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2020-12-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

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喜怒無定的胤禛)

康熙二十七年,被封為德妃的烏雅氏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這個孩子自幼便由烏雅氏親自撫養。

在胤禵2歲時,11歲的胤禛由於佟佳氏病逝,回到了烏雅氏的身邊。他看到胤禵倍受烏雅氏寵愛,心裡很不是滋味。因此對烏雅氏和胤禵感情非常淡薄,這就註定他和胤禵之間關係冷淡。

至於兄弟倆的恩怨,就要從康熙廢太子說起了。

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先是旗幟鮮明地站到了八皇子胤禩一邊,公然為胤禩出頭。比如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康熙曾當著眾皇子的面,怒斥胤禩,說他蓄謀大位,有謀害太子之心。胤禵便不管不顧站出來為胤禩做保,這種強做出頭鳥的行為,換來康熙狠狠的責罰。

此後,胤禩被圈禁時,胤禵再次攜毒藥表示要同死。又攜帶鐐銬,要與之隨行。他的這些行為,自然被心胸狹窄的胤禛牢記在心。

(失勢的胤禩)

到了康熙晚期,太子之位遲遲未定。胤禩由於數次遭到康熙打壓,已呈失勢之態。此時的胤禛正韜光養晦,盡「忠、孝、仁、義」之道,一心想通過不爭不競的方式,得到儲位。

康熙晚年,準噶爾叛亂,派誰去便成了大家最關心的事。因此諸皇子紛紛請奏,要平叛準噶爾。

此時的胤禵在眾皇子中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在胤禵出徵前,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親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裝,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則與二品以上大員,身著蟒服,在午門外迎送,可以說是榮耀之極。

此時風傳胤禵最有可能得繼大統。這話自然也傳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勢,胤禵自然要努力搏一搏,爭取成為皇位繼承者。

皇位面前無親情,這個時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爭鋒對決的時候了。

胤禵學了胤禩一手,就是廣立賢名。在他動了爭儲之心後,他處心積慮,四處拉攏朝臣。很快「十四王爺虛賢下士」的好名聲,便在朝野傳播。

另外,他還與皇九子胤禟緊密團結。為什麼會是胤禟呢?

(懂投資的胤禟)

原來,胤禟是個投機分子,最早在「九子奪嫡」時,胤禟認準胤禩勝出的希望最大,於是極力支持胤禩,並不惜出錢出力,圖的就是他日胤禩若能上位,他便一世榮華富貴。

現在,胤禩失勢,胤禵春風得意,倍受康熙器重。而此時康熙年邁,也到了爭儲最關鍵的時候,胤禟立刻又支持胤禵。

一個人坐守紫禁城,一個人出兵塞外,這樣,信息互通,又能建功立業,胤禵和胤禟本就關係匪淺,現在互取所需,胤禵胸有成竹,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皇帝寶座的邊緣了。

胤禵有率兵打仗的能力,胤禛卻偏偏在這方面差強人意。想奪儲位的希望就大大減少,手握十萬兵權又得康熙器重的胤禵就成了他的死對頭。

(倍受器重的胤禵)

胤禵有胤禟做內應,胤禛也在胤禵那兒設了年羹堯這枚棋子。本來年羹堯是輔佐胤禵平叛的大將軍,在軍中頗有威望,但他的妹妹年氏也是胤禛的側福晉,因此胤禛很快爭取到了他的支持。

