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2020-12-20 騰訊網

《雍正王朝》中最大的反派八阿哥胤禩,在劇中一直和雍正明爭暗鬥,康熙在時,老八和四爺爭奪帝位,雍正即位後,老八又串通老九、老十和手下的黨羽和雍正暗鬥。在雍正晚年,通過四大旗主進京整頓旗務,老八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幾乎要把雍正趕下臺。

劇情不可謂不精彩,老八的手段也不可謂不高明。

事實上這齣戲是純粹的虛構,老八既沒有這麼高明的手段,也沒有這麼長的命。真實歷史上的老八,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天起,就已形同魚肉任人宰割了。

1.為何封政敵為王?

雍正帝對八阿哥允禩一直是恨之入骨的,但是他剛一即位,馬上就封允禩為和碩廉親王,讓他和怡親王胤祥、馬齊、隆科多一同總理事務,成為大清朝的首席大臣、顯貴親王。不久後,又接連任命八阿哥允禩為理藩院尚書、辦理工部事務。可以說,這是既親又貴又重的職務。

照理說,八阿哥黨在康熙朝與雍正是死對頭,雍正一上位就應該大殺特殺,直接進行肉體消滅,為何還一反常理,將八阿哥任命為親王、大臣呢?

在《雍正王朝》的劇情中,雍正如此安排,是為了借重八爺的才能,希望他能摒棄前嫌,和自己和衷共濟,力挽朝局。

可惜這都是為尊者諱。真實的雍正,可沒這麼好的心眼。他將八爺封為王、大臣,其實都是分化瓦解政敵的手段。

八爺黨在朝中有非常強大的政治基礎。不僅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極力擁護八阿哥,許多重臣也都是八阿哥的死黨。諸如大臣阿靈阿、馬齊、鄂倫岱,宗室蘇努、保泰等都仍未放棄對八阿哥的支持。

雍正雖有隆科多的支持,但政治基本盤很不穩固。康熙幼年時受制於四位輔政大臣的局面令他心有餘悸,他不得不對朝臣作出一定妥協。

所以,將八阿哥黨的首領、允禩本人封王授職,不僅在政治上顯示了寬宏大量,還將他綁在雍正王朝的戰車上,令其黨羽的抵制活動突然找不到目標,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

但是這種懷柔政策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雍正即位的次年,即雍正元年(康熙六十一年即位雍正沒有改元),就開始對八阿哥進行不斷的政治敲打。

這與《雍正王朝》中雍正一直隱忍不發,是迥然而異的。

八爺對雍正的恩封看得也很清楚。他從來沒奢望這位心機深重的皇帝哥哥能放他一馬,他的嫡福晉郭羅絡氏也憂心重重,曾對前來道賀的人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雍正聽到這句話,對八阿哥更是恨的咬牙切齒。

2.罰跪事件:對八阿哥的政治侮辱

雍正元年九月,也就是八阿哥在負責工部事務不久,就因為一件小事,受到雍正極為刻薄的政治侮辱。

這一年,雍正按照禮制,要奉康熙和四位皇后的神主進入太廟,途中要設立一個更衣帳房,以備皇帝更換禮服。八阿哥作為工部負責人,這項工程自然是親自負責。他命令工部人員加緊趕建,但由於時間過於短促,雖然房子是建起來了,裡面的彩繪油漆卻沒有幹,味道很難聞。

雍正藉機大發雷霆,斥責八阿哥對皇考大事不夠重視,把一個小房子建的這麼不堪。這一上綱上線可了不得,直接把八阿哥說成了不孝之人。雍正下旨處罰,讓八阿哥和工部相應的侍郎、郎中等負責人員,在太廟外罰跪一晝夜,以對康熙皇帝進行懺悔。

這件事本不是什麼大事,卻引發了超出預料的天子震怒,這預示著雍正對八爺黨打擊的開始。

這個標誌性的大事,《雍正王朝》電視劇沒有展示,也沒法演繹,這是對八爺黨的定調之舉。沒有任何辦法為雍正進行粉飾。

此後又連續因為不給蒙古親王朝拜往返的盤纏、簡省上駟院的御馬、與九阿哥十阿哥居喪期間吃大酒席等事件,雍正連連下旨切責,不斷從私德和官德上予以打擊。

八阿哥有苦難言,雖然越來越恭謹——這一點與《雍正王朝》演的也是截然相反,八阿哥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與雍正抗衡的力量,他只能這樣選擇,只能任雍正宰割。

