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DF-OLED有望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21-02-08 巫師工作室

本文字數:3150,閱讀時長大約8分鐘

導讀:江蘇省蘇州大學張曉宏團隊完成的項目《小電子交換能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有望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體現了國內TADF發光材料取得的可喜成績。

1 引言

2020年3月24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公告,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500多項受理項目進行公示。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此次國家獎勵辦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通用項目266項,專用項目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通用項目952項,專用項目183項)。

能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某個省份、大學或者研究機構獲獎數量的多少,其背後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可想而知,該指標往往也被看做各省份、大學和機構等科技政策是否切實有效的佐證。同時,從獲獎的項目中也可一窺目前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方向。接下來,跟著小吾來看看TADF-OLED相關的受理項目。

2 知人名,不知項目為何物

趁熱點(不過好像只在小吾關注的行業公眾號報導)。最近刷公眾號的時候,很多媒體都在報導鍾南山團隊入圍。那麼,此次鍾老團隊入圍的是創新團隊評審組,共22支單位。鍾老領導的呼吸疾病防控團隊,由中華醫學會提名且最終入圍公示。網友紛紛表示獲得提名是實至名歸。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鍾老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始終奮鬥在抗疫和科研的第一線。鍾老的「無座車票」一度衝上熱搜第一,我希望這樣的熱搜越多越好,同時也希望鍾老保重身體

除了鍾南山之外,我們還看到很多平時大家熟悉的名字。袁隆平提名的「廣適性骨幹親本Y58S創製與超級稻新品種選育」項目被提名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屠呦呦提名的「中醫藥文獻傳承創新模式研究與應用」項目被提名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陳薇、石正麗提名的中國序列7型豬鏈球菌的發現、應對、致病機理和新傳播模式被提名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李蘭娟等提名的「鐵穩態代謝的分子調控網絡」被提名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希望他們最終都能獲獎。

3 知項目名,認識人名

但是,小吾更關注的是跟自身所在的平板顯示行業相關的提名項目,尤其關注TADF-OLED相關研究。通過通看所有的項目名稱,小吾整理出顯示行業相關的提名項目,可見下圖。

江蘇省提名的兩個項目:張曉宏課題組的「小電子交換能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和廖良生課題組的「高效有機發光二極體製造裝備研發及應用」,分別被提名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兩支課題組都來自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

首先,我們來看下張曉宏團隊的代表性論文目錄。小吾看到了熟悉的TADF。可見以下截圖。再網上一通搜索,進一步了解該團隊。張曉宏,國家傑青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等等榮譽,妥妥的大牛,研究領域: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目前也涉及政界,任蘇州大學副校長。

2013年,他就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為高效光/電轉換的新型有機光功能材料。2012年,TADF-OLED首次被日本人發明後,其研究團隊對TADF材料也進行深入研究,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別是在攻克紅光TADF材料種類少,器件發光效率遠低於藍綠光TADF材料的行業難題。他們通過引入剛性和芳香性的片段來增大給體-受體分子的剛性這種策略,設計合成出的紅色TADF材料,摻雜OLED器件效率高達25.2%,為同時期已報導中的最高水平。分子結構可見下圖。時隔7年,再衝擊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希望最終能獲獎。

圖片來源:公眾號「研之成理」

其次,我們再來了解另一支蘇州大學的團隊,廖良生課題組。同樣地,我們先看下他們的代表性論文目錄。主要為發明和專利,涉及材料、器件和裝備。可見下圖。進一步了解該團隊。廖良生,2000-2009年在柯達工作,2007年獲傑出發明人獎。2009年,被江蘇省引進,加盟蘇州大學,國家特聘專家,兼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有機光電技術研究所執行所長。2014年至2018年連續五年進入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看這簡歷,也是大牛級人物。

資料來源:科技部網站

目前,他們致力於高效OELD製造裝備的自主設計研發,此次被提名的項目,應與他們自主研發的二代OLED蒸鍍設備(江蘇集萃光電),並打造國內首條自主研製OLED照明蒸鍍產線相關。2019年,從設計、加工、組裝到調試,成功打造了國內首條自主設計的OLED照明G2.5代量產線,為我國實現高世代大面積真空蒸鍍設備國產化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 OFweek半導體照明網