這也為雍正後來繼位時,防止胤禵叛亂打下了基礎。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

胤禵的消息,這次來得比較晚,等他知道的時候,胤禛已經成了新君。

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把召回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由於胤禛對胤禵不近人情的打壓,讓他的生母烏雅氏倍覺氣惱,對他多有指責,連皇太后的尊位也要拒絕。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一直背負「謀父、逼母、弒兄、殺弟」的名聲,以至於他不得不專門編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可惜的是他用力過猛,有一種越描越黑的感覺。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和老十四才是親兄弟,為何與他最親密的卻是老十三
    ,本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才是真正的親兄弟,可是和雍正關係最鐵的人卻不是老十四,而是老十三,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胤祥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從生下來之後,由於生母身份卑微,康熙皇帝讓德高望重的德妃(也是就胤禛的生母)來撫養胤祥,就這樣胤祥便有了與胤禛長期的接觸,而且兩人志趣相投,胤禛對胤祥也很關照,胤祥也一直視胤禛為最親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胤祥就為雍正立下了大功,而且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兩人的關係的確不一般。
  •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係不好?
    毫不誇張的說,雍正皇帝登基開始一直到其駕崩的十三年間,各種謠言傳聞就不曾間斷過。這位清朝最為傑出的皇帝似乎也是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在雍正皇帝的眾多爭議中,就有著其與一母同胞的十四弟允禵關係惡劣的爭議。按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唯有允禵一人是與雍正皇帝一母所生,可是兩人關係的惡劣程度卻讓人大跌眼境。那麼為何一母所生的雍正和允禵之間關係不好呢?
  • 雍正讓老十四平亂,為何老十四寧願平淡安穩,也不去幫助雍正?
    雍正讓老十四平亂,為何老十四寧願平淡安穩,也不去幫助雍正?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鳳舞歷史」的小編,許多人仍然對清朝的歷史了解很多。說到清朝皇帝,雍正是最重要的一位。不管九子奪嫡如何,雍正最終還是登上了皇位。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而只要有能力和軍權在握的人,雍正都是很忌憚的,所以十四胤禵一回京就被拿掉軍權,然後被雍正削爵,之後便被派到遵化守皇陵。而老八胤禩是雍正兄弟當中最為優秀,最為才能的人。但是皇太子胤礽被廢後,八爺上竄下跳,使康熙極度反感,失去康熙「聖心」。
  • 雍正登基以後,老八下場很慘,為何幫八爺的老十四卻能逃過一劫
    當正大光明匾額後詔書把皇位傳給雍正,一切塵埃落定,卻是另一段鬥爭的開始。康熙在位期間,雍正為首的團體和老八為首的團體明爭暗鬥多次,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老十四卻支持老八,兄弟二人關係並不是很融洽,反是老十三和雍正走的非常近。按理說,雍正登基後對於老八他們都應該有所警戒,嚴肅處理以絕後患的,但是為什麼又對老十四格外開恩呢?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導讀:雖然老十四和老四胤禛不屬於同一個派系,畢竟是一母同胞但是彼此還是可以相互走動維持表面過得去的關係。哥倆平時也可以相互串門什麼的,至於說老十四從大將軍王和雍正死磕那是雍正繼位以後的事情了。很明顯死磕的原因就在於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
  • 雍正囚禁老十四,打壓老三,卻為何重用沒幫過他的老十七?
    老十四是雍正的親弟弟,但是雍正卻是最恨他了,只因跟他抗爭到最後的就是老十四。老十四之前的勝算很大,因為他是西北地區軍隊的統帥,手下有20多萬人的軍隊,對雍正的威脅是最大的,加上他們的母親偏心的厲害,一直偏向老十四奪得皇位,因此在雍正登基之後,她雖然被尊為皇太后,卻一直不滿意。雍正將心裡的委屈都發洩在老十四的身上,最終老十四被囚禁了起來。
  • 雍正王朝囧事1:雍正第一次朝會,老十朝堂放屁,張廷玉為何不出來解圍
    雍正繼位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己的親兄弟都快把自己給折磨死了,好在最後在左膀右臂的協助下終於登上了金鑾殿,但是第一天開公司大會的時候,老十這個股東卻讓雍正出盡了醜態,這貨直接放了一個屁,這絕對是對雍正這個董事長不尊敬,但雍正卻忍氣吞聲,本期我們來談一談,雍正為何要這樣低三下四的做一個皇帝,直接把他發配不行嗎?
  • 為什麼十四阿哥不支持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正,而與老八打得火熱?
    ,打一個娘胎裡出來的親兄弟,為何老十四會捨近求遠跑去和老八禩結黨奪儲呢?雖然俗話說即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但是老四和老十四畢竟是血脈相連,而且中間又有母親調節斡旋,再怎麼樣應該也比和老八好說話才對。而對此雍正帝也是十分無奈,以至於他登基後在所作的《大義覺迷錄》中責罵胤禩,說他「陰險詭譎,實為罪魁」,痛斥胤禵道:「狂悖糊塗,受其籠絡」,下面咱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仔細思慮一番。
  • 為何雍正帝與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最後搞得水火不相容呢?
