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王逼宮」,狀元王文昭為何就敢站出來?心機很深

2021-02-13 歷史故事講堂

王文昭,曾在「殿試」過程中享受過「逾時」特權,並享受了雍正皇帝親自掌燈的「恩科狀元」,也是雍正皇帝著重培養的青年官員。很明顯,即使王文昭對雍正新政有著明顯不滿,也並不影響雍正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培養,更不影響他身上極為明顯的站位標籤。

說白了,王文昭自成為狀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了雍正皇帝的政治勢力,無論他怎麼表現都無濟於事。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會促使這個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狀元,敢在「八王逼宮」這種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爆發,而且雍正皇帝還明顯處於下風的關鍵時刻,主動站出來支持雍正皇帝。

只是,這個看似文弱而且還有著「抽搐」毛病的狀元,絕非「百無一用之人」,而是一個講究進攻策略,講究方式方法的人精。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四位旗主王爺明確表達出對朝廷政務不滿時,王文昭並沒有站出來;等到雍正皇帝走下龍椅,在朝堂子上巡視一周後,王文昭才第一個站了出來。

這個不起眼的小細節能說明什麼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八王逼宮」結束後,雍正皇帝對滿堂朝臣的訓斥:

「今天朕好傷心啊!朕傷心的,不是隱私他們逼宮亂政,朕傷心的是這麼多朝廷官員竟然一個個作壁上觀!平日裡,你們口口聲聲、君君臣臣的,今日君父當此危難之際,你們的忠愛之心都哪裡去了?難道朕真是什麼桀紂之君嗎?」

那些素日裡就不滿於雍正皇帝執政風格,或者對雍正新政明顯有意見,再或者本就隸屬於「八爺黨」勢力集團的官員不主動站出來,雍正皇帝能理解,也不會怪罪,因為雍正皇帝對他們本就沒抱希望!但如果王文昭這個曾享受皇帝掌燈的狀元,也沒站出來為雍正皇帝站位的話,會被雍正皇帝如何看待,可想而知。

更何況,就算王文昭不主動支持雍正皇帝,一旦「八王逼宮」成功,王文昭這個雍正皇帝的忠臣會落得何種下場,也顯而易見。

而雍正皇帝在朝堂巡視的表現,就是他在做出判斷的明確表現,也是他向支持自己的朝臣尋求幫助的重要信號。這種情況下,王文昭再站出來才叫「深通上意」,才叫「合乎時宜」,才叫「識時務」!

我們再來看下王文昭的奏對表現:

「皇上,臣有本要奏!」

雍正皇帝則如此回應:

「你也要攻擊田文鏡?」

王文昭雖然對新政有所不滿,但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雍正皇帝真就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真就不知道他是站出來支持自己的?

他當然清楚!

他之所以這樣問是為了暫時壓制「八爺黨」的阻攔。別忘了,在如此級別的朝會上,王文昭這樣的級別壓根就沒有資格發言;或者,幾位在場的王爺隨便站出來一位就能立馬將其碾壓,根本不會給他完整發言的機會和時間。

雍正皇帝如此發問,就能暫時迷惑住幾位王爺,才能保證王文昭說話的機會和時間。

對於雍正皇帝的發問意圖,王文昭明顯聽出來了,索性就按著雍正皇帝的意圖往下說:

「是!臣對田文鏡、對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現在說的不是這個!」

這句話的意圖依然很模糊,任誰也不會判斷出王文昭想要彈劾的人到底是誰?好了,王文昭又爭取到了繼續說話的機會。

也就是說,直到現在「八爺黨」們甚至還會以為這個狀元也想著趁機攻擊新政,自然不會對其加之阻攔。所以,直到王文昭提及「臣要參一個人——東親王永信」時,永信才恍然大悟地立即站起來訓斥。

那麼,問題來了:王文昭為何偏偏選中了東親王永信,而不是其他幾位王爺?

1、東親王永信不是胤禩、胤禟等人,雍正皇帝對其擁有著絕對的控制力,能夠及時制止住東信必然會出現的阻止聲音。

2、選擇東信,胤禩、胤禟等人才會暫時消停,才不會立馬站出來反對。

3、東信,既非年齡最長者,也非年紀最小者,而且還是攻擊皇上的最活躍人物,既具有代表性也不至於最難對付。

所以,王文昭此話一出,胤禩、胤禟等人都沒有動靜,只有永信自己站了出來,而且還被雍正皇帝一句話壓了回去。

好了,所有的條件都滿足了,王文昭開始彈劾:

「第一,朝廷明詔,我們都看了,說得清清楚楚,請幾個旗主王爺來是為了商量旗務。東親王為什麼一開口就幹預朝廷的政務呢?這是明目張胆的越旨。」

「第二,東親王雖然是世襲王爺,但也是臣子,一上來就連續向皇上逼問,毫無人臣之禮。聖人有成法在,朝廷有禮制在,請東親王即刻向皇上謝罪!」

僅就這兩句彈劾,就足以證明「百無一用是書生」絕對不適用於王文昭:

1、著重強調「聖人禮法」和「朝廷禮制」喚起滿堂朝臣的共鳴,同時也不給別人留下絲毫反駁的可能。

2、強調東親王永信「幹預朝政」的越旨表現,用以凸顯四位旗主王爺的「逼宮」事實;強調永信「攻擊皇上」,用以凸顯四位旗主王爺的「毫無人臣之禮」。

我先讓你佔不住理,先把錯按到你身上,看你如何回應?

