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荊門國家儲備糧庫:為全省每人儲備半年口糧

2020-12-19 荊楚網

圖為:荊門北郊國家糧食儲備庫 (記者朱安璋攝)

  楚天金報訊 策劃/李昌建 文/本報記者朱安璋 通訊員歐小平 蘇兵 楊俊華

  民以食為天。糧食關係到老百姓的溫飽饑寒,關係到國計民生,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糧食儲備,則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湖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魚米之鄉、富庶的江漢平原,被美譽為「中國糧倉」。那麼,你可曾想過,手中的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和一座國家糧庫的距離有多遠呢?10月底11月初,記者驅車趕赴荊門市,親身探訪國家糧庫。

  黃金稻穀堆如山

  「國字號」糧庫每人每天備1斤糧

  荊門市北郊有一座國家糧庫,名為「北郊國家糧食儲備庫」。這裡對不少荊門市民來說還比較陌生,相反不少糧農倒更熟悉——這座國字號的糧庫,每年需要儲備10萬噸稻穀。

  10月31日,記者來到荊門火車站旁邊的北郊國家糧食儲備庫。據糧庫黨委書記許哲華介紹,這座國有大型糧庫已經「服役」了37年,是原糧食部、商務部於1975年投資844萬元興建的,集糧食儲備、收購、加工及中轉於一體,並取得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是我省出口大米定點生產加工基地。

  令人意外的是,這座糧庫裡居然修了一條鐵路貨運專用線。鐵路線直接連通焦枝鐵路和長荊鐵路線,然後通過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將湖北大米運往全國。不過,記者採訪時,我省中晚稻收割已近尾聲,農民的賣糧高峰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那時賣糧的貨車天天排長隊。

  北郊糧庫共有大小31座倉庫,可以儲備稻穀11萬噸,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直屬庫。在糧庫外圍,記者看到,六臺送糧機一字排開,再拐彎轉進巨大的糧庫裡。機器開動後,只見一條金色的「稻穀瀑布」,歡暢地流在運糧機的傳輸帶上。經過多次轉運,顆粒歸倉,糧倉裡升起一座金黃色的谷堆。

  來自省糧食局的數據顯示,湖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近幾年,全省糧食產量保持在465億斤左右,絕對量排全國第10位。我省糧食品種以稻穀為主,稻穀產量320億斤左右,佔69%,居全國第五位。

  另據統計,我省每年糧食消費量在390億斤左右,人均消費670斤,平均每天每人消耗2斤糧。去年全省糧食儲備達到218億斤,人均儲備糧食360餘斤,也就是給全省每人每天儲備了1斤糧。

  防潮防黴變 三年一換

  現代化糧庫條件堪比辦公室

  那麼,國家儲備糧的糧食儲備有哪些講究呢?糧庫工作人員帶著記者,來到中央儲備糧專用倉庫——27號糧倉。糧庫黨委書記許哲華說,這座糧倉,高12.5米,長60米,寬24米,按照規格叫高大平房倉,可以儲備糧食5000多噸。「按照人均每天每人2斤糧計算,光這一座糧倉,差不多可供800萬武漢人吃一周。」許哲華說。

  裝滿了稻穀的糧倉內部會是什麼樣呢?倉庫保管員陳先海說,國家儲備糧倉可不是隨便讓人進出的,經請示主管領導,才同意讓記者去看看。

  只見陳先海先打開兩把大鎖,拉開兩扇大鐵門。記者第一眼並沒有看到堆成山的稻穀,而是看到一道設置有半米高門檻的玻璃門,專門防雨防潮用的。跨進門檻,裡面是一間「迷你型」辦公室,一桌一椅,還有一個鞋架,上面擺了六七雙拖鞋。凡進入糧倉的人,都要先換鞋才能進庫,以免把細菌雜物帶進去。