除了在產業化應用上有出人表現之外,廖良生團隊在TADF材料基礎研究領域同樣取得可喜的成績。2019年,該團隊報導的紅色摻雜TDAF-OLED器件最大外部量子效率高達27.4%,電致發光峰值為628nm,CIE坐標為(0.65,0.35)。分子結構見下圖。

圖片來源:公眾號「知光谷」

初步聊完這兩個團隊之後,小吾不禁要問,為什麼都是蘇州大學的團隊被提名呢?江蘇省在OLED顯示行業甚至放大到所有科技領域的政產學研用方面有什麼不同和可取之處呢?要解開這些疑問,恐怕非小吾目前能力之所及了。但是可以從一個數據了解。小吾統計了近五年江蘇省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數量。見下表。2015和2016年,全國排名第二,北京第一。而2017年之後,則連續三年都是排名全國省份第一。江蘇省的科技創新能力實在強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資料

綜上,小吾認為江蘇省在TADF-OLED不管是材料還是器件上,在國內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希望明年1月份最終公布時能獲獎。另外,如果有想往科研道路發展,且對OLED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報考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當然,還有其他科研團隊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後面小吾會另篇介紹。

上文,小吾以較大篇幅介紹了由提名項目引申出的TADF材料基礎研究領域的相關進展,但是實驗室合成的發光材料,想最終商業化,產業化,中間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在此次被提名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AMOLED高性能、長壽命有機發光材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則為TADF材料的產業化提供技術積累

該項目完成單位為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2005的民營企業,專注OLED發光材料和中間體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經過15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領先的OLED材料供應商,目前相關專利授權數高達114項,居國內OLED材料企業授權專利第一(網絡公開數據)。其生產的中間體,已向和輝、維信諾等中遊面板企業供應。

另外,從官網公司介紹,可看出它依託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優勢,而吉大的科研團隊在TADF研發上也是非常的活躍,在nature等頂級期刊上均有報導。所以,從中可以看出產學研的技術路線痕跡。
TADF材料作為第三代有機發光材料,國內的OLED發光材料企業當然不會放過布局和發展的機會。在發光材料迎來國產化良機的大背景下,除了奧來德,萊特光電、鼎材科技、夏禾科技、三月科技等國內新興OLED中間體/粗單體企業,均紛紛切入發光材料領域,向發光材料產業鏈下遊延伸,部分企業在TADF材料領域也開始進行研發和有意識地專利布局,爭取構建中國自己的OLED材料體系。小吾在收集材料,爭取在TADF-OLED面板顯示產業之「政用產學研」系列文章「研篇」對國內的發光企業進行簡要介紹。話說,「政篇」還一直沒有完成,小吾會繼續努力的。

至此,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OLED行業相關受理項目的淺談就要結尾了。TADF材料的基礎研究正如火如荼,研發速度不會落後於日本、歐美等國家。伴隨著國內OLED柔性面板廠產能的不斷釋放,發光材料的國產化替代也正加速進行。希望我國能在TADF-OLED產業上實現彎道超車。