你拒絕、反抗,滿堂朝臣,尤其是那些清流官員們就找到了攻擊你的理由;

你默認、認罪,雍正皇帝就能依據於此治你得罪;

當然,永信更可能選擇沉默,或者連減弱進攻鋒芒。但只要這種情況出現,王文昭的目的就達到了,雍正皇帝也就能得到喘息機會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永信不敢反駁,但胤禟可不慣著王文昭,一陣瘋狂的謾罵以後,王文昭的「抽搐」又犯了!

王文昭失誤了?還是,胤禟真就有那麼大的辦事,能讓王文昭當場犯病?

別誤會,這恰恰是王文昭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1、正面硬剛旗主王爺,雍正皇帝已經記住了王文昭的忠心表現,王文昭的目的達到了,該退場了!

2、胤禟謾罵王文昭,又讓 雍正皇帝找到了訓斥胤禟的理由,讓雍正皇帝暫時扳回一局,形成震懾。有了胤禟的謾罵,王文昭的忠心和貢獻自會更加突出,剩下的就是如何完美退場,如何將自己的形象受損程度將至最低了。

3、旗主王爺久在關外,得罪不可怕,甚至也無所謂;但胤禟背後有廉親王胤禩,而且還就在京中,就在朝堂之上,王文昭可不敢輕易得罪。

也就是說,王文昭幫雍正皇帝站了位,還不想過多得罪「八爺黨」,該怎麼辦?

直接抽風,撤離戰場!

除了能安全撤離戰場,王文昭還有著更大的好處:

