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爺逼宮準備充分,為何還是失敗了?這幾個細節別忽略

2021-02-23 博覽眾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博覽眾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雍正王朝》秒殺太多」有深度」的影視劇,而「八王議政「是全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可惜很多人對政變的理解還停留在《康熙王朝》「智擒鰲拜」的層次上:帶幾個人,乒桌球乓把政敵的首領幹掉了,政變就成功了。導致討論這段的,基本都把目光放在幾個旗主王爺怎麼控制兵營,隆科多怎麼調兵,胤祥怎麼奪兵上。而不知道政變的關鍵在哪裡。

其實,政敵之所以這麼牛逼,是因為他是個集團的代言人,整個集團在支持他。你就算殺了他一個人,他的集團並沒有覆滅,一般還會對你發起更瘋狂的反撲。比如,十常侍殺了何進,袁紹曹操就殺進皇宮,十常侍償命了。王允殺了董卓,西涼集團也沒有就此覆滅,王允也償命了。還有北魏元子攸殺了爾朱榮,後來他也償命了,等等。幹掉熊貓你也成不了國寶,反而會被槍斃。

政變要成功,要麼徹底搗毀對方的集團;要麼把各大勢力拉攏過來支持你。前者一般用武鬥,後者一般用文鬥。武鬥絕不是殺掉為首的幾個人,而是徹底打垮、分散他的集團,比如「天京事變」韋昌輝殺了東王府兩萬人,周武帝除宇文護不僅殺了他,還擊殺了他的弟弟、部將,南北朝這樣的武鬥多的是,哪次都殺人盈野。文鬥的例子就不舉了,不敢說。

武鬥為了徹底消滅對方,可以百無禁忌;而文鬥為了拉攏第三方,你必須遵守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雍正王朝》裡八爺那點力量玩不起武鬥,所以趁雍正人心大失玩文鬥。無論《雍正王朝》裡還是歷史上,以滿制漢,攜漢制滿,也就是用漢人文官控制滿人軍事集團,以滿人軍事集團制衡漢人文官,都是大清的基本國策。漢人士紳文官跟滿人勳貴是大清的兩大柱石。

而雍正在河南讓田文鏡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嚴重損害了士紳的利益。所以河南士子罷考,京城的文官兔死狐悲,為防推行到自己頭上,聯合起來集體彈劾田文鏡。雍正非但不聽,還殺了帶頭鬧事的謝濟世、陸生南,在文官中引起強烈不滿,嚴重得罪了文官。

滿人按月從國家領糧米,是大清自己人,對大清忠誠度最高。現在雍正把他們的供給給斷了,讓他們自食其力。斷認財路如殺人父母啊。大清的兩大柱石不是被雍正得罪光了,而是得罪死了。這時要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廢除雍正弊政,恢復祖制,肯定得到大夥的歡呼,所以八爺說這次政變,〖至少有九成勝算了〗。

在這種背景下,八爺決定逼宮,也就是玩文鬥,朝廷上抨擊雍正,宣布自己的施政方針,在朝廷大多數人的贊同下,雍正下臺。跟美國彈劾尼克森、柯林頓,開個會表決,本質上是一樣的。

可是,在現代社會,彈劾柯林頓是合法的,可以走程序,在封建社會可沒有彈劾皇帝的程序。所以,要控制住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隆科多帶兵包圍皇宮,創造一個會場,大家可以在裡面暢所欲言,彈劾雍正。

後來雍正被咄咄逼人的旗主逼的無話可說,就讓圖裡琛帶御林軍過來,誰擾亂朝會抓誰,意思就是:老子說不過你,但老子有權解散會場,玩牌玩不過你,老子可以掀桌子。

這時隆科多出現,說他已控制了皇宮,意思就是:這個會你解散不了了,還得繼續開下去。調兵只是起個穩定會場的作用,根本起不了決定作用。不然隆科多直接派兵把圖裡琛殺了,把雍正抓起來就行了,還用這麼多廢話?只是那樣朝廷大臣一看你們這麼不守規矩地玩,誰還敢支持你。朝廷一齊反對,隆科多跟四旗主的那點兵跟朝廷控制的力量比起來就是螻蟻。

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在文鬥中爭取朝廷大多數人的支持。大夥一致要求雍正退休了,就算胤祥控制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兵力,裡面的官兵有膽子跟整個朝廷作對?

