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2020-12-25 小島知風

雍正登基後對待昔日的競爭對手,參與爭奪皇位的這幾位兄弟都是非常嚴酷,尤其是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最為殘酷,但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對老九胤禟的同母親哥哥胤祺卻非常不錯,而且還經常誇獎胤祺,這確實是讓人費解,下面就來說一說雍正為何會對胤祺如此這麼不錯。

胤祺沒有參與爭奪皇位,還沒有野心不熟悉漢文化,且與雍正兄弟感情深厚

胤祺是康熙四大妃中最為得寵的宜妃之子,他與老九胤禟都是宜妃所生。不過胤祺與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性格卻不大相同。

宜妃為人性格有些張揚跋扈,胤禟性格慷慨豪邁,而胤祺卻和母親弟弟完全不同,他的性格沉穩厚道,為人忠厚善良,是康熙諸子中人品最佳的兒子。

這主要在於胤祺自出生之後就並非是有宜妃撫養長大,胤祺出生後最初和他的四哥胤禛也就是雍正一同被交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孝懿仁皇后在雍正11歲、胤祺9歲時去世,她去世之後雍正則被康熙交由太子胤礽撫養,而胤祺則被康熙的嫡母仁憲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撫養。

所以說胤祺童年時代由於與雍正一同被扶養在孝懿仁皇后寢宮之中兄弟之間感情還算很不錯。

孝懿仁皇后死後胤祺是被仁憲太后所撫養,這位仁憲太后對胤祺後來成年的性格品行影響很大。

仁憲太后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順治的孝惠章皇后,她是順治老媽孝莊文皇后的同族孫女。順治生前曾冊立兩位皇后以及追諡了一位皇后,順治第一任皇后就是孝莊的堂侄女也是仁憲太后的堂姑母博爾濟吉特氏。這位博爾濟吉特氏性格十分不讓人喜歡,奢侈張揚,且還不會來事,因此被順治廢除,史稱世祖廢后。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就是後來被康熙尊為仁憲太后的博爾濟吉特氏了。

孝惠章皇后13歲時在世祖廢后被廢一年之後,孝莊為了繼續保持博爾濟吉特家族的尊貴地位,又讓順治繼續和博爾濟吉特家組聯姻,替他選擇了自己的同族孫女輩的她入宮冊立為皇后。

順治冊立孝惠章皇后之後其實也並不滿意,因為他並不喜歡孝惠章皇后,只是迫於母親孝莊的壓力才冊立她為皇后,順治內心更喜愛的是董鄂妃,所以順治一直想找理由廢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為皇后。

在這種情況下,孝惠章皇后最終站到了最後,沒有順治廢除,主要就在於她性格善良溫和,且為人十分大度寬容,不是善於計較之人。孝惠章皇后品行沒得挑剔,心地又是十分善良,順治想廢后都沒有理由,她對董鄂妃也是禮敬有加,連董鄂妃都不忍順治廢除她的皇后之位,外加順治老媽孝莊力挺孝惠章皇后,所以順治始終沒有辦法廢后。

順治最終只能在董鄂妃去世後將其追諡為皇后,這就是順治生前冊立的兩位皇后以及追諡的一位皇后,順治的另外一位皇后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而孝康章皇后的名號是康熙繼位之後才追諡的名號。

康熙即位時,其祖母孝莊還在世,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在世,嫡母孝惠章皇后也在世,所以康熙繼位之初尊祖母孝莊為太皇太后,生母為慈和太后,嫡母為仁憲太后,是雙太后兩宮並立的局面。

康熙二年(1663年)孝康章皇后去世後,此時清朝皇宮才是由孝莊太皇太后和仁憲太后共同管治後宮。康熙當初冊立太子胤礽時就是通過一年對太皇太后和太后做思想工作兩人同意才冊立的胤礽為太子。

康熙對嫡母仁憲太后是十分孝順,這也是仁憲太后好人有好報的好結果,因此來說仁憲太后的人品非常不錯為人還善良厚道,且心態寬和,所以自幼在她身邊長大的胤祺也得到了嫡祖母的影響,長大之後為人善良隨和,心態寬和,據史料記載,胤祺為人非常隨和,對待宮女太監都沒有絲毫皇子架勢,還能經常接濟貧苦百姓,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善良厚道的人。