其實,如果拋開九子奪嫡這件事來看,八阿哥的人品和能力也都是不錯的,他為人低調謙虛,甚有治事之材,在朝野眾臣中的聲望也不全是浪得虛名,就是當年康熙皇帝本人,也對他頗有期待。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曾有一件事,屬於對八阿哥的刻意抹黑。康熙過壽之時,十四阿哥的胤禵從青海前線送了一塊壽字奇石作生日禮物,八阿哥陰險地把奇石換成死鷹,把康熙氣了個半死。

事實上送鷹之事也不並是憑空虛構,只是性質沒有那麼嚴重。那是康熙五十三年時,康熙巡幸熱河,八阿哥因為母喪祭日沒有前去陪同,只派了個太監前去說明情由,同時還親自挑選了兩中海東青送給康熙。大概是因為運送距離過遠,或者儲存海東青的盒子過緊,送到康熙手中時兩隻海東青都已奄奄一息。

康熙頓時大怒,認為這是八阿哥惡毒的詛咒。其實任何人都能看出來,這只不過是一場好心辦錯事的誤會。但康熙因為八阿哥有爭位的前科,對他大加斥責,還罵他是辛者庫賤婦所生。

雍正即位後,八阿哥更是不敢稍有不敬,對雍正不敢有半點不滿,行為上也非常檢點,沒有給雍正留下什麼把柄。

然而人即為魚肉,哪還有逃脫的命運?雍正很快就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政治打擊。

3.愛新覺羅宗室大面積奪爵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的黨羽主要演繹了九阿哥、十阿哥,雍正只把九阿哥攆到青海年羹堯軍中效力,年羹堯把九爺整治的服服帖帖的。

這段劇情主線沒問題,細節有出入,九爺在青海實際上過得很自在,年羹堯不僅沒有整治他,還對他很好,為此雍正生了很大的氣。後來九爺被召回京,還沒到京城就被關押,並很快死于禁所。

八爺黨勢力之大,遠非兩個阿哥所能代表。

即使是宗室勢力中,同情並支持八阿哥的也不在少數。雍正對這些宗室也是又打又拉,最後都實施了慘烈的政治打擊。

安親王嶽樂(努爾哈赤之孫、康熙的堂伯),本與八阿哥沒有任何瓜葛,他去世時八阿哥還沒出生。嶽樂的外孫女嫁給八阿哥,九子奪嫡時,嶽樂的外孫女依靠外祖家的勢力支持八阿哥參與爭奪,這引起了雍正的仇恨。

安親王的爵位傳到孫子時無嗣而除爵。雍正即位後,八阿哥出於親緣關係,上書請給安親王嶽樂的後代恢復王爵。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雍正正仇抓不住把柄,立即利用這個機會,把安親王這個死了幾十年的老王爺拉出來吊打,下旨說:

「曩安郡王嶽樂諂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蒙恩始終寬宥,而其諸子全不知感,傾軋營求,妄冀封爵。瑪爾渾、華玘相繼夭折,爵位久懸。嶽樂諸子伍爾佔、諸孫色亨圖等,怨望形於辭色。廉親王允禩又復逞其離間,肆為讒言。安郡王爵不準承襲。」

不僅如此,雍正還把安親王家的長史宗查布作為打擊對象,指使宗查布下屬誣陷宗查布結黨支持八阿哥奪位。後來年羹堯秉承雍正的意思,把宗查布論罪處斬,安親王一系勢力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裕親王奪爵事件,也是八爺政治風波中的大事。裕親王始封王福全是康熙的親哥哥,在康熙朝很受重視,康熙曾親口允諾要照顧好親哥哥的子孫。福全去世後他的兒子保泰襲封為裕親王,保泰支持八阿哥奪位,也招致雍正的仇視。

