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的「Easy」邏輯

2020-12-19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自於網絡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蓋虹達距離家樂福在質疑聲中開設第一家便利店超市「Easy家樂福」已經過去兩年多。6月28日,「Easy家樂福」第一次走出上海,第30家店落戶無錫。

兩年多的時間開設30家門店,這個速度在業內而言並不快。

「未來我們有更多類型區域需要覆蓋,相應會布局不同類型的門店。我們希望能在全速開店之前了解市場情況、做儘量多的嘗試。而且除此之外,我們希望能在全速開店之前確保我們的物流及其他方面做好準備。」「Easy家樂福」總經理杜立偉的闡述並不囿於數位化的目標。他是家樂福中國的一員老將,擁有二十多年零售經驗,在過去十年間成功將家樂福大賣場推向全國,也同樣經歷了商超在中國黃金十年後的低迷期,並從2014年開始負責拓展和建立全新業態。

在上海開展29家門店之後選擇無錫繼續拓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於家樂福物流中心崑山大倉的存在。崑山大倉位於上海和無錫之間,這使得兩地門店的物流配送十分高效。與此同時,家樂福在這兩個地區也擁有不錯的口碑,這一點能讓「Easy家樂福」更快取得認可。

在零售行業整體低迷的形勢中,便利店行業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是零售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業態之一。正是如此,「無處安放」的零售從業者紛紛投身其中。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的中國便利店仍然保持的較高的發展速度。從統計結果來看,便利店增長率超過20%的城市佔到所調查城市總數的47.5%。

「現在確實有非常多的入局者。」杜立偉說,從他在上海的辦公室窗戶望出去,目之所及每一個社區內都開了便利店,「如果喜歡挑戰,這是一個很好的位置。但我也很享受。」

從0到1

在2004年的時候整個零售行業有近30%的增長,但自2010年開始,「增速為歷史最低」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各大報告的統計數據和分析中,中國實體零售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家樂福在中國享受了時代的增長紅利之後也無可避免的隨著大勢落入持續的低迷中。

在2014年末的節點上,家樂福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當時Kantar Re-tail對未來五年中國零售業預測中,家樂福排位持續下滑,甚至位於永輝超市、屈臣氏之後。

「如何改變困頓的現狀?」進入中國市場二十年間因鮮有變革而飽受詬病,家樂福站在分岔路口,決定變革。「Easy家樂福」應運而生。面積400平米,家樂福在中國二十年來第一次布局便利店業態「Easy家樂福」,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賣場的縮小版——這是當時第一家店開出時多數人的印象。

位於上海閔行區黃樺路上的第一家「Easy家樂福」,暖色系的時尚裝修風格與周圍密集的小店、老舊的社區對比明顯。貨品涵蓋了柴米油鹽更像是社區店,此外店內擺放了一排機器提供證件快照、取款、繳費還款業務。

不止於便利店功能,而成為內容更豐富的「便利超市」,這是家樂福的大膽嘗試,也受益於家樂福在全球多業態發展的經驗。「2014年的時候我們相當肯定消費者習慣在改變,願意接受一些新型的消費方式。」杜立偉說,家樂福當時在歐洲以及其他國家已經布局了便利業態。

「我們有在上海進行了一些客戶調研,當時調研發現,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可能不只是單一的便利店,更像是一個便利超市——覆蓋消費者未來兩天需求,既有即食類食品,也提供一部分可以作為接下來幾天做飯的原材料。」杜立偉說,目前「Easy家樂福」的消費者通常會在早上買個咖啡或者包子作為早餐,中午會買便當盒飯飲料,下班後買原材料回家做晚飯。

「Easy家樂福」的經營品種逾4000種,較其他便利店更具社區屬性,與此同時300平米-400平米的門店面積也更為寬敞。「我們希望給消費者在普通便利店不一樣的舒適購物環境,比如提供免費WiFi、充電線、背景音樂,讓顧客可以在購物之餘選擇在這裡休息。」杜立偉對便利業態的運營融合了他在零售業多年的經驗。儘管便利業態高速增長不同於零售行業整體低迷,但「提升線下體驗」這一良方對於便利業態同樣有效——以「路過人群」維持生意的便利業態如果更吸引人停留,顯然不是件壞事。