除了心性善良之外,胤祺在祖母仁憲太后的影響下對政治和權力都是抱著隨緣的心態,沒有報著得失之間的心態,政治野心並不高也使得胤祺並未參與康熙諸子爭奪皇位之中。

除了沒有政治野心,胤祺由於自幼在仁憲太后身邊長大,仁憲太后對漢文化並不是十分熟悉,她只通曉蒙古文化和滿族文化,所以胤祺也和仁憲太后一樣對漢文化知之甚少。

據《清史稿》記載胤祺在9歲時還不會寫漢字,不能流暢的閱讀儒家經典。而清朝入關之後自順治始就一直是推崇漢學文化,利用漢學儒家經典治國,尤其是康熙倍加推崇儒家的仁君治國之思想,所以不精通漢文化的缺點也讓胤祺失去了繼承資格,儘管康熙十分喜愛胤祺,但是他也不能將大位傳於胤祺,因此胤祺也自知自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從而也不去參與皇位之爭。

所以說胤祺在康熙時期不爭不搶,對皇位威脅並不大,外加人還寬厚溫和,善良淳厚,以及幼年與雍正共同被養育在孝懿仁皇后宮中的感情,因此雍正繼位之後對待胤祺十分親厚。

雖然雍正對胤祺親厚,但最後還是噁心了一把

胤祺因為性格寬厚善良,謙恭謹慎還深得父親康熙喜愛,康熙曾經說過胤祺為人心性在其諸子之中最為善良且為人敦厚。所以胤祺也是康熙在世時諸子中被封親王爵位的三子之一,康熙在世時僅冊封過老三胤祉為誠親王,老四雍正為雍親王,老五胤祺為恆親王三個親王爵位。

胤祉是因為其為人博學多才,文武雙全得到康熙喜愛;雍正則是善於揣摩康熙心思,投康熙之所好而得喜愛;胤祺就是因為其不錯的人品和良好的品行得到了康熙喜愛。

當初康熙一廢太子時,老八胤禩曾經牽扯其中,被康熙圈禁起來,當時與胤禩關係極好的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懷揣毒藥勸諫父親康熙為胤禩求情,康熙震怒,當場扇了胤禟一耳光,後來胤禵又為胤禩和胤禟出頭頂撞了康熙,更使得康熙大為震怒,拔刀欲當場砍殺胤禵。

在電視劇中這段情節被刻畫成了是雍正出面拿手硬擋抓了康熙的刀,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挺身而出抱住康熙替胤禵擋刀的並不是胤禵的同母哥哥雍正,而是生性善良寬厚的老五胤祺。

胤祺跪著抱住康熙大腿,一面大哭為胤禟和胤禵求情,一面拉著父親康熙的手示意父親有火衝自己發,拿刀往自己身上砍。康熙為此非常感動。

當時的這一場景讓康熙感動的確切的說是三個兒子,一個是胤祺一個是胤祺的親弟弟胤禟另外一個就是他想砍殺的逆子胤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歷史上事後康熙查明詛咒鎮魘和想收買刺客刺殺胤礽的人是大阿哥胤禔,所以康熙將胤禩放了出來。

在一廢太子時,康熙諸子都表現出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和手足相殘想競爭皇位的態度,因此事後康熙心情十分不好,此時看到胤禟和胤禵能為了兄弟胤禩不顧自己震怒,堅持要與胤禩共進退這種患難兄弟情義十分感動,胤祺為了兄弟不顧父親震怒,抱著父親想以身代替兩個弟弟接受自己的懲罰,這不更是難得的兄弟情義,康熙十分欣慰和感動。

所以這件事後康熙就冊封了此前已是貝勒爵位的胤祺為恆親王,冊封之前沒有爵位的胤禟和胤禵為貝子。

也是從這件事之後胤祺在康熙諸子之中威望瞬間提升,在眾兄弟中包括雍正在內,都對胤祺這般袒護兄弟,重視兄弟情義的人極為欽佩,因此胤祺在眾兄弟中威望極高也是使得雍正對他比較親厚的原因。

不過雍正雖然繼位後對胤祺極為親厚,但是在最後還是噁心了胤祺一把,不過確切的說雍正想噁心的並不是胤祺,而是胤祺的親弟弟胤禟和母親宜妃。

胤祺的弟弟胤禟是雍正的政敵弟弟胤禩的忠實追隨者,而胤祺的母親宜妃也因此支持胤禩繼位,當雍正繼位之後很出胤禟和宜妃意料之外,胤禟對雍正繼位表現出不肯臣服,宜妃則是唆使康熙的後宮與雍正作對。

按照清宮規矩皇帝去世後,生前的嬪妃如果生育有兒子且兒子已經成年,就要由兒子接出宮外奉養。沒兒子的或者兒子未成年的則由現任皇帝在寧壽宮中奉養其終老。

康熙去世後,宜妃按照規矩搬到了胤祺的恆親王府居住,還按照清宮規矩,已經出宮的先皇太妃逢年過節都要入宮去向皇帝請安。而宜妃正是在出宮之後聯絡唆使老三胤祉生母榮妃、老大胤禔生母和老八胤禩的養母惠妃等幾位先皇太妃集體不入宮向雍正請安,實際上就是她們都不認可雍正繼位,因此雍正對於這些皇太妃們極為不滿,尤其是對挑頭的宜妃最為反感和厭惡。

