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

2020-12-18 愛上閱讀喔

《雍正王朝》為何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就發生了變化?

文/愛上閱讀喔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皇帝,有勵精圖治的明君,也有昏庸無能的昏君。各種歷史劇中也必不可少的出現皇帝這一角色,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加以修飾過的皇帝。萬事都有例外,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還原的最為真實的一位了。儘管,在古代皇帝是權威的象徵,也被眾人推崇為「真龍天子」,但無論是九五之尊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七情六慾,這些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豐富,同時也會影響個人決策的實行,那麼對於皇帝來說便更是如此。然而,皇帝必須是理智的,所做決定也關乎著千萬人的生命,那麼作為人的七情六慾同作為皇帝的冷靜克制便必然會起衝突。雍正作為皇帝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遭遇的因為作為人的世俗情感與皇帝之間束縛的挫折卻有很多。

要說最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挫折是哪一個,自然就是「八王逼宮」了。大家都知道,八王逼宮以失敗告終,而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雍正帝原本處於劣勢地位,在危急時刻為什麼這體弱多病,看似不起眼的十三爺一到,形勢便發生了改變,八王逼宮也就失敗了呢?在小編看來,八王逼宮表面的目的是為了恢復舊時制度之中的八王議政,但根本上確是為了推翻雍正帝,將他拉下皇位。那麼八王議政是什麼呢?其實八王議政是清朝建立初期的一個舊例,它在清政府建立之前便已經出現,只是影響力不夠大,體系也不夠完善就是了。八王議政的形成時期是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之時。雖然此時中國社會已經進去了封建社會,但在此之前所沿用多年的奴隸制度依然影響深遠,因此奴隸制度也依舊在滿族存在。

當時的國家大事,像軍事決議等等都是通過各個宗世討論而決定的,而這些宗世大多都同努爾哈赤有著親戚關係。任何制度在實行前期都是利大於弊的,八王議政在實行前期不僅可以更好的集思廣益鞏固清朝統治,而且還可以更方便的對宗世進行分封。但隨著中央集權和皇帝專權的不斷加強,八王議政的弊端也就日益顯露出來,對國家的危害也就越來越大。格局分散,意見不統一,由此清政府便取消了八王議政這一政策。沒有想到在雍正的時期,由於八王的挑撥,八王議政制度也就漸漸呈現復興趨勢。在《雍正王朝》中,這一事件可差點就讓皇帝離開皇位了。換個角度來說,皇帝兵權受到威脅無法鎮壓,而文官大多又為保全自己而反對新政策的實施,自然也就跟著八王一起反對雍正帝了,此時也就只有老臣張廷玉支持雍正了。

