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者中,出現了最令人齒冷的群體!

2021-02-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9月初的這幾天,本是全世界學生收起一暑假的心思,回到課桌前安靜讀書的日子。

唯獨在香港,亂港分子生怕事態逐漸平復,遂叫嚷「勿放棄抗爭」,在8日、9日煽動香港大學、專科甚至中學學生在校門口拉人鏈,抗議已經被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的「修例」,要求特區政府回應所謂「五大訴求」。

在人鏈當中,出現了最不應該出現的人群——臺灣殺人案遇害女生潘曉穎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學生及校友。

一些臉上還掛著學生眼鏡的女孩子,身著校服,舉著「民主不死,自由永存」的標語,與「黑衣人」一道組成人鏈,一些學生還帶著貼有反港警紙張的保溫杯。這樣的現場圖片出現在了不少亂港媒體的頁面上,本是為香港不再出現潘曉穎悲劇而提出的修例,潘曉穎的同窗卻出來反修例,對這些亂港媒體來說,是多麼好的宣傳符號。

一聲嘆息!

修例緣起

一切緣起於一樁一死兩命的殘忍兇案。

2018年2月,正值情人節前夕,20歲的香港青年陳同佳與21歲的女友潘曉穎踏上了前往臺灣的浪漫之旅。

兩人原打算2月17日返回香港,但最後的結局卻是,陳同佳犯下兇案後,獨自一人潛逃回港。

據陳同佳供述,事發前,他們先是就行李收拾問題發生爭執。隨後,潘曉穎又告訴他,自己懷了前男友的孩子,並讓陳同佳看了一段她與另一名男子發生關係的視頻。

盛怒之下,陳同佳抓起潘曉穎的頭髮,將其按在地上勒死。

殺人後,他把潘曉穎的屍體裝入到新買的粉色行李箱中,並把她的個人物品分裝到4個袋子裡,然後繼續倒頭大睡。直至早上7點,他才把那4個袋子扔進酒店附近的垃圾箱裡,隨後又坐了16站的地鐵,將屍體丟在一個公園的草叢中。

2018年3月13日,香港警方以謀殺案罪名拘捕陳同佳。

然而,由於香港和臺灣沒有籤引渡協議,而案發地點又在臺灣,所以在後來正式的審判中,他不能以謀殺罪被起訴。

同樣地,儘管臺灣士林地檢署於去年12月正式對陳同佳發布通緝,臺當局也曾三次聯繫香港政府,要求討論如何引渡陳同佳,但始終無法將陳同佳送回臺灣受審。

最終,陳同佳被指控「洗黑錢」等罪名,罪行包括盜取潘曉穎現金、銀行存款、手機等,但只被判處了29個月的監禁。

而考慮到陳同佳在等待審判期間已被關押13個月,再加上服刑期間若表現良好,可在刑期2/3時獲得假釋。

所以,魔幻又現實的是,陳同佳很可能10月份就要出獄了。

名校蒙羞

「反修例」示威爆發不久後,潘曉穎的父母就曾致信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始終對女兒遇害一事無法釋懷,懇請林鄭在修例引發爭議後,考慮各種「過去存在客觀限制不可行」的方法,盡力為女兒討回公道。

然而,今年5月,潘曉穎母校聖士提反兩名現職教師和兩名校友聯署反對修例,批評特區政府「假借公義之名,強行修例」。

同樣在9月9日,有亂港媒體引用現場搭人鏈的學生話稱,特區政府幫助潘曉穎伸冤是「藉口」,實際是想推行「送中」,是另有目的。

不知道亂港媒體的報導有多點真實成分,不敢孩子們會對自己的同窗如此冰冷,不能想像這麼政治化的語言會出自稚氣未脫的中學生之口,亦不清楚這些戴著口罩舉著標語的口口聲聲「反送中」的學生知不知道,自己身後的學校校徽,意味著什麼。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是英國海外傳道會在港英時期創辦的一所百年名校,校史名人輩出,範徐麗泰、葉劉淑儀及女星吳君如都是校友,作家蕭紅亦有一半骨灰葬於校內。悠久的歷史,令學生對學校有很強的歸屬感。

