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再次下諭禮部:「自古立後皆慎重遴選,始可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