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將軍王 雍正為何怕老十四造反 卻不擔心年羹堯?原因四個字

2020-12-15 小雨論古今

自康熙末年西北羅卜藏丹津叛亂以來,為了平定西北叛亂,康熙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並授予「大將軍王」,領兵10萬,坐鎮西北,多年來平叛已頗見成效。到了雍正一朝,雍正元年,羅卜藏丹津集兵7萬,再次作亂西北,雍正為了迅速平定西北,在西北集合了23萬兵馬,並讓年羹堯擔任了撫遠大將軍一職,稱號仍為「大將軍王」。

說來奇怪,這兩位的大將軍王雖然都是威風一時,可下場都不是太好,雍正繼位後,就以回京奔喪的名義立即解除了老十四在西北的兵權,最後被派去個先帝守靈,直到乾隆一朝才被放出來。而年羹堯因西北戰功,囂張跋扈,嚴重的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最後被雍正以「九十二款」大罪處死。

雖然老十四和年羹堯在擔任大將軍王的時候,手中都握有重兵,但雍正在處置年羹堯的時候很果斷,並不擔心年羹堯會造反,反而在解除老十四兵權的時候,事事小心翼翼,絲毫不敢給老十四留下造反的機會,這又是為何?

先說下年羹堯,雖然掌管著西北的23萬大軍,但說到根本還是雍正的奴才,造反師出無名。而且西北大軍是雍正從全國各地調撥來的,由滿八旗將領管轄,是效命於雍正的,而年羹堯只是一個漢臣,若是造反,估計這些將領第一時間就將年羹堯拿下了。

而且造反是需要本錢的,23萬大軍一天所用錢糧甚巨,雍正為了西北平叛成功,已經掏幹了國庫,可謂是舉全國敵一隅。而且朝廷運往西北的錢糧都是由戶部撥發,由陝甘接應,然後運往西北前線的,若是年羹堯造反,雍正完全可以掐斷對西北的錢糧供應,讓年羹堯無所作為。

但是老十四就不同了,康熙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雍正,雖然合理合法,但是朝中還有很多的反對勢力,比如八王一黨,若是與西北的老十四勾結在一起,老十四領兵造反,再加上老八的朝中接應,雍正皇位危矣。

