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本帳號!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的內容和圖片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
嶽鍾琪,表字東美,他是南宋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嶽鍾琪的父親嶽龍升效力於漢軍八旗。嶽龍升在隨同康熙帝親徵西北時,曾立下過大功。到了康熙執政的中期,嶽龍升出任四川提督一職。可以說嶽龍升做過康熙、雍正兩朝的高官,其子嶽鍾琪做過雍正、乾隆兩朝高官,父子二人曾為大清三代君王效力。
在康熙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徵伐西北時,嶽鍾琪正追隨年羹堯,於四川境內剿匪,當時的嶽鍾琪不過是年羹堯麾下的一員參將。後來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四川提督一職便由嶽鍾琪接任。
雍正登基後,胤禵被雍正罷去手中兵權,並被派去為康熙帝守陵。由與此同時年羹堯接任西北大將軍一職,作為昔日部下的嶽鍾琪又回到年羹堯的麾下,隨軍徵伐西北。年羹堯因功高震主,被雍正以恃寵而驕,結黨營私之罪判處了死刑。年羹堯死後,雍正便將西北數十萬兵馬交給了嶽鍾琪。隨後書生曾靜給嶽鍾琪去了一封策反的信,曾靜在信中表示,希望漢人嶽鍾琪能像他的祖先一樣,率軍反叛雍正。
要知道清軍兵卒出身八旗,反叛雍正對於嶽鍾琪而言毫無勝算。於是嶽鍾琪便將信和曾靜一起交給了雍正,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忠心。
雍正為了證明自己並非如曾靜信中所說的那樣,是弒父欺母的篡位之人,便選擇了饒恕曾靜死罪,只將其交給地方官員來看管。同時雍正又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來自證清白。雖然雍正暫時放過了嶽鍾琪,但因為此事,也讓雍正開始猜忌起嶽鍾琪,畢竟手握大軍的嶽鍾琪是個漢人。後來因兵敗準噶爾之事,嶽鍾琪被雍正判了個斬監候。雖然最終雍正念及嶽鍾琪昔日立下的功勞,只是讓嶽鍾琪罷官回鄉,但這也讓忠心耿耿的嶽鍾琪十分鬱悶。
一、漢人出身,遭到了滿清貴族的歧視和猜忌,亦如昔年的周培公。要知道當年的周培公還只是個文臣,而嶽鍾琪卻是徹徹底底的手握重兵的漢臣武將。雍正沒因為猜忌之心處死嶽鍾琪,已算嶽鍾琪命大了。
二、雍正做皇帝期間,先是解決了政敵胤祀一黨,隨後又處置了昔日最信任的奴才年羹堯,最後雍正還處置了親生兒子弘時。這都說明一個問題,雍正的猜忌心很重。即使沒有曾靜一案,嶽鍾琪也不可能長時間掌管西北大軍。隨著曾靜案的爆發,雍正帝對嶽鍾琪的猜忌也有所加重。
二、雍正手下有個寵臣名叫鄂爾泰(論關係是雍正的表兄弟)。這位鄂爾泰和李衛以及張廷玉,是雍正最為信任的三個臣子。鄂爾泰和嶽鍾琪宿怨頗深,在嶽鍾琪自作主張,給手下將領張廣泗等人升職時,鄂爾泰趁機誣告嶽鍾琪仗權謀私,勾結黨羽。此時曾靜案剛剛爆發不久,隨後嶽鍾琪又兵敗準噶爾。於是數罪併罰,雍正判嶽鍾琪斬首之刑。
後來雍正查明嶽鍾琪並沒有反義,於是雍正又改判嶽鍾琪斬監候。最終念及嶽鍾琪多年所立戰功,雍正只將嶽鍾琪貶為了庶人,遣回成都老家。
雍正處理嶽鍾琪時,他已經在處理昔日的擁立之臣。如果雍正真的懷疑嶽鍾琪有反義,他怎麼會用嶽鍾琪替代年羹堯,接管西北大軍呢?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雍正深知嶽鍾琪的為人與忠心。
雍正處置嶽鍾琪,只不過是不想讓漢臣長期掌握兵權,隨之雍正便借兵敗準噶爾一事,罷去了嶽鍾琪手上的兵權。
隨著年羹堯死去,嶽鍾琪被罷官,到了乾隆執政時期,清朝再也沒有出色的將領。這時的清朝雖然國庫豐盈,但在西北戰事上卻一直處於下風。無奈之下乾隆帝只好重新啟用嶽鍾琪。這位歷經兩朝的漢人武將,終於用無數戰功證明了自己的忠心。相較於年羹堯,嶽鍾琪的領兵能力,無疑是有一定差距的。嶽鍾琪之所以會被雍正判處斬監候,一是因為他是漢臣,二是因為他遇到了猜忌心頗重的皇帝。
公元1753年,嶽鍾琪之子嶽濬在隨軍出徵期間,患肺癆病逝。嶽鍾琪深受打擊,因此患病。次年嶽鍾琪病情剛有所好轉,就又被乾隆派去大巴山平叛。平叛雖然成功,但嶽鍾琪也因舟車勞頓,引發舊疾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嶽鍾琪死後乾隆特賜其諡號:襄勤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