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34;、&34;的落後教育觀念,在一些家長的腦子裡還根深蒂固,例如曾經的一篇報導:青海省的夏斐(10歲男孩)被其母親毆打致死這件事,竟然在全國開展討論長達三年,但是孩子被家長打罵的現象卻有增無減。在當時,僅短短兩個月中,就公開報導了4、5個孩子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毆打致死致殘的四起嚴重事件。可是,今天仍活著並正受到嚴重體罰和精神折磨的孩子就更多了。
舉個例子,曾經,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曾經對小學一年級48名學生作過調查,其中挨過打的有47人,27人被棍棒打、18人被脫光衣服打、20人挨過腳踢、15人被罰不準吃飯。上海市有人曾經對152名10歲的小學生作過書面調查:&34;結果有38%的小學生回答:&34;佔各項回答之首。
再舉個例子,北京陶然亭小學曾調查,有80%的孩子在家挨打,其中因學習不好挨打的佔49%。最為典型最愚蠢的莫過於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學二年級學生黃強的父親了,黃強有一次做錯了一道數學題,他父親便把黃強的衣服脫光,用雙手掐住黃強的脖子往牆上撞。有一次,黃強忘了把一本書從學校帶回來,其父親便脫掉他的衣服痛打一頓,然後燒掉他的書包和書本。黃強父親這種打罵教育,學校老師、鄰居、親戚朋友都曾多次進行勸說,但他始終不聽,認為&34;。
但是,在寒假的一天,黃強沒有按其父的要求呆在家裡而出門玩去了,當其父回來發現黃強不在家時,便去找黃強。黃強被找回來後,立即把門關上,接著室內便傳出了黃強的慘叫聲。其父越打越氣,最後竟找來繩子,勒著黃強的脖子,把他吊在門框上。待兒子被吊死後,他又把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上吊死了。這是一場令人揪心的悲劇。
其實,家長對孩子的打罵,不僅損害了孩子的人格和尊嚴,給孩子的心靈中播下野蠻、虛偽、仇視或者怯懦、畏縮的不良種子。但是,皮鞭只能破壞家長與孩子心靈上的聯繫,而不可能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如果說小孩由於受到皮鞭的鞭撻、威嚇可以做出一些善良的事,表現出聽話,往往也是做樣子給家長看的。
因為避免皮肉的痛苦是人的一種生存和安全的本能的需要,是一種本能的需要,是一種本能反應,個說毫九抵抗力的孩子,就是不少大人也是如此。&34;就是這種口服心不服的典型表現。應看到,在家庭教育中,鞭撻是不能培養親情、激發孩子努力向上的,只能用愛心才能感化孩子,教育孩子天天向上。
研究認為,打罵孩子不僅直接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的個性發展受到壓抑,形成不誠實、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和責任心等不良品質,智力發展也會受到障礙,導致反應遲鈍、思維呆板、缺乏獨立自主和創造精神:而且孩子還可能從中學會運用打罵的手段去對待他們的小夥伴,乃至他們的下一輩。可見,打罵教育只能給孩子增加皮肉痛苦,造成親情關係的淡化。孩子雖然可能暫時屈服於武力,但是內心卻會形成強烈的反抗情緒,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