但雍正對裕王一枝也採取了懷柔之策。保泰有二十五個兒子,雍正即位之初立即就給這二十五個堂侄子加官進爵,企圖拉攏保泰,以分化八爺黨勢力。

豈料保泰並不吃這一套,拒絕雍正的聖旨,還當眾把聖旨摔在地上。雍正大怒,隨即開始羅織罪名打擊保泰。他藉口國喪期間保泰不守禮制,在王府中唱戲演劇。保泰盛怒之下,居然滿口承認,說我就是唱戲了——其實並沒有這回事,擺明了和雍正對著幹。雍正也不含糊,下旨將裕王革爵,並把他的二十五個兒子統統革爵罷官,就差開除宗籍了。

對王爵,雍正尚有點情面。一些血緣疏遠的宗室,雍正就開始下狠手了。

貝子蘇努,是努兒哈赤長子禇英的孫子,雍正的遠枝堂兄。他在康熙時是八阿哥的死黨,經常給八阿哥出謀劃策。

雍正對這個七十多歲的老堂哥也想拉攏,即位後就升任他的兒子為領侍衛內大臣,但蘇努和他的兒子也是不領情。雍正大怒,隨便找了個藉口說蘇努家人結交九阿哥的嶽父,陰謀不軌,將其滿門發配到山西右衛,家產全部抄沒,蘇努不久後在右衛的寒風中凍餓而死。

4.八爺黨集體落馬

早在康熙當年廢太子時,八爺黨們就跳出來極力推舉八阿哥當太子。這些大臣包括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等人。

雍正即位之後,對這些人也是先禮後兵。阿靈阿在康熙年間就已去世,但此人影響力甚大,他是鈕祜祿氏,康熙初年四大輔臣暹必隆之子,很受康熙信任。雍正任命其子阿爾松阿為刑部尚書,但阿爾松阿也不領情,他認為刑部尚書不過是當時雍正殺人治罪的工具,上書請辭,說如果皇帝非要任命,他只有一死。

雍正氣得召集大臣們說,如果諸王大臣們把官爵視作殺人之據,那我就萬萬不能行封賞之事了。他甚至還氣得說,如果大臣們認為八阿哥真的有治國之才,我情願把皇位讓出來。

皇帝把話說到這份上,大臣們自然只有害怕的份。阿爾松阿隨即被以結黨罪論處,發配到盛京,後來與鄂倫岱一同被盛京將軍就地處斬。

揆敘一族也被治了罪。

揆敘姓納蘭,是康熙朝名臣明珠之子,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弟弟。揆敘在康熙朝也支持皇八子。此人非常有才華,曾擔任過翰林院掌院學士,深受康熙的信任,以至於死後很長一段時間掌院學士之位空缺,康熙認為無人能及得上他的才華,還給他追贈了「文端」這樣高級別的諡號。

揆敘雖死,雍正也不放過這個前任政敵,下詔稱,這個所謂的飽學之士私德堪憂,一門祖孫三代,專門講別人的隱私。揆敘的官職和諡號都被雍正追削,並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這一招,直接把揆敘的滿門都給搞臭,使其家族及親戚、朋友蒙上了政治汙點。

但是以上這些人的罪名,頂多算作是結黨,雍正始終沒有找到足以將八阿哥處死的直接罪證。雍正四年,雍正在政局逐漸穩定、前朝的影響逐漸變小之時,終於拿出了殺招。

5.殺招

這個殺招,就是查弼納誣告事件。

查弼納和貝子蘇努是兒女親家,自然也跟八爺黨脫不了干係。康熙六十一年已被外放為兩江總督。

雍正就是從此人身上找到了缺口。

雍正召查弼納入京,讓他揭發與蘇努和隆科多陰謀交往的事實。查弼納雖知這是欲加之罪,他也知道雍正已經起了殺心,但多年的政治慣性,使他沒能直接按雍正的意旨辦。

他說,蘇努、隆科多以及八阿哥的罪責,皇帝知道的,他也知道一些,皇帝不知道的,他自然也不知道。雍正反覆詢問,始終不得要領,盛怒之下,親自把他召到圓明園審問。查弼納惶恐請罪,說不如和蘇努退婚斷親,可是家中兒孫成行,也沒法斷親。

雍正以奏對忤旨之罪恐嚇他,查弼納眼見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份上,也不敢再堅持,於是誣告稱,他曾和蘇努等人暗中商量,要保廉親王奪位,把雍正逼下去。