  記者一行人換上拖鞋,看到潔白的牆壁上,懸掛著「中央儲備糧專卡」的玻璃框,表明著中央儲備糧的特殊地位,必須由專門倉掛牌儲備。專卡上詳細記錄著這批稻穀的情況:2010年9月30日入庫的晚秈稻,產地荊門,以散裝儲存5050噸。還記錄著每4個月一次的質檢結果,包括水分、脂肪酸值。「走,慢慢上樓梯,就能看到稻穀了。」陳先海打開手電筒,帶頭爬上窄窄的樓梯。大約爬了兩層樓,陳先海打開了糧倉的照明燈,頓時,記者被眼前壯觀的一幕驚呆,室內一片足有半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裡,糧食已快堆到房梁之上。地上鋪設著「田」字形的走道板,平平整整、金燦燦一片。「這上面鋪著20釐米厚的稻殼,用來隔熱。」陳先海蹲下來,用手扒開鬆軟的稻殼,露出一個坑,記者看到了沉甸甸的稻穀。他說,糧倉儲存糧食講究很多,主要是通風、降溫、防蟲、防火。整個庫房全部實行機械化通風和現代的電子溫控設備,還安裝了現代化的環流燻蒸系統,用於低毒高效殺蟲。為了確保稻穀質量,倉庫中的稻穀必須每三年輪換。也就是說,每年糧庫都要賣出去1/3陳糧,騰出空倉,再儲備滿新稻穀,周而復始。「這裡存儲的是常見的晚秈稻,那邊還有幾個優質大米糧庫,採用控溫儲存,冬暖夏涼,條件比我們辦公室還好。」許哲華自豪地告訴記者,22號倉庫為省級儲備糧庫,現代化程度更高,常年糧庫溫度控制在20多攝氏度,還安裝了幾臺大功率空調,用於夏季降溫。屋頂上,還有噴淋系統,用於降溫;倉庫的下方,還有6臺大功率鼓風機通風降溫。

  沙洋縣洪森米業糧庫

  新稻穀先烘乾再入庫

  比起三年一輪換的荊門北郊「國字號」糧庫,位於沙洋縣的洪森米業糧庫,代為儲備省級儲備糧,依靠著年加工100萬噸的大型加工廠,每年都在快速進出糧食,由金燦燦的稻穀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1994年,洪森米業還是一家日加工15噸稻穀的小米廠,如今變成了全國糧油加工100強的糧油加工集團,年產值30多億元,可以儲備糧油30萬噸。「全年計劃收購40萬噸稻穀,到10月底已經收購26萬噸。」洪森米業米廠廠長王家洲說,在八九月份的收購高峰,每天要收購1000多噸稻穀,每天付給農戶的收稻款就有2000多萬元。

  這家米業公司有9座稻米倉庫,其中兩座萬噸糧庫為省級儲備糧庫。記者來到3-1原料倉庫,進門便看到兩堵由大麻袋砌成的高大「城牆」,裡面裝滿了新收購稻穀。沿著麻袋包砌成的樓梯,記者爬上糧倉的頂部,看到的是比荊門北郊糧庫更大的一座糧倉:長120米、寬60多米,幾乎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這裡儲存了1萬多噸新稻穀。但如果該廠開足馬力生產,這些稻穀還不夠生產半個月的。

  在糧庫裡,記者意外發現一座高聳的稻殼烘乾塔,王廠長說,這是一座新稻穀烘乾機,專門為新收割的稻穀入庫前烘乾用的。他說,現在不少農戶,尤其是在外打工者,快速收割稻穀「不落地」——新稻穀用收割機收割後,不經晾曬,便直接拖到米廠銷售。而這種新稻穀含水分較高,存放起來容易發黴,不能直接入庫儲存,必須先烘乾再儲存。潮溼稻穀輸送進烘乾機的進口鬥,經過那座烘乾塔,從出口管就吐出乾燥的穀子,免去農民賣糧時的整曬之苦。

  王廠長說,儲備庫還擁有日產量1500噸特等粳米的大米生產車間,車間布設目前國內較先進的碾米生產線,引進的設備是日本的佐竹米機、拋光機和色選機,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多道清理、去石、磁選,大米又經分級、清理、色選、拋光,確保了成品大米的純度和精度。

