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他八弟胤禩的矛盾為什麼會在雍正四年才爆發?

2020-12-22 小島知風

歷史上的雍正和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矛盾其實在雍正繼位前並不明顯,主要在於雍正繼位之後,胤禩一黨對於雍正的皇權不肯臣服,最終徹底激怒了雍正。下面從雍正繼位前後說一說他和他的政敵胤禩恩怨糾葛。

雍正繼位之前與胤禩矛盾並不明顯,而且兄弟二人關係還極為親密

其實在雍正在繼位之前是人緣也很不錯,在與眾兄弟之間相處非常融洽,尤其是他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關係都很不錯,確切的說是在太子胤礽二次復立之前雍正與胤禩、胤禟關係還算不錯,實際上雍正繼位前與胤禩沒有太多或者是太直接的矛盾。

這主要因為雍正在沒繼位前太善於耍兩面派,他一面在父親康熙面前擺出一副至誠至孝的樣子,一面又在眾兄弟面前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眾兄弟都能保持和氣。

雍正主要表現就是兼尊儒釋道,清朝皇室本身就信奉佛教,雍正為了製造自己無心皇位想做「天下第一閒人」的假象,他故意表現出非常痴迷於道教,尤其是表現出痴迷於道教丹藥。

雍正為表現出對道教丹藥的痴迷,甚至為此做了一首詩: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所以雍正如此表現迷惑了這些競爭對手,比較有野心的皇子如老三胤祉、老八胤禩等人都對雍正不太在意,他們都認為雍正是純天然無公害的「閒人」兄弟,所以雍正在繼位之前就是靠著這些假象迷惑了競爭對手,避免了競爭對手的直接打擊。

尤其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與沒繼位之前的雍正關係最佳,從他們三人居住地址就能看出來他們三兄弟曾經關係非常好。

在一廢太子之前,康熙曾經命令已成年的皇子都要搬出宮去住,康熙給他們撥款讓他們自由選擇地方建造府邸,而雍正當時和胤禩以及胤禟兄弟感情還比較不錯,所以三人選擇了比鄰而居,他們選擇的府邸都在鐵獅子胡同內,房屋布局是雍正在中間,兩邊挨著胤禩和胤禟,擇鄰而居,以鄰為友,古今亦然。比鄰而居即便於交往,又能增進聯絡感情,這都表明了雍正曾經與胤禩、胤禟兄弟感情較為要好。

但是雍正與他們的比較好的兄弟關係止限於康熙二次復立胤礽為太子之前,因為在此之前胤禩為人謙和才能卓越深得康熙的喜愛,所以雍正與胤禩關係非常不錯。

可是在康熙一廢太子之後,發生了「張明德相面事件」,相士張明德曾說胤禩命格非常好有大貴之相,言外之意就是說胤禩有當皇帝的命,這讓康熙對胤禩起了疑心。

再之後康熙想復立胤礽為太子,讓群臣從阿哥中推舉太子人選,康熙本意是想讓群臣推舉胤礽復立為太子,結果群臣都推舉了胤禩為太子,如此超高的人望支持率讓康熙都感到皇權受到了威脅,於是康熙開始不再喜歡胤禩,逐漸猜忌胤禩。

而雍正非常善於觀察和揣摩父親康熙的心思,當初康熙喜愛胤禩,雍正為了表現出自己是站在康熙這一面的,於是雍正與胤禩兄弟關係處得非常好,當雍正發現康熙開始猜忌和厭惡胤禩的時候,雍正果斷的開始逐漸冷淡與胤禩的關係,可以說雍正完全就是根據康熙的喜好去做的。

雍正雖然開始逐漸冷淡與胤禩的關係,但是他也並沒有直接對胤禩進行打擊,他在表面上依舊與胤禩保持了還算可以的關係,也因此胤禩一黨至始至終都沒有拿雍正當作是自己的對手,以至於當康熙遺詔公布之後,胤禩整個人都懵了,因為他們誰也沒想到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了雍正。

所以說在雍正繼位之前他與胤禩之間不存在太大或者直接的正面矛盾。

胤禩深得人心,人望太高,所以雍正繼位之後不能立刻將其除掉

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繼位之後,雍正繼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當時沒人會認為雍正會繼位,包括雍正的生母德妃都不敢相信繼位者居然是雍正而不是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十四子胤禵,所以雍正繼位之初人心非常不穩定。

