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發展 五年跑出「加速度」

2020-12-25 新財網

  本報記者 杜雨萌

  城鎮化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而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加快,用「質量」取代「速度」更是成為新的要求。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高力國際華北區諮詢服務部高級董事付茂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攤大餅、上增量,而是高質量、集約化、分工協作發展。總的來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市場機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科技服務、管理協同、項目發展、市場拓展等方面。而這都需要資本市場給予全面支持。

   城市建設發展

  五年跑出「加速度」

  城鎮化建設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回看時間所書寫出的歷史脈絡,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儼然經歷了一個低起點、快速度的發展過程。

  數據顯示,197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有17.9%,但轉眼來至2015年末,這一數字已達56.10%,且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2個百分點。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質量不高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比如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由此,城鎮化發展向質量型轉變的需求愈發迫切。

  在此背景下,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使「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隨後,在2016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再次強調,要使「城鎮化質量明顯改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另外,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則提出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從實際效果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的城市建設發展,可以說成就顯著。12月2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介紹稱,「十三五」時期,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幫助5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城市建設發展成就顯著,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市數量達到684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03萬平方公裡,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付茂華表示,城鎮化是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向分工協作的產業經濟進化的形態體現。「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城鎮化初級階段的收官階段,從目前的各項數據來看,中國廣大的城鎮基本完成了各種不同水平的城鎮化,這無疑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物質和空間基礎。

   新型城鎮化建設

  開啟「破浪前行」模式

  隨著2020年正式進入倒計時,「十四五」新徵程即將開啟。從日前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來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仍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在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白小虎看來,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以都市圈、城市群為主要的空間載體,是聯通需求和供給循環的樞紐,可以對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產生積極作用,對促進國民經濟各環節在開放環境下順暢銜接、進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

  具體來看,「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方面明確提出,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等。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型城鎮化是以創新發展為指導、以人的城鎮化為目標、以社會公平為導向、以集約綠色為途徑,是一種集群型、循環型、低碳型、生態型、可持續的城鎮發展新模式。由於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以及城鄉分離等特徵,這就決定了在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應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與引擎,高起點推進城鄉的統一布局與規劃,高效率尋求資源利用的空間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獲取發展紅利,大力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激發更多的優質要素向城市集中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和創新能力提升,構建城鄉一體化的互動發展格局。

  張立超認為,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與活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引領並提升所在城市群的綜合承載能力。

  崑崙資產管理中心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疫情的影響改變了社會經濟的很多層面,不同規模城鎮間的人口轉移就是較為明顯的特徵之一。這種新的人口趨勢決定了未來包括戶籍政策、產業政策等一系列變化的可預期,當然也催生了新的需求,即由幾個特大城市向多個中小規模城鎮化的人口轉向,這也意味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來巨大的基建需求。比如,從住宅到工作、從教育到養老、從運動到醫療,都蘊含著巨大的供給缺口,而這個缺口恰恰可以作為「國內大循環」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擴內需」創造巨大空間。預計在「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實現雙循環的有力支撐。

   超十萬億元資金援馳

  資本市場成「最強後援」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推進城鎮化尤其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潛力」之一。作為市場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資本市場在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無疑具有較高的貢獻度。

  張立超表示,由於新型城鎮化建設在推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也意味著其更加需要通過市場的力量進行合理配置,特別是來自資本市場在融資方面的大力支持,如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市政債券以及資產證券化等都是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手段。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新型城鎮化建設無疑貫穿眾多行業領域,其中,尤以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為主。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十三五」時期以來,即自2016年1月1日截至2020年12月21日,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總額達38740.06億元。其中,首發融資27.21億元,增發融資2330.63億元,配股融資28.75億元,可轉債發行規模為0.5億元,債券發行規模為36352.98億元;建築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總額達77905.54億元。其中,首發融資158.55億元,增發融資1220.22億元,配股融資8.41億元,可轉債發行規模為147.23億元,債券發行規模為76371.13億元。也就是說,「十三五」時期以來,資本市場僅對房地產業和建築業提供的融資支持,就高達約116645.6億元。

  結合稍早前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目前國內的百強上市房企中,約有六成房企涉足了城市更新領域,其中在TOP50上市房企中,這一比例達到78%。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深入,TOP50房企中,超八成房企開始從地產開發商向城市運營商或生活服務商轉型。

  當然,不只是上述行業,在張立超看來,新基建也將成為未來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環節。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還將對交通運輸、先進位造、生態環保及其衍生的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板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張立超認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與投資優化有望形成有機互動的整體,基於此,破解新型城鎮化之題的關鍵就在於通過市場化的融資方式,激發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投資結構與質量,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機聯動,為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

  付茂華補充稱,總的來說,資本市場可以充分發揮戰略研判能力、資本產品定價能力、管理協調能力、資源匹配能力,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發展提供資本及戰略管理服務。