那你說既然爭取大家支持這麼重要,八爺為什麼不挨個暗中爭取呢,還得要隆科多、四旗主調兵?你挨個串聯,串聯了張三,他不知道李四什麼決定,敢貿然答應嗎?串聯到了表面上反對雍正,實際上是他眼線的怎麼辦?朝會無疑是個好時機,大清最位高權重的人聚在一起,集體表個態,讓雍正下臺。朝會開始,東親王永信率先開始發難:〖皇上說新政如何如何好,臣在奉天聽到的卻不是這樣〗。

看到有人說出自己想說的了 ,下面大臣紛紛交頭接耳地表示贊同。接著開始攻擊李衛是個大字不識的奴才,田文鏡專橫跋扈。因為他們一個實行攤丁入畝,一個實行官紳一體當差,得罪了太多的官員,正好拿他們作突破口攻擊雍正。說完後,還跟演講似的環顧群臣,群臣又一片贊同。

這哪是討論啊,純粹問罪來了,雍正臉色不好看問是誰教他這樣說的。沒想到這更給了永信發揮的空間:〖皇上,這話還用人教嗎,你看這滿大殿的人,誰心裡不是這樣想的?〗

這次群臣的附和聲更大了。三板斧下來,雍正也感到了危機,知道他們在逼宮;九爺十爺洋洋自得,勝券在握。

雍正下去巡視自己的力量:自己人寥寥無幾,得罪的人一大片。

這時雍正給他掌過燈的王文昭站出來護駕了,以「無人臣之禮「參永信。按說欺君之罪是最大的罪,但這不關乎大家的利益,誰都懶得理他,沒一個附和的。王文昭還被人懟的癲癇發作,抬下去了。但王文昭的犧牲不是白給的,他引出了雍正反敗為勝最大的功臣——老九。老九罵王文昭:〖充其量不過是我們滿人的一條狗!〗,漢官聽到了,心頭肯定一萬頭草泥馬:雍正再混蛋,也沒讓我們當狗啊。

接著罵〖幾篇章僥倖得了個狀元〗,官員分勳貴、捐官、軍功、科舉。而科舉最有面子,提拔也最快。看看反應清朝生活的《紅樓夢》裡世代勳貴的賈家拼命逼賈寶玉讀書考科舉,覺得太清貧寧願放棄宗室身份也要考科舉,左宗棠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將軍了還向朝廷要個進士出身,就知道科舉對於一些官僚來說多麼地榮耀與寶貴。

現在成「臭文章「了,滿人科舉出身的聽到了,也得心頭九千九百九十九頭草泥馬奔騰而過。八爺黨的二號人物這樣一說,等於宣布了他們上臺後的施政綱領了。原來寄希望於八爺黨上臺能過好日子的官員,心裡得涼了大半截。但永信倒來勁了,又站起來攻擊漢人將領,三個旗主輪番攻擊雍正重用年羹堯這個漢人,搞得大清戰鬥力直線下降,要恢復八旗議政的祖制。

你猜旁邊的漢人武官心裡會怎麼想?一開始是八爺黨代言漢人文官和滿人,向雍正跟他幾個心腹宣戰,大多數對一小撮;現在倒好,把漢人科舉文官、滿人科舉文官、漢人武官全推到對立面去了,自己只能代言滿人勳貴武官。

看八爺這眼神,估計是想說:二百五,你少說幾句行不行?看這二百五水平,雍正都忍不住笑了。

這時老八要站出來說話,雍正嚴詞拒絕,因為他知道老八的水平,可不是那幾個能比的。

於是讓圖裡琛率御林軍來解散彈劾雍正的會議。可會議已經被隆科多控制了,雍正只能坐視對自己最有威脅的老八煽動群臣。絕望的雍正癱坐在臺階上。

這時李德全問要不要退朝。當然不能退,因為退朝你只能自個走,然後別人全票通過彈劾你的決議,你連辯論的機會都沒有。八爺首先說〖謝濟世陸生南忠言直諫皇上非但不聽反而殺了他們〗,為科舉朋黨受牽連的官員平反,拉攏科舉文官。

