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詢問關於寶寶和家人同吃飯的時間,即吃「大人飯」的時間。沒錯!寶寶到了一定年紀確實可以與大人共進餐,但如果太小也會給寶寶腸胃造成一定的負擔。
寶寶多大才能吃「大人飯」?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寶寶隨著月齡變化,進食有哪些改變。
6個月大寶寶
要給寶寶吃一些糊狀或泥狀的食物,最開始添加的輔食建議是米粉;
7、8個月大
可以給寶寶吃些軟爛的粥或麵條了,粥和面裡可以加一些菜碎。剛開始加菜碎時,寶寶的大便裡可能會帶些菜渣,但只要沒有腹瀉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
8、9個月大
此時寶寶已經長牙了,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稍微有硬度的食物了,比如磨牙餅乾,不僅能提升寶寶的咀嚼能力,還能緩解長牙期的不適感;並且這個月齡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肉類了,做成肉末給寶寶吃。
1歲左右寶寶
可以將蔬菜、肉類等副食切成碎末,給寶寶吃。
由上所見,在寶寶一歲左右時,可選擇性進食「大人飯」,很多大人常吃的食物,都可以給寶寶吃了,但過油、過鹹的飯菜還是要避免。
寶寶過早吃大人飯可以嗎?
不可以!過早給寶寶吃「大人飯」,可能會造成這些後果:
後果一:導致腹瀉、腹脹等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牙齒在2歲左右出齊,沒有牙齒的幫助,寶寶的咀嚼能力相對來說較差。如果過早讓寶寶和自己吃一樣的食物,很可能會導致食物沒有被嚼爛就直接吞咽到肚子裡了。
而這些沒有被充分消化分解的食物,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導致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出現。
後果二:導致窒息
如果給寶寶吃的是粗纖維的蔬菜,或者是不易咀嚼的肉類時,還有可能使食物卡在喉嚨,導致窒息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後果三:導致寶寶偏食
不可否認,大人的飯菜更有滋味,因為裡面添加了很多調料,比如鹽以及醬油等調味品,那如果過早的給寶寶吃「大人飯」,會導致寶寶不再愛吃味道淡的飯菜。
但其實是不建議給1歲以內的寶寶吃鹽,因為母乳、配方粉、嬰兒營養米粉、麵條等嬰兒食物中都含鹽或者鈉,只要家長正常餵養,寶寶體內就不會缺鈉,就能滿足自身發育的需求。
如果在寶寶味覺發育時期,過早、過多攝入「重口味」食物,會刺激寶寶的味覺器官,影響寶寶口味的偏好,比如只喜歡吃鹹味或者甜味的食物,而拒絕沒有味道的原味食物。
編後語:媽媽不能因為圖簡單就直接讓寶寶與大人同食,尤其是大人吃一些滷味、油炸等重口味食品時,千萬要避免給小寶寶食用。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新生兒嬰兒護理養育指南》出品方,喜歡文章的家長們請關注、點讚、分享,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