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的雍正殺了年羹堯,卻放過了手握重權的嶽鍾琪呢?

2020-12-23 一葦說說

這個問題,似乎又要展現一幅權謀大戲。

歷史上的年羹堯是個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大概有些了解,在君權神授的封建時代,功高震主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但同樣手握重權的嶽鍾琪,卻能好好的活過三朝,這其中也是有他的過人之處。

他跟年羹堯最大的區別又是什麼呢?那就先來認識一下他吧。

一、嶽鍾琪生平簡介

嶽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根據史料記載,他是嶽飛的二十一世孫,是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橫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官位最高做到了陝甘總督,封為三等威信公,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作品。

乾隆十九年,嶽鍾琪抱病出徵,病逝於四川,享年68歲,乾隆稱他為「三朝武臣巨擘」。

看這簡介,真的是能文能武,有權有勢的一大人物。

二、步步高升的職業生涯

1696年,大約是11歲左右,嶽鍾琪跟隨他父親從軍,其父親在康熙討伐葛爾丹戰爭中立功升官,升任四川提督,嶽鍾琪便來到四川。

1702年,17歲左右,嶽鍾琪娶妻。

1709年,24歲左右,嶽鍾琪通過捐官做了候補知府。

1711年,26歲左右,嶽鍾琪眼見葛爾丹戰事頻繁,自己主動請纓參軍,從此開始戎馬天下的一生。

1717年,32歲左右,康熙封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嶽鍾琪被提拔為四川永寧協副將,帶領六百精兵作為先遣部隊向裡塘、巴塘進發,擒殺叛軍首領,打退叛軍數千人。接著,又帶領部隊,活捉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在他帶領下,沿途的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

在平定準噶爾策王阿喇布坦的的叛亂中,嶽鍾琪出奇兵,獻計策,剿撫並用,以番攻番,嶄露出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才能。

1721年,36歲左右,徵藏大軍凱旋,嶽鍾琪以無可爭議的功績晉遷左都督;當年五月份,升任四川提督。

1721年,還是這一年,靠近四川、甘肅的青海轄境索羅木發生郭羅克(今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反清叛亂,嶽鍾琪奉命出徵,採用以番攻番、以步代騎、速戰速決的戰術,連戰連克,僅用了七十多天大獲全勝。康熙授予他為騎都尉世職。

1723年,38歲左右,青海蒙古族進犯西北邊陲,雍正授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為徵西副將。

1724年,39歲左右,嶽鍾琪授奮威將軍;同年,雍正帝下旨,再授嶽鍾琪兼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

1725年,40歲左右,年羹堯因九十二款大罪死於天牢,同年七月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就在這一年,嶽鍾琪就已經做到了總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

看看這履歷,幾乎是一年一升,越升越高。

三、是禍是福?

不管是戲說還是正史,我們都知道雍正是一個非常多疑的人。年羹堯一路跟著他鞍前馬後,最後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同樣的事情,對嶽鍾琪來說難道就沒有警示借鑑的意義嗎?

當然不是,嶽鍾琪不是個有勇無謀的人,相反,在他坐上高位之後反倒更加的小心謹慎。

只是這種小心謹慎不可避免還是遭到了雍正的猜忌。在他四十歲這一年,他的官位到達了頂峰,隨後開始了走下坡路。但相比於其他人來說,這樣的事情看著是禍事,實際上也是一件幸事,他也就因此才能好好的活到乾隆年間。

來看看這中間的歷程:

雍正五年(1727年),42歲左右,有個男子在街上高喊「嶽鍾琪要帶兵謀反」;經審訊,得知這個人是瘋子,但是嶽鍾琪深知君心難測,連忙上了一封奏摺給雍正說明,澄清是非冤屈。雍正當下在硃批上安撫了他,表示相信。

雍正七年(1729年),44歲左右,科爾沁、喀爾喀草原傳來請兵急奏,雍正封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統領川陝甘漢兵組成西路大軍。