皇上,為了給您站位,我都被罵到抽風了,您看看將來該怎麼提拔重用我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最起碼,王文昭絕不是這樣!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八爺逼宮準備充分,為何還是失敗了?這幾個細節別忽略
    文鬥的例子就不舉了,不敢說。武鬥為了徹底消滅對方,可以百無禁忌;而文鬥為了拉攏第三方,你必須遵守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雍正王朝》裡八爺那點力量玩不起武鬥,所以趁雍正人心大失玩文鬥。無論《雍正王朝》裡還是歷史上,以滿制漢,攜漢制滿,也就是用漢人文官控制滿人軍事集團,以滿人軍事集團制衡漢人文官,都是大清的基本國策。漢人士紳文官跟滿人勳貴是大清的兩大柱石。
  • 《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
    《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文/愛上閱讀喔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皇帝,有勵精圖治的明君,也有昏庸無能的昏君。雍正作為皇帝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遭遇的因為作為人的世俗情感與皇帝之間束縛的挫折卻有很多。要說最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挫折是哪一個,自然就是「八王逼宮」了。大家都知道,八王逼宮以失敗告終,而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雍正帝原本處於劣勢地位,在危急時刻為什麼這體弱多病,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便發生了改變,八王逼宮也就失敗了呢?
  • 雍正被八王逼宮時,為什麼重病的十三爺還能掌控了兵權,難道……
    說起雍正,現在大多古裝劇拍的都是雍正時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雍正登基以後推翻了許多就得政策,但是他所推出的新政,波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有很多人都是反對的,最開始是由大臣們進諫,但是雍正的態度特別強硬,還制裁了很多官員,所以八王就是利用這一點來逼宮,逼雍正退位,還利用弘晝,讓弘晝假傳聖旨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為何會失敗?其實雍正帝早已插入了臥底!
    在《雍正王朝解密》上一期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在《雍正王朝解密》上一期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
  • "《雍正王朝》中有關八王議政這一段,但是為何沒有看到老三允祉?"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宮」胤祉(雍正即位後改為允祉,為了方便,下面統一叫胤祉)未出現,很顯然他已經意識到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而故意躲到了一邊。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其實是案中案,除了弘時外還有一個幕後主使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第215篇文章:有好幾個讀者私下留言,問到雍正帝即位後的首次科舉考試,那個在伯倫不歸酒樓出現的神秘道士,為什麼能精準預測出恩科三鼎甲?究竟是那個道士確實有兩下子,還是說蹊蹺的事情背後,還有隱情?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科場舞弊案」的演變過程,產生過懷疑。反正小編覺得,整個「科場舞弊案」,乍看之下合情合理,可是細想之後,卻迷霧重重、非常詭異。於是,八阿哥想到了張廷璐,他雖然是八爺黨,但是一直隱藏的很深。所以,舉薦他為主考官,更容易取得雍正的同意,從而實現自己繼續夾帶考生的目的。後來,張廷璐被捕之後,承認了自己夾帶考生(不收錢的),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_八爺黨
    原標題:《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八王議政是《雍正王朝》的高潮部分,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交鋒和決戰,在這次朝會上,要不是最後張廷玉站了出來直接扭轉局勢,更是為十三爺到來爭取了時間的話,估計最後結果如何還不一定,那麼張廷玉作為康熙老臣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最後才站出來呢?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關於胤俄,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劇中敢同康熙皇帝犟嘴的,胤俄排在第一位;敢罔顧朝廷規矩、肆意妄為的,胤俄排在第一位;甚至,連廢太子、皇十三子胤祥,他都是說罵就罵,一點面子都不留。皇十子胤俄,為何如此囂張?
  • 雍正王朝:劉墨林為何被清流排擠?其實,他的「囂張」就已決定
    要說雍正皇帝到底是修煉了幾十年的阿哥,到底是「六部辦差、民間闖蕩」出來的皇帝,他的這句話最起碼能達到三個作用:1、作為天下讀書人的精神領袖,清流官員的代表人物,李紱對於雍正皇帝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雍正皇帝的這段話無疑會進一步穩固李紱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能夠換回李紱「鞠躬盡瘁,一定不辜負皇上厚望」的回應,也屬情理之中。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胤祥為何在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我們會發現十三爺胤祥有兩次力挽狂瀾的表現:第一次康熙爺駕崩,雍正剛上臺,十三爺火線復出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進宮護駕,一看十三爺帶兵進宮,「八爺黨」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第二次八旗王爺逼宮,有是十三爺帶病恢復豐臺大營的兵權,又帶兵進宮化解雍正的危機。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鄔思道這樣的人,對帝王心術研究很深,之所以能幫助雍正奪嫡,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深刻了解了康熙的心理。要知道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算是比較聰明的那一批了,帝王心術舉世無雙,但是他的所思所想都被鄔先生洞察了,因此胤禛才能處處佔得先機。康熙的心思鄔思道都能猜得這麼準,更別提雍正的心思了。而每個皇帝都不願意自己的心思被臣子猜到,天威難測才能統御群臣。
  • 雍正王朝:雍正明知胤祀是最大的政敵,為何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
    其次,雍正還是對胤祀及其背後的八爺黨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八爺黨支持雍正,在雍正新政推行下發光發熱,成為雍正王朝的頂梁柱。事實上,在舉國援助年羹堯打贏西北打勝仗時,胤祀就出過不少力氣和心血,源源不斷為前線輸送糧草炮彈,為大軍提供後勤保障。要說沒有胤祀的支持,恐怕年羹堯也打不贏這一仗,雍正的皇位也可能坐不穩。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敢說敢為、敢笑敢怒」的作用設定,胤祥硬生生的將「死了的拼命十三郎」還了陽!和胤祥站在直接對立面的皇九子胤禟,為何對於胤祥的病情如此熟悉?甚至能夠預測胤祥的病情發展?因為這本身就是胤禩、胤禟等人的刻意安排!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雍正為什麼對胤祥這麼好?他們倆關係非常要好,是自幼就好,這個雍正是胤祥的數學老師,因為據《清史稿》記載,雍正曾經受康熙之命教導胤祥學習。而且每次出行,都相依為伴,感情深厚的很。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老八臨死時為何說雍正沒有贏?原來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沒看出來
    在《雍正王朝》中,八爺允祀夥同八旗旗主王爺陰謀逼宮失敗,被雍正罷去爵位,囚禁了起來,隨同一起囚禁的還有老九允禟和老十允俄,自此以後從康熙年間就存在的八爺一黨被雍正連根拔起,九龍奪嫡在這裡才畫上了句號。雍正贏了,八爺黨被連根拔起後,雍正徹底的掌握了政權,此時的西北戰亂也已掃清,僅剩下殘部在頑抗,新政的推行也頗見成效,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來的大清這個爛攤子,從一開始的內憂外患到現在的國富民強,大清國力也在蒸蒸日上。可在老八臨時之時給雍正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卻說:我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到後來才發現我只佩服你,皇上四哥我輸了,可是你也沒有贏。老八明明是輸的一敗塗地,為何會這樣說呢?
  • 《雍正王朝》八爺黨本可藉此機會一舉推翻雍正,最後為何全軍覆滅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好的宮鬥劇,其中蘊含了無窮的職場哲理和人生經驗,可謂是十分厚黑,其中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就是九子奪嫡,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讓朝局混亂不已,阿哥黨互相明爭暗鬥,讓康熙頭疼不已,康熙末年朝政腐敗,康熙皇帝得過且過沒有及時整治實際上與九子奪嫡也有很大關係,在九子奪嫡中,鬧騰的最歡的莫過於八爺黨
  • 《雍正王朝》為何被稱之為神劇,看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已經播出二十年之久的雍正王朝,隨著時間推移,並沒有泯然眾人矣,而是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著,甚至很多人稱其為經典之作,而這部神劇也的確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經典在哪裡呢,宋安之認為它的經典在於劇情的精彩絕倫,演員的神演技,特別貼近現實,深刻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宮廷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