其校徽設計時,適逢中華民國成立,因此設計者在校徽中除安排了馬爾他十字架、伯利恆之星等宗教元素之外,也採納民國國旗中象徵中華民族的紅黃藍白黑五種色彩,象徵學校師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這個校徽一直沿用至今。

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在聖士提反女子學校的姐妹學校——聖士提反書院製造慘案,並將女子學校校舍佔作戰地醫院,後又改造成施行文化侵略的「東亞學院」,由日本籍講師教授一年制的日語課。

師生不堪受辱,一部分返回內地,以不同方式為國家服務:有的從事救援工作,有的參與紅十字會和醫院工作;一部分留在香港,堅持為香港市民提供醫療救護服務,為身處戰俘營的教職員偷偷運送包裹和消息。

林準祥先生所撰《戰後的一封信——紀念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110周年》一文中寫到,聖士提反學費高昂,子弟多出身富裕家庭,國內教育界人士曾擔心學生們撤到內地以後能不能習慣,尤其在重慶的學生每天只有兩碗米飯一碗鹹菜,國語課程對只懂粵語的學生來說也是重新學習的開始,尤其是與在香港的家人斷了聯繫,然而事實證明,大部分香港學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屎事」,他們都能度過那段歲月。

香港光復後,在物質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復校的聖士提反還曾數次為內地遭受自然災害的民眾捐款。

一聲嘆息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所曾經與家國共榮辱,校徽至今仍留有中華民族印記的百年名校,是怎麼搞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這跟香港教育界近年來的整體氛圍脫不開干係。

根據媒體報導,香港高中通識科推行10年,被反對派綁架,教材渲染「毒素」,灌輸「抗爭」、仇警、鼓吹「佔中」、歪曲事實、美化違法。

通識科教學彈性大,教師可憑「專業」選擇或編寫教材,一些別有用心的通識科教師像攜帶病毒的感染者一樣,對年輕一代儘可能的「言傳身教」,將病毒傳給下一代。

今年7月流傳的聖士提反書院一張通識科考卷中,漫畫指向「佔中」事件,港警被描繪成面目可憎的形象,七手八腳將高呼「佔路不是罪」的示威者抬走,卻對示威者的違法行為隻字不提。

香港資深評論員何亮亮日前撰文分析,從2012年以來,香港的反政府社會運動基本都以中學生打頭陣,這在世界範圍都是極罕見的。

何亮亮認為,本應在課堂裡好好讀書的學生成為街頭暴亂小將,是他們身後的老師和家長洗腦的結果。他曾目睹一位年輕的母親,手指牆上貼著的反政府標語,對兩個年幼的孩子說:「差人(警察)很壞的,專門打後生仔女。」兩個孩子表情茫然。也曾經看到兩個稚氣未脫的女學生在張貼包含極強烈意識形態鬥爭字眼的標語,但實在不確定她們是否明白標語的意思。

香港的青少年大部分在學校和家庭都沒有受到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系統教育,不知中國的含義,卻又被煽動「反中」。其中一些青少年在平時的手機通信和社交媒體的互動中,甚至將中國稱為「支那」,將警察稱為「黑警」或「警狗」。這是香港的「顏色革命」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特點。

子不教,父之過。香港青少年問題根子在家庭與學校。「少年殘則香港殘」,一些青少年在茫然中參與暴力抗議活動,他們的未來將走向哪裡?

一聲嘆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補壹刀微信公眾號 執筆:李小飛刀&斬魄刀)