即便比同行面積更大,但相比超市又「迷你」得多。「儘量選擇顧客非常需要的日常產品,選擇的方法是從橫向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而不是像從縱向上尋找顧客需求。」杜立偉舉例說,比如巧克力商品會提供幾個品牌,而不是引入所有品牌的產品,這就要求品類選擇非常精確,同時對庫存和下訂單方面會有非常高的要求,對於消費者而言,就是是否能快速找到他需要的東西。

家樂福的變革

「Easy家樂福」的誕生源於家樂福集團的全面調整。

不止於新業態的嘗試,家樂福在當時的節點上也籌備大動作——經過兩年的調研規劃和數月的磨合,2015年4月家樂福實施了新的組織架構,這是其進入中國二十年以來最大的架構調整。此前二十年間,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經歷了單店「分權」到24個城市採購中心(CCU)的採購配送網絡的發展,而自此之後通過將全國分散在各個城市的採購和配送合併為六個大區商品採購中心進而協調統籌。

「兩年前,我們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團隊,就整個思路進行了仔細的研討。2014年6月份,我們在江蘇的崑山開設了首個家樂福大的現代的配送中心,這家物流配送中心可以覆蓋家樂福華東區所有的60家大賣場門店。」家樂福中國區CEO唐嘉年在當時的專訪中告訴經濟觀察報。

「為了實現發展戰略和計劃,未來家樂福會在更多城市開設更多新的大賣場以及『鄰家業態』(「Easy家樂福」),我們要改善整個的運營以及我們的電商等等。」唐嘉年說,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很大、很現代化的物流體系進行支撐。

「供應鏈網絡是實現發展和開展新項目的關鍵和支柱。新的架構可以非常有效的維持本地化的思路,通過六大中心,每個大的區域商品採購中心有全部的權限與當地的省級供應商進行配合。」唐嘉年說,家樂福舊有的區域總經理崗位,一般來說平均管理10到12家大賣場門店,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商品採購方面的管理,從新的架構來看,以前的區域總經理不再負責整個商品採購的環節,而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放在門店的運營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整個門店的執行效率,還可以通過集中採購實現家樂福整體的專業高效化協作。

在上海開了29家門店之後選擇無錫作為下一站,「Easy家樂福」的拓展思路正是基於物流體系支撐。崑山大倉位於上海和無錫之間,這使得兩地門店的物流配送十分高效。

這種謹慎的開店思路導致相比行業速度而言,「Easy家樂福」的擴張步伐顯然不夠快。

「我們想對於目前經營產品、形式做一些測試。比方說我們現在的門店其實是有兩種不同類型,一種辦公區為主,一種住宅區為主。同時我們還會在購物中心、交通樞紐、大學周圍等不同區域開設不同類型的門店,這些都需要做儘量多的嘗試、了解市場情況。」杜立偉坦言必須保證門店準備好才能支持全速開店,此外全力開店之前必須確保物流及其他方面做好準備。

在家樂福的十年間,杜立偉曾推動家樂福超市品牌在全國擴張,但這些經驗並不適用新業態的拓展。「沒有一樣是相同的。」杜立偉坦言便利店業態是全新的嘗試,「很大一個不同的地方是,商超有很強大的吸引力吸引顧客甚至從比較遠的地方來購物,但便利業態覆蓋範圍非常有限,很多時候是吸引過路的客人,不能讓人從很遠的地方專門過來。」

「當然需要在促銷價格方面需要做的非常到位,但作為便利業態更講究以服務和環境來吸引顧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購物方式。」杜立偉說,但「保持好奇心,以及對業態有常識」是從事零售行業任何業態都相通的。

在運行兩年的時候,家樂福(中國)超市投資有限公司於2016年11月份註冊成立,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都是杜立偉,這個舉措一度被解讀為加速擴張的信號。而事實上,這一「獨立」在管理職能上的影響更多一些,家樂福方面稱組織架構的相對扁平化更便於便利店業態的管理操作。