    歷史上雍正與老十四胤禵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並非是那種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屬於是最親密的兄弟了。而且康熙帝的那麼多兒子,並非只是他們兩個爭奪皇位,正常來說應該是關係相當不錯,為什麼兩個人是水火不容呢?雍正與老十四兩個親兄弟之間的恩怨來源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皇位只有一個,但是兩個人都想坐上,所以只能爭個撕破臉皮在所不惜。雍正登基以後一直有著篡位的謎團,老十四認為雍正奪取了他的皇位,當然是水火不容了。
  • 雍正上臺以後,為何嚴厲打壓一幫親兄弟,只有老十三得以善終?
    雍正繼位之後,開始對當年和他競爭皇儲位的兄弟們展開清算,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當然有恩的也要報恩。當年參與「九子奪嫡」事件的兄弟中,除去老大、老二已經被康熙親自處置,剩下的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只有老十三受到了雍正的青睞,被委以重任,最後得以善終。
  • 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最終成對頭
    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他們兩個人可是真正的親兄弟,同父同母所生的,但是他們之前的感情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都超級的好奇,為什麼雍正和14阿哥是親兄弟,但兩個人的關係卻不好?最終還成為了對頭呢?
  • 雍正王朝明知老十三是雍正最大的幫手老八為何不儘早除掉他呢?
    有朋友提出一個問題來,說明知道老十三是雍正最大的幫手,老八為什麼不儘早除去他呢?  是因為對親兄弟下不去手嗎?  第一,老八雖然以仁慈的形象示人,但那都是給人看的,其真實內心卻十分陰險。    第二,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間的兄弟感情跟普通家庭中的可不一樣。  他們生來就是競爭關係,為了皇權,父殺子、子弒父、兄弟相殘、叔侄相殘的比比皆是。  所以他們之間的親情,在權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記得老十三得了癆病,都已經見紅了,顯然命不久矣。
  • 都是大將軍王 雍正為何怕老十四造反 卻不擔心年羹堯?原因四個字
    到了雍正一朝,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集兵7萬,再次作亂西北,雍正為了迅速平定西北,在西北集合了23萬兵馬,並讓年羹堯擔任了撫遠大將軍一職,稱號仍為「大將軍王」。說來奇怪,這兩位的大將軍王雖然都是威風一時,可下場都不是太好,雍正繼位後,就以回京奔喪的名義立即解除了老十四在西北的兵權,最後被派去個先帝守靈,直到乾隆一朝才被放出來。
  • 老十三為何誓死效忠雍正?因雍正繼位後做了這件事,不是晉封親王
    康熙年間「九龍奪嫡」事件中,最終以老四胤禛的勝利告終,他也就是清朝十二帝裡最為勤勉的雍正皇帝。康熙雖然窮一生之力完成了平三藩、收臺灣、徵準噶爾的偉大壯舉,但是由於晚年的仁政和常年打仗,導致吏治敗壞,國庫空虛。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來的並不是山和穩固的大清,而是一個爛攤子。
  • 揭秘:德妃是雍正親生母親,為什麼如此不喜歡雍正,還落井下石?
    清朝雍正皇帝的登基,在和後世都引起了很大的波瀾,其原因都是他這個皇位來得不正,很多人都懷疑雍正是通過修改康熙遺詔當上的皇帝,在九龍奪嫡中,太子和八王爺是肯定不會被康熙定為繼承人的,太子是因為成不了大器,八王爺是風頭太過於強勁,而這是康熙最不喜歡的一種人,看似除了這兩個人,就是雍正可堪大任了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歷史上雍正之死是滿清幾大懸案之一。對於雍正皇帝之死,其子乾隆皇帝也是諱莫如深,根據現有的史料,對雍正之死的原因支持最眾的莫過於吃丹藥過量。雍正皇帝晚年好修長生,與煉丹家混在一起,每每煉出丹藥,還分給自己的寵臣吃,比如田文鏡,就收到過他的丹藥恩賜。
  • 此人上書和雍正唱反調,雍正很生氣,為何旁人一句話雍正笑了
    原來康熙去世後,新繼位的雍正為了廣開言路,下旨要朝臣們針對治理國家,朝廷內外事宜大可以以密折的形式,暢所欲言。孫嘉淦一直在翰林院工作,上奏摺的事基本上輪不到他。這次雍正既然要大家暢所欲言,他便認認真真寫了一份奏摺遞了上去。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為什麼不能娶喬引娣,而老十三卻可以娶阿蘭
    因此最厲害的辦法是抬籍,這是只有皇帝才可以做到的事情。雍正即位後,以雍正和胤祥的關係他當然會將阿蘭抬籍,然後給胤祥和阿蘭賜婚,讓她做胤祥的側福晉。這一來是為了成全兄弟胤祥和阿蘭之間的感情,二來也是對阿蘭十年如一日在胤祥被圈禁時的不離不棄和無微不至照顧的褒獎。
  • 老十四胤禵擁有24萬軍隊,為什麼也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
    隨後,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在雍正順利登基的過程中,其實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對手,例如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禵。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雍正皇帝與老八對抗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老十四,對於剛剛上臺的雍正來說,老十四才是最大的威脅。與老八不同,老十四手裡有軍隊,而且達到了20多萬。如果老十四造反有沒有機會成功呢?在康熙皇帝在位的中後期,準噶爾部一直是清朝的頭號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