監製:童曙泉

編輯:姜晶晶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蔡英文辦公室前戒備森嚴防抗議者 藍營:令人畏懼
    蔡英文辦公室前戒備森嚴防抗議者 藍營:令人畏懼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崔傑通】 「總統府要對示威者開槍」的傳言之所以在島內迅速傳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周日「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將在「總統府
  • 香港普通市民致信英國《泰晤士報》:「香港抗議者不是英雄」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14日刊登一篇署名香港赤柱居民麗塔·曾的讀者來信,題為《香港抗議者不是英雄》。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作為香港普通市民,看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香港抗議者的報導,就好像他們是警察邪惡勢力下的英雄一樣,這真讓人惱火。
  • 「齒亡……唇寒齒亡……齒寒……」
    9月2日,一批自稱代表大專學界的學生會成員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所謂的「罷課集會」,並發表演講。令人尷尬的是,一名「學生代表」在演講時一個成語連著說了三遍卻仍沒說對。對此,網友紛紛諷刺稱:就這水平還罷課?趕緊回去上課吧!
  • 素媛案罪犯打手電筒觀察抗議者 黑暗中盯了1分鐘
    趙鬥淳打手電筒觀察樓下抗議者海外網12月15日電 據韓國wikitree網站報導,12日,素媛案罪犯趙鬥淳出獄回家,引發韓國民怨沸騰。趙鬥淳打手電筒觀察樓下抗議者
  • 香港學生在華威大學鬧事被投訴:種族主義活動不該出現在大學校園!
    香港學生在Lennon Wall上貼出的其他抗議傳單香港學生試圖阻止豬的圖案被移除,他們解釋說「戴安全帽的豬」是香港抗議者常用的抗議標誌,尤其是在即時通訊應用Telegram上。據資料顯示,香港學生所謂「戴安全帽的豬」被香港抗議者稱為「連登豬」,代表名為連登(LIHKG)的網絡平臺,時常出現在香港各地區的牆上,還有抗議者自製了「連登豬」和「連登狗」的面具。連登(LIHKG)這個網絡平臺比較特殊,只要誰發表跟反對派不一致的觀點,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踢出群組,甚至直接封掉帳號。
  • 抗議者要羞辱美當局?白宮門前「黑宮自治區」赫然出現,全球緊盯
    據海外網報導,當地時間22日晚,一些抗議者來到白宮北門外,試圖將矗立於此的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雕像拉倒。隨後趕到的警察與抗議者爆發衝突,並動用了胡椒噴霧,雕像最終未被推倒。安德魯·傑克遜生於1767年,曾於1829年到1837年擔任美國第七任總統,是民主黨的創建者之一。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2008年06月05日 11:50 來源:南方都市報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曾獲得奧林匹克單科冠軍的深圳高才生阿文,赴香港科大讀了還不到一年,竟然出現精神失常現象,多次揚言要殺死自己的同窗好友。在勸阻無效後,校方讓其休學回家調養。
  • 美記者揭露:外媒怎樣定義「抗議者」和「暴徒」?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激進暴力犯罪行為不斷升級。14日,一名70歲香港清潔工因在街頭衝突中遭磚頭襲擊身亡,此前,還有香港男子被暴徒潑易燃液體點燃……然而,面對這些令人髮指的暴力行為,外媒卻仍然稱香港的騷亂為「支持民主的抗議」(pro-democracy protests)。
  • 紐西蘭移民新政惹不滿 眾多抗議者走上奧克蘭街頭
    活動現場,眾多抗議者對這一移民新政表達不滿。紐西蘭10月7日出臺的新父母團聚移民政策目前已在各個移民群體中引發軒然大波。此次政策規定,如果子女想要擔保父母兩人移居紐西蘭,其年收入需要達到令人乍舌的15.9萬紐幣,這個數字遠遠超過紐西蘭的人均收入。因此,這一所謂的「親富」移民政策遭到了現場來自不同國家移民的抗議。
  • 美抗議者搬走眾議院議長講臺後,eBay上出現疑似拍賣照片;美國國會...
    美抗議者搬走眾議院議長講臺後,eBay上出現疑似拍賣照片;美國國會對選舉人票進行認證當天,川普抗議者當地時間6日湧向國會大廈發起圍攻,有人甚至搬走了眾議院議長的講臺。之後,多名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貼圖稱,購物網站eBay上出現了該講臺的照片…… 隨後多張截圖顯示,有人為該講臺報價,價格從440美元到99900美元不等。