這場戰事持續了幾年,清軍損失慘重,在這場戰爭中,清廷至少損失了四位將軍、一位副將、七位王公大臣,另有數萬士兵,幾乎全軍覆沒。雍正收到戰報後,連續降旨嚴責嶽鍾琪。

雍正十年(1732年),47歲左右,嶽鍾琪被捕入獄,等候兵部的判決,這一等就是兩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49歲左右,雍正下旨將嶽鍾琪判為「斬監侯」(類似今天的死刑緩期執行)。

乾隆二年(1737年),大約52歲,嶽鍾琪被放,貶為庶人,嶽鍾琪就此回成都定居。他給自己住的地方取名「姜園」,過上粗茶淡飯的生活。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他寫下了《姜園集》等作品。

這種文學才能還真不愧是嶽飛後人啊,不同於嶽飛《滿江紅》的豪氣萬丈、壯志未酬,嶽鍾琪作品更傾向于田園生活。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約63歲,大金川叛亂,乾隆授予嶽鍾琪他總兵之銜,後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花翎。這場戰事,嶽鍾琪再次發揮他的軍事才能,順利平定大小金川之亂。

乾隆十八年(1753年),嶽鍾琪長子病逝,自己病重,最終病逝於1754年,享年68歲。

四、滿漢之隔

如果嶽鍾琪是滿人,那麼憑藉他的軍功,生涯巔峰估計遠不止如此。

但他是漢人,在當時滿清統治的情況下,能有這個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況,他還是嶽飛的後裔。

嶽飛是民族英雄啊,我們都知道嶽飛的事跡;而滿清恰恰好是女真族的後裔,這樣的身份在清朝官場行走是極為艱難的。

嶽鍾琪有個很出名的文字獄事件,也就是舉報曾靜案。

「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鍾琪勸其反」,大意是說他作為嶽飛的後裔,如何能助紂為虐,希望他能起兵反清。

