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博士、碩士研究生自殺的新聞爆發,之前還有小學生從教學樓一躍而下的新聞……
這些新聞,無一不讓人震驚和痛心!
對此,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微博@武志紅)告訴大家——
這種情況下特別想說,也許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智慧,是寬待自己,接受自己有時打了敗仗,不管是學業事業還是婚姻家庭。
人生很長,要用長期主義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此時打了敗仗,但以後可以贏過來。
還有更常見的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看的事情越來越多,最終發現,過去的敗仗也不是敗仗,其中有價值。即便真是敗仗,也真可以看淡了。
也許一切都是在歷練自己的心靈的。
此外,一個簡單的解釋是,有自殺衝動的,常是對別人的恨意,不能向外表達,轉而向內攻擊自己。所以該表達的恨意,也可以試著勇敢地表達出去。
過去對這個簡單的解釋,我比較贊同,但現在覺得,太多人是在打了敗仗後,產生了強烈的羞恥感,不能饒過自己。
極致的羞恥感就是「你這麼差,不如去死」。
真有這份羞恥感時,試著寬慰、安撫自己。人可以厚臉皮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太多人選擇自殺時,如果用客觀的旁觀角度看,可以看到,其實還遠遠沒有走到絕路上,是因為打了敗仗的羞恥感,讓人最終走向了自殺。
善待自己、寬待自己,真是一份每個人的「我」最需要的一種智慧。打了敗仗,會導致對自我的貶損。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試著去掌握這份人生智慧。
他還說——
人被絕望徵服時,會產生一種感覺——當下即是永恆。但其實有時間存在——普通人都可以活大幾十年;還有空間存在——此路不通可換一條路,整個地球和幾十億人都是可以換的空間。
看到這份時空的存在,並積極使用,即是智慧。
*
其實,之前就聽武老師說過一個詞,叫「時間感」,也就是本文所說的「長期主義」。對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經歷感受。
有一天在整理電腦文件時,我打開了大二時寫的日記,內容大概有——入黨失敗暗自苦惱;虔誠的祈禱通過英語六級;因為臉上的青春痘而無比焦慮……
現在看來,當時的苦惱大可不必。因為僅僅半年後又我就考過了英語六級;畢業前也順利入黨;大三似乎就青春不再,臉上不長青春痘了。
看吧,在時間的後方,我們得到了一切想要得到的。
站在時間的後方,我同時發現:那些曾經我們以為的,如泰山般宏偉重要的事、人和物,都在時間無聲且強有力的衝刷下,變得輕如鴻毛了。
過去那些「高峰時刻」,比如成功,比如失敗,都曾在我們的思維意識中佔據主導——就是讓我們感覺轟轟烈烈、抽絲剝繭、熱淚盈眶、無法自拔的東西。而站在時間的後方,我們驚訝的發現,那些東西被時間逐漸磨平,直至在頭腦中消失殆盡——也不過如此。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指引下,那些所謂的「重要的事」——都猶如煙花綻放後迅速褪色,消失在黑夜中,不會亮起第二次。
有「時間感」,就是你知道你有一生的長度。某一時的痛苦與失敗,沒那麼重要,更不是生命的所有。
武老師說,縱觀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衡量自己的時間應該放在哪裡?放在喜歡做的事情,喜歡的人,和有意義的事情上。
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在生命長久的時間中,今天的你我又會處在什麼樣的位置?
時間猶如上帝,它奴役著人們,同時也拯救著人們。快樂與幸福縱然是恍如一瞬,悲傷與痛苦當然也不會刻骨銘心。刻骨銘心,我只在虛構文學見過。
認識了時間感的概念,我想人們可以活得更豁達些。一時的失敗與困苦,並不會怎麼樣。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有著一生的時間去度過。當我們的目光落在人生的長遠處,前方新的煙花就會被再次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