紅海競爭

十幾年之前,家樂福先後將旗下折扣超市「迪亞天天」和生鮮超市「冠軍超市」引入中國進行本地化經營。但僅試水兩年后冠軍超市就撤出北京市場,迪亞天天業務也在2011年被家樂福剝離。

時隔僅三年,家樂福就在中國以親力親為的姿態重啟便利店業態。

在「Easy家樂福」選擇落地上海之前,這裡就已經是中國便利店業態發展最成熟的地區。2013年上海便利店數量在4800多家左右,平均每2975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同時上海便利店的數量呈-5%的負增長狀態。而且在上海,全家、7-Eleven、羅森、好德等連鎖便利店企業早已站穩腳並具備不同特色,經營模式成熟還累積了大量用戶數據。相比之下,「Easy家樂福」面臨的競爭可想而知。

不僅要從眾多便利店品牌中突出重圍,近兩年電商與實體零售商超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永輝和京東達成合作之後動作頻頻,並且在上海實驗半年社區店模式之後快速進入北京;在華東地區阿里巴巴也聯合線下零售巨頭百聯集團試水多項嘗試,從系統、物流、大數據多方面合作到新業態的嘗試都在計劃之中。

「確實現在有非常多的入局者,對於'Easy家樂福',我們也在做更多嘗試,包括O2O、會員系統,以及更更多資源開展一些合作。」杜立偉說,目前行業比較流行的O2O模式以及其他競爭者正在做的執行戰略經常以燒錢的方法獲得市場佔有率,「如何能找到可持續盈利的模式是關鍵點,如此才能長期把品牌運作下去。」

「商超跟便利業態並不是衝突、抵制,而是互相彌補,通過不同渠道來滿足消費者去求。」杜立偉舉例說,家樂福上海古北店是在其中國業績領先的門店,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周末去古北商超,同樣也會在工作日的時候在「Easy家樂福」持續消費,同時選擇聽過家樂福的電商買一些比較重的東西,「家樂福在全球都是執行多渠道、多業態發展的策略,通過特大型賣場、大型賣場、便利店以及電商的多渠道為消費者提供家樂福不同品質的產品。」在杜立偉看來,家樂福通過多渠道——既有商超又有便利業態的模式獲取市場佔有率,這與單一模式、單一業態相比更有優勢。