這件案子,嶽鍾琪明哲保身,但是也在雍正心裡埋下了懷疑的種子;雍正是個多疑的人,禍根容易種卻不好拔。後來嶽鍾琪的接連被貶,估計跟這些事也脫不開關係。

雖然清廷一直在強調滿漢一家,但其實官場上對漢族官員的防備還是很謹慎的,對漢官的打壓和防備也從未減少過。

相比於年羹堯,嶽鍾琪的結局,算得上是不錯。

了解了嶽鍾琪的一生,是不是就能明白為何他能平安的活過三朝,而不是像年羹堯那樣兔死狗烹了。

這就是大清第一戰神,嶽鍾琪傳奇的一生。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何甘心被殺,原來他已是沒有牙的老虎,如何造反
    都沒讓雍正失望過,尤其是在控制十四阿哥軍需糧草,讓老十四那時吃了他的虧,沒有反抗的能力,這事辦的讓雍正很滿意,那是功不可沒。話說年羹堯從一個實力派的人,年羹堯對於雍正是不可或缺的。為何要讓他死,下場還如此悲慘呢?那麼,年羹堯手握軍權,又是西北大將軍,為何甘心被雍正處死,卻不敢造反呢?
  • 嶽鍾琪是嶽飛的21世孫,平定西北叛亂後,和年羹堯的下場別無二致
    那麼嶽鍾琪在清朝自然也就吃得開了,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賞識。在立下大功以後,為何雍正還要稱嶽鍾琪誤國負恩呢? (1)、「瘋子」的胡言亂語: 雍正五年,嶽鍾琪當時已經取代年羹堯,成為了川陝總督,手裡掌握著川陝甘三地的兵馬大權,是十足的封疆大吏。 這個時候一個瘋子在大街上大喊大叫,表示嶽鍾琪要帶著手裡的人馬造反了!這件事當然迅速被清朝官府給解決了,他們抓住了瘋子,嚴加審訊。
  • 嶽鍾琪究竟有多大的權力,為什麼那麼多人找他,希望他造反
    這兩個人,一個被雍正親熱地稱為舅舅,另一個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親國戚,都重權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於他倆自恃有功,做事飛揚跋扈。皇權受到影響的雍正,不能坐視不理。於是一個被幽禁而死,另一個被賜死天牢。當時川陝一帶叛亂不斷,所以,雍正必須找個人來接替年羹堯的職務。
  • 嶽鍾琪被抓起來,為何關了兩年才被判斬監侯,雍正當時在考慮什麼
    雖說漢人在清廷中可以當官,但那些手握重權的官職,一般都是由滿人出任。尤其到乾隆皇帝即位後,還專門命人編撰了一部《貳臣傳》。那些棄明投清的官員,全被恥辱地記錄了下來。儘管漢人想要生存發展並不容易,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最終成為了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嶽鍾琪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人。
  • 嶽飛的21世孫一心效忠清朝,卻被雍正判處斬監候,結局悲慘
    在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徵伐西北時,嶽鍾琪正追隨年羹堯,於四川境內剿匪,當時的嶽鍾琪不過是年羹堯麾下的一員參將。後來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四川提督一職便由嶽鍾琪接任。雍正登基後,胤禵被雍正罷去手中兵權,並被派去為康熙帝守陵。由與此同時年羹堯接任西北大將軍一職,作為昔日部下的嶽鍾琪又回到年羹堯的麾下,隨軍徵伐西北。年羹堯因功高震主,被雍正以恃寵而驕,結黨營私之罪判處了死刑。年羹堯死後,雍正便將西北數十萬兵馬交給了嶽鍾琪。隨後書生曾靜給嶽鍾琪去了一封策反的信,曾靜在信中表示,希望漢人嶽鍾琪能像他的祖先一樣,率軍反叛雍正。
  • 1723年西北平叛,年羹堯手下的副將軍是誰?後來是什麼官職?
    年羹堯在雍正時期,可謂紅極一時。手握地方軍政大權,不僅得到皇帝重用,年羹堯本人也立下赫赫戰功,在軍隊中頗得人望,有相當一部分鐵桿支持者。雍正也曾多次放手年羹堯,讓他擔任前線統帥,指揮重要戰役,其中平定西北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是年羹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戰役。
  • 嶽飛後人嶽鍾琪,竟然也倒在「莫須有」上,雍正:只為防患於未然
    雍正登基初年政治鬥爭劇烈,最終雍正還是憑藉過人的政治手腕與身為皇帝的大義名分取得了勝利,此時一批流放的犯人經過湖南,恰好曾靜從這些人嘴裡聽到了朝堂上的鬥爭,作為被流放的失敗者,這些犯官對雍正自然沒什麼好話。
  • 雍正寵愛年氏是因為年羹堯的緣故嗎?
    在年氏死後,雍正的情緒受到極大的影響,在年氏的葬禮上雍正「激動不快」的情緒被史書記錄下來,在年氏身體快要不行的時候,雍正放下手頭的政務不理,專心陪著年氏,在《起居注》便有記載,雍正自某一天起就不再處理政務,這說明雍正對年氏的寵愛達到了一個地步,平時的雍正勤於政務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 年羹堯已經是拔了牙的老虎,為何雍正還要殺他?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曾經權勢滔天的年大將軍在平定西北戰亂後不久就被處死,我們不禁要感慨,真是伴君如伴虎,曾經戰功赫赫頗受倚重的年羹堯,為什麼這麼快就落了個賞恩賜死的下場,雍正皇帝為什麼就容不下他呢?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了。