相關焦點

  • 跑出振興加速度 率先實現新突破
    跑出振興加速度 率先實現新突破 2020-12-10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會展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內容提要:從市住建委獲悉,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工程建設跑出「加速度」,目前已完成鋼結構、幕牆、屋面工程,正在進行室內精裝、設備安裝等收尾工作。其中,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館將於今年6月24日投用。
  • 新北區:勇當先行軍 跑出加速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實地考察學習之後,如何借鑑周邊兄弟城市的先進發展經驗,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更好地推進常州五大明星城的建設?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斌。    周斌說,這次考察時間雖然不長,但信息量很大、收穫很多,既深受啟發,又倍感壓力,「兄弟城市的發展定位之高、體制機制之活、創新動能之強、轉型升級之效、服務效能之優、生態環境之美、科技金融之聚、鬥志幹勁之足,都讓我感到等不及、坐不住、要快跑。全市上下包括我們常州高新區,都要鼓足幹勁、快馬加鞭、乘勢而上,奮力搶抓新機遇、對標先行者、跑出加速度。」
  • 學位建設跑出「加速度」,佛山將開展新一輪五年基礎教育學位建設計劃
    12月15日上午,伴隨著飛舞的禮花,眾人揮鍬培土,佛山市第四中學附屬學校建設工程項目正式動工。作為近年來禪城區計劃建設的20多個學校項目之一,該校總投資約4.8億元,最多可容納60個班,共計2820個學位,預計2022年竣工。不斷擴建學位的背後,是佛山這座城市吸引力的持續釋放。
  • 「社論」跑出振興加速度 率先實現新突破
    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聽取和討論了市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長春市委關於制定長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當好發展「火車頭」,跑出幸福「加速度」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今年全國「兩會」,有關鐵路疫情防控、建設、改革、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情況受到各界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介紹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 淮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淮北市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綜合改革,推進教育公平,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質,淮北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跑出「加速度」,駛入「快車道」。編制了《淮北市重點發展區域中小學布局規劃(2020—2035年)》,在東部新城、中心湖帶、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發展區域規劃新建、改擴建55所新城區學校,以優質教育資源引領城市創新發展。其中,近期規劃建設學校(2020-2022年)11所,目前已開工建設8所。城鄉一體發展。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
  • 銅梁:按下「快進鍵」 跑出「加速度」提速推進「大通道」建設
    6月2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交通局機關,局領導和局屬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正在忙著研判會商全區「大通道」建設相關事宜,落實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提速推進「大通道」建設的具體舉措。銅梁區交通局負責人張勇說,全區交通人深感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我們必須勇擔當、善作為,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千方百計推進建設,為把銅梁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後花園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 錦州:跑出振興發展加速度
    如今,在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新戰場」上,錦州轉變傳統發展思路,轉身向海,全面提高港口運能,大力發展臨港產業,著力完善現代化服務體系,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已跑出振興發展加速度。近日,本報「東北振興遼寧行」採訪組走進錦州,感受這座千年老城煥發出的新活力。
  • 寶應供電:服務風電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寶應供電:服務風電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0年12月29日,隨著寶應縣魯垛鎮海宇風電項目成功併網發電,該縣2020年7個風電項目全部建成,如期併網發電
  • 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蓋博銘、俠克)「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19」17日在2019年中關村論壇「構建全球創新網絡,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平行論壇上發布。該指數監測了5年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情況:2018年,北京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得分322.9,是2014年指數得分近兩倍,年均增速超過18%,明顯高於2010年至2013年11.8%的年均增速。
  • 創新強則國運昌:跑出創新「加速度」的中國—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段續 從載人航天、量子衛星、「中國天眼」等大國重器,到被譽為
  •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銅官區今年雙招雙引和項目攻堅取得顯著進展
  • 「十三五」:我國發展跑出「加速度」(組圖)
    「十三五」時期,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與廣闊的應用場景交匯融合,顯著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水平,持續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新發展理念引領驅動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展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來」。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 攝
  • 「十三五」雲南省綜合交通運輸跑出「加速度」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穎報導 「十三五」以來,雲南搶抓「窗口期」、用好「機遇期」、跑出「加速度」、當好「先行官」,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破瓶頸、補短板、惠民生、提品質,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從「基本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成為近年來雲南變化最大、群眾感受最深、成效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
  • 黑龍江省高鐵建設跑出加速度,雙鴨山、雞西、七臺河等陸續進入高鐵...
    沿線的小城市雞西、七臺河、雙鴨山進入高鐵時代指日可待。這樣一來對於資源型城市發展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交通出行不再閉塞,地方經濟發展會跑出加速度。 伊春這個城市也是非常不錯的,林都伊春,是這個城市最好的寫照。負氧離子特別高,適合人們深睡眠,空氣非常清鮮,只是由於地方比較偏僻,人們很少到這裡遊玩。 如果這條高鐵項目通車了,那麼對於伊春來說,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能讓更多人了解伊春這個城市,對於提高城市知名度也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掠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寒冬時節,萬物蕭肅,但蘭州市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現場依舊機聲隆隆,處處湧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安寧區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走進雪花啤酒廠12萬聽啤酒線項目,身著工裝、戴著口罩的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地忙碌著。於今年3月開建的12萬聽啤酒線項目,是雪花啤酒廠在西北地區的首條高速易拉罐啤酒生產線,年產能力20萬噸。「受疫情影響,生產線建設進展緩慢,經營狀況也一度受到影響。
  • 成都經濟跑出加速度
    天府沸騰小鎮瑪歌莊園。  2018年,在四川區域發展史上首次被定位為全省「主幹」的成都,不但跑出加速度,還頻繁與兄弟市州互動,承擔起「主幹」的引領帶動使命。數據顯示,70年來,成都充分發揮首位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持續為全省經濟發展貢獻成都「主幹」力量,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穩定器」和「增長極」的突出作用。
  • 「十三五」交出高分卷 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十三五」交出高分卷 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 安寧區:重大項目建設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
    穩中有進的成績來之不易,這得益於安寧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也深刻體現著逆勢增長背後的「安寧」作為。11月21日下午,60歲的馮強兵來到安寧堡街道城中村改造重建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附近,看著忙碌運轉的塔吊,心裡美滋滋的,因為這裡是他即將搬遷的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