因此當雍正在雍正四年(1726年)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定罪之后冠以惡名「阿其那」和「塞思黑」,雍正就派了胤祺去給囚禁在保定的老九胤禟宣旨,讓胤祺持聖旨將胤禟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思黑」。

雍正這一招可謂是盡顯他的殘酷,他故意讓胤禟的親哥哥胤祺給其給惡名,讓胤禟和宜妃母子眼睜睜看著哥哥給弟弟改惡名,大兒子給小兒子改惡名,雍正此舉就是為了噁心胤禟和宜妃母子。

雍正的安排老實寬厚的胤祺肯定不敢拒絕,而且他也明白此時更不能拒絕雍正,所以他按照雍正的旨意去給親弟弟胤禟改惡名為「塞思黑」。

胤祺的親弟弟胤禟和母親宜妃雖然和雍正結怨很深,但胤祺為人忠厚善良,對母親和弟弟與雍正的恩怨幾乎從不參與,兼之他本身與雍正關係還算不錯,而且在奉旨給胤禟改惡名這件事中也徹底表現出了對雍正繼位的臣服,因此雍正並沒有因為胤禟母子而遷怒於胤祺,在給胤禟改惡名之事後反而更加對胤祺親厚禮敬。

寫在最後

雍正對胤祺的評價非常高,他曾經評價五弟胤祺為「秉性平和,持躬謙謹,有樂善好施之風」。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時,享年54歲。胤祺去世後雍正親自為其撰寫祭文,還為他立碑勒銘,並給他上諡號為「溫」。這也非常符合胤祺生前溫和寬厚的性格。

因此來說胤祺自幼與雍正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感情,外加在嫡祖母仁憲太后的影響下性格溫和且沒有太高的政治野心,不參與皇位之爭,所以胤祺即便母親和弟弟與雍正結怨極深也沒有受到牽連。