「現在這個階段非常有趣。」杜立偉說,雖然競爭者眾多,但很多模式仍在磨合階段,只有可持續盈利的模式才能生存下去。

相關焦點

  • 探訪「家樂福easy」首家門店: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昨日,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旗下便利店品牌「Easy  家樂福」在上海試營業。這是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在進入中國20年之後,首次將自己的便利店引入中國市場。而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龍柏新村的家樂福easy門店,是家樂福在中國的第一家便利店。對此,贏商網第一時間進行了跟蹤報導。
  • 江蘇家樂福年底前將關12家 「easy家樂福」能否取代
    家樂福在江蘇9座城市擁有26家門店   截至2014年11月24日,贏商網記者在家樂福官網上查詢到,家樂福共在江蘇9座城市擁有26家門店。其中,無錫以7家門店數居首,蘇州、南京分別以6家和5家門店數居於二三位。此前有消息稱,無錫家樂福永樂店和保利店放在全中國都是佼佼者,這兩家門店都能進入前10名,永樂店甚至有能力擠進前5。
  • 年貨節,首家入駐蘇寧易購的easy 家樂福開業
    12月27日,作為蘇寧大家庭一員的家樂福中國宣布消息,easy家樂福落地上海蘇寧易購中山公園店。作為首家入駐蘇寧易購的easy家樂福,這家店的開業,無疑將吸引行業的目光。據悉,作為家樂福中國在零售小業態方面的試點,easy家樂福於2014年在上海開出首家店,目標客群主要為年輕人和年輕家庭、學生、上班族。這家新開業的easy,僅靠上海中山公園地鐵站,附近辦公樓眾多,每天上下班的年輕人絡繹不絕,這正符合easy的選址需求。
  • easy家樂福探店,在魔都9.9元就能吃一頓帶肉午餐是怎樣的體驗?
    最近,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蘇寧易購中山公園店一樓,又一家網紅店——easy家樂福,開業了。12月30日,距離27日開業才僅僅過去了3天,這家店,已經成功圈粉無數。雖是上午11點多一點,店裡已經聚集了不少前來選購的年輕人。為了闖出一番天地,大城市的年輕人每天都在努力打拼著。
  • 家樂福又在長寧開新店啦~
    就是Esay家樂福!家樂福在上海的第三家「easy家樂福」便利店——黃金城道店正式開業啦!店址位於黃金城道776號,營業面積450㎡,在售商品約4500種。針對黃金城道的居民特點,「easy家樂福」黃金城道店配備了比前兩家便利店更多的進口商品,數量約為800個,佔比所有商品達
  • 家樂福多渠道、多業態 實體做電商優勢在店
    在2016中國全零售大會期間,家樂福中國CEO唐嘉年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做電商的優勢在於有實體門店,未來有家樂福門店的城市都會有電商業務存在,與此同時,大賣場、便利店業務也將同步發展。多渠道、多業態是唐嘉年為家樂福中國規劃的方向。
  • 60億白菜價賣身蘇寧,家樂福敗走中國始末
    再耀眼的星辰也會落幕,當蘇寧收購家樂福的消息放出時,這個曾經的零售界楷模畫上了作別中國市場的句號。本文將梳理家樂福本次賣身蘇寧的細節,剖析家樂福敗走中國的原因。談戀愛的是永輝,牽手的卻是蘇寧家樂福賣身的消息,早在2009年就有出現。2009年一度盛傳沃爾瑪將接盤家樂福;2012年再傳華潤萬家與中糧將收購家樂福;2017年年底,配角換成了阿里。
  • 從萬達百貨到家樂福中國 蘇寧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自年初收購萬達百貨引起行業熱議之後,近日蘇寧易購又放了個「大招」——宣布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消息一出,行業震動。除了感嘆家樂福敗走中國、蘇寧精準抄底、零售業「三國殺」局面之外,外界最大的感受是:為什麼又是蘇寧?
  • 從家樂福中國持續盈利,看蘇寧易購背後的網際網路零售邏輯
    國慶節前,家樂福5家店同日開門迎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瀋陽蘇寧屯店,北京八裡莊店重裝開業,位於上海的社區生鮮店則是家樂福首創業態。消費數據顯示,國慶當天,家樂福進口保健品、糧油休食、酒水飲料等銷售火爆,到家訂單量同比增長341%。
  • 「easy家樂福」進駐成都?或打破紅旗等本土便利店壁壘
    進入中國市場21個年頭的零售巨頭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面對實體零售業績低迷下滑的殘酷現實,不得不創新「自救」力挽頹勢。而在家樂福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中,新業態「易家福」(Easy Carrefour)便利店尤受關注。
  • 家樂福、沃爾瑪和大潤發押寶電商 借勢O2O能突圍嗎?