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如果小編是雍正帝,那小編一定就落荒而逃了。然而小編不是他,他是勵精圖治,聰明機智的國君。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雍正請來了十三爺八王逼宮這一難題便迎刃而解了。那麼,為什麼十三爺一來,八王逼宮毫無優勢而言,並且失敗了呢?在小編看來,還是因為兩個字——兵權。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之中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技等多方面,但軍事是一個國家穩定與強大的前提。當然在古代社會也不會有什麼不同,而在雍正時期,那軍事便是兵權了。在雍正處於劣勢之時,十三爺一來也就意味著兵權重新回到了雍正手中,八王自然也就不敢造次。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的皇帝都要牽制手握軍權的大將軍了,年羹堯不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嗎?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其實關鍵因素,在於以下幾點:雍正一生最寵愛的臣弟,淺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十三爺雍正上臺後,除了他一人是皇帝,皇權至上,十三爺胤祥算是第二號人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核心的權力—兵權,自然是十三爺掌握。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胤祥為何在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我們會發現十三爺胤祥有兩次力挽狂瀾的表現:第一次康熙爺駕崩,雍正剛上臺,十三爺火線復出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進宮護駕,一看十三爺帶兵進宮,「八爺黨」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第二次八旗王爺逼宮,有是十三爺帶病恢復豐臺大營的兵權,又帶兵進宮化解雍正的危機。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被圈禁十年,為何一出來仍然能調動兵權?
    導讀:既然是說《雍正王朝》的劇情分析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在討論歷史真實情況了。否則就無法說通了,因為雍正繼位初年還沒有什麼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呢。所以我們來說說唄圈禁10年的十三阿哥胤祥為何還能順利的接掌兵權的?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王朝》鄔思道辭行時,到底透露了什麼讓十三爺大為吃驚?
    《雍正王朝》鄔思道辭行時,到底透露了什麼讓十三爺大為吃驚?(一)背景在《雍正王朝》第21集開頭,就是十三爺騎馬來給鄔先生送行的劇情,他還帶了當初鄔思道給他送來的一壇酒,他沒喝完,只剩下半壇,以此餞行。而十三爺回答道,雖然對於封王也已經無所謂,但這個鐵帽子親王還是難得啊。(二)臨別贈言在這樣的語境下,鄔思道說出了內心之中由衷之言:為保周全,拼死辭掉鐵帽子親王。
  •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雍正王朝》裡康熙二廢太子後,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年,究竟是為了懲罰他,還是為了保護他,還是有什麼別的用意?囚禁老十三是在二廢太子的時候,除了太子被廢十三爺胤祥幾乎成為所有事件的背鍋俠。十三爺被囚禁的理由是殺死鄭春華,屠滅江夏鎮。要說這兩件事第一個鄭春華沒死,反而被十三爺保護起來。第二件事是年羹堯自作主張,為了拿點利息收刮錢財,殺人滅口。十三爺被宗人府帶走前欲言又止,最後卻什麼也沒說自己走了。估計他是怕說多了,連累了自己的四哥,十三小迷弟就這樣被帶走了。
  • 雍正王朝裡,如果十三爺登基,四爺會像十三爺那樣幫助他嗎?
    雍正王朝裡,如果十三爺登基,四爺會像十三爺那樣幫助他麼?小崔認為不會的,為什麼呢?要說明這個問題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十三爺適合做皇帝嗎?康熙為什麼要圈禁十三爺數十年?以胤禛的政治手腕來說,他會讓老十三順利當上皇帝嗎?十三爺為什麼要跟著胤禛?其他阿哥會讓十三爺上位嗎?帶著這些問題,且聽小崔細細道來!
  • 十三爺幫助雍正登上帝位,為何最後卻消失在歷史中,不見記載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人物,就是康熙的一位兒子,剛好是他的第十三位兒子,人們稱作為十三爺。這位兒子,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但是為何,在歷史的記載當中,卻漸漸不見他的名字了呢。首先,康熙皇帝有非常多的子女。但是,在皇宮當中,即使兄妹眾多,又怎麼可能有真正的信任關係呢。如果,由於十三爺的親生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是由雍正皇帝的母親撫養長大的。
  • 《雍正王朝》八爺黨本可藉此機會一舉推翻雍正,最後為何全軍覆滅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好的宮鬥劇,其中蘊含了無窮的職場哲理和人生經驗,可謂是十分厚黑,其中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就是九子奪嫡,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讓朝局混亂不已,阿哥黨互相明爭暗鬥,讓康熙頭疼不已,康熙末年朝政腐敗,康熙皇帝得過且過沒有及時整治實際上與九子奪嫡也有很大關係,在九子奪嫡中,鬧騰的最歡的莫過於八爺黨