然後誇康熙,暗示要恢復康熙舊制,讓你們過好日子。再攻擊年羹堯,畢竟他殺的官員多,是雍正給他的權,又讓大家勒緊褲腰帶供應他,引發大家公憤。注意,八爺攻擊年羹堯一個人,而不是漢將,比那幾個二百五水平高多了。

再攻擊田文鏡,表要維護讀書人、士紳的利益。

再說簡親王提出的「八王議政」純粹為了江山社稷,這是向大夥解釋,老九他們心急了點,沒有把大夥當狗的意思,打倒了雍正,咱們一起分田地。近乎完美的出擊,雍正快招架不不住了。

但這時張廷玉出頭了,看到站出來,已近乎死人的雍正,又充滿了希望。

張廷玉先問難九爺十爺,畢竟永信能把李衛、田文鏡當突破點,他也能拿這倆活寶當〖我是先帝舊臣,兩朝宰相,這下面就有許多我的門生故吏,你們不會也把我當滿人的狗,不讓我說話吧〗

先擺資歷,說明自己是代表漢人官僚利益的,然後再問責八爺黨,你們憑什麼想打壓漢人?爭取到漢官的支持。然後講一堆八旗歷史,又評論一番,並且說出了〖如果八旗各方為政,定會同室操戈禍起蕭牆〗。

其實就是在表示:勳貴掌權已經是不合時宜的過去式了,現在是科舉文官的天下。如果八王議政肯定會像清初一樣,動蕩不安,誰都作不穩官。我們科舉文官要擔起這個擔子,反對八王議政。後來又講康熙43年發大水,朝廷拿不出賑災的銀子,西北用兵也掏不出軍餉,所以雍正上臺就實行新政。

這是在向大家解釋:新政是損害了大家的利益,但不實行新政大清就亡了。崇禎當年讓大臣捐款大家不捐,結果逼反了陝西饑民,導致了崇禎掛歪脖子樹,可那些大臣也大多家破人亡啊。皇帝實行新政雖然讓你貪的少了點,但子子孫孫能貪下去。說完之後就問〖馬中堂,您說是不是這樣?〗

名義上是問對不對,其實是問支持不支持。馬齊作為一方官員的統領說〖張中堂所言句句是實〗,別的官員也沒有反對,說明他們是支持認可張廷玉的。他們沒隨聲附和,是因為畢竟他們還想看雍正出醜。

這一席話把八爺逼的氣急敗壞了,再也顧不上「賢」的人設了,破口大罵。聽到張廷玉這席話,無論是漢人、滿人、蒙古人、回人的科舉文官,哪怕不是科舉出身的,肯定合計:雍正是混蛋,可只是讓咱們少貪點,讓八爺黨這群王八蛋丘八上臺了,咱們就成了什麼權力沒有的狗了,還是選雍正好點。注意,之前雍正被老八、隆科多對的氣息奄奄,彎腰坐在階梯上,張廷玉說完之後,雍正挺直了腰板,恢復了威嚴,訓斥老十。

然後雍正又把四旗主點了一遍名,威嚴地問他們〖你們還要提八王議政嗎〗,四旗主都灰溜溜地低下了頭,畢竟跟漢文官、滿文官、漢武將一起作對,他們只有掉腦袋的份。

接著又和氣地點出來睿親王都羅,表揚了他〖他們逼宮,你沒有和他們摻和,朕很高興〗,都羅跪下謝恩,四旗主內部也被分化了。雍正此時已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了,再訓斥老八也開始氣壯山河。但會沒開完,還有轉機,所以老八說〖誰自絕於列祖列宗,黃泉路上自有驗證〗。可是,這時老十三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回來了,雍正可以光明正大地開除老八會籍,自此老八完敗。

所以說,八王議政雍正能取得勝利,第三功臣是胤祥,帶兵來散會;第二功臣是張廷玉,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第一功臣是九爺,沒有他張廷玉還真不好辦。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歡:

大將幫朱元璋擋了9箭,朱元璋抄家時,留下他孫子的性命

中國歷史上四大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玄乎,令人匪夷所思!