老十四在西北統兵多年,再加上他是康熙任命的西北大將軍王,又是皇子之尊,此時新君初立,朝局不穩,老十四完全可以以雍正篡改遺詔為名,揮軍進京,西北10萬大軍肯定會聽從他的命令,再加上老八暗中接應,雍正立馬皇位不保。所以雍正在罷免老十四的時候才非常小心,一面限制西北錢糧的供給,一面派人以回京奔喪的名義解除了其兵權,老十四失去了兵權,回到京裡也就只能聽命於雍正了。同為大將軍王,雍正害怕老十四造反卻不擔心年羹堯,說到底只是這四個字「師出有名」罷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導讀:雖然老十四和老四胤禛不屬於同一個派系,畢竟是一母同胞但是彼此還是可以相互走動維持表面過得去的關係。哥倆平時也可以相互串門什麼的,至於說老十四從大將軍王和雍正死磕那是雍正繼位以後的事情了。很明顯死磕的原因就在於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
  • 雍正讓老十四平亂,為何老十四寧願平淡安穩,也不去幫助雍正?
    雍正讓老十四平亂,為何老十四寧願平淡安穩,也不去幫助雍正?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鳳舞歷史」的小編,許多人仍然對清朝的歷史了解很多。說到清朝皇帝,雍正是最重要的一位。不管九子奪嫡如何,雍正最終還是登上了皇位。
  • 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何甘心被殺,原來他已是沒有牙的老虎,如何造反
    都沒讓雍正失望過,尤其是在控制十四阿哥軍需糧草,讓老十四那時吃了他的虧,沒有反抗的能力,這事辦的讓雍正很滿意,那是功不可沒。話說年羹堯從一個實力派的人,年羹堯對於雍正是不可或缺的。為何要讓他死,下場還如此悲慘呢?那麼,年羹堯手握軍權,又是西北大將軍,為何甘心被雍正處死,卻不敢造反呢?
  • 雍正登基以後,老八下場很慘,為何幫八爺的老十四卻能逃過一劫
    但朝隆帝其實是個「好好先生和敗家子」,吃老本。清朝從真正強盛走向衰弱的標誌,就是從乾隆皇帝開始的。康熙晚年的九王奪嫡,是清朝時期皇位爭奪最慘烈的一次,各種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都進行過各式各樣的解讀。老八主動爭嫡,老十四隻是支持者,按現在說法叫從犯。老八對雍正爭嫡構成直接威脅,老十四對雍正爭嫡只構成間接威脅。雍正繼位後,老八仍然對雍正構成威脅,只有老八死了,威脅才能解除。而老八死,來自老十四的威脅也同時解除。第二:需要十四打仗。老十四是一位軍事將領,不管是誰當皇帝都要用武將,只要不造反就行。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這些都為康熙從胤禵身上尋找突破口創造了條件。果然,在胤褆當上「大將軍王」後,胤禩等人就對胤禵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八爺黨」的內訌,進而給雍正的順利登基創造了非常好的機會。在此之前,康熙一直要求雍正做「孤臣」,目的就是要雍正將整個國家、整個大清王朝放在心中,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個人的處境與得失,更加不能夠將個人的厭惡與情誼放在朝廷之前。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是非常不希望雍正只是從自己角度出發,保舉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的,因為於公於私,十四阿哥胤禵來做這個「大將軍王」,才是最佳的選擇。
  • 年羹堯為何讓九皇子下跪,才可以放了雍正身邊的十個侍衛?
    後來,第四個人被任命為陝西省和甘肅省省長,以交換第十四皇子的大將軍王的建議。但是老十四沒有老老實實地挖牆,所以年羹堯認為他是老十四和老八推薦的。我回北京後第一次見到老十四和老八,他們打算換個法庭。要不是老四最後打他,年羹堯估計他們是老八的八葉黨成員。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就與老八斷絕了聯繫。然而,二人與九子奪權時的曖昧關係,以及老八八爺黨的巨大影響,使年羹堯非常尊敬老八。
  • 雍正王朝囧事1:雍正第一次朝會,老十朝堂放屁,張廷玉為何不出來解圍
    雍正繼位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己的親兄弟都快把自己給折磨死了,好在最後在左膀右臂的協助下終於登上了金鑾殿,但是第一天開公司大會的時候,老十這個股東卻讓雍正出盡了醜態,這貨直接放了一個屁,這絕對是對雍正這個董事長不尊敬,但雍正卻忍氣吞聲,本期我們來談一談,雍正為何要這樣低三下四的做一個皇帝,直接把他發配不行嗎?
  • 老十四胤禵擁有24萬軍隊,為什麼也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
    隨後,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在雍正順利登基的過程中,其實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對手,例如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禵。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雍正皇帝與老八對抗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老十四,對於剛剛上臺的雍正來說,老十四才是最大的威脅。與老八不同,老十四手裡有軍隊,而且達到了20多萬。如果老十四造反有沒有機會成功呢?在康熙皇帝在位的中後期,準噶爾部一直是清朝的頭號威脅。
  • 雍正王朝中大將軍王胤禵,為什麼在奪嫡的關鍵時刻和胤禩起內訌?
    其實西北為什麼會打敗仗,這跟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脫離不了干係,也正是他們從中作梗,才有了這麼一個大將軍王空缺。後來老四胤禛及時調整策略,舉薦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再加上當年的攔刀之恩,讓老十四胤禵向老四胤禛這本靠攏了,還傻啦吧唧的舉薦了年羹堯為陝甘總督。
  •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陰險的不是魘鎮太子的大阿哥,而是老十四