  • 鄔先生是四爺謀士,他半隱之時雍正遲遲未來送行,十三爺只知其一
    拜師禮之時,父親和母親領著孩子三跪九叩,父母生子之身,先生成子之學,一入師門,全由師父管教,父母無權幹預,甚至吃飯和作息都有老師安排。還記得十三爺來王爺府,當時正是冬至,古人對節氣比較重視,那個時候大家需要一起吃個飯,喝著熱酒,然後談論一番。
  • 《雍正王朝》隆科多兵諫,十三爺為何能接管兵權?答案終於被說出
    隆科多一再強調,他保的是「弘時」,這就說明三個問題:一、此時的隆科多已經感覺到雍正帝對他的態度產生變化,「佟半朝」的日子已時日不多(有清史稿)記載的明明白白,自己劣跡斑斑。當聽到皇五子「弘晝」的含糊其辭的託詞,管著兵部的十三阿哥胤祥明白了個大概,基本判定豐臺大營出了問題,到了豐臺大營一看,果不其然,提督已經反水,被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爺的將領把持。十三阿哥胤祥要行使特權了,口頭提職曾經的手下將佐,先穩住陣腳,而後拿下豐臺大營提督就地正法。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沒有雍正在位十三年來的勵精圖治,哪來的什麼「康乾盛世」,乾隆哪能舒舒服服的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其實,老八胤禩坐上那個位置也不會差到哪去,可能比不上雍正,但至少比乾隆強的多,都說老八學到了康熙的形而沒學到他的神,與其這樣說老八,還不如說乾隆學到了形而沒學到神。
  • 《雍正王朝》裡,老十三娶阿蘭可以,老十四娶喬引娣違背祖制?
    《雍正王朝》裡面,阿蘭、喬引娣本為民間女子,胤祥能和阿蘭在一起只能以「入籍」已「抬旗」方式讓其擁有合法身份。這本很難做到,在胤祥眼中並不難,他能通過雍正提高阿蘭身份,從而達到自己目的。阿蘭本為張五哥之妹,江夏鎮和胤祥相識,因其兄長張五哥成為劉八女替罪羔羊,阿蘭無奈之下,找到十三爺胤祥。
  • 如果十三爺長壽並向雍正求情,弘時還會不會被殺?
    導讀:如果與正史比對的話顯然不成立,所以還是按照影視劇《雍正王朝》的情節來做響應的推理。正是十三爺臨終前和四哥的談話中提醒雍正,弘時身上有老八的影子。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是暗指要雍正堤防弘時。所以即便十三爺活著也許會求情保弘時一命(最低也是圈禁終生),但是絕對不會改變出發弘時的初衷。而雍正本身就刻薄寡恩且深受九龍奪嫡的危害,所以最終下狠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況且弘時不但要謀害弟弟篡奪太子之位,而且還聯合老八搞八王議政陰謀推翻雍正;皇權面前無父子,雍正面對這樣的情況必然會鴆殺弘時。雍正子嗣相對單薄,弘時作為長子在老八的薰陶下自然萌生了奪嫡的心思。
  • 雍正登基第二天,十三爺從閒散宗室一躍為親王,康熙這棋布的完美
    在這段簡單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孟森先生對雍正皇帝的幾個點評,一、雍正治國的才能很高;二、雍正繼位一事存在蹊蹺,尚可推敲;三、即便繼位蹊蹺一事落了實錘,以雍正皇帝對國家的貢獻,他絕對是一個唐太宗一般的人物,雖得位不正,但是守業開拓立下了大功。
  • 隆科多兵諫,十三爺為什麼能接管兵權?
    為達到目的,先是收買了九門提督隆科多,讓他不僅控制九門的兵力,還控制了御林軍,後面還安排弘時哄騙不知情的弘晝,把旗主王爺帶來的參將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說成是雍正的旨意。到此為止,看起來事情策劃得天衣無縫,八爺說,現在我們有九成勝算,九阿哥問還有已成呢?他說,還有一成,不是人算,是天算。恰恰就是這一成,導致他們沒有成功。
  • 雍正王朝:為何老四拿到金牌令箭不放老十三,反而先給了鄔先生?
    其中不少片段如今更是在網絡上被很多人不斷播放著,其中觀眾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九子奪嫡和八王議政的劇情,尤其是八王議政這個劇情,因為演繹刻畫的是入木三分,很多人甚至都認為這是真實歷史,可以說拋開是否「美化」這個視角,雍正王朝的敘述方式可謂是達到了很高很高的高度。 以大視角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是前半部是九子奪嫡劇情,後半部是雍正登基以後實施新政的劇情。
  • 再看《雍正王朝》:五個風姿綽約的女人
    在太子復位後又成為多餘之人,被俠肝義膽的十三爺救下,卻又成為八爺黨威脅雍正的把柄。然而王掞早已看穿了一切,作為一代大儒,以仁義立身的老夫子,臨死所做的最後一件「正確的事」,卻是勸殺一個我見猶憐的弱女子,難道聖人教他的忠恕之道也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原來這所謂仁義,所謂忠恕,都是給權力鬥爭遮羞的。從宮鬥劇到歷史正劇,編劇和導演只是換了個講故事的角度,就讓我們對人物的態度徹底變了。
  • 《雍正王朝》7位女性角色:鄭春華苦命痴情,年秋月一生被安排
    《雍正王朝》作為一部「男人戲」,展現了有著血緣關係的男人之間的鬥爭和衝突,導致大家容易忽略劇中的女人們,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雍正王朝》的7位女性角色。2、四福晉:壯麗《雍正王朝》中大多女性角色都是犧牲品,基本沒有好的結局,不過四福晉卻是例外。從四福晉到皇后,她一直是端莊、大氣的賢內助形象,無論是為年羹堯求情,把李衛扎到年羹堯身邊,還是準備兩份壽禮(其中一份是老十四的),她都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和四爺配合得親密無間。
  • 為何八爺黨聯合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也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在這部電視劇中引用了很多正史,對於雍正皇帝的一生的演繹也頗為公允,不過文學作品是不能和正史相依並論的。 如題,真實的歷史是八爺黨並未聯合隆科多以及相關旗主逼宮,所以他們沒有和十三爺面對面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