雍正終於拿到了最有力的證據,以此為切入點,開始光明正大地議八、九、十諸阿哥之罪。

一圈又一圈令人窒算成的政治包圍逼迫之下,八阿哥允禩終於無處可逃,被囚而死。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本可藉此機會一舉推翻雍正,最後為何全軍覆滅
    ,死的最快的也是八爺黨,八爺黨是以八阿哥胤禩為核心人物的阿哥黨。滿朝文武其中有大部分官員是八爺黨的黨羽或暗中支持八爺黨,這使得在九子奪嫡前期的政治鬥爭中,胤禩人望十足,儼然有取代太子儲君的架勢,然而胤禩最終也恰恰失敗在自己的高調上,胤禩平時以賢著稱,而康熙皇帝恰恰最討厭這個賢字,在康熙看來胤禩不過是處處學自己而又處處不像自己。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雍正和八爺的恩恩怨怨太久太長,所以當他看到八爺臨死留的這封信,回想起往事,往日的一切歷歷在目,老八這封臨死前的信寫的很真摯,很動情,他的皇上四哥確實很累了,累的心力交瘁,看到這封信,雍正更多的是心痛、無奈,想起康熙臨死對他說的話: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歷史上雍正之死是滿清幾大懸案之一。對於雍正皇帝之死,其子乾隆皇帝也是諱莫如深,根據現有的史料,對雍正之死的原因支持最眾的莫過於吃丹藥過量。雍正皇帝晚年好修長生,與煉丹家混在一起,每每煉出丹藥,還分給自己的寵臣吃,比如田文鏡,就收到過他的丹藥恩賜。
  • 雍正王朝中八爺逼宮準備充分,為何還是失敗了?這幾個細節別忽略
    《雍正王朝》秒殺太多」有深度」的影視劇,而「八王議政「是全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可惜很多人對政變的理解還停留在《康熙王朝》「智擒鰲拜」的層次上:帶幾個人,乒桌球乓把政敵的首領幹掉了,政變就成功了。導致討論這段的,基本都把目光放在幾個旗主王爺怎麼控制兵營,隆科多怎麼調兵,胤祥怎麼奪兵上。而不知道政變的關鍵在哪裡。
  • 雍正王朝:老四繼位後內有八爺黨外有西北之患,為何沒留鄔先生?
    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經過這麼多年,不只是沒有泯然眾人矣,在當下這個快餐時代,更是顯得彌足珍貴,實屬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雍正王朝電視劇為什麼會這般成功呢,宋安之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這部電視劇不只是深刻反映了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更是將人性刻畫是淋漓盡致。
  • 雍正皇帝篡位之謎揭開了?十四爺後人:雍正篡位的證據找到了!
    前幾年康熙傳位遺詔又公開亮相,其中明確寫著傳位四皇子雍親王,看完這份遺詔之後,關於雍正皇帝的即位之謎似乎已經揭開了,根本不存在篡位之說,於是很多人便猜想雍正皇帝之所以背負了幾百年的篡位罵名,主要是因為登基之後大肆打壓兄弟,又因為新政太苛刻
  • 雍正王朝:雍正明知胤祀是最大的政敵,為何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
    從雍正的角度出發,他最需要的是穩定朝局,現在滿朝文武大臣依附八爺黨的不在少數,從康熙議立新太子之事就知道,八爺黨勢力盤根錯節、非常龐大,不是那麼容易連根拔起。也因為如此,雍正非常需要八爺黨起碼做到不鬧事、不生是非。
  •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真的如《雍正王朝》中一樣,是靠豐臺大營麼?
    然而,這些都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而已,歷史上的豐臺大營,包括《雍正王朝》中同樣被反覆提及的西山銳建營,無論是在雍正登基之時,還是在此後整個雍正統治期間,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作為與表現,原因就在於康熙朝以及雍正朝時期,這兩者都是完全不存在的。
  • 雍正登基後,收拾「八爺黨」為何放過老十,你看看他娘家是誰?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中,康熙成年的兒子幾乎 參與了這一場皇位PK賽,獲勝者老四得到了皇位,而失敗者老八一黨、太子一黨不是終監禁,就是莫名其妙的死在獄中。胤誐的情況和弘晝類似,都屬於吃喝玩樂型,對政治一點也不上心,而弘晝屬於明哲保身,而老十胤誐呢,如果要保身,完全可以選擇一個中立的態度,哪邊都不參與,但他又成了八爺的堅定擁護者。
  • 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為什麼送康熙死鷹?真正的含義原來這麼深
