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移民家長選擇讓孩子多上學術課程,希望在暑假迎頭趕上課業。(美國《世界日報》/拔萃學校提供)
暑假將至,華人家長們正加快挑選能讓孩子歡度假期的夏令營。(美國《世界日報》/拔萃學校提供)
中新網5月27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對於美國學習中文的熱潮,中文學校的夏令營,對小區各族裔像是一扇窗,讓許多孩子有機會在暑假學習中文、接觸中國文化、結交華裔友人,學生族裔結構也因此正逐漸轉變。重視學科、強調雙語的夏令營,也吸引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華人暑假將子女寄宿美國親友家,藉相關課程體驗美國,為日後留學預作準備。因應小區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傳統天主教學校增設的雙語夏令營,讓更多學生、家長體驗私校的嚴謹風格。
天主教鳴遠中文學校負責人李盤石介紹,20多年前,該校夏令營學生幾乎全部為華裔,大約四年前,開始有西語裔、非洲裔等外族裔學生加入,去年外族裔學生比率已近一成。亞洲育才學校則不同,過去華裔與外族裔學生人數相當,而現在華裔學生佔了近九成。學校負責人李路明指出,與以往相較,最近幾年夏令營多了很多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遊學生,他們利用暑假在這裡上一期夏令營,學習英文、了解美國,也是一個新趨勢。
李盤石表示,15年前,該校夏令營有個口號「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說中國話,我們是龍的傳人。」當時,由於中文學校較少,而學生對學習中文的需求較大,因此夏令營的課程大多為中文,僅有兩個英文班。但這種情形從2002年左右開始發生變化,新移民學生日增,現在只設兩個中文班,數學、英文閱讀等英文課程很受歡迎。
李盤石也指出師資的問題,特別是才藝班,本地師資有限,為了要求專業水平,必須從中國邀請才藝教師前來支持,但老師也因語言問題而與學生溝通不暢,兩者很難兼顧,校方因此還為每班配上一名輔導員。
位於法拉盛的天主教贖世主聖麥可學校夏令營上午安排英語和數學課,下午有舞蹈和武術。校長MaureenRogone表示,這些課程意在鍛鍊孩子們的身體,但讓她意外的是,不少女生選擇學習武術而男生卻選修舞蹈。因人口結構改變,該校從一開始的白人學生較多,發展到西語裔佔大多數,如今大部分為華裔,該校也因此增設中文課程。MaureenRogone認為法拉盛小區反映的是華人影響力正在全球範圍增強。因為有雙語師資,中文課堂半數都是西語裔學生,且通常中文成績比本地出生的華裔還好。不少新移民家長通過孩子暑期課程的體驗,而考慮是否加入該校開學的課後班。(朱蕾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