    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這部經典電視劇蘊含的各種人生道理和職場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於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而言。可能很多人認為通過魘鎮以木偶詛咒太子的大阿哥是最陰險之人,但就事論事來說,大阿哥雖然心狠到親弟弟都想殺,但並沒有什麼心機,反而是很愚蠢,並不能算是最陰險之人。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和老四不對付,為什麼還讓年羹堯任陝甘總督
    當時朝廷上下都有一個錯誤的信號:誰當上這大將軍王,誰就是將來的太子。所以連四阿哥、八阿哥這樣不是行伍出身的人,都想爭一爭這個位子,電視劇中有四阿哥彎弓射箭的一幕,可惜怎麼射都射不中靶心,氣的他把弓摔在了地上,這裡就暴露了他的心思。
  • 雍正王朝:雍正和老十四才是親兄弟,為何與他最親密的卻是老十三
    ,本來雍正和老十四胤禵才是真正的親兄弟,可是和雍正關係最鐵的人卻不是老十四,而是老十三,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胤祥作為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從生下來之後,由於生母身份卑微,康熙皇帝讓德高望重的德妃(也是就胤禛的生母)來撫養胤祥,就這樣胤祥便有了與胤禛長期的接觸,而且兩人志趣相投,胤禛對胤祥也很關照,胤祥也一直視胤禛為最親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胤祥就為雍正立下了大功,而且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見兩人的關係的確不一般。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老十四胤禵雖是雍正的一母同胞,但黨同八爺胤禩,又聽傳聞說康熙臨終前傳位給他,是雍正篡改遺詔,老十四胤禵遠在八爺黨的忽悠下,認為皇位是傳給他的,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首先被雍正整頓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是雍正最後的對手,也是「熱門」競爭對手,一度認為他會當皇帝,因為晚期被康熙冊封為大將軍王,並獲得了軍權,只不過一手好牌被他打爛了。
  • 如果年羹堯沒那麼自大,還會被雍正輕鬆除掉嗎?
    據《清史稿》中有載:「雍正初,隆科多以貴戚,年羹堯以戰多,內外夾輔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誅夷,亡也忽諸。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充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 雍正王朝:從奴才到將軍再到自盡,年羹堯的人生全在這首童謠裡
    在《雍正王朝》的諸多角色設定中,有三位人物的命運著實令人唏噓,一位是不動聲色卻能將大局牢牢掌控的康熙皇帝,英明一世、縱橫一生,到底落了一個「停屍不顧、束甲相爭」的悲涼局面;一位是為了大清王朝奉獻一生、殫精竭慮的雍正皇帝,雖然坐穩了江山卻也落得一個「從孤獨中來,到獨孤中去」的無奈結局;還有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年羹堯,從胤禛府中的潛邸奴才,到節制四省、統帥二十多萬兵馬的撫遠大將軍
  • 通過雍正跟年羹堯之間愛恨情仇,帶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皇帝
    野史當中說年羹堯利用自己的軍權幫助雍正奪嫡,這些都無據可考咱們不去說它。有據可考的是在雍正初年的時候,年羹堯確實起到了兩個巨大的作用,第一就是替代當時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把他的撫遠大將軍的職務給頂替掉了。四爺雍正對十四爺當然不放心了,你那麼年輕又手握軍權,跟我關係又不是很好。得了,你在我身邊,讓我大舅哥去吧。
  • 八個字形容年羹堯的一生,鳥盡弓藏,功盡人亡
    雍正二年(1724)人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年羹堯雖說是標準的皇親國戚,但他自個是有真本事的。他後來雖然以軍功著稱,但他年青的時分卻是中過進士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而且還做過翰林院的檢討,這是很不簡單的。
  • 年羹堯已經是拔了牙的老虎,為何雍正還要殺他?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曾經權勢滔天的年大將軍在平定西北戰亂後不久就被處死,我們不禁要感慨,真是伴君如伴虎,曾經戰功赫赫頗受倚重的年羹堯,為什麼這麼快就落了個賞恩賜死的下場,雍正皇帝為什麼就容不下他呢?
  • 雍正王朝:鄔思道所言「燈下黑」,到底何意?年羹堯,真是該死
    導讀: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西北戰事再起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又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不得不說,雍正皇帝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僅就其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的決定就能完成至少三個目的:壯大自身勢力、控制西北軍權、轉移反對聲音。
  • 多疑的雍正殺了年羹堯,卻放過了手握重權的嶽鍾琪呢?
    1723年,38歲左右,青海蒙古族進犯西北邊陲,雍正授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為徵西副將。1724年,39歲左右,嶽鍾琪授奮威將軍;同年,雍正帝下旨,再授嶽鍾琪兼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