    2021-01-03 01:13:18 來源: 天下奇聞啊 舉報   《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中五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劇作,劇情精彩、細節豐富,裡面的演員貢獻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其中細節更是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只有反覆觀看,仔細分析,才發現一舉一動皆有深意,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康熙死前,給了隆科多兩道密旨,一道是隆科多如果想要勾結八爺和十四爺,立即處死。這道聖旨由張廷玉保存。在康熙死後,隆科多果然給雍正保駕護航。後來,即使隆科多決定背叛雍正,也明確對前來勸說的老九、老十表態:事先說明,我只扶弘時。絕不是給八爺鋪路,讓他當皇上。確保雍正登基後不會報復兄弟,手足相殘。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十三爺是兵權組織架構中的金字塔頂端,而其他的掌兵者不過是金字塔的某一基點而已,這和十三爺的建康程度沒有多大關係,除非他死了,對於兵權的掌握,一定是最牢實的。胤祥能文能武,深受康熙喜愛「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
  •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雍正王朝》裡康熙二廢太子後,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年,究竟是為了懲罰他,還是為了保護他,還是有什麼別的用意?要說這兩件事第一個鄭春華沒死,反而被十三爺保護起來。第二件事是年羹堯自作主張,為了拿點利息收刮錢財,殺人滅口。十三爺被宗人府帶走前欲言又止,最後卻什麼也沒說自己走了。估計他是怕說多了,連累了自己的四哥,十三小迷弟就這樣被帶走了。保護和有意為之皆有康熙臨死以前,將四阿哥叫到床前,詳細的將所有的事情說了一遍。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科場舞弊案」的演變過程,產生過懷疑。反正小編覺得,整個「科場舞弊案」,乍看之下合情合理,可是細想之後,卻迷霧重重、非常詭異。首先,在整個案件中,大清王朝的帝王將相、皇子權臣都牽涉其中,可謂牽扯甚廣、影響惡劣,即便是由此立馬引發一場滔天巨案,我們也一點不奇怪。可是,在主犯張廷璐匆匆被誅之後 ,此案就沒有了下文,頗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 雍正王朝:胤祥為何落得善終——鄔思道失算了還是雍正帝心軟了
    01 「鐵帽子親王」對於胤祥的保命作用鄔思道對於雍正皇帝會冷血處理「專辦秘密差事」的斷言,胤祥不是不信,他只是還未從原先「四哥、十三弟」的角色中轉變過來,只是還未過自己被圈禁十年中,發生的所有事有過詳細的了解。對於鄔思道的斷言,胤祥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才能證實,畢竟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鄔思道和雍正皇帝比起來,胤祥對於雍正皇帝的信任還是佔據上風。
  • 雍正王朝丨看上去輸得一無所有的王掞,其實才是最後的贏家!
    王掞看上去不輸不贏,最後自己輔佐的太子沒能夠登山皇位,而最後一步棋讓雍正成就了大業,但仔細一分析,其實王掞才是最後的贏家,太子後人、康熙、雍正都對他感恩,對他有意見的八爺、九爺、十爺全部被雍正給滅了,你說他算不算贏家?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_八爺黨
    原標題:《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八王議政是《雍正王朝》的高潮部分,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交鋒和決戰,在這次朝會上,要不是最後張廷玉站了出來直接扭轉局勢,更是為十三爺到來爭取了時間的話,估計最後結果如何還不一定,那麼張廷玉作為康熙老臣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最後才站出來呢?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雍正王朝》為何被稱之為神劇,看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
    已經播出二十年之久的雍正王朝,隨著時間推移,並沒有泯然眾人矣,而是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著,甚至很多人稱其為經典之作,而這部神劇也的確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經典在哪裡呢,宋安之認為它的經典在於劇情的精彩絕倫,演員的神演技,特別貼近現實,深刻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宮廷政治。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雍正王朝》上映於1999年1月3日,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大劇,對於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可謂刻畫的是入木三分,蘊含很多人生道理,劇情是一環扣一環,也是相當精彩,所以經久不衰,直到今天也是好評如潮,某瓣評分高達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