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人(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後因抬籍改隸漢軍鑲黃旗,是清朝雍正年間著名的戍邊將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在官場可謂平步青雲,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後期又加封太保、一等公。他才華可謂出眾,軍事才能更是不凡,在疆場運籌帷幄,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掃平青海羅卜藏丹津,為清廷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並且得到雍正的優厚待遇,次年十二月,就被雍正削官奪爵,被羅列九十二條大小罪名,最後賜令自盡。
說到年羹堯,我們都從影視劇中得到信息比較多,比如說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同時也是親戚關係,年羹堯的妹妹在雍正還是雍王時就嫁給了雍正,在雍正奪位的過程當中,年羹堯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雍正繼位了,更是給予年羹堯大權。那要說到年羹堯的官運和起步,應該是從年羹堯的出身開始,年羹堯父親年遐齡,歷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廣巡撫,可謂封疆大吏,要知道這樣的二品大員家的公子,能沒有機會嗎?年羹堯自幼就喜好讀書,聰慧過人,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不到三十歲就升任四川巡撫,有人會噴了,這不就一個官二代嗎?要知道到時的官二代不少,朝中大臣子弟也不少,為何他能這麼出眾?他必有過人之處,要是能力不及,就是給一個縣都很難管理的好,何況是一個省?
清蕭奭所著《永憲錄》記載,年羹堯還不到三十歲擢升為四川巡撫。對於康熙帝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是感激涕零地,對康熙標書"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還立志一定要"竭力圖報"。康熙都這麼賞識他,那不是說你僅僅有一個家世,一個親王賞識能破格提拔為巡撫的!
那麼年羹堯到底是不是雍正的家奴呢?這可以肯定的是,年羹堯不是雍正的包衣奴才,但是他們兩人的關係確實走得近是由歷史緣由的,首先雍正時年羹堯的妹夫,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哥,兩家是姻親關係。年羹堯作為皇親國戚,自然是沾了胤禛的光了。其實雍正娶年羹堯妹妹是康熙指婚,更不是像影視劇中所說,年家兄妹本是雍王府的奴才,雍正強行娶了年羹堯妹妹。雍正繼位後,當然是信任年羹堯,這從邏輯關係上沒有問題,當時西北動亂不安,當時青海西藏的叛亂不斷。雍正繼位不久,要立皇威必然要打贏這場戰爭,那誰是最合適的人選呢?當然是大舅哥年羹堯,年羹堯在西北西南地區已經經營多年,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手中,於是就有了雍正的恩寵有加,年羹堯的蓋世之攻。
那麼是什麼讓年羹堯在雍正繼位幾年時間,從寵臣到棄子呢?話說年羹堯在西北地區,可謂是夏冬兩季變幻太快,話說年羹堯被加封太保,一等公後,雍正詔年羹堯進京,當時雍正派出的迎接隊伍之龐大,迎接儀式之隆重,可謂是空前絕後了。到場的有王公大臣,巡撫大吏等,沒想到年羹堯這傲慢的性子把自己給害死了,在各方跪迎年羹堯時,他居然不下馬,不回禮,這讓雍正很不爽。要知道朝中大臣一般只跪皇帝或者皇族,一個外臣你如此待遇,還不知天高地厚。雖然你有蓋世之功,但是你是我愛新覺羅的臣子,起碼的君臣的之禮都不懂。當時年羹堯囂張跋扈到什麼程度,他所到之處,道臺府州都必須給他下跪。更過分的是雍正的蒙古駙馬見年羹堯都要下跪,這讓雍正臉面往何處擱放?
年羹堯在西安,可以說是比雍正說話更管用,雍正得知年羹堯西北,手握重兵,交橫跋扈,目中無人,這讓雍正這樣一個號稱冷麵王的人能忍受?於是下旨叱責年羹堯,讓他要低調,但是年羹堯性格就是這樣,他以為他是前朝老臣,康熙時的封疆大吏,就還是雍正的大舅哥,就可以不把朝廷倫理和規矩放眼裡。沒想到雍正也是一個不含糊的人,雍正上位4年時,對年羹堯削官奪爵,從朝中大員貶到最低級別的守門杭州將軍,只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最後被雍正賜死,雍正要用年羹堯來立威,話裡話外就是,無論你功勞多大,都在我皇帝手中拿捏著。
人有的時候,有能力是一種優勢,但是能隱藏才是真正的大賢,年羹堯似乎其它什麼事情都很精明,唯獨這件事,不太理智,最後也是這點導致他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