要說明這問題得從以下方面入手:一、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二、鄔思道手裡抓著年羹堯的什麼把柄,別人都不敢去送,他為何那麼自信。搞清楚這兩點自然就可以知道年羹堯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 年羹堯是如何被雍正賜死的?一個人情商的重要性,這是職場規則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並且得到雍正的優厚待遇,次年十二月,就被雍正削官奪爵,被羅列九十二條大小罪名,最後賜令自盡。說到年羹堯,我們都從影視劇中得到信息比較多,比如說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同時也是親戚關係,年羹堯的妹妹在雍正還是雍王時就嫁給了雍正,在雍正奪位的過程當中,年羹堯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雍正繼位了,更是給予年羹堯大權。
  • 雍正為什麼要寫《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難道不擔心越描越黑嗎
    01前言雍正前半生,他為奪取皇位與弟兄們鬥得你死我活;後半生,他為鞏固政權而鬥。與權臣、貪官,甚至是自認為沽名釣譽的清官,一個都沒有放過。雍正,一直以來都充滿自信?在所有的鬥爭中,他都沒犯過怵。整治年羹堯時,曾有人擔心年羹堯在陝西稱兵作亂,就奉勸雍正不可過於苛刻,免得逼人造反,雍正把這種勸告看作無識之見。他說:「洞觀遠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雍正心裡有數,膽氣很足。看他對自己的評介:「朕反躬自省,雖不能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元首),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
  • 通過雍正跟年羹堯之間愛恨情仇,帶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皇帝
    他原來的心腹,什麼年羹堯、隆科多都是他親手弄死的。所以你說他到底是一個情深義重的人呢,還是刻薄寡恩的人呢?也是一個大謎題。那好,今天我們就試圖破一破這個大謎題。歷史上經常會用看政治格局、看利益格局,甚至從雍正的性格上來解釋這一切事情的這種研究方法。但今天我們嘗試從人際關係上來解讀一下雍正性格當中的這兩個大反差。
  • 雍正王朝:年羹堯,最不應該得罪張廷玉!兩句話,就能要了他的命
    只是,雍正皇帝的態度也很明確,「殺年羹堯很容易,只是一句話而已,但朕決不允許這樣子糾眾要挾」,所以,縱然壓力巨大,但年羹堯還一直活著。只是,年羹堯到底還是被賜自盡,而且雍正皇帝的這個決定就發生在他問及張廷玉的意見以後。
  • 八個字形容年羹堯的一生,鳥盡弓藏,功盡人亡
    以清雍正朝為例,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應該是最微妙的!我國的古話常說,鳥盡弓藏,功盡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年羹堯也難逃此讖語。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 如果年羹堯沒那麼自大,還會被雍正輕鬆除掉嗎?
    甚至,雍正還特意給年羹堯一項特殊權利——「傳達旨意,書寫上諭」,意思是年羹堯能夠全權代理雍正。 也許正是位高權重,導致了年羹堯一時間的自大和盲目。因為此時的年羹堯與當年雍正奪嫡的死對頭——九阿哥胤禟關係太過於親近。
  • 雍正王朝:橘子、天麻、蜀錦、竹扇,年羹堯送的禮,你看懂了嗎
    年羹堯不簡單 ,張廷玉更是深不可測!對於這場送禮的背景,年羹堯對嶽鍾琪安排「江夏鎮行動」的時候,有過明確的交代:「理由是現成的!「亮工」,年羹堯的「字」,在《雍正王朝》中也只有年羹堯的本主——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或者皇八子胤禩等人才會如此稱呼。稱呼對方的「字」,意在拉近兩人關係,為這次會面奠定愉快環境!
  • 雍正帝稱年羹堯為恩人,幫助雍正奪得皇位,他被殺只因做錯一件事
    導讀:大家一定看過徐崢演的《李衛當官》,劇中主要講的就是康熙帝的四皇子雍正帝,稱帝的過程和與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鬥爭,在劇中年羹堯在雍正帝稱帝之前就已經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可以說雍正最後能夠奪得皇位,年羹堯佔有很大的作用。
  • 雍正王朝:從奴才到將軍再到自盡,年羹堯的人生全在這首童謠裡
    ,年羹堯為雍正皇帝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是對得起雍正皇帝對其以「恩人」相稱的。被賜自盡之前,將黃馬褂生生穿成乞丐服的年羹堯和往常一樣,等來了唱著童謠趕來下棋的牧童。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看見身穿官服的李衛,牧童嚇得連連後退;可面對身穿黃馬褂的年羹堯,牧童為何如此放鬆,如此親近呢?將問題延伸出去,這位牧童和牧童口中的「童謠」,到底代表了什麼?其實,這就是年羹堯的人生定位,就是年羹堯一步步走向死亡深淵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