雍正為了皇位耍了兩面派的手段,騙過了康熙和眾兄弟,因此他繼位之後他的這些兄弟才發現原來真正有野心的是老四啊,由於雍正在繼位前後的表裡不一,所以他的很多兄弟都對他繼位很不服。

這時候也是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開始展現爆發出來。

雍正與胤禩之間的主要矛盾在於政見不同,雍正繼位之後推行新政,他的政治風格是以整頓康熙朝晚年積弊和振作有為為政治方針,而胤禩的政治風格其實就是延續康熙的仁政之風,以仁義施政,凝聚滿漢人心。

所以兄弟二人政見不同就註定不能一起共事,即便胤禩才能再為卓越他不臣服於雍正的話,那麼雍正也容不下他。所以胤禩始終沒有臣服於雍正,那雍正就必須拔除掉他。

可是雍正卻不能繼位之後就立刻除掉胤禩,這就是因為胤禩在朝野上下深得人心,胤禩在當時是有口皆碑的賢能皇子,在康熙時期,康熙的哥哥福全就曾經多次在康熙面前稱讚胤禩,而康熙讓群臣推舉太子時,眾大臣幾乎都是推舉了胤禩,即便在康熙晚年,康熙已經非常厭惡和反感胤禩了,康熙亦臣亦友的大學士李光地依然在康熙面前毫不諱言地說諸皇子中只有胤禩最適合做太子。而剛即位的雍正皇權不穩,如果他貿然除掉胤禩的話,勢必會大失人心,引起政局動蕩,所以45歲才繼位的雍正有著極其成熟的政治手段,他是通過欲抑先揚的風格開始逐步分解胤禩一黨。

雍正繼位之後先是明面上將胤禩晉封為廉親王並提拔為總理事務王大臣,這個職務表面上看似很厲害,但實際上胤禩已經被雍正架空。雍正任命包括胤禩在內的四人為總理事務王大臣,這四人分別是雍正最信任和喜愛的十三弟胤祥、胤禩以及大學士馬齊和九門提督隆科多。

胤祥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出任總理事務王大臣之後主管了戶部和兵部,也就是說財政和軍隊大權都在胤祥手中,後來雍正更是讓胤祥兼管了禁衛軍,控制住這些職位雍正的皇權基本就算是穩住了。

馬齊和隆科多是接受康熙臨終顧命的大臣,所以他們只會忠於康熙遺詔,儘管馬齊曾經帶頭推舉胤禩為太子,但馬齊並不算胤禩一黨,而是更忠於康熙,隆科多則是向來與雍正比較親近。

而雍正只讓胤禩主管工部和理藩院,其實就是讓他去管工程建設和民族外交事務,工部在六部之中向來是最末位的部門,而理藩院也幾乎沒有太大權勢,可以說胤禩雖有名義上的總理事務王大臣,但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權力。

所以看完這些布置就會發現胤禩即便被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他也被胤祥壓制的很徹底,而且其他倆位總理事務大臣也都是站在雍正這一頭的,因此雍正的如此安排讓胤禩在政治上根本無法發揮,更別說能給雍正使絆子了,這就是雍正繼位之後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段把胤禩徹底壓制住了。

雍正提升胤禩的同時,又採用逐個擊破的辦法從胤禩身邊的擁護者下手,雍正先是從西北前線召回手握兵權支持胤禩的同母弟老十四胤禵,讓其去給康熙守陵,又將胤禩最得力的助手老九胤禟發配西北,然後緊接著在雍正二年(1724年)率先將老十胤革爵圈禁起來。

雍正是先逐步剪除了胤禩的黨羽才開始對胤禩進行徹底清算,這也是他政治手段極其成熟的地方。

胤禩深得人心,不能立刻除掉,雍正就開始逐步清理,先提升胤禩的地位,在從他的身邊人下手,所以看似在雍正四年(1726年)才開始收拾胤禩,其實雍正早在繼位之初就已經開始布局收拾胤禩了,只是這一年恰到時機開始收網了。