漢武帝攻打大宛致十萬傷亡,竟只為幾十匹汗血寶馬!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本可藉此機會一舉推翻雍正,最後為何全軍覆滅
    滿朝文武其中有大部分官員是八爺黨的黨羽或暗中支持八爺黨,這使得在九子奪嫡前期的政治鬥爭中,胤禩人望十足,儼然有取代太子儲君的架勢,然而胤禩最終也恰恰失敗在自己的高調上,胤禩平時以賢著稱,而康熙皇帝恰恰最討厭這個賢字,在康熙看來胤禩不過是處處學自己而又處處不像自己。
  • 雍正王朝:「八王逼宮」,狀元王文昭為何就敢站出來?心機很深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四位旗主王爺明確表達出對朝廷政務不滿時,王文昭並沒有站出來;等到雍正皇帝走下龍椅,在朝堂子上巡視一周後,王文昭才第一個站了出來。這個不起眼的小細節能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八王逼宮」結束後,雍正皇帝對滿堂朝臣的訓斥:「今天朕好傷心啊!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雍正和八爺的恩恩怨怨太久太長,所以當他看到八爺臨死留的這封信,回想起往事,往日的一切歷歷在目,老八這封臨死前的信寫的很真摯,很動情,他的皇上四哥確實很累了,累的心力交瘁,看到這封信,雍正更多的是心痛、無奈,想起康熙臨死對他說的話: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為何會失敗?其實雍正帝早已插入了臥底!
    ,大家點擊觀看便可:《雍正王朝中隱藏最深的投機者:看似憨厚的「雙重身份」圖裡琛!》奶奶的,今天本來還寫了一篇新的,熱氣騰騰的,還沒來得及發送公眾號,又被人抄襲了,無語……叫什麼FTTH……抄襲複製連簡介都複製進去了……算了,還是繼續寫吧,等投訴過了後,明天再發!在《雍正王朝解密》上一期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
  • 雍正王朝中五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劇作,劇情精彩、細節豐富,裡面的演員貢獻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其中細節更是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只有反覆觀看,仔細分析,才發現一舉一動皆有深意,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康熙臨終前做的幾手準備讓隆科多保四爺登基,再讓張廷玉挾持隆科多。康熙死前,給了隆科多兩道密旨,一道是隆科多如果想要勾結八爺和十四爺,立即處死。這道聖旨由張廷玉保存。在康熙死後,隆科多果然給雍正保駕護航。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十三爺是兵權組織架構中的金字塔頂端,而其他的掌兵者不過是金字塔的某一基點而已,這和十三爺的建康程度沒有多大關係,除非他死了,對於兵權的掌握,一定是最牢實的。胤祥能文能武,深受康熙喜愛「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3、叛軍逼宮,不過是太子胤礽被廢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是給了康熙皇帝一個更為充分的廢黜理由。也就是說,一旦太子被廢,這所有的罪行都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胤礽的身上,也就沒胤禵什麼事了。只是,胤禵低估了康熙皇帝的智慧,更低估了朝廷重臣張廷玉的智慧,甚至對自己所屬「八爺黨」的同黨們,他也沒能考慮周全。
  • 雍正王朝:雍正明知胤祀是最大的政敵,為何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
    從雍正的角度出發,他最需要的是穩定朝局,現在滿朝文武大臣依附八爺黨的不在少數,從康熙議立新太子之事就知道,八爺黨勢力盤根錯節、非常龐大,不是那麼容易連根拔起。也因為如此,雍正非常需要八爺黨起碼做到不鬧事、不生是非。
  • 《雍正王朝》為何被稱之為神劇,看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雍正王朝中那些值得回味無窮的經典細節。首先雍正王朝第一集開頭竟然直接展現出太子與貴妃鄭春華的偷情,很是一反常態,初看是不以為然。其實時間久了,再回味的時候,會發現,這其實意味著太子與庶母偷情,離被廢已經不遠了,九子奪嫡的高潮馬上就要到來了。
  • 《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
    《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文/愛上閱讀喔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皇帝,有勵精圖治的明君,也有昏庸無能的昏君。各種歷史劇中也必不可少的出現皇帝這一角色,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加以修飾過的皇帝。萬事都有例外,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還原的最為真實的一位了。儘管,在古代皇帝是權威的象徵,也被眾人推崇為「真龍天子」,但無論是九五之尊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七情六慾,這些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豐富,同時也會影響個人決策的實行,那麼對於皇帝來說便更是如此。