相關焦點

  • 廣東地方儲備糧可供居民吃約200天
    記者實地探訪——廣東地方儲備糧 可供居民吃約200天 來編者按糧食安全重於天。廣東省的糧食儲備情況如何?市場流通情況怎麼樣?這是4月12日記者獨家探訪廣東儲備糧倉的場景。受全球疫情影響,有國家宣布禁止出口糧食。有市民因此擔心糧食短缺,作為全國最大的主銷區,廣東的糧食儲備情況如何?
  • 探訪青島市級儲備糧油庫:咱一年的口糧夠了 但也要愛惜糧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這裡是青島市市級儲備糧庫3號倉,現庫存地儲散裝小麥6390噸,經化驗,容重774,水分11.6,雜質0.6,不完善粒4.9,糧情正常,經鑑定屬無蟲糧,我所保管的糧食是安全的。」在國信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級儲備糧庫,保管員姚新虎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糧倉,目前整個庫區有33棟。
  • 上海:按照常住人口半年的口糧 儲備還是比較充沛的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按常住人口半年口糧,上海儲備較充沛上海按常住人口半年口糧儲備充沛。上海市糧食物資儲備局局長殷歐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按照市政府要求,一手抓市場供應,一手抓擴大成品糧油儲備規模,並第一時間啟動了上海市糧油市場監測日報制度,及時掌握市場信息。當前,上海糧油市場供應總體平穩,貨源充足、價格穩定。從零售價格來看:上海市場消費主流的大米、麵粉、油脂商品的零售價格比較穩定,漲跌幅不大。
  • 西安糧食儲備可滿足市民半年以上口糧消費
    西安糧食儲備可滿足市民半年以上口糧消費 時間:2020-04-02 13:28:46  來源:華商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加大違法處罰《糧食儲備安全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
    自1955年至今,我國糧食儲備制度已走過65年。當下,在國內口糧安全保障無虞的宏觀鏡像下,糧食儲備設施、管理機制等積弊帶來的隱患仍時有爆破。據了解,中儲糧糧庫收儲的糧食根據不同用途大致可分為儲備糧、託市糧和貿易糧,但由於糧食儲備行業體制機制問題,企業腐敗頻生。自2010年至今,中儲糧許昌直屬庫及其襄城分庫、安陽直屬庫滑縣分庫、河南周口直屬糧庫已相繼曝光數起腐敗案件。
  • 廈門「海上世界」建設換擋提速 東渡港區儲備糧庫拆遷完畢將建設...
    臺海網11月3日訊據廈門日報報導矗立在東渡港區二十多年的儲備糧庫,近日全部拆遷完畢,後續將華麗轉身為廈門最大城市綜合體「海上世界」的一部分,預計2022年-2023年建成投用。同時,「海上世界」一期多棟建築物正在進行玻璃幕牆安裝,預計明年先行投用。
  • 糧食儲備可供廣東省消費半年
    記者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各級政府糧食儲備、社會商品庫存充足,全省糧食市場供應有保障。廣東省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全國第一,可滿足全省6個月市場供應。請廣大市民保持理性,按需採購,無需跟風搶購。在物資儲備方面,當前廣州的庫存凍肉約8萬噸,可滿足全市常住人口60天以上使用量;凍雞凍鴨6.4萬噸,可滿足常住人口42天食用量;全市糧食儲備約150萬噸,可滿足全市近1年的食用量。從全省的情況看,廣東的成品糧儲備數量遠遠高於國家規定標準,特別是大中型城市成品糧儲備數量要求更高。
  • 為防醫療物資短缺 德國擬建19處國家儲備中心
    新華社柏林11月30日電(毛競)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11月30日宣布,聯邦政府決定在國內建立19處國家醫療物資儲備中心,以確保未來應對類似新冠疫情的衛生危機時不再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的情況。 施潘說:「這場疫情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我們必須更多地提前做好準備。」
  • 看完佛山這個糧庫,我猜你再也不會囤米了!
    近日,部分國家傳出限制糧食出口的消息,引發部分市民對糧食供應的擔憂。佛山的「米袋子」滿不滿?是否有需要提前囤米?為解答上述問題,記者實地探訪了南海區糧食儲備庫與禪城區嘉惠糧油連鎖店。南海區糧食儲備庫主要負責承儲轄區地方儲備糧,儲存品種包括大米、稻穀和小麥,下轄儲糧倉點11個。
  • 浙江官方:儲備糧規模可滿足城鄉居民半年口糧消費