雍正為了除掉年羹堯也暫緩收拾了胤禩

除了雍正採用逐個擊破的手段之外,還有一點也拖慢了雍正收拾胤禩的腳步,那就是雍正在這期間還要除掉他曾經的「恩人」年羹堯。

其實雍正早在雍正二年圈禁老十時他就可以收拾胤禩了,但是這一年年底雍正決心先除掉他曾經視為心腹稱之為「恩人」的年羹堯。

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雍正最喜愛的年妃,所以雍正比較信任年羹堯,當老十四胤禵在西北擊退準葛爾的策妄阿拉布坦反叛後,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又在策妄阿拉布坦的鼓動下發動叛亂,雍正擔心胤禵手握兵權趁機在西北作亂,於是立刻派心腹大將年羹堯接替了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兼陝甘總督。

年羹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之後凱旋迴京,受到雍正的隆重接見,雍正當眾稱其為自己的「恩人」。於是年羹堯開始真拿自己當雍正的恩人了,開始居功自傲,結黨營私,貪斂財富,擅作威福。

年羹堯這樣的行為引起了雍正十分反感,雍正在雍正二年收拾完胤之後就開始準備著手收拾年羹堯了,但是由於雍正十分喜愛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而年妃是個林黛玉似的人物,向來身體病弱,所以雍正怕刺激到年妃,遲遲沒有對年羹堯下手,只是將其官職一貶再貶。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份,年妃因病去世,年妃死後不到半個月雍正就立刻賜死了年羹堯。

而年羹堯被賜死後也是不出半個月,雍正就立刻開始對胤禩一黨下手,最先是在賜死年羹堯之後十幾天,雍正先公布了同母弟胤禵14條大罪,將胤禵革爵從原來的守陵軟禁變為圈禁。

緊接著就是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公布了胤禩40條大罪,公布了胤禟28條大罪,將二人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將二人囚禁折磨致死。

所以說年羹堯也變相的延緩了胤禩被雍正折磨致死的時間,因此雍正在登基第四年才除掉胤禩一黨,實際上這其中有一部分時間是用來對付年羹堯的。

寫在最後

歷史上的胤禩之所以被雍正除掉不代表著他對雍正做過什麼太過分的事情,更主要是胤禩因為人望太高而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

雍正對胤禩之所以忍無可忍主要是因為在雍正與胤禩的鬥爭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諸王大臣的心都向著胤禩,只不過敢怒不敢言。所以《雍正朝起居注》曾經記載,雍正二年四月份,雍正在朝堂之上向諸王大臣曾經說過:「爾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允禩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以此位,不少遲疑。」

從這些都能看出雍正對於胤禩深得人心的無奈和嫉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必須要除掉胤禩,即便胤禩沒想過政變篡位,但他卓越的能力和超高的人望都對雍正的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縱觀雍正給胤禩定的40條大罪,絕大多數罪名都站不住腳,比如其中一條罪狀是,胤禩曾經委託他的書法老師何焯去江南幫助購書,雍正將這件事指為胤禩收買南方士子的人心,就因為胤禩喜好收藏書籍,在南方買書甚多,這些南方的文士都說允禩是極為好學之人,極是好王子,所以就成了收買人心,難道皇子買幾本書就是收買人心了嗎?