  • 《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事實上這齣戲是純粹的虛構,老八既沒有這麼高明的手段,也沒有這麼長的命。真實歷史上的老八,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天起,就已形同魚肉任人宰割了。 1.為何封政敵為王?
  • 老八臨死時為何說雍正沒有贏?原來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沒看出來
    在《雍正王朝》中,八爺允祀夥同八旗旗主王爺陰謀逼宮失敗,被雍正罷去爵位,囚禁了起來,隨同一起囚禁的還有老九允禟和老十允俄,自此以後從康熙年間就存在的八爺一黨被雍正連根拔起,九龍奪嫡在這裡才畫上了句號。雍正贏了,八爺黨被連根拔起後,雍正徹底的掌握了政權,此時的西北戰亂也已掃清,僅剩下殘部在頑抗,新政的推行也頗見成效,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來的大清這個爛攤子,從一開始的內憂外患到現在的國富民強,大清國力也在蒸蒸日上。可在老八臨時之時給雍正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卻說:我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到後來才發現我只佩服你,皇上四哥我輸了,可是你也沒有贏。老八明明是輸的一敗塗地,為何會這樣說呢?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三位帶兵出身的皇子中,皇長子胤褆早被削爵、圈禁;皇十三子胤祥也被圈禁於宗人府多年;唯獨一個皇十四子胤禵最為可能成為這個「大將軍王」。但在「八爺黨」的內部會議中,皇八子胤禩一邊敲打、一邊威脅,硬是逼著皇十四子胤禵表明了擁護自己的態度。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第一次是在康熙去世的當晚,十三阿哥胤祥從宗人府被赦出後,殺掉了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進而率兵進宮勤王,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第二次是在「八爺黨逼宮」期間,又是十三阿哥胤祥拖著病體,重新奪回了已經被關外四位「鐵帽子王」控制的豐臺大營,再次幫助雍正渡過了危局,從而使得「八爺黨」的「逼宮」陰謀徹底破產。
  • 雍正登基後,收拾「八爺黨」為何放過老十,你看看他娘家是誰?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中,康熙成年的兒子幾乎 參與了這一場皇位PK賽,獲勝者老四得到了皇位,而失敗者老八一黨、太子一黨不是終監禁,就是莫名其妙的死在獄中。對於自己同胞兄弟老十四都能進行最嚴厲打擊的雍正,為何獨獨放過了草包一樣的老十呢?康熙一生生育了35個兒子,其中成活下來的兒子就有24個,再加上清朝嚴格的教育制度,這些皇子們也是個個文武雙全,能力非凡,然而老十卻是一個例外,人送外號」草包老十「。
  • 雍正王朝:雍正把儲君留給弘曆,弘晝竟做了這麼多荒唐軼事?
    「活出喪」在《雍正王朝》中,弘晝有兩處表現得非常出彩,,一是告訴了了十三爺,八爺他們秘密逼宮的計劃。二就是「活出喪」。不僅是電視劇中,在史書上也確實記錄了弘晝的荒唐舉動。「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胤祥為何在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我們會發現十三爺胤祥有兩次力挽狂瀾的表現:第一次康熙爺駕崩,雍正剛上臺,十三爺火線復出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進宮護駕,一看十三爺帶兵進宮,「八爺黨」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第二次八旗王爺逼宮,有是十三爺帶病恢復豐臺大營的兵權,又帶兵進宮化解雍正的危機。
  • 雍正王朝:老四繼位後內有八爺黨外有西北之患,為何沒留鄔先生?
    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經過這麼多年,不只是沒有泯然眾人矣,在當下這個快餐時代,更是顯得彌足珍貴,實屬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雍正王朝電視劇為什麼會這般成功呢,宋安之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這部電視劇不只是深刻反映了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更是將人性刻畫是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