    就在他們之間,橙紅色的門臉,一家名為「easy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下稱easy)佇立其中,這是進入中國20年的家樂福在大陸地區的第一家便利店。   短時間內,這家店在上海孤軍奮戰的狀況不會改變,家樂福方面並沒有很激進的開店計劃。上海是中國大陸便利店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大約有4000多家便利店。
  • 全國首店丨家樂福首家社區生鮮店開業
    《零售圈》獲悉,《零售圈》了解到,在蘇寧收購家樂福一年之後,動作越來越密集,除了跨界家樂福「MR福」餐廳、家樂福精選超市之外,家樂福也開始進軍社區生鮮超市。9月30日,家樂福旗下首家社區生鮮店easy家樂福在上海中華新路1157號盛大開業。
  • 從萬達百貨到家樂福中國,蘇寧的投資邏輯是什麼?-虎嗅網
    自年初收購萬達百貨引起行業熱議之後,近日蘇寧易購又放了個「大招」——宣布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除了感嘆家樂福敗走中國、蘇寧精準抄底、零售業「三國殺」的局面之外,外界最大的感受是:為什麼又是蘇寧?
  • 滬家樂福將開設24小時營業門店 方便居民夜購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大賣場實行24小時經營並非家樂福一家,早前就有「易初蓮花」上海楊高南路店實行全天24小時營業卻遭遇「賠本吆喝」的情況。更有資料表明,早在2014年11月底,家樂福在上海開設了新興品牌「easy家樂福」便利店。
  • 日銷售破億,同比增長200%,家樂福雙12數據背後的商業邏輯
    日均UV 30萬家樂福中國市場總監餘瑩告訴記者, 家樂福在口碑店鋪如今日均UV可以達到30萬,平均每小時消耗的折扣券可以達到10萬張,券的核銷率為50%以上,最高達時期可以達到70%。餘瑩表示,在口碑開設家樂福店鋪後,每次家樂福在口碑平臺上做活動都會吸引30%的新用戶,如今家樂福口碑店鋪已經積累了1600萬的會員,日均UV達到30萬、高峰周則會有50萬。事實上,支付寶口碑接入家樂福的路是曲折的。當初餘瑩費了很大的力氣說服家樂福法國高層接入支付寶,到下面執行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阻力,直到2015年第一次參加雙12。
  • 家樂福全國首家社區生鮮店在上海開業
    家樂福首家社區生鮮店2020.10.2by:零售圈《零售圈》獲悉,《零售圈》了解到,在蘇寧收購家樂福一年之後,動作越來越密集,除了跨界家樂福「MR福」餐廳、家樂福精選超市之外,家樂福也開始進軍社區生鮮超市。
  • 「再造」家樂福
    家樂福的忠粉楊靜驚喜地發現,近幾個月來,家樂福越來越融入她的生活。早晨,楊靜路過小區門口的蘇寧小店,買到家樂福商場的同款牛奶和麵包當作今日早餐;中午,走到附近的easy家樂福買個便當和咖啡,和同事一起享受午餐時光;下班回家的地鐵上,無論打開家樂福到家、蘇寧易購都能直接下單家樂福商品,風雨無阻1小時內就能送到家門口,她一回到家可以使用新鮮的生鮮產品製作晚餐……她還發現,即使線上購物也能順利積分,這個家樂福積分也是蘇寧會員積分,可以用作蘇寧商業體系的權益
  • 詳解家樂福中國的轉型之路:多渠道 多業態
    家樂福正是預見到了零售業將會面臨的系統性問題,因此著眼於改革和轉型,整體業務呈現出「多渠道」,「多業態」發展的態勢。家樂福發展了新的業態——便利店,開闢出新的渠道——電商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家樂福的變革不是盲目擴張,二是在啟動新的業務之前先夯實採購體系及物流供應鏈,將24個城市商品中心合併為6個大區採購中心,並相繼建成大區物流配送中心。
  • 家樂福東北區物流中心建成 輻射東三省
    6月15日,家樂福中國供應鏈•東北物流中心在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啟動。該物流中心的建成,有望成為家樂福中國在東北地區供應鏈的立交橋,形成主要輻射東北三省物流的配送網絡,支持家樂福門店業務,助推區域經濟。該項目倉儲規模近3.2萬平方米,預計建成後年均運輸量可達約8萬噸,家樂福物流中心將為遼寧、黑龍江近30家門店提供全面的倉儲物流支持。東北區配送中心的啟用將徹底轉變家樂福原先由供貨商向各門店直配貨品的模式,使物流要素大量集聚,資源配置實現優化,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並且有利於帶動更多商貿流通企業按照集中模式再造城市商貿流通供應鏈。
  • 蘇州商務局至家樂福華東區物流中心參觀交流
    蘇州商務局至家樂福華東區物流中心參觀交流來源:聯商網2018-01-08 13:00聯商網消息:1月8日(今天)上午,蘇州商務局一行領導25人來到位於崑山的家樂福華東區物流中心考察和指導。家樂福進入中國20年,在全國布局200多家賣場,2014年開始,家樂福逐步成行6個大區物流配送中心,實現了對全國200多家大賣場的覆蓋,並全力支持「家樂福網上商城」,「easy家樂福」便利店等新業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