在康熙晚年慘烈的皇位之爭中,胤祺能保持獨善其身,沒有參與其中,在雍正繼位之後胤祺又能以平和心態對待雍正,這都是受到了他的嫡祖母仁憲太后的影響。胤祺是康熙諸子之中結局比較不錯的了。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雍正和他八弟胤禩的矛盾為什麼會在雍正四年才爆發?
    雍正繼位之前與胤禩矛盾並不明顯,而且兄弟二人關係還極為親密其實在雍正在繼位之前是人緣也很不錯,在與眾兄弟之間相處非常融洽,尤其是他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關係都很不錯,確切的說是在太子胤礽二次復立之前雍正與胤禩、胤禟關係還算不錯,實際上雍正繼位前與胤禩沒有太多或者是太直接的矛盾。
  • 雍正連續3天拉肚子,乾隆聽聞後,為何大讚拉的好?
    小編先說一下歷史背景,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胤禩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
  • 雍正登基後,最先打擊的並非八爺,這位阿哥才是他的心頭大患
    1722年雍正登上了歷史舞臺。在結束了康熙末年殘酷的九子奪嫡後,雍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自己曾經的政敵。康熙末年,在胤礽被廢後,九子奪嫡其實變成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的角逐。表面上來看,胤禩是雍正最大的敵人,但其實他並不是雍正最忌憚的人。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那麼胤褆的後半生就不用說了,自然就是被康熙給囚禁了一生,最終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去世。胤褆去世後,作為皇帝的雍正為了紀念這個哥哥,於是在胤褆死後,雍正按固山貝子的禮儀給胤褆下了葬。不得不說雍正還是挺厚道的,可惜的是胤褆死的早,所以到了乾隆時期的時候,早已經不在人世,那麼也就和乾隆沒有什麼關係了。
  • 所不知道的十阿哥胤生母——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
    同時,對於那些曾與自己爭奪嫡位的兄弟們,如「八爺黨」成員,也開始一一清算,八阿哥胤禩先是被加封為廉親王,但雍正四年(1726年)即被削掉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不久後,胤禩即病死于禁所。九阿哥胤禟因是「八爺黨」的骨幹而被雍正深為忌恨,先被革爵,後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定罪狀二十八條,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 雍正登基後,為何不剷除八爺,反而對這位皇子下手
    大家通過清庭劇也可以看出,雍正性格多疑、狠毒、手腕高明。在雍正奪得帝位後。他開始對奪嫡的兄弟逐個清理。康熙末年,皇太子被其他皇子告發,稱其行為不端。康熙對太子胤礽不滿,決定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太子被廢後,大阿哥與太子的明爭暗鬥結束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之間開始了較量。這樣看來,他是雍正的頭號對手。但是雍正還有一個胤禩背後的強有力的對手。這個人就是胤禟。雍正登基後,首先就要剷除異己。
  • 九子奪嫡:雍正登基,為何先懲治背景最強的十阿哥?帝王心術了得
    雍正元年四月,在未對「八爺黨」主要成員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予以清算之前,雍正皇帝便以「抗旨不尊、言辭不敬」為由,將其奪爵圈禁。一個只是跟在皇八子胤禩等人後面煽風點火,甚至毫無政治智慧的皇子,為何會首先得到雍正皇帝的清算?
  • 盤點雍正兩大歷史之謎
    20年代中,明清史前輩孟森先生首先發表了《清初三大疑案考實》26,其中《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一文,不承認雍正(清世宗胤稹)預於奪嫡之列,而奪嫡者乃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禎與皇太子胤礽諸人之事,與其無關,是將雍正超然置身局外人之列,認為「康熙諸子奪嫡為清代一大案,因將世宗之嗣位與雍正間之戮諸弟,張皇年羹堯及隆科多罪案,皆意其並為一事,遂墜入五裡霧中,莫能了其實狀
  • 雍正稱呼八弟和九弟是阿其那和塞思黑,這兩句滿語究竟代表啥意思
    比如,雍正皇帝和他兄弟們看似和和氣氣,但背后里卻是爾虞我詐,其中他的八弟和九弟最具「代表」。究竟雍正對八弟和九弟做了什麼事情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康熙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並給雍正留下遺旨,要他善待廢太子一家。四阿哥雍正繼位後,雖然沒有解除對二哥的圈禁,但是遵循了父皇的旨意,善待了他的家人。雍正二年,廢太子胤礽病逝於鹹安宮,享年五十一歲。胤礽死後,雍正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並由他的兒子弘晳承襲親王爵位。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注意,康熙皇帝並沒有問及胤禟關於「大將軍王」人選的意見,只是對其竊竊私語表達了不滿。可胤禟為何直接將話頭扔給了皇十四子胤禵呢?要說,胤禟的「毒蛇老九」稱號絕非虛言,這小子的智慧水平也絕對能在劇中排上名次。
  •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一本日記,揭露了他「殘害手足」的狠毒本性
    於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便被重重質疑聲音包圍,負面輿論一度影響著雍正皇權的穩固性。為了消除負面輿論、穩固統治根基,更為了奠定改革弊政的良好環境,雍正皇帝很快開展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甚至連「一母同胞」皇十四子胤禵也遭到了雍正皇帝不同程度的打擊,以致時人乃至後世認定了其「弒兄、屠弟」的冷血罪名。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說白了,西北大敗的幕後黑手就是兩個人——監管戶部的皇四子胤禛和監管兵部的皇十四子胤禵。康熙皇帝剛一接到西北奏報,為何就立即單獨召見了胤禛和胤禵商議對策?原因就在這裡!當前,胤祥還在宗人府圈禁,胤禛又不懂帶兵;同樣,「八爺黨」裡的胤禩、胤禟、胤俄等人也不懂軍事;所以,也只有胤禵前往西北才可。當然,命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前提是戶部必須支持,也就是皇四子胤禛必須支持。
  • ...老九都死在獄中,一個嘔吐一個腹疾,雍正皇帝給出的說法是「冥誅」
    胤禩和胤禟兄弟二人,都死在關押期間,一個嘔吐,一個腹疾,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二人的死因,疑似遭了毒手。那以後,出面辦事的楚宗、胡什禮和直隸總督李紱都被治罪。八弟和九弟在短期之內先後死在監禁的地方,按照雍正皇帝的說法,兩個人是被「冥誅」,是受了天譴,所以早早死去。
  • 皇太子胤礽和他的幾位兄弟,被圈禁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
    九子奪嫡中,皇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禟結局都很慘。特別是胤礽,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被關進鹹安宮圈禁,到雍正二年(1724年)被幽死,整整被關了十二年。胤禔用巫蠱之術廢太子事被皇三子胤祉告發之後,徹底對胤禔失望的康熙氣憤到了極點,直斥胤禔為「亂臣賊子」,並立即下令奪其直郡王之爵,命宗人府將其圈禁在府第高牆內,派人嚴加看管,一直到雍正十二年被幽死在自己府中。前後雖然長達26年,但他至少是圈禁在自己府中,還有一定的自由可言,在這二十六年中,百無聊賴的胤禔,居然還生育了二十六個孩子。
  • 雍正王朝:「八王逼宮」,狀元王文昭為何就敢站出來?心機很深
    很明顯,即使王文昭對雍正新政有著明顯不滿,也並不影響雍正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培養,更不影響他身上極為明顯的站位標籤。說白了,王文昭自成為狀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了雍正皇帝的政治勢力,無論他怎麼表現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