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要求,山西省科技廳經項目徵集、專家論證等程序,山西省擬提名14項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其中提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分別是中北大學張治民教授主持的「鎂/鋁大型薄壁高筋構件均勻強韌化及「長筋」擠壓成形技」和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主持的「細顆粒物溼法捕集關鍵技術及工程化」。
張治民教授,1982年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同年來太原機械學院(現中北大學)任教,1987年7月獲太原機械學院(現中北大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燕山大學博士。
國防「973」首席科學家,全國優秀教師,「中國兵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獲得者,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省部級獎16項,國際發明金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65項,發表論文150餘篇,被SCI收錄22篇、EI收錄29篇,出版專著一部。
張治民教授領銜的團隊入選國防科技優秀創新團隊,帶領團隊已建成複雜構件擠壓成形技術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鎂合金關鍵技術及工藝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鎂基材料深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
劉有智教授,中北大學學士、碩士,中國科學院博士,中國化工學會首批會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超重力化工過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他還擔任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劉有智教授主要從事超重力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46項,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出版《超重力化工過程與技術》、《化工過程強化方法》等著作3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8件,還負責起草了我國第一部《超重力裝置》行業標準。其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成功應用於化工、能源、冶金、環保等領域,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7項,獲得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