所以說雍正除掉胤禩是以誅心的方式將其除掉,也因此乾隆在繼位之後也覺得父親雍正做的有些過分,代替父親雍正寬恕了胤禩,最終胤禩的子孫後人才得以重回宗籍。

因此雍正與胤禩的矛盾主要是政見不同,以及胤禩不肯臣服於雍正的原因,外加胤禩本身能力卓越,深得人心,最終使得雍正將其除掉了。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雍正稱呼八弟和九弟是阿其那和塞思黑,這兩句滿語究竟代表啥意思
    比如,雍正皇帝和他兄弟們看似和和氣氣,但背后里卻是爾虞我詐,其中他的八弟和九弟最具「代表」。究竟雍正對八弟和九弟做了什麼事情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雍正上臺後,嚴厲打擊老八胤禩,他是怎麼處理胤禩唯一兒子的
    雍正繼位後,對於曾與他爭儲的皇子們殘酷打壓,其中與他針鋒相對的八皇子胤禩更是被削除爵位,革除宗籍,還被改名「阿其那」(豬的意思)。那麼,雍正是怎樣對待胤禩的兒子的呢?胤禩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子嗣不豐,只有一兒一女。弘旺便是胤禩的獨苗兒子。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死前留下一封信,雍正帝看了為何恐懼?
    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雍正開始對八爺黨大開殺戒,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都被雍正找藉口革除宗籍,圈禁在宗人府,老八胤禩被圈禁後不到四個月就因為圈禁的生活條件太差,染上風寒咳血而死,當然民間也傳聞老八和老九都是被雍正毒殺的。所以說老八在雍正四年就已經死了,比雍正整整早死了將近十年,電視劇中為了突出人物矛盾衝突,因此老八被改的伴隨了雍正一生。
  • 雍正上位以後為什麼要第一個幹掉他?
    在公元1722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在皇宮之內去世了,最終他自己的第四個兒子雍正繼承了他的皇位。我們大家都知道,雍正這個皇位得來不易,是在自己的兄弟手裡面搶出來的,因此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坐得並不是十分的穩固,只要稍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他人所竊取。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雍正登基後對待昔日的競爭對手,參與爭奪皇位的這幾位兄弟都是非常嚴酷,尤其是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為殘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對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胤祺卻非常不錯,而且還經常誇獎胤祺,這確實是讓人費解,下面就來說一說雍正為何會對胤祺如此這麼不錯。
  • 雍正真的殺了自己的兄弟嗎?雖然不是他親手所殺,但多數難得善終
    當時,已經年滿二十歲的皇子有十五人,包括:雍正的大哥、二哥胤礽、三哥、八弟、九弟、十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等。大阿哥因為太子廢立的事情得罪了康熙,被皇帝剝奪了爵位,終身監禁在宗人府。而且,康熙還派了貝勒前去看守他,且下了嚴旨:「如果有人疏忽,定將嚴懲。」可見,大阿哥已經成了一隻見不到太陽的死老虎。直到雍正十二年,大阿哥過世,還是以貝子的身份下葬。
  •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一本日記,揭露了他「殘害手足」的狠毒本性
    皇九子胤禟,於雍正四年五月十五日被圈禁於直隸總督衙門,三個半月以後,因「患腹瀉之疾」病逝于禁所; 皇八子胤禩,於雍正四年二月初七囚禁於宗人府,七個月以後,因「染患嘔症,不進飲食」病逝于禁所。去世時間和皇九子胤禟相差無幾。
  • 雍正為什麼不殺十三弟?
    一、雍正即位之前,就和十三弟關係最好,也最依賴十三弟,他的上位也和十三弟的支持離不開。雍正在即位之前比如治理黃河等事情都是和十三弟一起去辦公,兩人有些深厚的友誼,並且十三弟自從太子被廢以後,都對雍正明言讓四哥做這個天下,只有四哥和他是真心的去治理這個天下,老八他們都是結黨營私,老十三根本就和老八他們不是一路人。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但是太子被廢後,引發了諸皇子奪嫡行為愈演愈烈,為了緩和矛盾,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又復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經歷廢黜事件後的胤礽性格大變,胤礽二次上位後積極籌劃提前登基,並於康熙五十一年爆發了太子「謀逆案」,到了此刻,儲君與皇權之爭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舉薦身處「八爺黨」的胤禵擔任「大將軍王」,他又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利益」,在這裡我就來為大家細細道來。二來,胤祥遭到康熙的圈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幫助雍正,所以雍正覺得他是有責任,也有義務將胤祥這位他最為親密的戰友和兄弟「解救」出來的。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盤點雍正兩大歷史之謎