  • 蔡英文和抗議者「諜對諜」 臺灣街頭民怨難平
    上月底,臺立法機構完成「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恤法」三讀,軍人、公務員、教師群體退休福利遭腰斬遂成定局。隨後,抗議團體從臺立法機構撤退,發起「如影隨形」抗議活動,全臺跟蹤蔡英文每一個公開活動。  軍公教本來是保持臺灣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但因向來被視為藍軍鐵票,近年一直是民進黨重點打壓對象。民進黨聲稱,臺灣的年金制度即將破產,而軍公教退休福利太高,乃是拖垮年金的「社會米蟲」。
  • 呼籲抗議者把各州從病毒封鎖中「解放出來」
    據美國媒體4月17日報導,全美各地成千上萬人回應川普呼籲,要求各洲從嚴格的病毒封鎖中「解放」出來---從明尼蘇達州向加利福尼亞州都出現了「激烈的抗議活動」。
  • 「美麗的風景線」出現在紐約,川普怎麼說?
    近日,紐約布魯克林城區爆發大規模示威者抗議活動,上千名抗議者湧入紐約地鐵,抗議者直接翻越閘機公然逃票,進入站內向警方挑釁。不僅如此,抗議者不斷破壞建築物、公共汽車,甚至不少人還將自己蒙面。暴力事件發生後,川普發推力挺警察。
  • 古脊椎所全北界最晚的石炭獸及溝齒獸類全球擴散研究獲進展
    事實上,到早中新世,石炭獸類在全北界已然式微,僅有幾種溝齒獸類殘存至不超過~17 Ma。  令人意外的是,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緣中中新世~16 Ma的哈拉瑪蓋組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團隊發現了全北界最晚的一顆石炭獸的上頰齒化石。
  • 免費鬆餅、持槍巡邏:美國抗議者在西雅圖趁亂「鬧獨立」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雖然名為「自治區」,佔領街區的抗議者中沒有領軍人物,沒有統一的組織,大家的訴求也五花八門。民眾可以自由進出「自治區」,街區內的商戶照常營業,有警察甚至返回分局大樓檢查情況。而圍繞這個更像遊園會的「自治區」,警察與抗議者、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分歧繼續上演。
  • xb潷水器過扭矩出現齒耙變形的措施
    xb潷水器過扭矩出現齒耙變形的措施   宜興益芳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各類格柵除汙機、旋轉潷水器、無軸螺旋輸送機、旋流除砂機、鑄鐵鑲銅閘門、砂水分離器、機械過濾器、淨水器、無閥過濾器、氣浮、三腔式自動加藥裝置、攪拌混合器;各類中心轉動、周邊傳動刮泥機、濃縮機、汙泥脫水機
  • 臺"總統府"戒備森嚴防抗議者 藍營人士:蔡英文令人民畏懼
    「總統府」遍尋其他開會地點後,發現「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乾脆把開會地點拉回「總統府」。這樣一來,把抗議者全部集中凱達格蘭大道,當局在維安方面反而容易控制。此外,當局還發現,22日「總統府」外圍剛好有一家基金會在舉辦每年年終為弱勢群體辦的尾牙,且預計有數萬名來自各地的弱勢民眾參加。這麼一來,若示威者真有不理性行為,欲強攻「總統府」或在外打人,當局將有較高規格的特勤維安對付。
  • 今天香港又變天,再冷也不能放棄美食!
    雖然「天寒地凍」,但是圈妹依舊不放棄美食,最想吃的就是.........沒錯!流動車上的烤紅薯!也許正因為今天的香港格外冷,圈妹尤為想念這種手捧著紅薯熱乎乎,咬一口紅薯還吐白煙的趕腳。成群的流動車,濃厚的白煙,撲鼻而來的香氣,四處攢動的人頭,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每到香港最冷的這個時刻,圈妹總會想念這樣的場景。
  • 汪毅夫:齒錄考釋舉隅
    (香港中評社資料圖)香港中評社15日發表閩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茲考釋清末臺灣舉人黃宗鼎齒錄涉及的若干問題,以下為內容摘編。齒錄是舊時同科舉人或同榜進士各具個人簡況和社會關係(包括姓名、籍貫、生年、服親、科年、甲第、名次、師從)等基本情況的彙編,通常則指單一的個人基本情況(簡況和社會關係)彙編。
  • 因說普通話,臺灣記者被香港暴徒潑汽油,臺媒報導卻仍顛倒黑白
    視頻顯示,一片混亂中,周怡德完全來不及反應,突然被不明液體潑濺到。她尖叫一聲,才發現那是汽油。自己的記者受到暴力攻擊,該臺媒在報導中卻沒有對暴力行徑進行譴責,反而仍持支持示威者的立場,言語中還透露著對他們的同情,稱其遭到香港警方「粗暴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