喜歡更多小吾作品,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解讀國人肺癌基因密碼,南醫大首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江蘇網訊 在1月8日舉行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及其團隊的「中國人群肺癌遺傳易感新機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據了解,該項目首次揭示中國人群肺癌易感性的遺傳學基礎,填補了領域空白,也實現了南醫大歷史上國家自然科學獎零的突破。  「項目組主要針對腫瘤易感基因發現、分子分型和精準診斷生物標誌物及其轉化研究等方面開展工作,解讀國人肺癌基因密碼,探尋腫瘤精準防治新徑。」團隊專家介紹說。據統計,每年我國肺癌的發病人數超過70萬,死亡人數超過60萬,發病和死亡數均位居所有腫瘤疾病的首位。
  • 物理所兩項成果摘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兩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包括「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成果和與人民大學合作的「鐵基超導電子結構與磁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成果。
  • 北京連續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本次大會上,北京主持完成的69項成果獲獎,含一等獎6項、二等獎63項。其中,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自2016年以來北京第三次斬獲該獎項。
  • 茂名這位山裡娃拿了「國家自然科學獎」!
    茂名這位山裡娃拿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其論文被「SCI」他引4108次(其中第一作者論文他引2260次,單篇最高他引1365次),所取得研究成果入選2011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並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2015年度「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是我國「石墨稀」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冉冉升起的年輕科學家。
  • 北京科技大學廖慶亮教授、賀威教授入選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單,我校廖慶亮教授、賀威教授入選,我校獲批數居全市第五位。  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已授權20餘項。  參與撰寫《一維氧化鋅納米材料》和《ZnO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等中英文專著4部。  曾以第2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德國洪堡學者,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 國家科學技術獎出爐 上海在自然科學獎上有新突破
    國家科學技術獎最新出爐,上海這兩方面有新突破剛結束的2019年,從航天事業再到深海探索,我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授獎總數比2018年增加23項。
  • 中北大學2個項目被山西省提名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要求,山西省科技廳經項目徵集、專家論證等程序,山西省擬提名14項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其中提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分別是中北大學張治民教授主持的「鎂/鋁大型薄壁高筋構件均勻強韌化及
  • 北京理工大學6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今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據悉,北京理工大學牽頭的6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項。
  • 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http://www.huaue.com  2020年6月11日  來源:湖南大學   10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對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表彰,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北大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傑出青年...
    編者按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
  • 唐山這些單位和個人獲2020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
    11月24日,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於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總評結果的公告》,全文如下: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總評結果的公告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2019年11月,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獲重量級榮譽——中國政府友誼獎。2019年11月24日,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教授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50年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任主席。
  • 曲阜師範大學「2020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獲獎再創佳績
    1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我校5項成果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獲獎數量連續兩年居省屬高校第一。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是省人民政府設立的省級最高科技獎,每年評選一次,表彰對為我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2020年度共授予自然科學獎39項,其中山東省屬高校22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是學校重點突破的標誌性成果之一,在教育部學科評估、省高水平大學申報、省屬高校分類考核等指標中所佔比重很高。
  •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南方醫科大學,開始衝擊雙一流
    2019年12個專業獲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全日制本科生13588人,研究生5564人,留學生1043人。本科生與研究生年度招生比例1.67:1,博士招生規模位列全國獨立醫學院校第2,在廣東所有高校中排名第3。南方醫科大學現有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醫學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數在全國獨立醫科院校中排名第二。
  • 高校獲「國家三大獎」數量出爐,這2所大學有望升A,你認同嗎?
    高校獲「國家三大獎」數量出爐,這2所大學有望升A在衡量各大院校的科研創新及科技創新能時,院校獲得的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這「三大獎」的數量就是一個重要評估條件了,不同高校獲「國家三大獎」的數量出爐,有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看中國科技發展的持續性
    本月初,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公示,選其一二,從名稱來看,各位品評一下(主要是內容艱深,非專業人士不必深究)。只看名稱,是不是感覺我們的中學生科研也快登堂入室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2020
  • 11個項目獲深圳科技獎自然科學獎,南科大科研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在1月6日舉行的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頒發了2020年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在自然科學類的11個獲獎項目中,南方科技大學共有5個項目上榜,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其中,盧海舟、王春明、何洪濤、杜宗正的項目「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獲得一等獎。
  • 計算機學院馬丙鵬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馬丙鵬副教授(中)領獎  中國計算機大會於2018年10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馬丙鵬副教授申請的項目「生物仿生特徵及費舍爾向量理論和方法研究」獲得了大會頒發的「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 昆明理工等多所雙非大學獲國家科技獎!衝擊雙一流大學更有希望!
    其中,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昆明理工大學科研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項目是由昆明理工大學、中國銅業、金川集團、北京賽維美和寶鋼股份共同申報的冶金爐窯強化供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2020年3月,昆明理工大學獲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