    而雍正間翦滅諸弟,輒牽涉胤禩[皇八子]奪嫡,而又非為故太子[皇二子胤礽]洩忿」27。爰據《清實錄》、兩《東華錄》、《大義覺迷錄》、《上諭八旗》、《上諭內閣》與《故宮掌故叢編》、《故宮文獻叢編》等書,大量搜羅資料,加以排比分析,得知雍正之得入承大統,實得力於隆科多與年羹堯二人:一在京內以鉗制胤禩,一在西北以牽制胤禎。故「細尋其機括所在,則隆科多方為[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警衛中之武力實在掌握。
  • ...老九都死在獄中,一個嘔吐一個腹疾,雍正皇帝給出的說法是「冥誅」
    在保定,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信息傳播開來。據說直隸總督李紱曾經告訴胡什禮,「當便宜行事」。大意是說,可以尋找合適的時機處置塞思黑。胡什禮把這話通報給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派人趕到保定,制止李紱。更弔詭的一點是,李紱說自己並沒有說過什麼「當便宜行事」。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確實了得,選擇「大將軍王」的命令一下,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就立馬進入了表面融洽、背地陰謀的內訌狀態。「八爺黨」隨後召開的內部會議上,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極為明顯的表現了出來。皇八子胤禩說這一通話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醒包括胤禵在內的所有成員:我才是老大,才是最應該成為「大將軍王」,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唯一人選!這個次序是「八爺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別弄亂了!好了,胤禩和胤禵的第一回合對決,打成平手了。
  •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係不好?
    毫不誇張的說,雍正皇帝登基開始一直到其駕崩的十三年間,各種謠言傳聞就不曾間斷過。這位清朝最為傑出的皇帝似乎也是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在雍正皇帝的眾多爭議中,就有著其與一母同胞的十四弟允禵關係惡劣的爭議。按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唯有允禵一人是與雍正皇帝一母所生,可是兩人關係的惡劣程度卻讓人大跌眼境。那麼為何一母所生的雍正和允禵之間關係不好呢?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_八爺黨
    原標題:《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八王議政是《雍正王朝》的高潮部分,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交鋒和決戰,在這次朝會上,要不是最後張廷玉站了出來直接扭轉局勢,更是為十三爺到來爭取了時間的話,估計最後結果如何還不一定,那麼張廷玉作為康熙老臣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最後才站出來呢?
  • 雍正王朝:語言是種藝術!為領導解圍,張廷玉的這波操作滿分
    在這場小型會議之前,廉親王胤禩曾經如此交代胤禟:「九弟,你去找一下隆科多,倒賣田地,他肯定感興趣!」也就是說,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被胤禩用具體好處給收買了,已經能夠確定他會堅定站位於廉親王胤禩一邊。很明顯,在巨大利益面前,廉親王胤禩和隆科多之間擁有了默契。於是,胤禩接過雍正皇帝的話頭,回答道:「臣以為,應該駁回田文鏡參羅鎮邦等人的摺子,恢復羅鎮邦他們的職務!」胤禩的態度,為何會如此堅決,給出的意見又為何會如此明確?
  • 雍正登基後,最先打擊的並非八爺,這位阿哥才是他的心頭大患
    1722年雍正登上了歷史舞臺。在結束了康熙末年殘酷的九子奪嫡後,雍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自己曾經的政敵。康熙末年,在胤礽被廢後,九子奪嫡其實變成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的角逐。表面上來看,胤禩是雍正最大的敵人,但其實他並不是雍正最忌憚的人。
  • 雍正王朝:語言是種藝術!聽張廷玉和雍正帝對話,是一種享受
    4、最後,略帶威脅的告誡雍正皇帝:這件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甚至還會動搖統治根基、國之根本,希望你能牢記這一點。廉親王胤禩說話水平高,雍正皇帝也不是白給的,畢竟他才是上一屆奪嫡之爭的總冠軍。正因為如此,雍正皇帝才不便向廉親王胤禩發作,才會立馬轉移問話對象,想要尋找一個肯定會堅定支持自己的幫手為來自己站位。因為,直到現在,雍正皇帝和廉親王胤禩之間還只是平手而已,新政不能停、皇帝更不能輸,於是,他幾乎是下意識的想到張廷玉:「衡臣,你呢?」
  • 康熙最終把皇位傳給雍正,真的是看中雍正兒子弘曆很有出息嗎
    為什麼呢?第一,康熙喜歡弘曆,並不表明他要通過雍正把皇位傳給弘曆。關於康熙要通過雍正傳位給弘曆的說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在去世前一年,去雍正的圓明園賞牡丹,雍正第一次把已經11歲的弘曆引薦給康熙。康熙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把他帶進宮,自己親自養,「隨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