    張斌 攝中新網杭州4月13日電(記者 張斌)目前,浙江省儲備糧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可滿足該省城鄉居民半年的口糧消費。13日,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三場)上,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葉曉雲透露上述情況。
  • 汕尾市糧食企業集團公司下洋糧庫評定為「AA級糧庫」公示
    汕尾市「等級糧庫」評估小組根據《廣東省「等級糧庫」評定管理指導意見(修訂版)》的有關規定,對汕尾市糧食企業集團公司下洋糧庫申報「等級糧庫」的資料進行了資格審核、資料審核和實地核查。經評審,汕尾市糧食企業集團公司下洋糧庫評定為「AA級糧庫」,現予公示,公示時間三天。
  • 國家發改委:湖北重要生活物資儲備天數提至30天
    記者昨天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將確保湖北全省米麵肉等生活物資的供應,將湖北重要生活物資儲備天數提高到30天。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湖北省米麵油、豬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和商業庫存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國家已在湖北周邊地區準備了充足的生活物資貨源,可隨時調運至武漢市及湖北省其它地市,國家將進一步充實湖北省米麵肉等重要生活物資的儲備規模。比如在前期安排了1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備投武漢市場的基礎上,擬再為湖北市場安排1萬噸中央應急儲備肉。
  • 為小動物們儲備口糧,讓TA們溫暖過冬
    妙無法師和小動物互動他,憑藉一己之力扛下了所有酸楚和不易,只為給上萬隻小動物們一個可以安心生活的「家」。如今,嚴冬以至,全國大降溫,護生園的小動物們面臨過冬物資儲備不足的境況。聽聞護生園的蘿蔔成熟,無畏的夥伴義無反顧,再次踏上「徵途」,希望通過這批蘿蔔的銷售能為護生事業盡綿薄之力!
  • 中國供銷湖北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可研報告順利通過專家...
    11月6日,中國供銷湖北生活生產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專家評審會在湖北合作投資集團召開。會議邀請了由武漢大學、省發改委、省應急廳、省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供銷雲倉公司等行業領域專家組成的評審組。京東集團、阿里巴巴集團、中國供銷電商有限公司、省供銷社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昆明市縣兩級糧食庫存52.8萬噸 夠半年口糧需要
    掌上春城訊 2月5日,記者從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昆明市糧油保供還處在第一階段,還未動用儲備糧油保供市場,昆明市縣兩級糧食庫存(含儲備糧)合計52.8萬噸、油脂庫存(含儲備油)合計2.28萬噸,可滿足昆明市居民近半年的口糧需要。
  • 白雲區將建首個10萬噸級現代化糧庫
    良田糧庫項目由白雲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白雲糧食儲備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雲糧儲公司」)承接,將建成10萬噸倉容的高標準糧食儲備倉庫,是一座集智能通風、氮氣氣調、環流燻蒸、糧溫製冷等先進儲糧工藝和智能化控制系統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化的大型糧庫。
  • 愛沙尼亞設立國家物資儲備中心
    愛沙尼亞經濟事務和通信部已通過一項法案,將在該部行設立一個名為「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的新的國家機構,從2021年7月起開始負責管理國家的物資儲備。液體燃料、個人防護裝備、藥品、獸藥、解毒劑、醫療用品、食品和基本必需品的採購、儲存、質量控制、更新和分發等職能將集中在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
  • 重返職場的「背奶媽媽」,該如何儲備寶寶的「口糧」?
    不少結束產假重返職場的媽媽,為了堅持母乳餵養,利用工作間隙用吸奶器吸出奶並保存好,下班帶回家作為自己不在家時寶寶的口糧。 這些產後即回到職場,但又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們,稱為背奶媽媽。 背奶是件辛苦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